平江唐炳初

2021-01-20 平江六味齋

  平江有這樣一個人,國民黨器重他,共產黨尊重他,日本鬼子也禮讓他,有意思的是國民黨、共產黨、日本鬼子此三者相互為敵,唯有對此人三者都以他為友,此人值得玩味,值得考究,他就是平江唐炳初。

    唐炳初從不顯山露水,做官不在高位,名聲從不顯赫,為人低調從不張揚。既隱於朝,又隱於市。行走於亦官亦民之間,遊刃有餘。在刀尖上行走,踩踏時代的韻律也從未失去做人的尊嚴與道德良心。如此高人,做人做事呈現一道亮麗的風景,不得不讓人折服與㬌仰。

     唐炳初(1889年一1966年)原名全臨、全節。平江縣三市鎮人。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同盟會員,參加了廣州起義,辛亥革命。歷任湖南銀行清理處長、省河釐金徵收總局局長,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法處長、財政部湖南統稅局長、菸酒事務局局長,湖南省政府高級顧問等職。1949年參加湖南和平起義,任省府參事,1952年移居香港。

        唐炳初一生正因為其不顯山露水,頗具神秘色彩。似有許多不被人所知的國家和黨派秘密。「不窺玉淵者,未知驪龍之所蟠也。」因資信有限,我們不可能了解全貌,管中窺豹,難免有失偏頗。

 

   

唐炳初晚年照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唐炳初呢?其實唐炳初與日本淵源頗深,日本人給唐炳初的面子是有原因的。

    1939年唐炳初獨身一人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拒日本6師團奈良支隊於家鄉之門外,使三眼橋全鎮躲過一場浩劫。此事發生在抗日戰爭第一次長沙會戰,地點在湖南的平江縣三市鎮。由鄂南方面進攻的日本第6師團的奈良支隊於1939年9月18日進攻平江,欲與從江西方向進入平江的33師團主力部隊會合,三眼橋鎮是必經之地。此時此地已經沒有任何國軍部隊和武裝抵抗,三眼橋鎮的劫難已經在所難免,鄉親們驚恐萬分。

    唐炳初心中十分焦急,自己及家人老小十幾口人,從長沙回來不到半年,又臨大敵,想跑已是來不及了。唐炳初處變不驚,遇事不慌,在這緊要關頭,幾千多號人真正上過戰場的只是自己,光怕是不行的,必須想辦法化解這場危機。便向商會代表說明了自己對日本政府官員有些人脈關係,想出面與日軍接觸周旋,看能否起點作用。但自己也沒有十分把握,與其放任日軍燒殺姦淫搶掠,不如鬥膽一試。這個想法得到了鄉親們的支持。大家分頭行動,安排老幼婦孺帶各自值錢的物品,前往深山躲避,以應不測。安排幾個鄉親與唐炳初堅守三眼橋鎮。

    10月3日下午,唐炳初著禮帽,穿著長袍,戴著眼鏡,一身紳士打扮,在下街頭路口與奈良支隊相遇。唐炳初以一口流利的日語與日本官兵對話,「我是唐炳初,今年五十歲,我十二歲,1902年就東渡日本,在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又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讀書,你們的司令長官崗村寧次是我的老師,你們的外交大臣重光葵是我的同學,你們日本黑龍會創辦人頭山滿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我的老婆也是日本人。口說無憑,我有照片為證,請你們察看。這個小鎮是我的家鄉,請奈良支隊長官看在我是你們日本長官的朋友分上,給我一個面子,不在我的家鄉擾民,不進我這個小鎮,特在此恭候見駕。」日本奈良的支隊長也是貴族出身,見唐炳初氣度非凡,一表人材,談吐間一口流利的日語還帶東京腔,還與日本聯姻,一下就把他們鎮住了。奈良支隊長見到照片上的長官確實無誤,立馬向照片行軍禮,並向唐炳初豎起大拇指說「你的了不起,能和我大日本高層交上朋友,你也不是等閒之輩。你是我們司令長官的朋友,這個面子要給」。唐炳初此時這顆懸起的心才放下,說「奈良支隊長如此給老夫的面子,感激不盡,特備薄酒,請大家小酌一杯。」飯後奈良支隊未踏進三眼橋半步,繞道走了。自此平江縣境四次淪陷,唯獨三眼橋鎮這個彈丸之地是個安全的地方,不少商舖生意火紅。

    唐炳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事跡當時立馬傳遍大江南北,引起了國共兩黨的注意,更是震驚了國民政府的朝野。使原本不顯山露水的唐炳初一下火了起來,既顯山又露水,而且出手不凡,能用個人的人脈關係喝退敵國軍隊的進攻,而保全自己的家鄉傳為美談,也令國共兩黨領導人對唐炳初的人脈關係和影響力刮目相看。在爾後的工作中發揮了他的作用。

    唐炳初與日本淵源很深,人脈關係深厚。這種關係也是當時清朝的國運衰敗和炳初所處的時代以及個人努力所致。

    1889年農曆十一月初三子時,炳初出生於湖南平江三眼橋鎮一個富裕殷實的家庭,起名全臨、全節,字焜耀,號炳初,又號民莫。

    唐炳初的父親名義升,字清福,號雁門。早年義升過繼入嗣伯父體傑家,義升頭腦靈活,勤儉治家,在耕作之餘兼經商,販賣鞭炮、茶葉等山貨。因經營得法,很快積累了一大筆資金後,便舉家從現在的安定上黃村遷至三眼橋經商。義升娶妻生三子一女,老大全籌,老二全策,老三全臨,為袁氏環正夫人所生,續妻周氏吉正夫人生女么妹,隨母姓取名周玉華。炳初排第三,兩個哥哥因病早殤,炳初被父母視為掌中寶貝,傾盡全力養護。尤其是母親袁氏更是對炳初呵護有加,得老天眷顧,炳初自幼聰穎過人,在私塾讀書期間成績優秀,好學不倦,愽覽群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常常受到先生褒獎,幼年即以「奇才」聞名於鄉裡。

    炳初出生於晚清時期,晚清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在當時「洋務運動」的推動下,革新派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主張「師夷制夷、中體西用」。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強大,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囯家。當時張之洞主張大量派遣留日學生。通過科舉考試,擇優錄取優秀青少年學生官費派遣東洋留學,並許諾留學生歸來分別賞予功名,授以官職。據公開數據統計,1901年第一批留日學生人數為274人,1902年614人,1904年1454人,1905年2560人,1906年12909人,1907年17860人,為留日學生人數的高峰。法政、軍事、工業是留日的學習熱門。

    1901年唐炳初年僅12歲便考取了由張之洞主導招考的第一批清廷官費留學日本的資格,就讀於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該校是一所理科綜合大學,設有理學系、工學系、生命理工學系。

    可見炳初從小聰穎,其「奇才」的功力果然不凡。人家12歲的孩子還在家裡不懂事,如今12歲的孩子讀書早晚還要家長接送。他這個年紀卻離家遠渡東洋讀書去了。他是第一期留日學生中年h最小的一個。正因為年齡最小,在學校中備受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與關心,再加上炳初會讀書,會做人,在學習期間結識了許多朋友和老師,比如重光葵比他大兩歲(後任日本外相)就是幼年相交,延續了五十多年。廣交朋友,築牢人脈關係,炳初從學校開始就奠定了他的基礎。

    炳初在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以後,於當年年底轉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這是日本單獨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第一期,總共四期。前三期是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混編的。在此期間炳初16歲,結識了不少中國同學和日本同學,岡村寧次比炳初大五歲,當時是炳初的教官,成了師生關係,亦師亦友。

    1905年孫中山、黃興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建立資產階級議會制的共和國為目的。」當時的同盟會得到了日本黑龍會創辦人頭山滿的大力支持,成立大會的會場就在黑龍會總部。

    頭山滿是日本一個有勢力的平民,他可以左右政府的決策,影響皇室的人,是日本浪人的老頭子,從未出仕,政府請他出山當官他都不幹,從未發表過文章,自稱為天下浪人,於名利視為浮雲,置生死於度外,為世人所側目。之所以如此有勢力,因為他支配著6萬個願意為他赴湯蹈火的死士。他創辦「玄洋社」,組織「黑龍會」,是老闆中的老闆,幕府將軍,又是日本間諜頭子。

    正因為同盟會的成立,唐炳初結識了頭山滿先生,炳初以自己的才華和做人的魅力與頭山滿結緣,幾十年如一日,一直有來有往,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日本對早期的同盟會員每人都介紹了一個日本夫人,唐炳初也不例外。1917年唐炳初正式迎娶了日本姑娘為妻,取中國名字盛潤生,生於1900年,於1917年農曆9月生下了第三子唐天錫。1919年二月,盛潤生感染肺結核,通過日本同學重光葵的幫助,在日本進行治療,回國後又再次復發,重光葵又將盛潤生轉到大連潢鐵醫院治療,終因病情加重而病亡在大連。由此可見,重光葵對唐炳初的關心與幫助。其妻抑或是重光葵的妹妹或者侄女親戚不得而知。

    試想當年,炳初在日本高層有如此深厚的人脈關係,憑藉這些關係保自己家鄉一方平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國與國開戰為敵國,兩國人民就個體而言朋友情誼還是存在的,正常的。以個人的人脈關係敵一國之軍於家門外,也是唯一僅有的。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就此事「約談」唐炳初,也找不到唐炳初此舉有任何瑕疵。

 

 

三十年代唐家全家照

    唐炳初與國民政府更是血肉相連,資格老,資歷深,人脈資源廣。他是同盟會1905年第一期的會員,東京同盟會支部成立後發生分裂,孫中山、汪精衛、胡漢民等在南洋另組支部,唐炳初亦跟隨孫中山轉入南洋支部。後又跟隨孫中山參加中華革命黨,又轉國民黨等都是第一批,資歷最老的國民黨員。

    唐炳初從日本畢業回國後,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並受孫中山委託成功策反了當時駐守在廣東徐聞前山的清廷新軍營長任鶴年,唐炳初利用同鄉關係,任系湖南湘陰人(現汨羅市)鼓動其起義,後該部起義成為了當時的主力軍。任鶴年後加入同盟會,先後任軍政府高級參謀長,廣州國民政府參議長,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唐炳初也因此與任鶴年成了莫逆之交,唐任兩家也因此而結緣。

    唐炳初與孫中山關係非同一般,從1905年起,跟隨孫中山從事革命,從同盟會到國民黨;從東京到南洋,從廣州起義到武昌起義,唐炳初與孫中山始終戰鬥在一起。唐炳初經常往返於日本和南洋,為同盟會和孫中山做秘密工作,孫中山特地為唐炳初物色女秘書,以夫妻名義出入日本與南洋。可見孫中山對唐炳初的關心與愛護。(女秘書為唐家生下一子叫唐天從,女秘書後為革命而犧牲,至今不知其姓名,在唐家因沒有正式結婚也沒有任何名分。其子唐天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參加共產黨的新四軍,系皖南支隊中校,1945年6月在戰鬥中犧牲。)也正是在這期間,唐炳初與日本政府及頭山滿等高層人員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與聯繫,與重光葵、岡村寧茨等的關係與友誼進一步加強。

    孫中山對唐炳初愛護有加,民國十年,國民大總統孫中山親自下發褒揚其母親的狀文,「平江唐袁氏生於名門,嫁於士族,賢良淑德,相夫教子,功德十方。子孫俱貴⋯」並題橫匾一方,上書「賢孝可風」賜予唐炳初懸掛於平江老家之中。

    在國民政府軍界,像閻錫山、何應欽、湯恩伯等大批將領都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唐炳初策反的清軍將領後來都是國民政府的上將。

    蔣介石也深知唐炳初是同盟會元老,在日本社會資源雄厚,對唐炳初以禮相待,蔣介石先後六次來湖南,唐炳初也先後三次參與接待。1932年蔣偕夫人宋美齡到長沙,唐炳初特安排夫人出面參與接待,因唐夫人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宋美齡甚是投緣,儘管只有三四天時間,唐夫人的熱情接待讓宋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至後來蔣介石為愛將張靈甫選妻子宋美齡都請唐夫人予以參加。

    國民政府對唐炳初待遇也不差,儘管位子不高,在湖南但都是肥缺,如銀行清理處長、省河釐金徵收總局局長、財政部湖南統稅局局長、菸酒事務局局長等。此等肥缺人家可遇不可求,唐炳初一幹就是二十年。其工資每月大洋一千六百元,與省政府主席同等待遇。(那時按稻穀折價,兩塊大洋一擔谷,800擔谷一月,一年差不多一萬擔谷,相當於現在年薪將近200萬元)

 


唐炳初父子 

    唐炳初與日本高層交好,與國民政府血肉相連,與國民黨黨政軍界淵源頗深,與中國共產黨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長沙許克祥「馬日事變」屠殺共產黨人,唐炳初任職省統稅局局長,利用職務之便,用日本在長沙領事館的關係,掩護被通緝的共產黨人,將他們送往在湘江中間的島嶼水陸洲上的日本領事館,乘日本日清公司輪船離開長沙城。送走了誰,送走了多少人唐炳初都是緘口不提。李六如與唐炳初是同鄉好友,又都是留學日本的同學,在革命低潮時,離開長沙之際,還將自己身邊的同志送至唐炳初之家避難。

   1928年初,唐炳初面對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面,以稱病為由,從武漢返回老家休養。此時正是平江農民運動興起,3月三十萬農軍撲城,何健派獨立五師駐防平江,鎮壓農民革命運動。唐炳初在平江期間,與平江的羅納川、鍾期光等革命骨幹有過接觸,並為農會提供過資金資助。在國軍進剿時幫助撤退的三眼橋農會保管印章等物件,收留紅軍家屬在自己家做長工,以此保護他們不被搜捕。

    彭德懷駐防平江時,唐炳初還親自宴請彭德懷官兵,要彭體恤民眾疾苦不在地方燒殺擾民。彭德懷按上峰命令,帶兵進剿三眼橋紅花尖山區共產黨的根據地,做做樣子,朝天放幾槍就了事,更沒有追捕燒殺擾民行為。

    1938年2月,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從平江出發開赴皖南抗日前線。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楊森部突然襲擊新四軍駐平江加義通訊處,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兼湘鄂贛特委書記塗正坤、湘鄂贛組織部部長曾金聲、特委秘書主任吳淵和工作人員吳賀泉、趙綠吟等慘遭殺害,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平江慘案」。

    當日新四軍平江加義通訊處主任、中共湘鄂贛特委宣傳部長黃耀南根據特委安排,帶著警衛員李定國清早離開了通訊處到縣城找縣長餘美達有事而躲過了這一劫。但楊森派行動組趕赴縣城追捕黃耀南。餘美達見到黃耀南十分緊張,告訴黃耀南剛才楊森司令部來了一個張參謀帶了多個便衣到處找你,恐怕要出事,你要注意⋯黃耀南隨即與李定國從北街插小路由石碧潭出了縣城,出城不久,縣城四街戒嚴了。

    黃出城後到了黛屏源陳庭玉家裡,這是他嶽父家。第二天清晨繞道到了三眼橋,正好碰上他胞兄黃瑾懷,告訴他嘉義出事了,塗正坤等人被人殺害了,要他千萬不要去嘉義了。黃得此噩耗,悲憤交加,失去組織聯繫,無以為家,他便決定先到唐炳初家避風頭。因當時湘鄂贛特委許多同志都與唐炳初有聯繫,都到過他家,唐炳初在大革命低潮時為共產黨提供過不少幫助,所以黃耀南面對敵人的追捕第一反映就是去找唐炳初。

    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省政府決定省政府機關遷沅陵,長沙市政府遷寶慶,並動員市民䟽散,唐炳初攜年幼子女和家屬返回平江三眼橋居住。唐炳初聽完黃耀南說明情況後,立馬與縣長餘美達電話核實了情況,感覺到黃耀南的處境很危險,建議他趕快離開平江。安排家人幫黃耀南化裝,理髮,更換了一套禮服禮帽,打扮成紳士樣,並給他十五塊光洋,走水路乘船離開了平江。待楊森便衣隊趕到三眼橋時,黃耀南早已在唐的掩護下安全脫險。黃耀南脫險後,即向黨中央作了報告,並以《快郵代電》向全國公開揭露了平江慘案的真相。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了抗議,並在重慶舉行追悼會。8月1日延安各界萬餘人集會追悼「平江慘案」死難烈士。毛澤東會上作了巜必須制裁反動派》的講話。會場正中懸掛中共中央輓聯:「在國難中惹起內訌,江河不洗古今憾;於身危時猶明大義,天地能知忠烈心。」

    據說黃耀南還特別將唐炳初當時送給他化裝逃出的服裝一直作為傳家紀念品保存至今。

    1945年3月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南下抗日支隊路過三眼橋,唐炳初主動與南下支隊聯繫,並動員三眼橋商戶們為南下支隊購買糧食,安排支隊官兵住在關帝廟休整。為南下支隊擴編補員和休整提供了幫助。

    平江三眼橋是一個小集鎮,也是唐炳初的家鄉。家鄉人對唐炳初讚譽有加,是地方的保護神,日本鬼子在三眼橋不擾民,國民黨的隊伍、共產黨的隊伍在三眼橋都不擾民,多虧了唐炳初出面周旋與協調,破費自己的錢財,才保了一方平安。解放後唐炳初被群眾推選為第一屆縣人民代表。

    1951年8月,省政府派兩名幹部到三眼橋將唐先生接走了。老百姓聞訊趕到縣城三陽街老車站,將唐炳初攔了下來,不準帶走。省府幹部再三解釋,是奉程潛省長之命,接唐老回去安排工作,並無他意。雙方爭執不下,只得同到縣政府去查證無誤後才放行。從此一別家鄉,再也沒有回來過三眼橋。

    直到1994年農曆孟冬月初四,遵照唐炳初、唐天德及其夫人周今蓀的遺囑,唐家的後代將他們的骨灰迎回了老家平江上黃村安葬。2018年,唐炳初墳墓陵園被家鄉平江縣人民政府列為「歷史文物保護對象」。以慰辛亥革命先輩的在天之靈。

 


1936年的唐天德 

    唐炳初在家鄉以三寸不爛之舌,拒敵軍於家門之外,震驚朝野,蔣介石也因此而了解到唐炳初家族與日本政要的關係頗深,正是想利用這層關係,特安排唐炳初的兒子唐天德到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這個研究所主要是對日情報收集並配合軍統、中統組織執行特別任務,實際上是一個文職間諜機構。軍統、中統、及國際問題研究所三個單位構成了當時國民黨控制黨政軍的主要部門。

    唐天德是唐炳初的長子(1912一1990)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37年初,唐天德奉命以獨立騎兵團為基礎組建第四路軍獨立騎兵師,因松滬會戰爆發而擱置。1938年唐天德調35軍獨立步兵旅晉升少將副旅長,鎮守長沙,同年復又奉命調第九戰區參謀本部,為少將高級參謀。1939年又將其調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

    1940年唐生明(唐生智的弟弟)在重慶見了戴笠,又受到了蔣介石的接見,當面指示他去南京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工作。唐生明本人願意接受這項工作。唐生明「投敵」後的公開身份是漢奸,但他的工作還需要一名助手以配合在淪陷區工作。國民黨中央通盤考慮了唐天德的情況,認為唐天德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其父唐炳初既是資深的黨國元老,又是個「日本通」,與日本頭山滿等上層關係不錯,又是岡村寧次的學生,其日籍同窗好友重光葵又是外交大臣,十分有利於其兒子唐天德在日本淪陷區的工作。其次,唐炳初與唐生智交往很深,唐天德與唐生明私交更是哥們,因此唐天德成了最佳人選。擬調唐天德作為唐生明的助手。

    面對這種訣擇,唐炳初父子陷入了沉思。唐炳初認為,唐天德如果接受這項情報間諜工作,今後「漢奸」的公開身份在所難免,由於工作性質又不得不執行保密條例。當時軍統在抗戰期間制裁敵酋漢奸多達五百多次,如1938年軍統擊斃偽軍政部長周鳳岐,偽外交部長陳籙,偽交通部長李國傑。如果天德一旦接受任務難免不被各方力量作為襲擊目標,甚至不排除被自己人幹掉,稍有差池就將身敗名裂,甚至永無出頭之日。基於此,唐炳初不同意唐天德去從事「漢奸」的工作安排。唐天德便以「沒有思想準備和自身條件不成熟」為由向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作了推辭。軍事委員會研究所考慮為今後局勢的發展預留餘地,對唐天德的使用作出了調整,將唐天德調整到了第九戰區司令部任少將參謀。

    1943年常德會戰中,唐炳初的侄女婿,唐白蘭之夫李鎮亞團長為掩護73軍撤退,全團戰鬥到最後一刻,剩下團長隻身拒敵,最後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之中。一發子彈把他左肘洞穿,另一發子彈洞穿左頸部,傷口距頸動脈毫釐之差。日兵圍上來後首先對這位隻身抵抗的國軍軍官對手敬禮,然而李鎮亞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他毫無懼色,面對日本兵,他用日語大聲說:「請補我一槍,補我一搶⋯」就昏死過去了。日本官兵驚詫於這位戰俘會純正的日語,於是趕緊向聯隊長官作了報告,聯隊長聞訊趕到,結果發現這位隻身抵抗的國軍上校團長李鎮亞竟是他在日本士官學校的中國同學,遂命令軍醫緊急治療後轉往湖北宜昌後方醫院,進行治療,留下了終身殘疾,但仍能應付日常生活。

    1944年1月至5月,唐天德奉命回家潛伏待命,唐天德獲悉了李鎮亞被關押在日軍湖北宜昌戰俘營這一情報,向父親唐炳初作了匯報,全家人合計營救李鎮亞的辦法。由唐天德出馬參與營救,因他會日語,了解日軍生活和思維方式,以及日軍人事軍事方面的情況,也了解到戰俘營對李鎮亞會講日語,又是聯隊長的同學以及戰場上的表現,日軍對其高看一眼,對李鎮亞並未完全限制活動。行動時機成熟,經過國際問題研究所與軍統協調,一個由軍統人員組成的有唐天德參與的特別行動小組成立了,平江境內由唐炳初請求中共地下黨組織配合掩護並安排侄子唐天放參與營救。行動小組化裝日本軍人,講日語,直闖戰俘營。順利找到李鎮亞,換上日軍服裝,順利帶出戰俘營,在外圍人員配合下星夜兼程返回平江三眼橋唐炳初的家中。至1944年3⃣️月才離開唐家返回耒陽老家。

 


唐天德夫婦

    1944年長沙淪陷後,蔣介石令薛嶽物色可以「曲線救國」的漢奸人選出任偽長沙市長。薛嶽中意唐家父子,因唐炳初回應明確聲稱他決不出任偽職,薛嶽稱「父親不出任,兒子出任」。唐天德「面子和裡子均有」。唐炳初此時深知在劫難逃,因為有上次拒絕了去南京當漢奸的秘密工作,加上國民黨救唐家侄郎李鎮亞出了大力,幫唐家把人救出來了,給唐炳初很大的面子,如果這次又拒絕「曲線救國」的安排,難免有失家國情懷和為人之道。於是,唐炳初向國民黨中央提出了條件,要求按唐生明同等的標準由國民黨中央予以保證,但因戰亂導致交通困難,使得同樣的保證標準不可能達成。於是經由薛嶽與重慶國民黨中央取得聯繫後,由總統蔣介石親自特別賜名「令歐」,作為今後軍統人員配合唐天德「曲線救國」工作的聯絡之用。薛嶽還按照唐炳初的要求,將國民黨中央同意唐天德出面從事「曲線救國」工作的電報指令,轉由平江縣國民黨黨部人員親自送達三眼橋唐家,交給了唐炳初。於此,唐炳初才鬆口讓唐天德從事「曲線救國」,出任偽長沙市長。這是原因之一。原來年初安排唐天德回老家潛伏待命,實際上國民政府對此事早有安排,長沙淪陷是早晚的事情。

    長沙淪陷後,日軍復興部長沙支部雖組建有「長沙市治安維持會」,其正副會長張芝文、凌雲卿屬於市儈之流,缺乏號召力。故日冠第十一軍團司令岡村寧茨矚目於唐炳初父子,遂派遣侵華日軍復興部長沙支部長官率領一個中隊全副武裝開往平江三眼橋唐家,做「規勸工作」。據三眼橋老人回憶,這次前來做「規勸工作」的日軍倒還規矩,仍然遵守「三眼橋鎮內不得有日軍駐留,不擾民」的承諾,日軍大部隊外圍駐紮,只有幾個日本軍官帶幾個衛兵進入。

    就這樣在兩方面的強大壓力之下,最終在獲得日軍和國軍兩方面默許認可後,唐天德終於以「老頭子」蔣介石賜予的代號「唐令歐」為名字,開始了他出任偽長沙市長的「曲線救國」工作。於1944年11月1日出任長沙傀儡政權最高組織「長沙市自治籌備處」處長一職,後來正式命名為市長。

    軍人出身的唐令歐,給人的印象是公子哥們出身,好牌賭,溜狗善騎馬,身高一米八,外表溫文爾雅高大帥氣,內則堅毅沉穩,機敏睿智。加上通過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培訓,又有唐炳初的暗中指點,所以應對日冦及其漢奸遊刃有餘。其夫人周今蓀也是十分聰明,積極配合周旋。還經常利用打麻將的方式瓦解各層次的對手。倆人生活上相濡以沫,共度一生,這與當時有錢人家三妻四妾,花天酒地的生活格格不入。

    唐天德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槍斃湖北漢奸肖德貴。這個肖德貴是隨日軍從武漢進入長沙的惡霸,充當漢奸,利用日軍關係欺行霸市,販賣毒品,以強收保護費方式或強佔股份方式大量搜刮百姓錢財,民憤很大。唐天德根據軍統的指示要求,藉口肖得貴倒賣軍需物資將其槍斃。消滅了日軍一個熟悉中國內情的得力助手。當時日軍頭目出面制止,但唐令歐利用自己與日軍高層的關係,以「不幹市長了」為藉口相挾,並於拘捕的第二天中午在南門口強制執行槍斃。獲得了全市老百姓好評而拍手稱快。

    唐天德當偽市長期間,國民黨軍統、中統胡念榆、王紹章等人秘密配合在唐的身邊。及時為國民黨提供各種情報。並成功安排軍統人員進入撈刀河日本軍火倉庫,炸毀了該倉庫。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唐天德偽市長期間還做了一件很有影響的事情就是營救美國飛行員。美軍與日軍武漢空戰,其中一架美機在返回芷江基地中受傷,飛行員跳傘掉入長沙城內,被唐天德救起藏在自己家中。日軍全城搜索未果,懷疑到唐家。日軍請唐吃飯,企圖說服唐讓他們進入唐家搜查。結果唐令歐借酒發瘋,跳上餐桌,唱著日本歌,邊唱邊在餐桌上撒尿,日本人見此狀也拿他沒辦法。美國飛行員在唐家休養一月有餘,傷愈後,在長沙北門出城交予了軍統人員。日本投降後,這個美國飛行員曾返回長沙找唐天德感謝救命之恩,未曾見到唐。

    日本投降後,唐令歐被捕入獄,唐炳初全力以赴,遊說四方,並將長沙唐公館出售,打點各方。儘管唐天德能提供受黨國安排「曲線救國」的有效證據,儘管軍統湖南站負責人胡念榆也曾出庭作證,但針對當時全國聲討漢奸的形勢,更要維護國民黨蔣介石堅決抗日的形象,只能讓唐天德選擇犧牲自己,以「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有期徒刑十年。但服刑半年後,於1947年3月5日,藉口牙痛需看醫生為由,經前省主席趙恆惕、省救濟署長餘籍傳及唐令歐的姑父省建設廳總工周仰山等長沙市的名人,還有當時長沙最大的「新世界」、長沙銀行等商家作保,「保外就醫」。後逃至武漢,於1947年10月到達南京,向當局報到,後被安排到北平附近的國軍燕山軍官隊集訓,半年後又被派往東北戰場。在東北戰場又不到半年,1948年6月左右回到了平江老家。在平江老家數日後,又匆匆告別家人,只身前往廣州,出境香港。家人也隱隱覺得唐天德是奉命再次執行特殊任務而出走。數月後,夫人周今蓀攜帶大女兒人風、大兒子人龍、次子人承轉道奔赴香港。由此我們可以相信唐天德又踏上了秘密戰線的徵途。

    奇怪的是唐天德六個子女,帶走三個,留下三個,這三個子女在唐炳初離開平江後,都寄養在共產黨人的黃耀南的家中。1952年唐炳初也移居香港,但唐家留在大陸的親屬都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關懷,逐一安排了其子女讀了大學,安排了工作,其工資待遇還高於一般同事,在文化革命中都得到了保護。

 

 

    唐炳初一家是個大家庭,在三眼橋亦是大戶人家。在長沙蓋有唐家大院,位於長沙繁華的黃興路與人民路交界處。北面叫白果園路,是民國名人公館集中之地,有條麻石小巷,與程潛公館僅一巷之隔,前門都正街,北面側門在織機街,南門開在和平巷老文廟。佔地面積幾十畝,是當時南門口這一區域唯一的一棟三層洋樓別墅大院。屬於長沙城為數不多的公館之一。三十年代初中組部李銳老部長小時候一家四人還在唐公館借住四年。唐炳初想藉助李銳讀書之風氣來影響唐家子弟,陪同唐家子弟一起讀書。

    唐炳初一生實際上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妻子五個,為其繁衍後代,從族譜上了解子女十五,其中兒子十一個,女兒四個。

    原配夫人黃氏琴正是在民國元年(1912)農曆十月初十生下唐天德落下後遺症,身體羸弱,一直在老家照顧天德,於1918年農曆二月因第二胎難產母子雙亡。

    第二位是孫中山為唐炳初安排的生活秘書,姓名不詳,對外也是以夫妻名義出入東京、南洋公共場所,並為唐炳初生下一男孩唐天從,雖未正式迎娶,但既為人母,應是第二位夫人。

    第三是迎娶了日本姑娘為妻,取中國名字盛潤生,1917年農曆九月生下三子唐天錫。因感染肺炎於1919年農曆二月在大連潢鐵醫院去世。身邊三位女人相繼去世,給唐炳初留下了三個未成年的幼兒,天德7歲,天從5歲,天錫2歲。

    唐炳初帶著三個幼子從日本返回長沙途中,在上海拜會了已是國民政府參議長、陸軍上將任鶴年。任鶴年欣賞唐炳初的才華與為人,便將兄長任鶴齡的孫女任懷民介紹認識了唐炳初,任懷民畢業於浙江宏道女子學校英語專業,信奉基督教,思想上傾向並同情革命,經任鶴年撮合,當年便與唐炳初成婚,做了三個孩子的媽媽。任懷民為唐炳初生下了天在、天授、天佑、天照四個男孩和天蓀、天麗兩個女兒。

    第五位夫人是張氏,生四子兩女。天健、天置、天老、天嶽,和天中、天梅兩個女兒。

    唐炳初對子女教育很嚴格,注重培養,從自己對三民主義的信念及切身體會,深深感到國家要變革,男人需自強,為國效命必須要有科技知識,必須要有軍事技術本領,因此他決定唐家所有男丁文化知識學習畢業後,全部要求進入軍事院校繼續學習。能文能武報效祖國。

    事實也證明了唐炳初的一家是一個革命的大家庭,是一個軍人的大家庭,也是一個抗日的大家庭。在唐炳初的影響下,唐家包括其姻親全體男丁14人無一例外都在軍校學習或參軍服役。

    唐炳初本人留學日本,並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人出身,曾任北伐前線總指揮部外交秘書,第四集團軍機要秘書,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法處長。

    長子唐天德17歲在長沙明德中學畢業後,便參軍進入湘軍第四路軍十九師,並於1928年10月考取公費出國留學資格,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二期騎科班學習。回國後,任四路軍軍官教導總隊分隊長,第19師任團副參謀,軍犬大隊長,1934年中校騎兵大隊長,1938年35軍獨立步兵少將副旅長,鎮守長沙,抗戰初轉任第九戰區少將高參。

    二子唐天從日本東京機電學校畢業,又入日本士官學校。後回國加入新四軍第七師,在黃耀南任皖南地委書記兼新四軍七師皖南支隊政委的部隊任中校軍銜,具體職位不清楚,於1945年6月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三子唐天錫,是日本夫人盛氏所生,學習無線電技術,在長沙大學畢業,在湘西剿匪中失聯,具體情況不明。

    四子唐天在,黃埔軍校武崗分校第十六期,1938年畢業。神槍手,73軍77師231團少校團副,曾參加常德石門抗戰。

    五子唐天佑,清華大學畢業後,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參加了長沙和平解放,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並參加了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戰爭。

    老六唐天蓀(女兒)其丈夫國軍空軍軍官,1949年去了臺灣。

    老九唐天中(女兒)報社記者,曾在重慶從事中共地下工作,夫婿喬基業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正師職幹部。

    侄子唐天放畢業於黃埔軍校洛陽分校第五期,1938年畢業,參加了1941年長沙第一次抗日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為少校營長,負重傷回平江休養。1945年又加入新四軍第7師57團,任少校營長,1948傷病復發回平江務農。

    侄子唐天雄,湖南軍官講習所畢業,歷任第四路軍幹部教導總隊軍官,28軍中校副團長。後起義。

    侄子唐天榮,第四路軍軍犬隊教官,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時在平江被日軍飛機轟炸犧牲。

    侄女唐白蘭,女婿李鎮亞,妻妹任靜宜,妹夫魏振鉞,他們兩人都是唐天德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同學,三人同時回到了湖南的第四路軍,經常往來於唐家,兩個優秀青年引起了唐家人的關注,通過交流與了解,在唐炳初的撮合之下,任懷民的妹妹任靜宜與魏振鉞,唐俊初的女兒唐白蘭與李鎮亞分別結為夫妻。

    妹夫魏振鉞,1937年起就參加了抗日淞滬會戰,後任職整編74師少將參謀長。後投誠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侄女婿李鎮亞73軍77師231團上校團長,1944年常德石門會戰中的抗戰英雄,少將軍銜。

    侄子唐天泰,系72軍,曾參與抗日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後轉入第10軍在衡陽保衛戰中陣亡。

    以上是唐炳初一家的軍人陣列,一家人崇文尚武,十四人中有十三人直接參與了抗日戰爭,在國難當頭之際,一家人前赴後繼,共赴國難,捨生死,明大義。國軍中有唐家的將領,新四軍中有唐家的戰士,捨生死,擔道義,有四位戰死沙場,三位戰場上負重傷。像這樣的抗戰家庭平江僅有,湖南鮮少,堪稱典範。

 

 

    研讀唐炳初,似品一罈陳年老窖,歷久彌香,醇釅醉人。

    從政不在高位,不顯山不露水,但人情練達,懂得人事人情,懂得善聽,快開眼睛緩開口,對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國民黨以及共產黨政經脈絡,瞭然於心。對日本高層人事世事也精通於己。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而自己在官場不爭名逐利,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或利益衝突。同盟會第一屆會員,國民黨資深元老,最高行政職務就是一個廳局級,戴個省政府顧問的帽子。知天命而不爭高位,不庸人自擾,能從心所欲,在繁雜的世事無常中進退自如。國共兩黨破裂,內戰互殺,唐老先生不幹了,從武昌革命又回到家鄉,他實在是不想趟這堂渾水。回到了平江三眼橋,亦官亦民。

    從軍不要你授銜,1905年跟隨孫中山鬧革命,風裡來,雨裡去。赴東京,下南洋,周旋於各方。廣州起義,北伐戰爭,武昌革命都留下了唐炳初的身影。連他親自策反的清軍新兵營長任鶴年都是國軍上將,他的國軍最高職務卻是個第八軍的軍法處長,人家軍法處長都是中將軍銜,而他連少將都不是。一個人如果能真的放下名利,進則天下,退則田園,體現的是男人的一種深度與厚度,彰顯的是人生的閱歷,胸懷的寬廣,面對世事的變遷,生命的無常一種淡定與從容。

    有人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是俗話,見風使舵之意。但對於唐炳初於言,他所處的時代與環境,如果也隨山唱歌,見風使舵,到了共產黨的山上唱共產黨的歌,到了國民黨的山上唱國民黨的歌,到了日本鬼子的山上唱日本鬼子的歌,這樣未免有變節、叛逆之嫌。而唐炳初遊走於三方,在刀尖上行走,以個人的人格魅力見證於大家,與人相處,讓人家感到個人之間的誠信與舒服感,笑對人家,也善待自己。唐炳初是國民政府的人,吃的是國民政府的飯,但對於共產黨人於危難之際,他不分黨派色彩,予以施救,這是人性善行的本能的反應,也是人文關懷的體現。對於日本,個人之間的情誼他仍然珍惜,對於國家層面的仇恨他和他家全力以赴抗日,不惜生命的代價。在平江以個人魅力拒敵國軍隊於家門之外,完全是他生命張力的綻放,人生的豐盈和人生的底蘊全在關鍵時刻的考量。唐炳初先生在關鍵時刻能自我鑄就,呈現了他多彩人生的一面。

    筆者對家鄉的長者唐公炳初是仰視的,但唐公有一事欠考量,有失偏頗,筆者不敢苟同。事情原委如下:1936年3月18日,日本駐漢口總領事向日本廣田外相發出了一份絕密電報,全文如下:

    長沙致本官並轉大巨電,17日何鍵派顧問唐炳初向本官轉告以下消息:陳果夫最近在絕密狀態下抵達莫斯科,現在正暗中策劃中蘇合作。綜合本人(何鍵)所獲各方情報,陳果夫的使命具有下述重大性質,隨形勢發展,將來必給中日兩國帶來惡果,故以個人名義通報之⋯

    國民政府陳立夫銜命訪蘇,是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何鍵在國民政府開會期間,獲悉此一情況,何鍵是反蘇反共的悍將,強烈反對共產黨和赤色蘇聯,委派湖南省政府顧問唐炳初將此一情報向日軍駐漢口領事進行了通報。

    這件事的性質完全是通敵行為,與國家與民族利益相勃,破壞聯俄抗日之大計。是唐公炳初先生一生中不能抹去的汙點。儘管是受人之託都不應為之,是否還有其他隱情不得而知。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實事求是,特一併記之。

 


2020年6月3日於平江六味齋

  附:本文資信來自於唐丙初女兒唐天麗之子張勇先生提供。


相關焦點

  • 關於「平江慘案」的回憶
    於是我立即找到當地共產黨員餘湧泉,要他同我到士紳唐炳初家裡去。他和餘達美關係很好,我們和他的關係也好。見到唐炳初後,我和他說了嘉義事變的情況,他即打電話給縣長餘達美,餘達美在電話上回答說,他已經知道了嘉義的消息。並說平江縣城在昨天下午3點鐘,由楊森總部派來了張參謀率領的人員宣布戒嚴,全城搜查,想要抓到黃耀南。
  • 平江地名談
    平江,為何叫平江,其來歷是昌江在南江以上有22.5千米的河段,水平如鏡,聽不到水流聲,故取名為平江。這個縣名是後唐開始起用的,至今有1093年。平江有汨江和昌江兩條大河,為何不叫汨江縣或汨羅江縣呢?
  • 湖湘明珠,魅力平江!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時代狂飆,幾乎都在平江大地上得到強烈呼應。從北伐戰爭到全國解放,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次重大戰役,平江人民都奮不顧身投入革命的洪流,義無反顧地支持革命事業。在這裡產生過「秋收起義」、「二月撲城」、「平江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平江有8萬餘革命志士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 平江十大碗(情席)
    在平江,至今仍有私塾這種活化石存在。平江的婚喪「事業」,行書發柬、訃聞發貼均用文言文寫作,「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唯獨在平江,這種舊體的文本還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與濃厚的理學土壤有關。對於朱子的尊崇,可以說,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當然,從酒席來講,嚴格意義上的喪事酒席不叫「情席」,而叫吃「盤子」、吃「豆腐」。
  • 平江之美,世界看見!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時代狂飆,幾乎都在平江大地上得到強烈呼應。從北伐戰爭到全國解放,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次重大戰役,平江人民都奮不顧身投入革命的洪流,義無反顧地支持革命事業。在這裡產生過「秋收起義」、「二月撲城」、「平江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平江有8萬餘革命志士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 平江驚現珍稀物種「冰川元老「,平江又要火了!?
    最近,平江火了,才剛舉行完「湖南夏季鄉村旅遊節開幕」,又驚現「冰川元老」。穗花杉幼株李家湘教授認為,平江穗花杉群落的發現,是植物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它對了解我國古氣候、古植物區系和現代植物區系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 來平江過夏天吧
    美麗原生態的湖南平江,以山幽樹綠弛名湖湘。每年夏天有上萬外地人來平江消夏。平江的夏天格外不同嗎?不妨用這些字眼來描述:山上涼爽、鄉村宜居、青山綠水、小河依依、蔭木蔽日……平江夏天最大特色之一是晝夜溫差大。大山高山之巔白天涼爽、夜晚得蓋單被;特色二:山多植被多、竹林多滿目綠色令人心怡。
  • 平江紅色旅遊景點介紹
    1928年6月,彭德懷同志率領的國民革命湖南陸軍獨立五師第一團和第三團三營駐平江,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感召下,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共產黨人在天嶽書院發動了「平江起義」。平江起義紀念館位於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由平江起義舊址、彭德懷銅像廣場、平江起義史料陳列館、遊客服務中心組成。
  • 二十多年終於盼到你,平江抽水蓄能為平江「蓄能」!
    8月28日,平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動員大會在福壽山鎮百福村召開,標誌著我縣又一戰略性重大項目正式拉開工程建設大幕。該項目從1992年爭取立項到今天正式開工建設,歷時27年,期間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節點?為什麼最終能落戶平江?項目能為平江帶來什麼?
  • 平江,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的......
    印象平江縣平江新媒體品牌平江有趣、有用、接地氣的草根平臺資訊—美食—交友—策劃—推廣—活動QQ/微信號:66963352我的家鄉是湖南省平江縣,那裡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濃烈的歷史氣息與現代都市相結合,提到平江,大家一定會想到,醬幹,火焙魚,麵筋之類的美食,對,咱大平江還是個美食之都哦!
  • 我愛平江藍藍的天 ​
    平江地處湘東北,自古以來是一塊風水寶地。丘陵地帶,山水相連。山有連雲幕阜福壽三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水有汨羅江貫串整個平江的鄉鎮。青青的大山,綠綠的流水,映襯著藍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
  • 平江特產、美食及其傳說
    所謂「十大碗」,就是在平江傳承了幾千年的美食「呷情席」。「平江十大碗」完美地保留了湘菜特色,它蘊含了傳承千百年的傳統禮節和傳統文化。平江人把各種大小宴會和酒筵稱為「情席」,特別有人情味。在平江,素來有見禮酬情一說,婚嫁壽慶,人家備禮相送,你操辦酒筵招待,謂之「候飯」,對方喜慶相賀,謂之「領情」,你來我往,一股重情重義的交往氛圍充斥其中。
  • 百家旅行社齊聚平江共拓客源
    2020年11月12日晚,來自湘鄂贛周邊知名旅行社、戶外拓展負責人與平江本地旅行社代表100人齊聚平江參加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平江分會場之平江旅遊推介會。會上,外地專線旅行社代表與平江縣旅行社協會籤訂了合作協議,共拓湘鄂贛客源。
  • 平江福壽山櫻花怒放
    平江福壽山櫻花怒放 字號:小大 2012-04-11 16:10 來源:紅網(編輯/姜友富) Tags:平江福壽山 櫻花 國家風景名勝區
  • ——記周潤發的替身平江人文祥
    來關注平江資訊印象平江縣微信號: yxpjx520 魅力>平江, 【新聞 生活 美食】 愛在平江, 【聚會 交友 分享】 足不出戶關注平江正在發生的…… 小編個人QQ/微信:419521215一樣的青春 不一樣的精彩
  • 平江訃聞格式——承重孫為祖婆訃聞簡介
    將軍縣、藍墨水的上遊、感受鄉情、傾聽鄉音;我們專注傳播平江特色、人文景觀、地方美食;我們心系平江興衰、為您傳遞最新的家鄉信息
  • 平江納涼節會有多享受
    2018年湖南(平江)玩水納涼節啟動儀式 暨沱龍峽國際漂流大賽新聞發布會舉行 湖南日報新湖南6月9日訊(記者徐亞平 張脫冬)今天上午,2018年湖南(平江)玩水納涼節啟動儀式暨沱龍峽國際漂流大賽新聞發布會在陽光國際大酒店舉行
  • 平江:一江汨水兩岸春
    平江東北角,幕阜山系山脈綿延,山間無數涓涓細流,最終都成為汨水之源。大坪鄉是汨水源頭第一鄉,這也是平江最偏遠的鄉鎮。我們最先來到天嶽村境內的汨水源景區,見到這條從幕阜山系黃龍山發源的窄窄的水流,於山谷間迂迴跌宕而下,她流出平江縣境奔至江西修水後,又折身返回平江。大坪鄉去年底更名為石牛寨鎮,源於汨水源附近的石牛寨。
  • 平江夜市
    平江韻味不止漫長古街,還有閭閻撲地的市井風光與曲徑通幽的河畔屋巷。人盡皆知蘇州古稱姑蘇,卻少有人曉宋朝開始蘇州還叫平江,更不消講綠苑長洲。從幹將路北拐到古街,一溜數裡小橋水巷通到蘇博和拙政園。蘇州最值得玩的免費景點,再沒比得過蘇博、忠王府和平江路疊加的了。平江路最好在一晨一晚。
  • 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平江分會場開幕
    平江縣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4125平方公裡,總人口110萬,這裡曾發生「秋收起義」、「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中國革命犧牲25萬優秀兒女,現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人,佔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100多位省部級領導幹部,是全國四大將軍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