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86萬天下平江人點擊了上面來關注魅力平江
魅力平江微信號: hnmlpj
中國有個平江縣微信號:zgygpjx
平江萬事通【新聞 生活 美食】
印象平江 【聚會 交友 分享】
縱橫天下魅力平江15292036666
編輯個人QQ/微信:765677726
普天之下,將酒席、筵席說成是「情席」的,恐怕只有平江這樣稱呼的了。說實在的,生在平江,長在平江,確實沒有琢磨過平江人對酒筵的這個稱呼。靜下心來,仔細捉摸把玩,倒越想越覺得有味兒。
情席(情席一般是十大碗:第一碗是炸肉,第二碗是雞肉,第三碗是筍乾,第四碗是百葉,第五碗是紅燒丸,第六碗是肚皮頓紅棗,第七碗是西粉(綠豆粉絲),第八碗是扣肉,第九碗是清蒸魚,第十碗是青菜(壓桌菜))
按我的理解,「情席」之「情」者,情義、感情也。酒席,當然是一個聚集、渲洩情感的絕妙場所,但為什麼唯獨平江人,將平時每一次酒席,要從稱謂上強調一個情字?情席上的舊禮儀,為什麼至今流傳得這麼周全?這場「情」的盛宴又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對於「情席」,我傾向於這樣一種解讀:平江人素來有見禮酬情一說,婚嫁壽慶,人家備禮相送,你操辦酒筵招待,謂之「候飯」。對方喜慶相賀,謂之「領情」。雙方往來,一股重情重義的交往氛圍充斥其中,這酒筵不是情席,又會有哪一種更貼切的叫法呢?
這是一個比較直觀淺顯的解釋,如果從地域飲食文化、禮儀文化切入,去解讀、探尋平江「情席」,一部平江的風俗史,如靜美的汨羅江一樣,妙趣橫生地流淌出來。
民國時期,長壽街人吳毓湘,曾對長壽街的婚喪禮節作了一個全面的收集整理,印刷出版了《婚喪禮節》。吳毓湘在其自序中開宗明義,對平江禮儀之周全和獨特,發表了自已獨特的看法。
昔朱子注尼聖雅言,曰禮以謹節,文皆切於日用之實,誠哉。日用云為之際,不有禮以維繫之。則蕩檢踰閑,將必同人道於牛馬,蓋人之不能舍禮而立,猶魚之不能去水以生。相系相維,不可須臾離。而其灼然表見於世事者,尤莫切於婚喪。人之有子必婚;有喪必葬,天經地義,舉世不約而同。苟非喪心病狂鮮不致敬盡禮,以盡子之天職。禮教之入人已深,於此可見。且自宋儒倡明理學以來,平江諸君子,如陽坪、練溪以及毛、鄒、方、萬儒輩出類,皆親接朱子之薪傳。上承尼山之墜緒,型仁講讓,砥礪廉隅,漸漬悠遊,遂令嶽阜巖疆,蔚為文物冠裳之盛。所以千百年來,化行俗美,儒雅彬彬,汨江純麓之間,駸駸乎小鄒魯矣。……
自宋朝起,理學大師朱熹的得意門生「平江九君子」, 名儒吳雄先生等在家鄉傳播理學,開壇講學,仁愛友善,教化鄉裡,推廣禮教,平江的尚禮之風,蔚為風尚。周禮之儀「灼然表見於世事者,尤莫切於婚喪」,婚喪嫁娶筵席,呈上菜餚,推杯換盞,聚集著濃濃的鄉情、親情、師生情,大家團團圍坐,共赴一場溫情脈脈的「情義」盛宴。
這種禮儀文化的傳承,在中國,可能唯有平江才較為原汁原味地完整傳承下來。也多虧有 「情席」載體,從形式到內容,充溢著濃厚的理學氣息。在平江,至今仍有私塾這種活化石存在。平江的婚喪「事業」,行書發柬、訃聞發貼均用文言文寫作,「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唯獨在平江,這種舊體的文本還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與濃厚的理學土壤有關。對於朱子的尊崇,可以說,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當然,從酒席來講,嚴格意義上的喪事酒席不叫「情席」,而叫吃「盤子」、吃「豆腐」。但處在這塊獨特的湖湘土壤上,「盤子」也象「情席」一樣,體現了一種儒家文化仁愛教化的精神,以及鄉親間融洽、樸素的感情。
二
平江人好熱鬧,吃「情席」不是單單去赴一次筵席,大多要早早地來到舉行婚禮壽筵的現場,去觀看、參與「情席」前的一些禮儀儀式,所以,整個「情席」的過程便是婚嫁做壽的過程。
收親嫁女,平江只重器收親。嫁女情席不得豐盛過收親情席,否則,就有點瞧不起親家的意思。媒人,是男方 「特使」。「離娘禮」、「啟獻」等禮數款歸他(她)周旋打點,女方爭彩禮金時,媒人要調庭搓合。女方情席開席時間不能太遲,男方的情席一般選在午時開席,女方情席不但要提前,而且要留足趕路的時間。這樣,作為媒人,就要「催廚」(即催促廚房師傅早點開勺出菜),催廚當然不是話打發,一定要紅包打發。舊時有「上晝不發親,下晝不發柩」一說,現在改了,一般迎親要濃縮在上午完成。
媒人手裡揣著一大把紅「封筒」,用來應付送嫁妝和接嫁妝的後生伢子那多如牛毛的「敲榨」。鄉俗中有「道喜錢,無邊沿」一說,找你要的賞錢,可以巧立出很多名目。人家要鬧,你還不能不給。路上,你急他不急,慢騰慢騰,過坳要「過坳禮」,過橋要「過橋禮」,甚至喜轎換肩也要「換肩禮」。顛轎,毫不憐香惜玉。媒人一見,口裡拜託,手裡忙著發紅包,一路上笑聲不斷。「敲榨」得差不多了,大夥 「呵嗬」 一聲,一路小跑,將送親的「上親」和女方的茶房(又叫挑橫簍的)遠遠地拋在後面。
迎親的隊伍漸行漸近,喜轎到門,首先是大門口行「回車馬」儀式。隨著喜錢紙燒起,主事人那「祝詞」便抑揚頓挫響起:「三斤錢紙白如銀,燒與隨車送嫁神,聊籍冥貲將禮意,急回頭去莫留停。」接著殺雞:「天雞一鳴,旭日東升,雄冠巨爪,五德全身,日啄蟲蟻,夜去邪精,縱有天煞地煞月煞日煞,一切兇神惡煞,盡在雄雞擔承。」最出彩的是「打火罐」,火罐是頭天晚上用一泥罐裝好銅錢十二枚、炭末、米等,用紅紙紅線封好備用。但見,香案擺於紅轎前,香不點燃,同設一木馬。由禮生招呼新郎對轎門行禮後,將香分三次如箭般望空射出,拋過紅轎。旁邊的廚師或禮生挽起左袖、左衣角,殺雞後邊念「打火罐」的祝詞,邊將火罐摔碎。香案、木馬推開,紅轎徐徐迎進大門。「中霤至戶,門灶及行,我家五祀,處處有神,鸞輿一至,監視嚴明,倘有隨輿送嫁者,男請下馬,女請下車,火罐一響,諸神退位。」祝詞讀畢,鳴金奏樂,迎轎到庭。
新人由兩處女或有德行的婦人牽著,謂之「牽親」。最怕再婚婦女或寡婦不懂味,充角色,是為主家大忌。是時,要用新傘在轎門外三開三合,再用傘遮著新娘子,牽引著踩著氈條鋪就的路走入洞房,與新郎吃交杯茶,俗稱好順茶。也有吃合食的,即行合巹禮。此時,年輕人要圍著嘻笑耍鬧一陣,新人才浣洗更衣來到正廳喜堂,拜祖、拜堂、拜高親,接受尊長和親友受拜時給予的賞錢,結婚禮儀進入高潮。
另一路「上親」則事先進入了「情席」的第一個環節,吃「落塵」。落塵者,遠道而來接風洗塵之意。上親與紅轎同時到達後,並不急於入喜堂,而是男方盛情接至另一清靜處開「著衣酒」。此前,主人坐東堂,上親、媒氏坐西堂,舅氏陪坐西堂「敘話」寒喧,一唱一和,有固定的說詞,象背書一樣,很有趣味。然後行拜茶儀式和「落塵」。
「洗落風塵消倦意,停留車馬長精神」。「喜借碧梧棲彩鳳,慚將淡酒洗風塵」。在寫有落塵房聯的處所,舊時要置一塊穿衣鏡,方便上親整裝。落塵的饈宴要盛於正席,整雞、全魚等酒食豐盛極了,因此不用上飯。落塵時不用東家勸酒,不編座位,留給上親一個自由空間。上親要抓住這個時機,開懷暢飲,不必拘束和節食。因為等一會上得正席吃「情席」,你就得顯出一付斯文相來,淺舐酒杯,輕舉筷箸,顯出新婦娘家人溫文爾雅、禮性謙謙的姿態來。
落塵頗有講究,講究之一是要上一種形狀象「燒賣」一般的點心——酥餃。醬碟上放紅紙託著,每人面前放一個,這是廚師們討要賞封的方法,雙方不必直接見面,上親們可以帶走點心,但碟子底下要壓一些賞錢,賞錢多少不論,但一般娘家人不會顯出小氣出來。講究之二是接待周全。平江俗話說「接上親一樣」就是說規格很高。比如,喜工們灑酒的手法,提著紅紙壓蓋的酒壺,按座位大小依次向「牛眼酒杯」裡灑酒,要左右換手。手式一不掐頸(掐酒壺頸),二不準壓壺蓋,只能雙手捧壺灑酒。否則就有欺壓賓客的不恭之意。
落塵宴畢,先迎媒人 「聖天子」入正席,再迎上親依次上席的。「新小娘娶進房,媒人撂過牆」,婚禮前後,媒人的地位是判若兩人的。媒人不能貪吃,情席中要早早躲開,要時時提防鄉親們「耍媒妮公」。做公公的,這時也要躲開,平江有「三天不分大小」的風俗,情席上與媒人一樣也是被耍的對象,節目謂之為「家爺扒媳婦」。被耍戲者再不情願,都不能生氣發怒。開席前,儒家的禮儀表演也很有看頭:上親入喜堂前,按主西客東,輩份高低,排班序立,主人下階口呼「某老親家請」,逐一長揖接入正廳喜筵前安席。
這時「情席」的帷幕才正式拉開了。待上親入席時,親友們早已入席等待多時了。平江風俗是「新親不離喜堂,臨喜堂必登首席」,即上親要坐頭把交椅(頭個位子)。還有「老親陪新親」的風俗,由新郎的舅家作陪。席位座次均按親友關係親疏、主次、長幼、輩份,次第編排。新郎謝席,揭去第一道菜碗蓋,眾賓客起立回禮後才開始吃菜。本家主事的坐在最後一個座位,謂之「堵席」。每上一道菜,他要舉杯向全場喊一句:「來呀,請呀!」大家舉杯進酒,然後舉箸。吃到第四道時,新人要在族長或尊長的帶領下,逐席敬酒,聽聽祝讚,道道感謝。現在城鎮大多在酒店裡開席,席前請司儀舉行一次很搞笑的典禮,氣氛是活躍了,但那份濃鬱的古意則蕩然無存。
三
平江的情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海派席名。平江的情席分三種:高檔的叫魚翅席,中等的叫海參席,低檔的叫蟶虷席。魚翅、海參、蟶虷都是海洋生物,平江地處湘北大山腹地,何以席名都冠以洋名?我想一是顯示了山裡人並不封閉,開放的意識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第二是只有用海派席名,才可在鄉親們面前顯擺。不過蟶虷席一般只用於喪事,簡便節約些,但也要用海派席名。
菜品雅致。雅致之一是菜名,外鄉人一看,簡直就象寫詩一般。什麼仙鵝抱蛋、什景海參、清蓮芙蓉、虎皺扣肉……單說「炸肉」這道菜餚,一坨油炸麵團,偏要叫成肉。塔狀的炸肉,淋上靚湯和各種材質的菜餚「蓋頭」,有「雪花蓋頂」、「綠滿山川」等雅名,品嘗之餘,聞之不禁令人拍案叫絕。雅致之二是菜品,色香味型,講究搭配,舊時不用味精,仍味美香甜,是得益於一鍋「較湯」,這可是衡量廚官師傅手藝高低的法門。平江情席菜品用花刀的並不多, 「腰花」、「魷魚筒花」,如此而已。我自小十分眼饞「落塵」時的那碗「落口溶」,試過一兩次,放進口中,還沒等回過味來,哧溜一下,就溶化了,流入喉嚨,不見蹤影。但口齒留香,吃了還想吃。我特地問過一位廚師,他說無非是豬板油煮熟,打成手指粗細的條子,放進用雞蛋與麵粉攪成的糊漿中遊勻,上盤前灑一些棉花糖在上面。
味貫湘粵。湘菜偏辣,而平江情席不辣;粵菜偏甜,而平江情席除了一碗清蒸蓮子或銀杏是甜品外,其他的不能放糖。平江是一個廣東、江西移民聚居多的縣份,處在湖湘東北,而不歸屬湘菜風味。老祖宗從粵贛帶來的風味,經過了極大的改良,也並不歸屬於粵菜風味。這樣從地域菜系來分辨,平江情席的菜餚可就獨成體系了,有海派味,卻也不乏鄉土氣息;山珍與海味雜揉,南北菜品交融,形成了一桌獨立不倚而又風味鮮美的菜系。
席面講究。中等的海參席,歷來講究四冷四熱施腰。四熱也即四個熱盤,四冷即是四個冷盤,放在四隻角上叫「壓角」。在四冷四熱之間還要施腰,施腰即是上點心。這點心可不是一般的糕點師能做出來的,點心分兩種:一是湯包,一是酥餃。最值得記載的當屬酥餃,原來老式的又叫蕩面,即麵粉炒熟,用豬油兌水、麵粉,採取反覆揉合的手法和勻,再捻成茶花,中間點上食品紅,一朵鮮豔欲滴的山茶花便燦然於席上的盤盞中。後來改良為捏成餃子形狀,中間包裹沙糖和熟芝麻,有的是單只的,有的做成和合餃,寓意百年好合。酥餃的麵筋可以一層一層薄紙樣的剝開,剝的過程比吃更有趣味。這些點心可以用主家發在席面上的紅紙,各自拿一份,包回家去。
做工精細。其他的不講,單說一盤「什景海參」,它的菜品雜到了一定的境界,天上飛的(鵪鶉蛋),地上跑的(驢筋),海裡遊的(海參),欄中養的(豬、雞),山中長的(筍絲、香菇),園中時鮮(蔬菜)……其次是海參的做法,要選和尚海參(無刺的),先用沙子炒,然後放甕中浸在80度熱水中發泡,撈起打扁刀切片、刮肚子,一兩乾貨一碗的海參,也便所剩無幾了。其實說是海參席,又有多少海參給賓客們吃。這什景海參,桃紅柳綠,邊滾金珠(蛋)或魚丸,上蓋青椒和驢筋等,堆在盤中,好看極了。
如數家珍。說了這麼多,你這情席還不知道正席的十個菜都是什麼?告訴你吧:蟶虷席菜譜:炸肉、雞丁、和米豆腐、蓮子、西粉、油豆腐、豆角幹、魚頭豆腐湯、小炒肉、小菜。這是低檔的酒席,菜品可根據季節時令的變化而更換。海參席菜譜:什景海參、仙鵝抱蛋、紅荔魷魚、清蓮芙蓉、紅燒肉丸(或藥膳羊肉)、玉蘭花燦、麻辣肚絲、醋溜鮮魚、虎皮扣肉、四景鮮湯。其中第七碗後,「見肚不回碗」,與後面的派飯菜一起組成六個碗,伴著熱氣騰騰的米飯吃下肚去,然後酒足飯飽,打著飽嗝,又與站立在門口送客的主家打拱作揖,飄然而去。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分享給您的朋友!傳播正能量!!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
《魅力平江》宗旨:講平江故事.記平江人物.展平江魅力.傳平江夢想,打造美麗平江.紅色平江.幸福平江,魅力平江!唱響中國有個平江縣,為天下平江人牽線搭橋.資料共享。中國有個平江縣[《魅力平江》〈平江驕子耀中華〉大型畫冊]:匯聚平江精英、搜集平江資源、展示平江魅力、見證平江輝煌。《魅力平江》記錄每一個精彩瞬間,收錄人文自然的燦爛,描繪平江的歷史畫卷,一路奔走、一路採訪、一路發現、一路拍攝、攝取春天的百花爭豔,採擷夏天的生命活力,收集秋天的火紅一片,抓拍冬天的銀裝素裹,用鏡頭捕捉精彩,用快門記錄真實。是建設美麗平江.幸福平江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
平江縣魅力平江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平臺:
中國有個平江縣、魅力平江微信公眾平臺、平江萬事通網、湘北在線、騰訊微博、新浪微博。
平江縣魅力平江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宗旨:攝影擴印/會議及展覽服務/企業管理諮詢/企業策劃/設計/公共關係服務/提供點子/創意服務/廣告設計.發布。媒體設計/策劃/服務/網絡媒體製作/畫冊宣傳等。聯繫:魅力平江何紅衛152920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