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遊客多次去臺灣,說說我對臺灣以及臺灣人的感受,客觀真實

2021-02-23 行走的貓菇醬

這是行走的貓菇醬的第140篇原創

最近因為進口毒豬的事情,臺灣備受關注,從15年到19年間,我一共去了三次臺灣,一次環島、兩次只在臺北,雖然現在G籤停了,而且環境也不一樣了,不過還是想說說臺灣以及臺灣人給我的感受。

強烈的歸屬感

相比香港或者澳門,臺灣更能讓大陸人有歸屬感,不僅僅體現在語言和文化上,就連臺北老城區的路名,都濃濃體現著兩岸無法分割的關聯,用大陸城市命名的臺北街道數不勝數,遊客甚至不經意間就能看到自己家鄉的路名。

對中華傳統文化保留的也比較好,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謙讓,這些中華文化的品德也是從小教育,當然了,至於有沒有,還是要看個人素質,臺獨肯定是沒有的。拿臺北的路名來說,有很多都是拿中華文化品德來命名的,比如忠孝、信義、和平等等。

這種歸屬感,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關聯,早些年間,都是港臺的歌曲和電影在大陸上映,影響著一代人,而現在,我們的文藝作品也在反過來影響臺灣,公交車視頻上有播放大陸的古裝劇(忘了是正劇還是預告),忘了是第幾次去,剛好看見大幅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宣傳劇照,就在熱鬧的西門町。私家車電臺播放的還有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綜藝《爸爸去哪兒》剛播時,也有很多臺灣人熱捧。

認識的臺灣朋友,有的他說的成語一開始他還以為我會聽不懂,我說我聽得懂,他說原來你們這邊也這樣說啊,我真是哭笑不得,原本就是同根同源,我有什麼聽不懂的呢。

素質和規則感

說完了歸屬感,再來說說臺灣人的素質和規則感。2015年第一次到臺北 ,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裡的彬彬有禮、井然有序,讓人心平氣和,總之就是很舒服。


臺灣人普遍有禮貌,溫文爾雅,諮詢問路,還沒等你走過去,工作人員就開始微笑向你示意,即使是路人,也會不厭其煩的給你指路,生怕你找不到,我還有遇到過那種他自己不知道路,但是會在手機上給你現查,或者幫你問別的路人的那種,還記得有一次晚上在圓山飯店附近不知道捷運怎麼走,問一個正在等公交的小哥,結果小哥直接不坐公交了,改成坐捷運,一路帶我過去了。

在臺灣,謝謝兩個字常常被掛在嘴邊,在那的那些天,我也變得習慣說謝謝起來。拋開政治因素不說,我真的很喜歡這種社會氛圍。

不過普遍文明禮貌並不是說是全部,當...局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民眾的態度,三次下來,明顯的感覺到那種熱情,一次不如一次,我也十分慶幸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2015年。

後兩次我再去的時候,有感受過個別藥妝店店員和夜市小攤販的不耐煩,也曾經在迪化街聽到買家和店主溝通,你這個藥材是哪裡產的,店主很不情願的說大陸啊,不然還能哪裡產,語氣中帶著輕蔑。

再來說說這裡的規則感,在遵守交通規則、地鐵上電梯排隊方面確實是做的比我們好,公交車、地鐵上的博愛座更多的是留給需要的人,還有一件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有一次在臺北,我帶著行李箱坐大巴,排隊的時候排在第一個,大巴到了之後,我去下面的行李艙放行李,沒想到放完行李一轉過頭,一排人依舊在齊刷刷的排隊等著我先上車,這個場景著實讓我驚了一下。

雙肩包背在後面也不會擔心被扒手偷東西,和日韓差不多,手機丟了的話找回來的概率比較大,路邊停靠的機車,頭盔都是直接放在車身上,不用擔心丟失。

不過是不是說就不需要有戒心呢?那當然不是,其中有一次我在臺北車站下面的一個商鋪買數據線,是刷信用卡付錢的,那個老闆鬼鬼祟祟,刷完之後不及時還我信用卡,給我的感覺是我如果不自己想起來,那這張卡他就不打算給我了。

有一說一,臺灣的整體素質確實要好於我們,臺灣的全民教育要比我們早上很多年,加上人口少,便於管理,有臺灣網友給我說,其實臺灣早期,素質也沒這麼高,種種亂象,是經過了很多年才把整體的素質提升上去的。其實人的素質靠本性是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社會的規則、環境、教育來塑造的,希望我們大陸可以早日迎頭趕上。

臺北的城市建設

關於城市建設上,有人說臺北看起來還沒有大陸的二線城市繁華,不過個人認為看一個城市發達與否,不能只看高樓大廈,臺北城市雖舊,但是並不代表落後,用心體會你就會發現這裡的城市建設以人為本,乾淨整潔,有生活氣息,有人情味。而且教育、養老、醫療、人文這些東西僅僅靠旅遊是不太能夠感受全部的。

而且臺灣的建築是私人所有,如果屋主不同意拆除,那就不能拆,所以這也是導致城市面貌無法像我們一樣,在短時期內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到城市乾淨整潔,穿一雙小白鞋,半個月過去小白鞋依舊變化不大,在站臺等公交的時候,一輛輛的公交駛過也沒有塵土飛揚,當然,這也和四面環海的環境有一定關係。

臺北的城市建設在細節方面,我認為還是很棒的,拿香港來比較真的是完爆香港,在香港我想上個公共衛生間都是難上加難,不是所有地鐵站都有衛生間,就那麼幾個大站有,麥當勞沒有衛生間,甚至有的商場都沒有衛生間,反觀臺北,恨不得在一個地鐵出口處設一個衛生間。商場女衛生間的化妝鏡也是非常人性化,可以近距離靠近,不像我們,很多地方只有洗手池上面的鏡子,對於想要補妝的人真的是不太友好。

再來說說臺灣人給我的印象

以上說的都是整體的印象,是沒有深入接觸的那種,再來說說我在臺灣認識的兩個朋友。

第一次去臺灣的時候在青旅認識了三個臺灣人,其中有兩個到現在還有聯繫。臨走時送我明信片、送我想買沒買成的書籍,送我去機場,每次去臺灣也都會見見面吃個飯,其中還有一個人來大陸玩過幾次,去過北京、西安、雲南等很多地方。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本省人,而不是後來過去的外省人,我們偶爾會聊一些兩岸發生的事情,但是沒有特意去聊過政治立場,不過可以看出,來過大陸的臺灣人,對大陸更加了解,所以看待事情也更加客觀,而沒走出過島的,看事情會很片面。

隨著一代人的故去,這種紐帶關係會越來越弱,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我們的認同越來越低,想想也是,教材都能被政治化的改來改去,人難免不會變的畸形。

以上均是拋開政治因素單從體驗方面來說的,有好有壞,好的地方也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現在想完全拋開政治因素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說臺毒biss,祖國早日實現統一!

猜你喜歡

南投小眾秘境,臺灣空氣最好的地方之一,還被稱為東方小瑞士

臺灣最南部,這裡有最清的海水與最藍的天空!

臺北人文景點Top1,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深度遊覽

相關焦點

  •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題: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向臺灣人傳遞對大陸的真實感受中新網記者 郭軍「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要走遍大陸每個地方,以一個臺灣人的視角和理解,去看真實的大陸,並把我的真實感受傳遞給臺灣人
  • 大陸人看臺灣:懷念臺灣的真實魅力 感受風土人情
    摘要:臺灣《旺報》6日刊發大陸赴臺交換生周雪林的文章稱,之前在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臺灣的文章,題目是《臺灣人的溫和善良,令我們自慚形穢》,讀了以後感觸良多。在臺灣的半年,我曾經無數次行走在這些彎彎曲曲的道路上,行走在深街小巷裡,感受到臺灣旺盛的生命力和她飽滿的情感力。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 大陸遊客遊臺灣,心中很疑惑,原來真實的臺灣是這樣的,不一樣
    中國遊客除了去一些西方發達的國家,還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以外,我國的寶島臺灣也深受中國遊客的喜愛。以前的時候我們中國大陸同臺灣之間是不互通的,導致人們想了解這裡只能通過一些電視或媒體上的報導,現在兩岸人民可以隨便的自由往來了,於是很多人就想親身去體驗一下這個地方到底是怎樣的一副面貌。
  • 臺灣的生活跟大陸有什麼區別嗎?去過的人說出了「真實感受」
    臺灣的生活跟大陸有什麼區別嗎?去過的人說出了「真實感受」隨著世界經濟化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旅遊也成為了當下人們比較喜歡的活動,很多人不僅喜歡境內玩,而且對境外也開始嚮往。現在國內交通都很便利,而臺灣作為我國除了海南最大的一座島嶼,擁有者迷人的風景,令許多內地遊客都非常心動,因此沒來臺灣旅遊的內地遊客也數不勝數。說到這,大家就會問:臺灣的生活跟大陸有什麼區別嗎?聽聽去過的人們說出的真實感受。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生活相差這麼遠?
    那麼人們在滿足物質上的追求後,就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也都會在空閒的時候選擇出去旅遊,來放鬆自己的心情。現在旅遊也成了人們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旅遊的過程中,除了看當地的一些美景,還能感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增長許多的知識,想想也都是非常愜意的事情。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相差這麼遠?
  • 臺灣人不喜歡大陸遊客?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網友:回答很真實!
    導讀:臺灣人不喜歡大陸遊客?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網友:回答很真實!   位於我國的寶島臺灣,這裡擁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由於不同的民俗文化,導致這裡成為了很多遊客最常去的地方之一,而隨著臺灣迎來大陸遊客的數量越來越多,臺灣人對於大陸遊客的印象也隨之越來越深
  • 大陸遊客遊臺灣,心中很疑惑,原來真實的臺灣是這樣的
    ,中國的報導臺灣也很受中國遊客的歡迎,以前中國和臺灣是不相通的,所以人們都想知道這裡只能通過電視或媒體的報導來實現,現在兩岸人民可以自由往來,很多人都想親自體驗一下這裡到底是什麼樣子。中國遊客到臺灣旅遊心裡感到疑惑,原來臺灣就是這樣不同,那麼,實際在臺灣生活如何呢?去臺灣旅行的一位遊客這樣說,他認為臺灣的生活與內陸大不相同,臺灣的現代化發展比中國大陸早幾年,所以這裡現在已經發展得很成熟,經濟、科技、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都是可能的,上世紀90年代,臺灣在全世界被稱為亞洲的四小龍。
  •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吸引力在增加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設施軟硬體都在提升。包括舊景點的改造、新景點開發、住宿交通和餐飲業的升級,都是讓大陸旅遊業繼續『發燒』的重要因素。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
  • 實拍臺灣的真實生活,大陸遊客:與內陸相差太多!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滿足簡單的物質消費,對精神上的享受越來越重視。所以許多的人喜歡在節假日期間外出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也可以更好的緩解在工作和學習中的壓力。
  • 【銀鷹計劃】「讓臺灣青年在實習中感受真實的大陸」
    臺胞證有效期為5年,他表示自己25年前就來大陸了。旅遊、開會、回訪客戶……被派駐大陸之前21年半的時間裡,洪主民頻繁往來大陸,卻都沒能真正「認清」大陸,用他的話說就是「過去21年半領會的與目前3年半領會的差距實在太大。」在他看來,開會、旅遊都是走馬看花,「過去21年來,我來了一定是住酒店,吃飯都是在餐廳。」這導致他無法真實感受大陸的整體環境。
  • 大陸人在臺灣:打開計程車門 進入真實臺灣
    大陸人在臺灣:打開計程車門 進入真實臺灣 臺灣《旺報》3日刊載大陸學生羅文陽的投稿文章, 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在臺灣打車的各種經歷,臺灣師傅們在凡常之中體現的熱情和誠懇,是作者對臺灣和善人情的第一印象。  文章摘編如下:  在大陸的時候,聽人談到過一些對計程車司機的印象,比如說北京的司機很多是侃爺,不去主持談話節目完全是屈才,而上海的司機可能就不那麼健談,如此等等。
  • 臺灣遊客感覺,青島人的幸福指數比上海人要高,你認為客觀嗎?
    臺灣遊客感覺,青島人的幸福指數比上海人要高,你認為客觀嗎?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改變,所以很多人會在空餘時間出門旅遊。可以在旅途中放鬆工作中的壓力,還可以忘卻生活中的煩惱。人們不只滿足通過媒體來了解這些地方,而是想要自己去親身感受。尤其是海峽兩岸的遊客,這幾年很多中國遊客會去臺灣,看看那邊的發展,而很多臺灣遊客會回到大陸認祖歸宗,祭拜一下先人,順便了解一下親人的生活狀態。最近就有一位臺灣人來到山東青島旅遊,主要是這位臺灣遊客是黃渤的粉絲,他想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地方可以養育出這麼幽默的人。
  • 單次籤變多次籤 臺灣擬鬆綁大陸遊客赴臺籤證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交通部門負責人葉匡時上任後,希望提高觀光的附加價值,增加觀光外匯收入。最近葉匡時把腦筋動到大陸高階主管,以及歐美派駐大陸的高階主管身上,想把主管們從北京、上海等大都會的生活中拉過來,到臺灣體驗另一種生活風格,挹注臺灣觀光收益。
  • 大陸人看臺灣:雨中遊日月潭 真實而美的享受
    中新網10月24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 雨中的日月潭》,作者來自大陸,在遊覽臺灣的過程中,奔赴久負盛名的日月潭時,卻不期遇到小雨,因而作者在煙雨中遊覽了日月潭稱「別有一番韻味」,遊覽之後作者稱讚「雨中遊日月潭,這是真實而美的享受」。
  • 臺灣遊客來大陸旅遊後,這樣形容大陸,為何臺灣人聽後感到懷疑?
    中秋國慶馬上到來,終於能夠有個小長假,大家可以從忙碌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去體驗一下工作之外的悠閒快樂。相信在大家在假期時間一定會有旅遊的計劃吧!趁著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背起背包,去看看外面的美好,感受世界的變化與絢麗多彩,也是很不錯的哦。
  • 兩岸越融合 臺灣民眾對大陸評價越客觀
    東南網6月1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灣民眾對大陸持好感的比例「首度超過」持反感的比例。  這條新聞在臺灣引起高度關注與討論。首先,按照綠營說法,這種民意逆轉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可能會對兩岸關係走向產生重大影響;其次,對很多綠營人士來說,這份民調出自立場偏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因此更真實可信,更具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