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印度引以為傲的默納利-列城「馬來納裡高速公路」)
按照印度軍方制訂的拉達克冬季軍事對峙方案,連接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公路和橋梁必須在9月底按期交付使用,以保證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印度軍隊順利過冬和遂行軍事對抗任務。印度媒體報導稱,10月12日中午,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將通過視頻連線,主持印度邊境地區44座橋梁的落成典禮。這些橋梁分別位於查謨和克什米爾,拉達克和喜馬偕爾邦,藏南地區,錫金,北阿坎德邦和旁遮普邦。所有這些橋梁都是由邊境公路組織建造的公路橋。報導稱,印度國防部長還將馬上出席通往藏南達旺的Nechipu隧道的奠基典禮。這些邊境公路橋梁和隧道的貫通,有利於印度軍隊快速地向邊境地區投送部隊和裝備,同時全天候地確保印軍後勤運輸線快捷暢通。
(印度剛交工的44座橋梁中大多數是簡易的貝雷橋)
印度軍方高度肯定了邊境公路發展組織的這些戰略性建設成果,雖然44座橋梁中大多數只是簡易的貝雷橋,但仍被確認為不同凡響的國防成就。不過,有印度媒體軍事顧問指出,大量建設的鋼結構簡易橋梁(貝雷橋),是印度多條邊境公路能夠如期交工貫通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些簡易橋梁的承重能力,不能滿足重型載重車輛的通過指標。比如運載重型坦克或大型工程機械的平板拖車,會把簡易橋梁壓垮。一位工程專家分析認為,地震、雪崩等惡劣環境條件很難完全克服,就目前的邊境緊張局勢而言,更多的是象徵意義。這一點,就像印度總理近日高調出席喜馬偕爾邦山區的阿塔爾(Atal)隧道貫通儀式一樣。
(印度運輸車輛通過貝雷橋時的窘迫狀況)
印媒文章稱,阿塔爾(Atal)隧道將喜馬偕爾邦默納利與拉胡爾-斯比蒂山谷連接起來,並將默納利與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首府列城之間的道路(馬來納裡高速公路)距離縮短46公裡,時長縮短4至5小時。阿塔爾隧道的建設於2000年宣布,計劃於2007年完成,由於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直到2009年才批准該項目,因此該項目直到2010年才開始,至今用了10年時間才完工交付。在阿塔爾隧道掘進到到9公裡處時,印度媒體就急於聲稱阿塔爾隧道是世界上海拔10000英尺(大約3050米)以上地區的最長隧道。那麼,同樣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山區挖掘建設9公裡隧道,有「基建狂魔」雅號的中國人需要多長時間呢?
(莫迪出席阿塔爾隧道通車慶典)
如果沒有對比,恐怕印度人真不知道其中的巨大差距。2017年,中國在青海省花九高速公路完成了雪山一號隧道的建設,平均海拔為4400米,全長9065米(長度與印度阿塔爾隧道相當)。雪山一號隧道的建設僅用了三年時間。更重要的是,中國修建的類似於「雪山一號」的高原公路隧道,在川藏線上有很多個,而且隧道工程質量要遠勝印度的阿塔爾隧道。但即便如此,仍不能確保高原運輸線無憂。對於印度軍方來說,阿塔爾隧道將默納利與拉達克首府列城之間的道路距離縮短46公裡是個歷史性的進步,但是,這縮短的46公裡僅是馬來納裡高速公路473公裡總長度的十分之一,印軍運輸車輛全程通過仍然需要至少18個小時。
(印軍5噸級的運輸卡車通過阿塔爾隧道)
印度的運輸車輛在通過馬來納裡高速公路時,全程平均速度大約在25公裡/小時,而且全程無法停靠和也沒有維修點。一旦出現機械或交通事故,那麼整條高速公路就將癱瘓。印度陸軍將領承認,要想保證拉達克地區的運輸線全天候通暢,至少要在三個重要山口修建隧道,不過以阿塔爾隧道的修建進度,印軍的追求目標,沒有三五十年是無法實現的。9月底在什約克河谷連續發生的地震滑坡已經切斷了拉達克東部的運輸線,喜馬拉雅山南麓不可預測的暴風雪隨時會切斷馬來納裡高速公路。印度軍隊正在慶祝的建設成果,對於他們即將經歷的拉達克極寒考驗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一名印度軍官對《今日印度》稱,中國軍隊的補給線要比我們更長,但對於新藏公路的戰略意義,我們只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