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只有佩服!印度9公裡高原隧道10年才完工,看中國用時幾年

2020-12-06 高峰觀察

(這就是印度引以為傲的默納利-列城「馬來納裡高速公路」)

按照印度軍方制訂的拉達克冬季軍事對峙方案,連接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公路和橋梁必須在9月底按期交付使用,以保證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的印度軍隊順利過冬和遂行軍事對抗任務。印度媒體報導稱,10月12日中午,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將通過視頻連線,主持印度邊境地區44座橋梁的落成典禮。這些橋梁分別位於查謨和克什米爾,拉達克和喜馬偕爾邦,藏南地區,錫金,北阿坎德邦和旁遮普邦。所有這些橋梁都是由邊境公路組織建造的公路橋。報導稱,印度國防部長還將馬上出席通往藏南達旺的Nechipu隧道的奠基典禮。這些邊境公路橋梁和隧道的貫通,有利於印度軍隊快速地向邊境地區投送部隊和裝備,同時全天候地確保印軍後勤運輸線快捷暢通。

(印度剛交工的44座橋梁中大多數是簡易的貝雷橋)

印度軍方高度肯定了邊境公路發展組織的這些戰略性建設成果,雖然44座橋梁中大多數只是簡易的貝雷橋,但仍被確認為不同凡響的國防成就。不過,有印度媒體軍事顧問指出,大量建設的鋼結構簡易橋梁(貝雷橋),是印度多條邊境公路能夠如期交工貫通的重要原因。但是這些簡易橋梁的承重能力,不能滿足重型載重車輛的通過指標。比如運載重型坦克或大型工程機械的平板拖車,會把簡易橋梁壓垮。一位工程專家分析認為,地震、雪崩等惡劣環境條件很難完全克服,就目前的邊境緊張局勢而言,更多的是象徵意義。這一點,就像印度總理近日高調出席喜馬偕爾邦山區的阿塔爾(Atal)隧道貫通儀式一樣。

(印度運輸車輛通過貝雷橋時的窘迫狀況)

印媒文章稱,阿塔爾(Atal)隧道將喜馬偕爾邦默納利與拉胡爾-斯比蒂山谷連接起來,並將默納利與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首府列城之間的道路(馬來納裡高速公路)距離縮短46公裡,時長縮短4至5小時。阿塔爾隧道的建設於2000年宣布,計劃於2007年完成,由於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直到2009年才批准該項目,因此該項目直到2010年才開始,至今用了10年時間才完工交付。在阿塔爾隧道掘進到到9公裡處時,印度媒體就急於聲稱阿塔爾隧道是世界上海拔10000英尺(大約3050米)以上地區的最長隧道。那麼,同樣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山區挖掘建設9公裡隧道,有「基建狂魔」雅號的中國人需要多長時間呢?

(莫迪出席阿塔爾隧道通車慶典)

如果沒有對比,恐怕印度人真不知道其中的巨大差距。2017年,中國在青海省花九高速公路完成了雪山一號隧道的建設,平均海拔為4400米,全長9065米(長度與印度阿塔爾隧道相當)。雪山一號隧道的建設僅用了三年時間。更重要的是,中國修建的類似於「雪山一號」的高原公路隧道,在川藏線上有很多個,而且隧道工程質量要遠勝印度的阿塔爾隧道。但即便如此,仍不能確保高原運輸線無憂。對於印度軍方來說,阿塔爾隧道將默納利與拉達克首府列城之間的道路距離縮短46公裡是個歷史性的進步,但是,這縮短的46公裡僅是馬來納裡高速公路473公裡總長度的十分之一,印軍運輸車輛全程通過仍然需要至少18個小時。

(印軍5噸級的運輸卡車通過阿塔爾隧道)

印度的運輸車輛在通過馬來納裡高速公路時,全程平均速度大約在25公裡/小時,而且全程無法停靠和也沒有維修點。一旦出現機械或交通事故,那麼整條高速公路就將癱瘓。印度陸軍將領承認,要想保證拉達克地區的運輸線全天候通暢,至少要在三個重要山口修建隧道,不過以阿塔爾隧道的修建進度,印軍的追求目標,沒有三五十年是無法實現的。9月底在什約克河谷連續發生的地震滑坡已經切斷了拉達克東部的運輸線,喜馬拉雅山南麓不可預測的暴風雪隨時會切斷馬來納裡高速公路。印度軍隊正在慶祝的建設成果,對於他們即將經歷的拉達克極寒考驗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一名印度軍官對《今日印度》稱,中國軍隊的補給線要比我們更長,但對於新藏公路的戰略意義,我們只有佩服。

相關焦點

  • 印度高原隧道耗時10年終於通車,莫迪親自祝賀,展現對抗中國決心
    按道理來說,完成一項重大基建工程是個好事,但沒有哪個國家像印度這樣,一條耗時10年的隧道終於通車,印度總理莫迪還要親自到場祝賀,這種規格和等級,恐怕在世界範圍內很難再找出第二個了。
  • 印度修建9公裡隧道花了10年,中國需要多久?
    ,據媒體報導,印度北部邊境地區的阿塔爾隧道終於建成,引得印度上下一片歡呼,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自己花了10年時間才將這條全長9公裡的隧道修建成功,那麼同樣長的隧道,中國需要多久呢?其實中國出手僅用三年時間就建成了同為9公裡的雪山一號隧道,這種速度讓全球都極為嘆服,也讓印度終於看清差距,為啥印軍至今不敢開戰?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此。
  • 印度終於看清差距,自己花10年修9公裡隧道,中國速度全球都嘆服
    ,引得印度上下一片歡呼,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自己花了10年時間才將這條全長9公裡的隧道修建成功,那麼同樣長的隧道,中國需要多久呢?其實中國出手僅用三年時間就建成了同為9公裡的雪山一號隧道,這種速度讓全球都極為嘆服,也讓印度終於看清差距,為啥印軍至今不敢開戰?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此。
  • 印度花10年修成「抗中」隧道全國高潮
    最近,印度媒體又雙叒叕high了。10月3日,印度的一條名叫阿塔爾(Atal)的隧道建成通車了,印度舉國歡騰,印度總理莫迪都親自跑去為隧道舉行開通儀式。據介紹,阿塔爾隧道位於海拔3000米的印度喜馬偕爾邦山區,全長9.02公裡,耗時10年建成。
  • 8萬印軍身陷高原孤島,與死神賽跑?印媒:留給印度的時間不多了
    圖為印軍高原山地部隊最近南亞地區的局勢,無疑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自稱為超級大國的印度,屢次在邊境鬧事,從相關新聞報導中也可以了解到充斥著火藥味。然而,就在最近,卻有印度媒體突然間發文,警告新德裡當局,留給印度在邊境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據印度媒體日前發布的消息稱,中印雙方達成初步協定,雙方退兵數公裡。中國退了2公裡,印軍則後撤了1.5公裡。儘管事態似乎開始降溫,但是對於在最近被調往高原的8萬印度士兵來說,卻沒有任何改變,依舊深陷高原孤島。而且,達拉克地區的補給線時至今日,依舊是個棘手的問題。
  • 印度修高海拔「抗中」隧道,10分鐘抵邊境,補給縮短5小時
    就在中國人歡度國慶、中秋雙節,安享太平的時候,印度人悄悄完成了一項「壯舉」:緊挨著中國,建成世界上最長的高海拔隧道。這條長9.02公裡的阿塔爾隧道通車後,可以為駐紮在中印邊境沿線拉達克地區的印度軍隊,全天候提供武器和後勤保障。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當心,至少對印軍有點實用
    而隨著11月即將接近尾聲,中印邊境的氣溫很快就會降至零下30至40攝氏度,封山的大雪最深可以達到將近12米,本以為接下來就看誰的後勤保障更完善了,但印軍這時候偏偏又在邊境有了新動作。 環球網11月23日報導稱,有印度媒體指出,印度軍隊已經深入學習了中國軍隊的戰鬥經驗,拿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新戰法,聲稱能夠有效地遏制解放軍的「越界行為」。
  • 零下50度,10萬印軍又被暴雪圍困!對方卻吃上了火鍋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後勤補給更是至關重要,得益於1962年之後的公路建設,如今西藏全境的公路已經從當時的不到500公裡增長了20多倍,至11萬公裡。配合青藏鐵路,物資運往西藏地區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 莫迪親臨祝賀,印度高原隧道貫通後,增兵中印邊境可縮短4至5小時
    這幾天中國仍處在國慶小長假中,人們關注的中印邊境局勢,在平靜的表象下依舊波濤洶湧。印度「刻意」挑選在我國國慶前後,分別於9月30日、10月1日和10月3日進行了三次飛彈試射,試射類型包括反坦克飛彈、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最大射程達800公裡,巡航飛彈還可以加裝核彈頭。
  • 解放軍已進入二級戰備,高原機場再次開工,印度連忙增派軍機應對
    印媒表示,有消息證實解放軍進入二級戰備後,前線軍官都取消了休假悉數召回部隊,更多兵力和裝備充實到最前沿。面對全球最強陸軍,儘管在人數上具有優勢,可是看的出來,印度陸軍似乎信心不是很足,只能靠小動作來壯膽。 考慮到此前印軍在對峙前線「先發制人」,甚至開槍等瘋狂行徑,解放軍進入二級戰備狀態的原因以及連帶後果,責任全部在印度一方。
  • 10年磨一劍?印度高原隧道今日貫通,莫迪親臨邊境發表講話
    當地時間3日,印度總理莫迪在防長辛格、國防參謀長拉瓦特、陸軍參謀長納拉萬的陪同下前往印度北部邊境地區。和前幾次到訪邊境不同,莫迪此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視察部隊,而是出席一條隧道的貫通儀式。當天,位於印度喜馬偕爾邦山區的阿塔爾隧道正式貫通。阿塔爾隧道長約9.02公裡,為了建成這條隧道,印度整整用了10年的時間。該條隧道貫通後,印度媒體自豪地稱這是全球海拔3000米以上最長的公路隧道。
  • 印度沒有理由輸給中國?耗資百億工程完工,印軍腰杆都更直了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的所作所為確實有一些猖狂,因為邊境的問題,他們與周邊各國都產生了摩擦,交火更是時常發生,其實從上世紀開始,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關係就日益緊張,雙方邊境更是時常會發生碰撞。前不久中印兩國還因為邊境領土的問題互相對峙,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願意退縮,印度方面更是加派的兵力前往邊境,生怕給中國可乘之機。但是印度這麼做同樣也面臨著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那就是馬上就要入冬了,雙方的士兵在邊境,物資供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此前,印度的發展不如中國,他們的士兵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中國士兵穿著厚重的棉服,每日都有新鮮的物資送來,只有羨慕的份。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報導描述稱,更糟糕的是,「拉達克」可不是俄羅斯平原,這裡的山峰高達1.8萬英尺(約合5486米),印軍在當地部署超過10萬大軍,「這在軍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曾任印度陸軍14軍軍長帕努中將表示,在冬季的邊境對峙中,印度受自然條件影響,先天處於不利態勢。「與印度一側相比,中方的地形就像屋頂一樣平坦,山脈相距較遠,山谷更加寬闊。
  • 印媒又來攛掇政府打"臺灣牌"和"西藏牌" 印高官回應
    解放軍住上保溫營房 印軍還在跟隧道槓最近,印度媒體又雙叒叕high了。10月3日,印度的一條名叫阿塔爾(Atal)的隧道建成通車了,印度舉國歡騰,印度總理莫迪都親自跑去為隧道舉行開通儀式。據介紹,阿塔爾隧道位於海拔3000米的印度喜馬偕爾邦山區,全長9.02公裡,耗時10年建成。然後就被印度媒體急不可耐地封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矮油,世界第一哦!厲害厲害。
  • 1962年解放軍生產師奔赴高原,全殲印軍王牌旅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在中國邊境地區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領土,我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擊,首先殲滅了印軍一個旅,然而印度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不斷向邊境地區增調兵力,妄圖展開反擊。
  • 中國雪山隧道一路暢通,印軍補給線遇雪中斷!印媒主動呼籲撤軍
    據印度時報11月12日報導,日前,印度與鄰國已達成初步協議,雙方一致同意從邊境高原對峙地區撤軍。印媒指出,目前,印軍已開始從班公湖地區撤出兵力和重型裝備。隨後,印度時報該則消息的準確性遭到質疑,並被認為是在呼籲己方撤兵拉達克。
  • 印版「地道戰」?中印邊境太冷了,印軍挖地洞一邊禦寒一邊備戰
    (高原上的印軍)環球網11月23日引述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稱,印度軍隊已經深入研究了中國的"作戰手冊",部署了"地道防禦工事"來阻止"越界行為"。報導表示,在以往的戰爭中,中國軍隊曾經使用地道作為一種作戰工具,有效擊退過日本軍隊;越南軍隊也曾經利用地道工事有效打擊侵越美軍。
  • 9月16日印度軍情報告!邊境修隧道,莫迪去剪彩
    印度又修新路通往列城,莫迪剪彩印度在高原邊境又修路了。這次是一條隧道,全長9.02公裡,邊境地區的喜馬偕爾邦山區。不同的是,這條隧道的貫通儀式的規格非常高:印度總理莫迪將在9月底親赴該邦,參加這條名為阿塔爾隧道的剪彩儀式。
  • 中印邊境對峙,惡劣環境已成印軍噩夢,雙方勝負已分
    拉達克地區對於拉達克地區的印軍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嚴寒,目前此地最高溫度大概在0度左右,最低的時候只有零下10到15度左右,這還不是這一地區最低的溫度,到12月或者1月份溫度將進一步降低至零下伴隨低溫而來還有高山高寒地區的大風,意味著一般的帳篷是無法禦寒的,極易導致凍傷,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都是危險行為,所以使用武器都不是說隨隨便便就能用了,弄不好手都會被粘到武器上面。就目前而言,印度士兵面臨的挑戰其實首先是天氣寒冷,其次是稀薄的空氣,第三才是對手。
  •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 15萬噸 精心一算,大概夠印軍堅守37天
    那麼,15萬噸物資到底可以支持多少印軍在高原作戰?這個應該給網友科普一下: 當然印軍在列城也修有機場,並且可以起降C-17和伊爾-76這樣的大型運輸機,但問題是印軍總共只有10架C-17和25架伊爾-76,就算按照每架飛機每次運送50噸物資計算,也就是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