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茶、品茶、添茶

2021-02-19 武侯區猿抱子茶館

看似簡單的一杯茶,你真的懂其中的茶禮?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你都曉得了嗎?趕快補習功課,學學下面的茶禮,以免賓客席上的尷尬!

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統一意見,滿足遊興。

主人衝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為裡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衝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衝茶就是欺侮人家。

3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步就方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衝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5

主: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輕手,不能讓杯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衝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衝,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於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欲有「某人無茶色」。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係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相關焦點

  • 如何斟茶、品茶、添茶?
    除了泡茶講究 斟茶、品茶、添茶 你都知道了嗎?,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統一意見,滿足遊興。
  • 斟茶、品茶、添茶,每一步都是藝術
    那麼,看似簡單的一杯茶,你真的懂其中的茶禮?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你都曉得了嗎?趕快補習功課,學學下面的茶禮,以免賓客席上的尷尬!1.茶三酒四禿桃二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
  • 除了泡茶有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
    茶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除了泡茶有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空閒時學學茶禮,以免賓客品茶時遇到尷尬!1:茶三酒四禿桃二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統一意見,滿足遊興。
  • 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你都曉得了嗎?
    (喝五嶽緣金幣藏茶,享健康富貴人生)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你都曉得了嗎?趕快補習功課,學學下面的茶禮,以免賓客席上的尷尬!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衝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 品茶人常說「茶三酒四禿桃二」,啥講究?
    品茶人的十大講究 中國人好以茶會客,看似簡單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許多學問,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 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 泡茶待客,給客人斟茶的時候,這7種錯誤可別犯哦
    火鍋吃到一半,服務生提了一個大銅壺,過來添湯。添湯時,小心的將銅壺靠近鍋邊,緩緩續湯。待添湯過後,老友閒聊問到:「你知道為什麼添湯的時候,要把壺放這麼低嗎?」很簡單啊!斟茶錯誤五:斟茶倒太滿!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在給客人斟茶時,要避免將茶倒得太滿。茶與酒不同,用滾水剛衝出來的茶湯,溫度處於較高的狀態。
  • 「茶滿欺人」是茶俗的一種,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每個人都該學一學
    當時他的鄰居中,有一位秀才便是他家的常客,經常與官員品茶論道。這一日,秀才又來找官員飲茶,卻不知官員有急事要出門辦理,卻又不好明言。秀才又興趣正濃,全然沒有離去的意思,心急如焚的官員,便在為秀才斟茶的時候,選擇將茶湯滿溢,暗示秀才他心急出門,秀才卻不解其意,以為是官員不小心為之,繼續高談闊論。
  • 實用貼,盤點十條茶桌待客禮節,喝茶、斟茶大有講究!
    一般在斟茶時,先給客人倒茶,再給自己倒。 先客後主,是重要的斟茶細節。 這時,如果斟茶過滿。 那麼客人在舉起茶杯時,會十分燙手。 所以,才有了「茶滿欺人」的說法。 另外從喝茶的講究上,品茶宜小口慢品,不宜大口喝茶。 斟茶不過滿,按部分地方的禮節,是為了不將客人當成「渴死鬼」。
  • 泡個茶也有證書考試?怎樣才能上手茶藝!
    花藝師的基礎就是要懂花,茶藝也一樣,就是一個了解茶、學茶的過程。有的人因喜愛花而去了解花,從而學習花藝,也有的是為了一技之長而去學習,茶藝同理。最後的目標就是能夠知茶性,進行科學的泡茶,宗旨就是可以讓茶發揮到最佳的境界狀態。我們都知道泡好一壺茶需要涉足識茶、選茶、泡茶及品茶等等,泡茶是藝術,而這些,也都被包含在茶藝之中。茶藝具體還包括什麼呢?
  • 正確的品茶方法 - 百度經驗
    所謂品茶,品的往往是一種感覺,沒有一成不變的邏輯,關鍵是適合自己。下面講述正確品茶方法的八大要素,讓大家都能夠品茗到茶的香醇。如何品茶:品茶大體上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涵蓋。一、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備: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對開水、茶具、茶葉和環境四方面的相關準備工作。二、品茶的正確方法之洗(溫): 指對茶具的熱燙、清洗過程,主要時為了溫杯和消毒。三、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取(選): 按客人的習慣、喜好,準備各種茶葉品種,以供客人選擇飲用。
  • 主人給你斟茶時為何要敲三次桌面?不可不知的茶道禮儀,受用終身
    這樣,斟茶的順序就是從左到右,最後才是自己,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如座次安排不當,斟茶的順序就會很凌亂,顯得無序。6、斟茶奉茶時茶葉衝泡時講究「高衝」,分茶時注重「低斟」,避免茶湯飛濺。古語已雲,「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此酒斟十分,茶倒七分,防止燙手,便於客人舉杯引用。斟茶量應每杯均等,以示平等,公正,忌厚此薄彼,最後一杯才斟給自己。茶席間,還應及時觀察客人杯中是否無茶,及時「續杯」。
  • 人多的時候怎麼給賓客倒茶,困擾茶師的茶席禮儀有答案了
    ,他離你很遠,已經超出了這個品茶的這個桌面兒,這個茶席了,那這種情況你可以選擇招呼他過來品飲茶,或者等他什麼時候坐過來了你再給他斟茶,如果離得太遠,是可以暫時性的,不用給他續茶。實際上,大可不必這麼被動,茶事活動中的禮儀要求,是常規情況下,來客的第一杯茶師是必須親自逐個親自的斟茶,就哪怕有人坐得遠些夠不著,最好也能走過去斟上或者奉上茶,以示尊重,但是從第二杯開始,就可以選擇將幾泡茶湯合在一起,注到公道杯中,也需要住到七分滿,否則那客人就不方便倒出茶湯了。
  • 黃楊木 茶則——一茶一則:讓不同的茶種找到適合的載體
    古人飲茶重於「六境」,擇茶、選水、佳人,配具,環境及飲茶人自身其修養。品茶之時,若將茶則棄於一旁,將茶葉直接倒入壺中,既不能感茶量之趣,也不能感賞茶之樂。但若於茶則這一中轉站,停留片刻,再入壺,沏水,斟茶,品之,就這一下,著實增加了幾分賞茶品香之趣, 平添了幾分文人優雅之樂。
  • 新式茶飲市場熱度不減,「斟茶記」基於「科技制茶」提供高性比價飲品
    36氪近期認識的斟茶記是一家主打「高性價比茶飲」和「科技制茶」的新式連鎖茶飲品牌,創立於2019年。7月17日,斟茶記單日單店銷量10942杯,創造了「12小時內銷售最多的芝士奶蓋茶(單場地)」的金氏世界紀錄。
  • 喝茶,品茶,悟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宋代學士蘇東坡曾說過:「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可謂一語中的,茶即是禪,禪亦為茶;佛教之修煉境界也可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還是茶」。
  • 從識茶具到習茶禮,從布茶席到品茶香……本周五來赴一場冬日親子茶會
    從認識茶器具到學習茶事禮儀從動手製作茶點到親自布置茶席從碗泡茶到奉茶禮……「Do都城」除了常見的茶壺、茶杯是否還知道茶則其實是茶葉的量取工具茶夾可以防止洗杯時手被燙公道杯可以幫助平均分茶……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寧可三日無糧 不可一日無茶——無茶不歡的泉州人
    福建盛產茶,福建人對茶自然情有獨鍾。閩南民間有「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閩北山民也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俗語。
  • 被戲稱「最不務正業」的老闆,斟茶表演炫酷,2元一碗可坐一下午
    當地的很多人便是靠茶生意發家致富,不過在一個旅遊景點內,有一位做茶生意的老闆被網友們戲稱為「最不務正業」的老闆,免費炫技斟茶倒水不說,本地人喝茶只需要兩塊,對外地遊客的收費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