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可在這麼長久的文明之中一直伴隨著王朝更替的現象,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每間隔幾百年就要進行一次王朝更替。王朝更替之初新的王朝總會對歷代王朝修史讀史,對於前朝消亡的原因進行總結並引以為戒,可是為什麼新的王朝還是依然避免不了朝代更替呢?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王朝更替初期,新的統治者必定是把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開國之君深刻知道國之安定在於民,前朝消亡主要原因還是失去天下民心,新的統治者往往都會以民為重。其實施的一些政令和教導後世之君都是以民為本行大義之道,也會對百官嚴加約束,防止他們貪腐和壓迫民眾。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之君生活在富貴的皇室之家,長時間的奢華生活讓這些後世之君漸漸的忘記初衷,自然也就走向了貪圖享樂之路。王朝初期對百官的約束自然也就蕩然無存,有些官員依靠阿諛奉承謀得高位,其他官員自然也就緊跟其後,阿諛奉承需要資本,這些資本恰恰是從民眾手中掠奪而來,從而導致一個新王朝重新走向失去民心之路。
其次,一個新王朝建立除了開國之君英明神武外,自然離不開文臣武將的輔助,這些文臣與武將可以說為開國建立了不世功勳,開國之君為了獎賞其功勞必定會進行一些列封賞,封賞之中對於一個王朝有潛在威脅的莫過於榮華富貴世代罔替。
這些開國功臣富貴的生活肯定需要民眾提供,畢竟一個王朝的稅賦有一部分贍養著這些功臣,加上他們世代罔替,古人都講究多子多福,這些功臣繁衍後代呈現一個幾何倍增的速度,自然功臣之後多不勝數。一個功臣尚且如此,一個王朝的建立開國功臣不在少數,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繁衍人數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久而久之民眾因為無力提供他們富貴生活導致民怨加重。
另外,一個新的王朝雖然通過總結前朝消亡的原因而引以為戒,可是開國之君首先要考慮家天下,然後才是天下人的天下,也就是說開國之君首先要維護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權利自然需要文武大臣共同維持,久而久之新的王朝仍然與之前王朝一樣形成兩個圈子,皇室圈子和文臣武將圈子,這兩個圈子會形成一個更大的圈子,民眾不但融入不了這個圈子還要提供這個圈子的生存資源。當這個圈子慢慢變的數量龐大的時候,也就是他們掠奪民眾資源的時候,也是民眾不堪重負的時候,新的王朝只會重蹈覆轍。
最後就是貧富差距導致,古代王朝不管如何輪迴更替他們的資源是有限度的,人五指有長有短自然能力也有所不同。新的王朝開始之初並沒有凸顯出來差距,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慢慢的也就拉開了距離,如此之下就形成貧富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此時的王朝統治者基本上採取仰富扼貧的策略來彰顯王朝的繁榮昌盛,階級矛盾也就隨之產生,當矛盾達到一個不可調和的地步,王朝更替也是自然。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看出歷代王朝修史讀史,對前朝總是引以為戒,還是避免不了朝代的更替,主要還是在於失去民心,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造成的。只能說任何繁榮昌盛的王朝都要以民為重,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