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對前朝總是引以為戒,為什麼還是避免不了朝代的更替?

2020-12-14 鮮花暢談歷史

我們都知道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可在這麼長久的文明之中一直伴隨著王朝更替的現象,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每間隔幾百年就要進行一次王朝更替。王朝更替之初新的王朝總會對歷代王朝修史讀史,對於前朝消亡的原因進行總結並引以為戒,可是為什麼新的王朝還是依然避免不了朝代更替呢?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王朝更替初期,新的統治者必定是把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開國之君深刻知道國之安定在於民,前朝消亡主要原因還是失去天下民心,新的統治者往往都會以民為重。其實施的一些政令和教導後世之君都是以民為本行大義之道,也會對百官嚴加約束,防止他們貪腐和壓迫民眾。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之君生活在富貴的皇室之家,長時間的奢華生活讓這些後世之君漸漸的忘記初衷,自然也就走向了貪圖享樂之路。王朝初期對百官的約束自然也就蕩然無存,有些官員依靠阿諛奉承謀得高位,其他官員自然也就緊跟其後,阿諛奉承需要資本,這些資本恰恰是從民眾手中掠奪而來,從而導致一個新王朝重新走向失去民心之路。

其次,一個新王朝建立除了開國之君英明神武外,自然離不開文臣武將的輔助,這些文臣與武將可以說為開國建立了不世功勳,開國之君為了獎賞其功勞必定會進行一些列封賞,封賞之中對於一個王朝有潛在威脅的莫過於榮華富貴世代罔替。

這些開國功臣富貴的生活肯定需要民眾提供,畢竟一個王朝的稅賦有一部分贍養著這些功臣,加上他們世代罔替,古人都講究多子多福,這些功臣繁衍後代呈現一個幾何倍增的速度,自然功臣之後多不勝數。一個功臣尚且如此,一個王朝的建立開國功臣不在少數,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繁衍人數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久而久之民眾因為無力提供他們富貴生活導致民怨加重。

另外,一個新的王朝雖然通過總結前朝消亡的原因而引以為戒,可是開國之君首先要考慮家天下,然後才是天下人的天下,也就是說開國之君首先要維護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權利自然需要文武大臣共同維持,久而久之新的王朝仍然與之前王朝一樣形成兩個圈子,皇室圈子和文臣武將圈子,這兩個圈子會形成一個更大的圈子,民眾不但融入不了這個圈子還要提供這個圈子的生存資源。當這個圈子慢慢變的數量龐大的時候,也就是他們掠奪民眾資源的時候,也是民眾不堪重負的時候,新的王朝只會重蹈覆轍。

最後就是貧富差距導致,古代王朝不管如何輪迴更替他們的資源是有限度的,人五指有長有短自然能力也有所不同。新的王朝開始之初並沒有凸顯出來差距,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慢慢的也就拉開了距離,如此之下就形成貧富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此時的王朝統治者基本上採取仰富扼貧的策略來彰顯王朝的繁榮昌盛,階級矛盾也就隨之產生,當矛盾達到一個不可調和的地步,王朝更替也是自然。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看出歷代王朝修史讀史,對前朝總是引以為戒,還是避免不了朝代的更替,主要還是在於失去民心,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造成的。只能說任何繁榮昌盛的王朝都要以民為重,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也。

相關焦點

  • 聊聊封建時代的「禪讓式王朝更替」與「修史政治」
    這就是禪讓式王朝更替的客觀意義。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禪讓式王朝更替並不是中國封建王朝更替的唯一途徑。很多時候,封建王朝的更替並不是通過禪讓完成的,而是通過武力實現的。例如宋元易代、元明易代。然而我們可以發現,縱然中國封建社會有很多改朝換代是通過武力完成的,但是封建政治文明還是大體延續。
  • 朝代更替是歷史使然,還是人為推動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華文化歷經5000年的沉澱與洗禮,衍生出了無數朝代,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有意思的是,每一個開朝皇帝都英明賢達,每一個末朝皇帝都昏庸無能。朝代的更替是歷史的使然還是人為的推動。
  • 各朝代入主中原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前朝太廟中的祖宗去哪了?
    到了封建王朝的中後期,很多皇后和對國家有功勞的臣子也可以進入皇家的宗廟當中。那麼朝代更替的時候這些變成前朝的宗廟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毋庸置疑,新王當立,自然是拋棄舊觀念,前朝的宗廟社稷也會被一一推翻,禮樂崩壞,前朝歷代皇帝的鄰位自然也是會被扔出去。甚至有的都會被做成柴火燒掉。
  • 細說越南歷代王朝,一部活生生的王朝更替史
    在漫長的歷史上,從秦朝開始,一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一直受中國直接管轄,公元968年開始,越南脫離中國管轄,走向獨立的道路,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現在來看越南歷代王朝更替史。
  • 中國歷代王朝更替,你知道多少?
    中國歷史悠久,從盤古、女媧、后羿等神話時代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500年,自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算起,也約有近4000年,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歷經多個王朝更迭,除了熟知的大一統王朝,還存在過相當多的小國和政權。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前2029-前1559年,由禹建立,之後其子啟繼位,一改原始社會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世襲制。
  • 日本歷史沒有朝代更替,那如何劃分日本歷史?日本人想了一個辦法
    眾所周知,日本歷史是沒有朝代更替的,自從日本誕生君主制以來,就只有菊花王朝一個朝代。按照日本歷史的說法,神武天皇是菊花王朝開國君主,他於公元前660年建立菊花王朝,同時也建立了日本這個國家,自此菊花王朝就統治日本直到今天,中間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王朝魔咒,300年一更替?唯有大宋渡過此劫,這是為何?
    中國的封建王朝,更替頻繁,即使一些盛世大朝代也幾乎很難延續超過三百年,為什麼說"幾乎"而非"全部"?因為有一個王朝其實超過了300年,那就是宋朝一共319年。只要知道了宋朝跟其他王朝的區別,也就知道了為何能多堅持幾十年。
  • 至今統治挪威的朝代——格呂克斯堡王朝,國祚115年,只有3代國王
    前言筆者從事自媒體歷史領域創作已經有四年時間,期間換過兩個帳號,從頭兩年專注於中國歷史,到近兩年專注於世界歷史,尤其是朝鮮歷史、越南歷史、日本歷史、印度歷史、伊朗歷史、歐洲歷史等等,當中寫過很多很多國家歷史上的朝代及其歷代君主。
  • 各朝代入主中原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前朝太廟中的祖宗去哪了?
    到了封建王朝的中後期,很多皇后和對國家有功勞的臣子也可以進入皇家的宗廟當中。那麼朝代更替的時候這些變成前朝的宗廟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毋庸置疑,新王當立,自然是拋棄舊觀念,前朝的宗廟社稷也會被一一推翻,禮樂崩壞,前朝歷代皇帝的鄰位自然也是會被扔出去。甚至有的都會被做成柴火燒掉。
  • 孔子後代為什麼在歷代王朝更替時,都備受尊崇?
    每當歷代皇朝更替甚至外敵入侵,都會發生十分劇烈的社會振蕩,而完成奪權以後,掌權者都要面對恢復生產的問題,這時候這一套現成的治理體系就十分的有用了,這大概就是儒家在歷朝歷代都備受推崇的主要原因。1644年,前三個月還是大明崇禎十七年,五十三歲的衍聖公孔胤植還向明朝的朝廷申請授予長子孔興燮二品冠服。待四月份,闖王攻破紫禁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孔胤植得到消息後,立即在曲阜衍聖公府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李自成龍位,並且獻出馬匹餉銀,跪納大順印信。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古代中國的政體,長期都是絕對的君主專制,皇帝就是國家的象徵,皇帝宗族的變更,不但是改朝換代,也可以視為一個國家滅亡,一個國家建立的過程,每次王朝的更替,都會更改國號,並有一整套象徵一個國家新建立的儀式、禮制上的變更。而且王朝內部皇位的繼承,遵循嚴格的父系宗族傳承的原則,母系親屬、姻親家族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不是繼承順序先後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資格)。
  • 夏商周三代是同時存在的,這三朝沒有那麼明確的朝代更替的概念!
    導讀:經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我們一般的都是認為,夏商周三代(朝)是一個先後傳承,朝代更替的關係。概念中基本上是後一個朝代滅亡了前一個朝代這種比較合乎大眾邏輯的一種思維。但是當代著名的美籍華裔學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張光直(1931年—2001年)先生認為夏商周三代在時間上他們是共存的,彼此之間只有地域上的不同,沒有朝代更替的先後。作者比較認同這個觀點。下面作者進行簡要的闡述。一、夏商周直接的關係紐帶是怎麼樣的?
  • 中國朝代更替頻繁,文明卻一直傳承著,那這種情況算不算亡國?
    眾所周知,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朝代更替頻繁的很,從奴隸社會終結後,中國就沒有出現一個能夠超過五百年的王朝,從秦朝開始到清朝封建制度的滅亡,中國出了經歷了十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間還存在著三國、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等,數不清的割據王朝政權,歷時兩千年多年的時間裡,中國這塊土地上基本到處都有皇帝的出產
  • 中國古代改朝換代頻繁,為什麼日本兩千多年朝代從未更替呢?
    這是人們對中國古代朝代頻繁更替的一個總結。雖然每個朝代建立都想萬世永昌,但是最長的朝代也就三四百年(周朝800年)。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就想著萬世傳承皇位,沒想到統一後15年後秦朝便滅亡了。然而反觀我們的近鄰島國日本,竟然兩千多年朝代從未更替呢?從公元前660年第一代日本天皇繼位到現在的明仁天皇,歷時兩千多年,傳位125代號稱「萬世一系」。
  • 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原因很簡單
    有句話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中,不斷上演著改朝換代的遊戲,當然每一個朝代在建立的時候,開國君主總是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夠永存下去。然而那終究只是幻想罷了,朝代最長的也就是400年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自詡為皇帝,並且將後世的皇帝取名為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不過僅僅在他死後不久,由於秦二世的胡作非為,秦朝僅僅持續了15年就滅亡了,那麼古代中國改朝換代頻繁,為何日本沒有發生過朝代更替?
  • 宋朝滅亡不僅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中華文明的倒退,至今仍受影響
    宋朝滅亡不僅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中華文明的倒退,至今仍受影響文/玖捌姨其實我國在宋朝就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甚至吸引了海外國家前來參觀考察,可以說在宋朝時期我國還是領先世界的,照著這麼發展下去,我國絕對可以穩穩地引領世界潮流。
  • 朝代更替的時候,前朝的銅錢還能用嗎?
    在收集各種古錢幣的時候,會發現幾乎各個朝代、各個王權都在鑄造自己的貨幣,哪怕是某些地方的農民起義,也會鑄造自己的貨幣。於是有泉友很好奇:別人鑄造的錢幣能在自己的治下使用嗎?前朝的錢幣還能用嗎?接下來文瀚樂拍為你答疑解惑。
  • 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建立,後世一般把孔雀王朝視為印度第一個歷史朝代,此後印度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公元1526年,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建立,直到公元1858年亡於英國,歷17代皇帝,享國331年。圖為莫臥兒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 為何歷代大一統王朝,都是自太祖太宗而漸趨衰落?
    我國雖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但大一統王朝卻也寥寥無幾。而在這些大一統王朝中,不乏極為短命的,如秦隋等。而那些壽命相對較長一些的大一統王朝,通常也都是自「太祖太宗」之後而漸趨衰落,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中興」之說。
  • 此國別名「菊花王朝」,也是此國2000多年歷史中的唯一朝代
    中國歷史上朝代眾多,據統計一共多達六十七個王朝,除掉夏、商、周、秦和唐、宋、元這樣的大王朝,還有很多像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歷史較短的小國家。其中,統治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國家—周朝,前後共經歷約798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