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入主中原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前朝太廟中的祖宗去哪了?

2020-12-14 小振看世界

在封建社會中,人們一直所推崇的就是三綱五常。由於古代封建社會是儒家治天下的原因,所以社會風氣對孝等一直進行看重,因為祖先在天之靈是可以保佑他們的。而對於統治者和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宗廟,祠堂等廣泛的在封建時代所建立。

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紀念祖先的禮儀和制度是不能沒有的,古代皇室中經常會修建一個大大的宗廟,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供奉在這個宗廟裡邊。到了封建王朝的中後期,很多皇后和對國家有功勞的臣子也可以進入皇家的宗廟當中。

那麼朝代更替的時候這些變成前朝的宗廟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毋庸置疑,新王當立,自然是拋棄舊觀念,前朝的宗廟社稷也會被一一推翻,禮樂崩壞,前朝歷代皇帝的鄰位自然也是會被扔出去。甚至有的都會被做成柴火燒掉。

而宗廟祠堂在古人看來是一個江湖和一個國家香火旺盛的傳承。在子孫面前將這些靈臺燒毀,簡直是比殺了他們還要更恥辱,而到了明清時代則有所改觀。不僅將歷代皇帝的牌位所保留下來,還經常的去加以祭祀供奉。

明朝朱元璋因為出生低賤,所以在開國的時候沒有強大的祖先可祭祀,於是他便把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的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祭祀了一遍。而且更是在南京為他們修建了歷代先王牌。直到後來朱棣遷都北平的時候,這才算是拋棄了這個習俗。

清朝則又是不一樣了,因為他們是北方的少數民族,滿族所建立的王朝。中原大地的很多百姓都不能接受他們去統治國家,所以,為了能夠贏得民心,他們便將明朝的牌位都保留了下來,並且公司專門為他們也修建了一個歷代先王廟。

相關焦點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原來太廟裡明朝的老祖宗們去哪裡了?
    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太廟」更是一個王朝興衰的見證,太廟在則江山在,太廟亡則江山失,所以基於此種祭祀觀念,當新王朝取代舊王朝時,新王朝的統治者就往往面臨一個非常尷尬棘手的問題,即「該如何處理前朝的太廟」。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既然是前朝太廟,那就直接毀掉好了,可是如果直接毀掉,那新朝統治者將會面臨其他一系列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該如何收取天下人之心?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太廟裡原來明朝的帝王牌位去了哪裡?
    成祖和其之後的十四代皇帝,都在此登基,也在此去世,死後也都進了太廟享受祭祀。在太廟接受供奉的,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歷代皇帝,朱元璋的四代祖先(追贈為德祖、懿祖、熙祖、仁祖),也都擁有一牌之地。
  • 風雲際會話太廟
    順治遷都北京後,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廟,原來的盛京太廟因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稱為「四四祖廟」,順治四年(1647年)四祖神位也遷往北京太廟,盛京的原太廟已是「神去廟空」了。   作為長期繁衍棲息在東北蠻荒之地的少數民族,滿族皇室並沒有漢族帝王設太廟為家廟的傳統。按照滿族習俗,對天、對祖先的祭祀都在堂子裡進行。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就曾在內治門(小東門)外修建堂子。
  • 這裡是北京-太廟
    橋北面東、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橋南面為神廚與神庫,橋後是太廟戟門,黃琉璃筒瓦屋面,單簷廡殿頂建築,尚為明代規制,戟門內外曾陳列有八個戟架,每個戟架上陳戟15枝,共120根,八國聯軍侵華時全部被盜走,如今不復存在,門外東間有一座小金殿,是專供皇帝祭祀時更衣盥洗所用的。
  • 敬天法祖,這裡是北京之皇家太廟
    北京的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共有三重圍牆,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三層封閉式庭園。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這座大殿就是——太廟。太廟位於天安門東側,是一座重要的皇家建築。當時修建故宮的時候,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而修建,右邊就是社稷壇。右邊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老百姓家叫祠堂,而皇家呢?就叫太廟,最大的廟!
  • 故宮太和殿明明比太廟高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讓人振奮
    自古以來,北京城的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太廟要比太和殿還要高三尺。」太廟是明清皇帝用於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永樂十八年,按照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來修建。資料顯示,太廟是天安門最高等級的建築,這裡是舉辦祭祀的重要場所。明清時期,太廟的宮廷祭祀共有80多種,分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個等級。
  • 最美中軸線 | 太廟與社稷壇:左祖右社,敬天法祖
    戟門橋(圖片來源: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官網)戟門內為中軸線上的前、中、後三殿,是太廟的主體建築。前殿為祭殿,亦稱「享殿」,是皇帝祭祀時行禮之所,面闊十一間,重簷廡殿頂,黃琉璃瓦屋面。「太廟」匾額正是懸掛在這裡。太廟匾額(圖片來源:全景網)享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的場所。
  • 從明朝太廟配享功臣的三次變化,分析明朝的政治和文武鬥爭
    第一種「功臣廟」,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二月,當時功臣還沒有專門祭祀的地方,於是在雞籠山設祭壇,用來祭祀已經故去的功臣胡大海、參軍李夢庚、郎中王愷等人。次年春,在雞籠山開始興建功臣廟,用來表彰和祭祀功臣。六月,功臣廟建成,用故去的大臣的功績大小作為排序,共有二十一人入廟。
  • 逛天安門廣場和太廟
    今天上午陪老爸老媽去天安門廣場逛了一圈,看看毛主席的畫像,由於還處於疫情低風險時期,所以天安門廣場遊客非常少,這對於平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天安門廣場來說,如此安靜真的是很難得。 我們還去了故宮旁邊的太廟,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太廟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所建立。
  • 北京城內的明代古蹟—太廟、社稷壇
    北京城內的太廟位於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改建,為明朝皇家祖廟。其位置是按照中國古代典籍中國都布局「左祖右社」的規制而安排的。「左祖」,即紫禁城左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祖之處,即太廟。
  • 太廟比紫禁城太和殿「高」三尺,還藏有7個秘密,一般人不知道
    故此,清朝入關之後,他們將明朝太廟中,各位明朝皇帝的神位移出太廟,然後將其供奉到了歷代帝王廟中,接著又將清朝逝去的皇帝和后妃供奉進太廟,讓他們開始享受祭祀和香火。(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故宮人太多 可以去北京太廟看看 景觀差不多
    故宮人太多 可以去北京太廟看看 景觀差不多覺得北京故宮人多 北京這個景點可以看看 距離故宮不遠北京故宮是著名景點,每年接待遊客很多,現在可能也要預約、限流,而且人多,體驗也不好。其實在北京有個景點,遊客比較少,而且景觀、景致和故宮其實差不多,也有文化,也有歷史。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在寢室中灶臺旁設祖宗神位。古代宗廟,是每廟一主:唐夏五廟,商七廟,周亦七廟;漢代則不僅京城立廟,各郡國同時立廟,於是其數達一百七十六所,這是和後來天子宗廟僅太廟一處的制度很不相同的。宗廟條祀時,要卜筮選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屍。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 武則天若傳位給武三思,她能以「皇太姑」身份入太廟嗎?你怎麼看
    文/時針今天時針和大家一起嘮一嘮唐朝的那些事兒,唐朝在我的印象裡和其他的朝代真的不一樣,其餘的宋、元、明、清等可以說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外來入侵,然後統治被掀翻,完成了改朝換代。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狄仁傑意思是這樣的,老媽和姑媽到底哪個關係近呢?如果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您可以永享太廟,如果立自己的侄子呢?我從沒聽說過誰將自己的姑媽供奉在太廟的。
  • 故宮太和殿比太廟高出兩米,為何說太廟要高三尺?答案振奮人心
    北京自古就有「太廟比太和殿高三尺」的說法。祠堂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用的家廟。始建於永樂十八年,按古代「敬天法祖」禮制建造。資料顯示,祠堂是天安門廣場等級最高的建築,是舉行祭祀的重要場所。明清時期,祠堂的宮廷祭祀有80多種,分為大祭,中祭,群祭三個層次。大祭是皇帝自己擊敗自己。中間祭祀的一部分是皇帝自己擊敗自己。
  • 太廟修繕完工,瀋陽故宮實現全部對公眾和遊客開放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以上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乾隆時期,清高宗弘曆按中原都城文化「左祖右社」禮制,將盛京太廟遷建於盛京皇宮大清門東側,由太廟門、正殿和東、西配殿等組成。
  • 北京--太廟
    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共有三重圍牆,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三層封閉式庭院。
  • 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後,因割讓香港島原因,立下遺詔死後不入太廟
    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道光皇帝在去世前,立下遺詔,死後不入太廟。所謂的太廟,就是皇帝死後要安置在一個地方,供天下子孫供奉。太廟裡面的每一個靈位都是一個名稱,也被稱為廟號。在唐朝之前,太廟裡面最多只能放七個位置。也就是說一個朝代不管有多少皇帝,只有七個皇帝死後有資格進入太廟,擁有廟號,享受後世子孫供奉。擁有廟號代表後世對你的極大肯定。
  • 帶您看看一年一度的太廟宮廷金魚展,來北京旅遊一定先看看官網
    ,最少要提前一天約。這迴路過天安門廣場,安檢排隊用了半個小時,太陽曬的冒泡,身上散發著烤肉的清香。來千萬這別帶打火機、酒精易燃物,小刀能撅成只有摳腳的長度那也算你合格。太廟大家都知道是明清皇帝供奉祖宗的地方,清朝皇帝挺局氣,入關明朝皇帝牌位沒扔,跟自己祖宗一起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