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道光皇帝,我們一般熟悉一件事,就是他在位的時候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而且這次戰爭清朝打敗了,被迫和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這個條約的大致內容就是各地、賠款、通商、關稅協商等。從此之後,清朝的大門被迫打開,清朝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社會。之後的災難更是源源不斷。這一切的禍首就是道光帝。不過我們不知道的是,道光皇帝在去世前,立下遺詔,死後不入太廟。
所謂的太廟,就是皇帝死後要安置在一個地方,供天下子孫供奉。太廟裡面的每一個靈位都是一個名稱,也被稱為廟號。在唐朝之前,太廟裡面最多只能放七個位置。也就是說一個朝代不管有多少皇帝,只有七個皇帝死後有資格進入太廟,擁有廟號,享受後世子孫供奉。擁有廟號代表後世對你的極大肯定。不過唐朝之後所有的皇帝就都有自己的廟號了。清朝更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廟號。不過清朝有祖制的,如果皇帝在位期間,丟失了國土,死後不允許進入太廟。
道光皇帝,雖然無能,但是並不昏庸。他絕對不是昏君,最多只是庸君。而且清朝在乾隆後期已經是江河日下了,嘉慶皇帝一輩子都無法改變這件事。到了道光皇帝期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不管怎麼說,清朝的鴉片戰爭打輸了。清朝籤訂了不平等條約。通商、賠款都是小事,但是這裡面可是有割地的,雖然割讓的香港島只是很小的一塊地方,但是那也是清朝的國土。道光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在死前立下遺詔,死後不入太廟。
不過最後的結果,我們知道道光還是入了太廟了,廟號為清宣宗,還是非常的高。這個是他兒子鹹豐皇帝的意思。不過讓道光沒有想到的是,清朝之後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如果按照祖制的話,從道光開始,之後的皇帝鹹豐、同治、光緒沒有一個有資格進入太廟。但是都進入太廟了,而且廟號都還不錯。可以說清朝真的是腐敗不堪了,連祖制都不管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