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歲月變換。古時留下的建築裡,鼓樓是跨不過去的一個建築。
它不僅是寺廟的晨鐘暮鼓,也不是城市的地標建築。
更是古代城市的一種報時和管理方式。如唐代實施晨鐘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
如今,鼓樓不再不時,但地標意義猶存。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鼓樓,你都認識嗎?
丨 西安 鼓樓 丨
西安鼓樓,是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方型磚木基座+頂部重簷,構成西安市中心的地標。深綠色琉璃瓦、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鎏金寶頂……都體現大唐盛世的輝煌。
丨呼和浩特 鼓樓 丨
呼和浩特在將軍府衙東,曾建有一座「鐘鼓樓」 。登高遊廊可南眺黑水,北望青山,美不勝收。
丨南京 鼓樓 丨
南京鼓樓與鐘樓相對,既有報時的功效,也有催促官員勤政、提醒百姓勞作之義。明時,京師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要活動,都在這裡進行。
丨 寧夏 鼓樓 丨
銀川鼓樓又名四鼓樓,始建於清道光元。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樓閣頂脊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別具情趣。仰觀鐘鼓樓,挑簷飛脊,高聳秀麗,造型生動,頗為壯觀。
丨北京 鼓樓 丨
北京鼓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丨大同 鼓樓 丨
大同鼓樓始建於明代。據史料記載,明朝的大同,樓閣林立,建築華麗,東有和陽街的太平樓;西有清遠街的鐘樓;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摟;南有永泰街的鼓樓。可惜這些樓閣大部分毀於歷代兵火和自然災害,只有有鼓樓倖存下來。
丨杭州 鼓樓 丨
杭州鼓樓古代為濱海敵樓,位於吳山東麓,始建於南朝。1400多年歷史。千百年間,鼓樓屢建屢毀。每次重建之後,都留下碑文。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明代徐渭撰寫的《鎮海樓記》。文革期間,鼓樓被徹底拆毀。2001年被重建,包括由洛陽民間工藝大師製作的一面直徑達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徑為1米的小鼓,重達2.1噸的「四季平安」鍾和長11.8米、高2.2米的東陽木雕<<清明上河圖>>等寶物。
丨 酒泉 鼓樓 丨
酒泉鐘鼓樓最早創建於東晉穆帝永和二年(前涼永樂元年、346年),前涼政權酒泉郡太守謝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時稱福祿縣城)東城門。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擴展城垣,將原東城門留於城中央,穿通四條大街,改為鼓樓,上部建有木樓,置大鼓,並駐戍卒打更,後改稱為「譙樓」,與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遙相呼應。明代中後期,鼓樓逐漸演變成肅州城中心。
丨福州 鼓樓 丨
秀美鼓樓,鍾靈毓秀,風光旖旎。活力鼓樓,經濟繁榮,活力勃發。民生鼓樓,百姓安寧,社會和諧。
丨磁縣 鼓樓 丨
鼓樓位於磁縣古城中心,始建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1945年解放後因戰事將鼓樓拆除,於1993年10月25日重建,兩年後落成。
整個鼓樓呈座北朝南建築層正中為正門,門上匾額上鑲有著名書法家啟功所題「鼓樓」二字,門前兩柱刻有楹聯一幅,曰:歷滄桑幾度鼓樓重現金碧,恰春風無限古鎮再呈輝煌。其西側立有一石碑,上刻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所題「天中第一樓」。與正門相一致的北門,較窄,門上鑲有當代著名書法家李鐸所題「鼓樓」二字的匾額,第二層南、北門上分別鑲有書法家劉炳森親題「勢連嵩嶽」、盧中南所書「雲影天光」之匾額,最頂層南北簷下分別鑲有方毅所題「畿南第一樓」、費孝通所書「雄鎮滏陽」之匾額。匾額均黑底金字,鼓樓上的書法可謂「凌當代絕頂貫古今書壇」。
丨鳳陽 鼓樓 丨
鼓樓由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元璋展覽館建在鼓樓臺基上,是全國唯一全面介紹朱元璋一生及明朝歷代帝王的展覽館。展覽館從多個方面用翔實的圖文資料、真實的歷史實物展示了朱元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
丨寧波 鼓樓 丨
寧波鼓樓始建於唐長慶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寧波歷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標誌。寧波鼓樓是寧波市僅存的古城樓遺址,是國家文物重點保護的古建築之一。遊人登樓,便可一覽寧波城之全貌。在那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攤點,因此吸引了許多外地洋人遊客前來參觀這片名勝古蹟。
丨臨汾 鼓樓丨
臨汾平陽鼓樓,樓高43.76米,為我國最高的鼓樓。鼓樓始建於北魏,樓上存有金明昌七年年鑄2500餘公斤大鐵鐘一口。據方志和碑碣記載,歷史上臨汾鼓樓曾有過七次修建;現在的鼓樓是1987年重建的。大中樓門廳匾額題詞為明清兩代所傳,由徐向前元帥、著名書法家啟功、李鐸、董壽平、段雲、舒同、趙樸初諸先生書寫,名人名作薈萃,胡為鼓樓增輝。
世傳民諺:「平陽府有座大鼓樓,半截子插在天裡頭。」
丨 開封 鼓樓 丨
清人馮應泰寫的七言律詩《登鼓樓》:「危樓高矗壯天中,極目新城百尺雄。梁園繁華歸逝水,宋家議論散秋風。地鍾嵩嶽千層翠,險亙黃河萬古虹。興廢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動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