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有多少座鐘鼓樓?

2020-12-09 中國網

每一座鐘鼓樓,都是古城裡時間的守望者。

在老一輩們的眼中,它們代表著記憶裡城市的最高點。在舊屋平房四散於塵煙之前,古城的居民們總是習慣仰望城中高大的鐘鼓樓,向外人吹噓的時候,也不免誇張地稱之「半截還在天裡頭」。對於長輩們來說,面目滄桑的鐘鼓樓記錄著年少輕狂時的故事。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它們也象徵著燈紅酒綠的鬧市區。即使在今天,處在城市中心的鐘鼓樓,依然是全城最繁華的地方,無論是西安鐘鼓樓附近的回民街,北京鐘鼓樓不遠處的什剎海,還是杭州以鼓樓為起點的南宋御街,都在古樸中透露出盎然的生機。

鐘鼓樓承載著歲月的舊跡和新痕,時光在這裡仿佛摺疊了一般——帝王在樓頭俯瞰他的國土,將軍在樓上巡視他的城池,老人們倚在樓邊曬著太陽,年輕人則在不遠處徹夜狂歡。正如作家劉心武所言: 

「鐘鼓樓高高地屹立著,不斷迎接著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古都的巔峰在哪裡?

鐘鼓樓獨特的地位,最初來源於其特殊的職能。

在古代,居民們對於時間的流逝,大多以擊鼓撞鐘的更次為準——每天夜裡為五更,入夜的定更和清晨的亮更(也稱五更)要先擊鼓後撞鐘,深宵從二更到四更都是只擊鼓不撞鐘,這就是所謂的「晨鐘暮鼓」。

作為古老的報時工具,鐘鼓樓大多修築在城市的正中心,使鐘聲和鼓聲能夠均勻地傳播四方,輻射全城;而所謂「居高聲自遠」,為了讓報時的聲音更加悠遠綿長,鐘鼓樓往往又建得極高,西安鼓樓北面的牌匾上,還題著「聲聞於天」四字——恨不得讓上天也聽到。 

對於古城來說,無論是漢唐的長安城,元明清的北京城,還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六朝古都南京,鐘鼓樓都是「標配」。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鐘鼓樓,在全國範圍內尚有30餘座,大多成型於明清時期,部分由後人修繕或重建,巍然屹立在歷史長河之中。

中國部分鐘鼓樓分布圖(不包括少數民族的鼓樓),有的為現代修繕或重建。製圖/Paprika

所有鐘鼓樓裡,形制最大、名頭最響的,要屬西安的鐘樓。儘管「長安城」裡到處古蹟、遍地風流,可在西安人眼裡,鐘樓依舊是不可取代的地標性建築,從明洪武年間初建於廣濟街口,到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由於城牆擴建搬遷到今址,鐘樓一直都處在城市的正中心,俯瞰著這座滄桑古都。

西安鐘樓,是當時城內最高大的建築物。城中東南西北四條大道在它的腳下交匯,正好對應著樓內呈「十字貫通」狀的四方券門,綰轂東西、勾連南北;在方形石墩之上,總高36米的鐘樓拔地而起,樓間有重簷三滴水,樓頂為四角攢尖頂,樓中還飾有描龍畫鳳的和璽彩繪。

相比富麗堂皇的鐘樓,西安的鼓樓則顯得更為敦實厚重。下部的石墩寬達52.5米,當中開有6米的券洞,南北幹道穿樓而過,南面的匾額上題有「文武盛地」四字,相傳喻示著西安城裡的「鐘鼓齊鳴」。鼓樓的歷史尤早於鐘樓,元朝的「敬時樓」就修在今天鼓樓的位置。

北京的鐘鼓樓,則位於首都南北中軸線的最北端。兩者相隔百米,遙遙對視,鼓樓豐腴而鐘樓清瘦,鼓樓為紅牆灰瓦,鐘樓則灰牆青瓦,用餘釗在《北京舊事》裡的話說,「鼓樓像一個穿紅袍、戴紅帽、矮胖身材的貴族,鐘樓像是一個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

或許是因為自元代始建就屢遭焚毀,經歷明清兩朝的重建和修繕,北京鐘樓通體採用了磚石結構,整座建築強化了共鳴、擴音和傳聲的功能。樓中二層的「永樂大鐘」,通高7米,重達63噸,堪稱「古鐘之王」。鐘響之時,「都城內外,十有餘裡,莫不聳聽」,與鼓樓一起,為古城播報了600餘年的「北京時間」。

南京的鐘鼓樓則由於城市結構太複雜,大有「龍盤虎踞」之勢,無法確定中心。明太祖定都南京,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鐘樓」的布局,在黃泥崗上修建了鐘鼓樓。即便此後明成祖遷都北京(據傳本來想遷都西安,西安的鐘鼓樓就是為此而建),南京的鐘鼓樓依然承擔著迎王、選妃和接詔的重任。

到今天,南京的鐘樓已然不存,鼓樓則被包裹在林立的高樓之間,成為一個區域的名稱。

鐘鼓樓,城市中心的防線

在都城,鐘鼓樓掌管著時間和秩序,象徵帝王的權威。而在邊關,除了報時之外,高聳入雲的城樓還承擔著示警和巡防的重任。

位於張掖的鎮遠樓,仿造西安的鐘樓建造而成,高高聳立在河西走廊之上,從樓名「鎮遠」(又名靖遠),就能依稀窺見其崢嶸氣象。而樓上匾額,東為「金城春雨」,西為「玉關曉月」,南為「祁連晴雪」,北為「居延古牧」,四面的券洞仿佛連通其「金城」蘭州、玉門關、祁連山和居延海,顯現出張掖咽喉要道的地位。

而在北方,宣化的清遠樓(鐘樓)和鎮朔樓(鼓樓)同樣是屬於「邊塞」的鐘鼓樓,拱衛在北京的西北方。清遠樓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矗立在高達8米的十字券洞上,外部為重簷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簷上通體碧綠琉璃瓦,東、西二側題有「聳峙嚴疆」、「震靖邊氛」,威儀非常。

寧波鼓樓(今海曙樓)的歷史,更能追溯到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是寧波立城之標誌,也是鎮守海岸線的戰略要地。當年明州刺史以今天中山廣場到鼓樓一帶為中心,立木柵為城,稱作「子城」(據說到今天,老寧波人打車還會在中山公園對門下車,而新寧波人一般在昇陽泰對面下車);到後梁,因在明州置海軍,鼓樓被稱作「望海軍門」。 

到宋朝,寧波鼓樓又改稱「奉國軍門」。慶曆八年(1048年),新任鄞縣(今寧波鄞州區)縣令的改革家王安石,專門為其寫了篇《新刻漏銘》,表示要以刻漏報時「勿棘勿遲」的速度,來推行改革、處理政事。

歷經唐宋元明清,幾度遭戰火波及,寧波鼓樓屢毀屢建,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修之後,才定名為「海曙樓」,有「波寧海定,滄海為曙」之意,儘管在寧波城中心看不見海,清朝的「海霹靂」施琅依然有「高立甬城樓上望,海船齊趁暮潮來」之句,仿佛能聽見獵獵海風。

山東聊城的光嶽樓,最初名為「餘木樓」。明朝人在東昌府(今聊城)剿滅元軍殘兵,修築磚城,並用修城餘下的木頭建起這座巍峨鼓樓,用以「嚴更漏,窺敵望遠,報時報警」。到天下太平後,光嶽樓又成為了聊城文脈的象徵,科舉時代,本地人考中了秀才、舉人、進士後,都要登樓以告祭「文昌帝君」。

明清兩朝,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京杭大運河在光嶽樓附近經過,沿河而過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大多登臨憑欄,把酒賦詩;而對於本地人來說,每逢重陽佳節,這座「蓋在半空裡」的樓閣,則成為了登高望遠的勝地,極目遠眺,平原風光歷歷在目;俯視四顧,江湖城池交相輝映。

在陝北的榆林,中軸線上文昌閣、萬佛樓、新明樓、鐘樓、凱歌樓、鼓樓由南向北依次而立,形成「六樓騎街」的奇觀;山西最北端的大同,鐘樓已然毀於歷代的戰亂和火災之中,只剩下鼓樓傲立;而銀川的鼓樓,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是寧夏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的辦公地點……

這些用於報警、巡視的鐘鼓樓,在城市中心綴連起古代邊防的長線,守護著城市中的居民;又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失去其戰略意義,成為古城的文化地標。時至今日,滄桑的鐘鼓聲已經遠去,鐘鼓樓卻依舊散發著魅力。

鼓樓的夜晚時間匆匆

「儘管它們現在已經不再鳴響晨鐘暮鼓了,但當它們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時,依然巍然地意味著悠悠流逝的時間。」 

——劉心武《鐘鼓樓》

梁思成認為「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來源於其南北長達八公裡的中軸線。從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故宮、地安門再到鐘鼓樓,如果說中軸線像是都城「中樞」裡的一條「神經」,那麼最北端的鐘鼓樓,就像是其最敏感的「神經末梢」。

相比莊嚴的紫禁城,「高矮胖瘦」分明的鐘樓和鼓樓更和藹,也更「接地氣」。它們俯瞰南北、縱覽古今,忠實地記錄著樓邊的滄桑變化,也細膩地關注著居民們的市井生活,過去北京人說城裡哪地兒熱鬧,往往是「東四、西單、鼓樓前」。

自清朝以來,王公貴族多聚居於什剎海一帶,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對周邊商業造成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辛亥革命後,馮玉祥把末代皇帝趕出了紫禁城,原本象徵「皇權」的鐘鼓樓也「飛入尋常百姓家」。鼓樓以南到地安門一帶,形成了繁華的商業街,上個世紀20年代後期,鐘樓裡甚至開了家「民眾電影院」,價格低廉,去的往往是街坊四鄰。

即便到上個世紀末期,鐘鼓樓附近的生活依然是從容而悠閒的。那時的菸袋斜街就是個安靜的小胡同,居民們往往去胡同裡的「鑫園」澡堂洗澡;後海也尚未成為「酒吧一條街」,倒是小孩們夏天遊泳、冬天滑冰的好去處;南鑼鼓巷裡見不到遊客,只有傳遍街頭巷尾的叫賣聲……

而在西安城裡,過去有句民諺叫「東大街上看時髦」。所謂東大街,就是鐘樓到騾馬市這一段,屬於西安的「金街」,至今仍是繁華熱鬧的商業區。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被人稱作西安的上海「小南京路」。朱文杰老師在文章中描述鐘樓附近的盛況—— 

「讓人眼花的東亞飯店照相館,再有鐘樓照相館,加上平安市場口鐘樓電影院,廣告櫥窗中都掛著染了顏色的中國電影大明星劇照,好像都是1962年新中國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出自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就有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男的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女的美豔如花,楚楚動人。皆中國一流的『時髦』也。

西安鼓樓的背後,則藏著遊人如織的「回民街」(北院門小吃街)。這裡往往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們奔赴西安後的第一站,街旁林立著以姓氏開頭的「老字號」店鋪,賣著西安特色的臘牛羊肉夾饃、成片的紅柳烤串、比褲帶還粗的「大碗寬面」和機器掰碎的羊肉泡饃。

儘管西安老饕們總會告訴你,那只是條「商業街」,但鐘鼓樓總是展現出他們最包容的一面——古老的鐘鼓聲還繞梁未絕,流浪歌手們也能站在樓邊即興演出;五湖四海的遊客排著肉夾饃的長隊,老西安在小巷的麵館裡剛剝完一頭蒜;城市裡的燈火霓虹固然美麗,古老的鐘樓即便是「熄燈」以後依舊能光彩照人。

寧波的鼓樓則處在三江口一帶,從城市建立開始就是老城的中心,當地有句俗語叫「天封塔、鼓樓沿,東西南北通走遍」,說的就是它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南面的月湖纖細而優雅,湖水連通著西邊古老的天一閣;往東則到了三江交匯處的寧波老外灘,其開埠歷史比上海外灘還早了20年,一直在風口浪尖見證著近代寧波的滄桑變化。

時至今日,儘管鐘鼓樓早就不是城中最高的建築,儘管有的在修繕後已經面目全非,它們卻依然凝視著這片土地,記錄著城中居民的悲歡離合,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每座古城最後的防線。

相關焦點

  • 中軸線上鐘鼓樓
    #紫禁城六百年*中軸線上鐘鼓樓# 鼓樓、鐘樓是位於北京中軸線最北端的一組建築,與明北京城同時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鐘樓建成不久遭焚毀,清乾隆十年(1745)重建。 鼓樓、鐘樓為舊時北京城的計時、報時中心。
  • 中國34個省市自治區,每個重點城市都有座鼓樓,原因是?
    丨 西安 鼓樓 丨西安鼓樓,是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方型磚木基座+頂部重簷,構成西安市中心的地標。深綠色琉璃瓦、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鎏金寶頂……都體現大唐盛世的輝煌。
  • 西安地標文物,鐘鼓樓不對稱,大雁塔傾斜七百年不倒,有何奧秘?
    一直以來西安是國內旅遊熱門城市,十三朝古都遍地是文物,喜歡中華歷史文化,想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西安當然是不可錯過的城市,旅遊達人首選目的地。西安鐘樓,是古都眾多文物古蹟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寶級古建築,也是這座城市的中心,文化地標。西安的城市版圖以鐘樓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東西南北形成四條主要大街,長方形的西安明城牆也是以鐘樓為中心。
  • 古城遇上法式輕奢風 康鉑酒店西安鐘鼓樓店驚豔亮相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馬磊 實習生 袁向南)8月28日,千年古城西安,中國第九家康鉑酒店西安鐘鼓樓店盛大啟幕,驚豔亮相。康鉑酒店,1976年創立於法國;2015年,全球酒店集團排名第五、中國排名第一的錦江集團全資收購康鉑品牌所屬的盧浮酒店集團,自2016年正式落戶中國以來,已在上海、南京、揚州、湖州、西安成功落子布局。
  • 晨鐘暮鼓,以分晝夜:道教建築形式之鐘鼓樓
    我們在上篇中,對鍾、鼓兩物的通神之用做了介紹,本文通過介紹漏刻、古代城市報時系統中的鐘樓、鼓樓的設置、古人的時間觀來引出道教仙境的時間觀。其中,稱漏的出現,是道教對中國科技的重大貢獻。 筆者在《秤桿有玄妙:那裡藏著星君,還能稱出時光的短長》一文中曾介紹過這一發明創造。
  • 【老照片 新故事】德陽鐘鼓樓35年後「回家」 「高臥」東山看城市...
    曾經的德陽老城區鐘鼓樓(翻拍自《百年滄桑話德陽》圖冊)站在鐘鼓樓上便基本能俯瞰整座德陽城。  「以前德陽鐘鼓樓並在東山上,而是在城區最中心。」德陽市民莊瑞平說,鐘鼓樓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朝,後來焚毀又重建。「上世紀70年代初,鐘鼓樓消失,但當它再次回來後,城市卻不一樣了。」
  • 吃在中國,探店京城老字號馬凱餐廳,鐘鼓樓之下的經典湘菜
    吃在中國,探店京城老字號馬凱餐廳,鐘鼓樓之下的經典湘菜~幾年前跟老公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媳婦下廚做得一手好菜,吃得我們讚不絕口,飯桌上聽她念叨說要帶父母去「馬凱餐廳」嘗嘗,說是菜品不一般,當時也沒好意思細問,想著這應該是馬凱開的餐廳吧,老公是北京人,回來問了問,才知道「馬凱餐廳」在很多年前就很紅火,
  • 西安鼓樓免費了,不去看看嗎?上面有世界非遺,還有吉尼斯之最
    不過要說真正登上鐘鼓樓的,恐怕還是少數了。畢竟眼皮子底下的東西,倒不覺有多麼稀罕。人吶,總是嚮往遠方,對身邊的美景倒習慣性忽略了。這不,眼下鐘鼓樓免費開放了,我才算頭一次真正登上去看了看。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鐘樓上面有什麼,具體內容可以看看我上一篇遊記:西安人看了600多年的鐘樓,裡面到底啥樣,你知道嗎?這一篇,咱們來聊聊鼓樓。
  • 大哉晉祠(6):對越坊鐘鼓樓
    ,坊兩側則立鍾、鼓樓。這座「對越坊」,造型優美,結構壯麗,雕刻精細。其匾對越二字為明代書家高應元書。  相傳,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的母親患偏頭痛,久治無效。後來在呂祖廟前得一籤,籤上寫有「添磚加瓦」四個字,它的含義是只有在祠內增加些建築,才能消災免難。高應元在晉祠內仔細觀察,發現殿、堂、樓、閣、亭、臺、橋等應有盡有,唯獨缺少牌坊,故決定建造一座牌坊。
  • 「長安鬧市——蓮湖區鐘鼓樓展會」活動正式啟動
    9月30日,由商務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陝西省商務廳、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商務局、中共西安市蓮湖區委、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長安鬧市--蓮湖區鐘鼓樓展會」活動在蓮湖區鐘鼓樓下沉廣場盛大啟動。
  • 西安即日起鐘鼓樓旺季開放時間延長一小時
    【西安即日起鐘鼓樓旺季開放時間延長一小時】為了促進西安市文化旅遊市場復甦繁榮,西安鐘鼓樓博物館將旺季(4月1日—10月10日)開放時間由原來的8:30-20:30(20:00停票)調整為8:30—21:30(21:00停票),同時,鼓樓博物館鼓樂編鐘表演恢復。目前鐘樓正在閉館修繕,開放時間另行通知,鼓樓正常開放。
  • 國內隨處可見的「鼓樓」,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原來作用這麼大
    國內隨處可見的「鼓樓」,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原來作用這麼大,中國是文明的古國,現在進入現代社會,但依然有很多古建築保留在現在, 但是,說到古建築中數量最多的建築,鼓樓絕對是最有競爭力的之一, 但是很多人奇怪的是,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鼓樓,幾乎分布在整個中國,而且這麼密集?
  • 西安除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鐘鼓樓,還有哪些小眾景點?
    西安除陝西歷史博物館鐘鼓樓外,還有哪些小景點? 西安旅行的第二天,將參觀唐朝皇室寺院,並參觀唐明皇和楊貴妃常去的宮苑。 第二次來西安,是在2014年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敦煌,當時去了西安著名景點如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兵馬俑、武則天和李治共同埋葬墓幹陵、鐘樓鼓樓、城牆、大雁塔等。
  • 重慶市萬州區鐘鼓樓街道洞子巖危巖治理工程施工
    2.1 建設地點:萬州區鐘鼓樓街道抗建村4、7、8、9組和都歷村2組 2.2 建設規模:重慶市萬州區鐘鼓樓街道洞子巖危巖共發育2級陡崖帶,延伸長約2.67km,共發育222處危巖體111082.7m³
  • @所有人,「長安鬧市·蓮湖區鐘鼓樓展會」向你發出邀請,約嗎?
    市集的復興讓很多人都幻想擁有一間自己的小鋪子(當然絕大部分也就停在幻想層面了)當然沒擺成鋪子逛逛集市也是蠻不錯的選擇嘛那你有在鐘鼓樓廣場逛過集市嗎?沒錯!我們就是要搞事情!在鐘鼓樓廣場開集市!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長安鬧市」蓮湖區鐘鼓樓展會」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長安鬧市」——蓮湖區鐘鼓樓展會將於9月30日在鐘鼓樓廣場盛大開幕!
  • 西安 | 鐘鼓樓上眺長安,「千古一帝」秦始皇
    、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館藏文物多達37萬餘件,從遠古人類的簡單石器,到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 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 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鼓樓」,這種古建築究竟有何用途
    那麼這個特別的「鼓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建築呢?又為何在全國有這麼多「分點」呢? 鼓樓的來源與用途 既然是「鼓樓」,那麼自然就和鼓有關。鼓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傳統打擊樂器,一般用陶土燒成鼓框,用動物的皮革製作鼓皮而成。
  • 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鼓樓」 這種古建築究竟有何用途
    喜歡聽趙雷歌曲的朋友都知道一句歌詞:「我站在鼓樓上面,一切繁華與我無關。」由於雷子是北京人,這首歌也是以帝都為背景創作的,因此這裡說的鼓樓自然指的是北京的一個地名。那麼這個特別的「鼓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建築呢?又為何在全國有這麼多「分點」呢?
  • 曲陽縣曾經到底有多少座寺(庵)廟?
    至清末,建有寺院80餘座。民國17年(公元1928年)有教徒92人。民國20年(公元1931年)有寺院4座,僧人6名。1947 年土改運動中大部分寺院出租的耕地受到清算。建國初觀音禪寺(鐘樓村,今寺南莊北)尚有兩名尼姑居住,老尼姑去世後,小尼姑遠走他鄉,後佛教活動停止。今寺院均無存。
  • 每個有歷史的城市都有個叫「鼓樓」的地方
    但有一個重名,卻代表一座城市的歷史底蘊。經常去各地旅遊的朋友,一不小心就發現:咦?!這裡也有一個「鼓樓」!鼓樓,幾乎在每個有歷史的中國城市,都存在,甚至從一座建築後來發展成了區域,名曰「鼓樓區」。阿墨所在的福州中心城區就是「鼓樓區」,房價均價4萬+,交通擁擠,但人們都喜歡這個區域。為什麼全國知名的歷史古城都有鼓樓?探究一番不失為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