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註定要進入四月份,除了全球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全球經濟因此承受的巨大下行壓力也正在越來越多的被世界所擔憂。但一片哀鴻遍野中也並非沒有亮點,而這個亮點正是世界衛生總幹事譚德塞的家鄉——衣索比亞。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在2020至2021年這二年期間,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三個國家之一的衣索比亞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希望。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雖然國土面積達到110萬平方公裡,人口也有1億多。但受限於自然資源先天貧瘠,2018年人均GDP只有772美元,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但在過去5年時間裡,埃塞的工業體量從10億美元暴增到40億美元,而在過去10年來,衣索比亞GDP平均增長率約為10%,是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增長第二快的經濟體。
衣索比亞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來自中方的大力投資。
據埃塞投資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五年間,共有279家中方企業在埃塞投資了400多個商業項目。除此之外,中方也在大力援助埃塞,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城市輕軌到去年1月投入運營的亞吉鐵路,中方力量為埃塞的經濟起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
中方如此熱衷投資埃塞,自然是看中了其發展潛力,但埃塞能把中資利用的如此之好,根本原因則在於其還把「中方模式」也學到了手。
比如埃塞政府號召以中方經濟發展模式為模版,政府帶頭進行大量投資,積極發展基礎建設和製造業;另一方面則對中方工作模式有樣學樣,制定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發展計劃,將發展風險降到了最低。
再加上成本低廉的勞動力,交通運輸的便利以及背靠整個非洲的龐大消費市場,就連美國智庫麥肯錫公司也不得不承認,在全球經濟碎片化的背景下,中方經濟這種更加有計劃和控制力的管理發展模式的吸引力卻在與日俱增,埃塞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
但要說起學中國這件事,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國家,也是我們的鄰居——越南。
經歷了越南戰爭、以及冷戰期間的對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當局終於學會了吸取教訓,開始向中方的改革開放之路取經,開始搞起來料加工產業。
不得不說,越南人在這方面確實學的有模有樣,根據越南統計局的統計,越南2019年的GDP增速預估為7.02%,總量預估能達到2616億美元,而2019年前9個月出口總額約1943億美元,同比增長8.2%的同時還保持了59億美元的順差,各方面指標確實非常亮眼。
疫情一來,不僅上遊供應鏈會大受影響,下遊的買家也拿不出進貨的餘力,越南的來料加工業立刻就遭到嚴重打擊。
先是三星等電子產品出口大幅下降,接著則是紡織服裝業的供應鏈嚴重受影響,越南工業和貿易部表示,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單是對中國的出口就將比去年同期下降5%至8%,而至於眼下因為疫情而亂作一團的歐美大主顧,在今後幾個月的訂貨預計也將出現大幅下降。這就是來料加工出口業的致命通病。
而越南的麻煩頗有些作繭自縛的意外,原因就在於越南在學了中方幾招嘗到甜頭後,居然開始打起取代師傅的主意了。
比如越南這兩年一直在積極吸引韓日投資者將工廠從中方搬到越南,比如越南政府在投資自身的通訊基建領域時一直有意阻止中方企業參與競爭,再比如前一陣越南人甚至把出口中方的大米以次充好並多次隨意提價,整個越南從上到下都是一副勢要與中方劃清界限、過河拆橋的味道。
就在本月初,由於越南本身疫情並不嚴重,鬆一口氣的越南人甚至產生了要趁著中方疫情嚴重將原本屬於中國的部分出口市場搶奪過來,甚至是要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幻想。
當然這才到3月下旬,殘酷的現實就打了越南人的臉,比如前面說的紡織服裝業上遊供應鏈幾近斷裂的事,就是因為越南紡織業55-60%的原輔料供應均來自於中方,不是因為中方故意斷供,而是因為疫情導致中方的相關原料廠家到現在都沒法復工,越南人可以說是用這種「奢華」的方式親身體會了一次什麼叫「全球經濟一體化」。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比起「趁你病、要你命」,相互扶持才是一個成熟的國家該有的作為。對於越南人我們不得不提醒一句,衣索比亞人的謙虛和務實,才是你們眼下最需要學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