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有些寶媽微信上給我留言,問:醫生,我家寶寶現在都三歲了,能不能給他掏耳朵?現在打算上幼兒園了,要是耳屎太多會不會影響聽力,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呢?
家長關係寶寶健康的心理,醫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耳朵裡的耳屎到底應不應該掏,真的得要分情況。有些新生兒的寶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剪指甲、掏耳朵,認為既有趣又有意義,醫生就怕你掏錯了。
知乎上之前有一個關於耳屎大小的比拼,很多人紛紛曬圖,不難發現有些人的耳屎是栓狀的,有些人的耳屎是片狀的。小寶寶也不例外,出生之後空氣中的灰塵就容易在耳道中堆積。
耳屎這個詞聽起來不太文雅,其實有一個別致的名字稱為耵聹。就跟鼻屎、眼屎一樣,都是身體反應後生產出來的垃圾。只是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一樣,耳屎的樣子也會有所差別。
有些寶寶遺傳了爸爸媽媽油性的皮膚,油脂的分泌量比較大,掏出來的耳屎都是油狀的。有些寶寶的膚質偏幹,掏出來的耳屎多是片狀淡黃色的。兩種耳屎都是很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任何一個東西出現都有存在的意義,耳屎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畢竟也是身體的排洩物,我們是無法聞出來什麼味道的,但是蚊蟲微生物對於這種味道還是非常敏感的,即使進入了耳道也會自行退出。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抵抗外界病毒細菌時耳屎起了不小的作用。耳屎含有一定的脂肪酸,就仿佛給耳朵的表面貼上了一層保鮮膜。耳朵長時間溫潤的環境就不容易出現乾澀的情況,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不小心誤觸弄傷自己。
醫生要明確地告訴家長,耳屎可以掏,但是不能刻意為之。小寶寶的活動量還是比較大的,就算父母沒有及時的幫助寶寶進行耳道清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跑步、爬行等等運動的時候,耳屎都會震動破裂。
家長留心會發現,運動後的寶寶耳道外圍都是髒兮兮的,這些就是分泌物。只要用毛巾沾溼毛巾,輕輕地擦拭乾淨就沒問題了。要是家長熱衷於使用外界的工具,力度沒把握好,很容易讓孩子的鼓膜受傷。一旦掏耳屎的姿勢不對,長期這麼做,還會將耳屎越推越遠,影響寶寶的聽力。
兒科醫生教你正確處理寶寶耳屎的好辦法
在給寶寶進行清潔的時候,切記不要用溼潤的棉籤。寶寶的耳朵比較脆弱,自動排出多餘水分的能力還不是非常完善,時間久了就可能有中耳炎的風險。選擇乾淨的紗布或者專用的嬰兒棉籤輕輕地在耳道周圍擦拭即可。
處理寶寶耳屎的時候,一定要是在寶寶配合的情況下。要是寶寶的年紀較小,建議在熟睡時進行操作。否則孩子突然之間情緒變化,做出一些大幅度動作,家長再小心也有危險。
寶寶耳屎過多,還是需要清理的。只是清理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小心一點兒,如果擔心自己的技術不好,可以帶上寶寶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清理。平時寶寶的耳道裡有少許的耳屎就不用過多幹涉,孩子的健康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