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到底該不該掏耳朵呢?陳年耳屎和狐臭又有什麼關係?

2020-12-18 怪羅科學

眾所周知人類三大爽事——掏耳朵、挖鼻孔和摳後背,而掏耳朵是不可否認的NO.1。但是有的人天天都要挖耳朵,而有的人幾十年來從沒挖過耳朵。

曾經有這麼一個新聞,一位婦女時常覺得耳朵沙沙作響,耳道不通暢也聽不清楚,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忍了多年後終於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耳朵,已經被耳屎堵得嚴嚴實實的。

這位婦女承認自己已有二十年未掏耳朵,當醫生最後把她陳年耳屎掏出時,她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能聽得那麼清楚。

像這種長期不清理耳屎導致耳朵被堵住的事情,在醫院五官科屢見不鮮。除了耳朵不掏來醫院的人多,掏耳朵太勤快導致耳道發炎的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人類到底需不需要掏耳屎?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要了解什麼是耳屎。

耳屎是什麼?

耳屎又名耵聹,產生於耳道內的耵聹腺,由耵聹腺分泌出淡黃色油性分泌物。並且會和汗液、皮屑、空氣中的灰塵等異物粘在一起形成最後的耳屎。

雖然它俗稱耳屎,但並非一無是處。和鼻毛、鼻屎一樣起到保護作用。當耳屎的量適當時,不僅可以維持耳道內的溫度,而且能讓耳道變窄,當強聲波衝擊耳道時,起到緩衝和保護鼓膜的作用。

分泌物還可以阻擋異物入耳,當人平躺睡覺時,可以將蟲子擋在門外。除此之外,耵聹也還有殺菌抑菌的作用。所以說別小看耳屎,如果沒有耳屎的保護,耳道更容易發生感染。

耳屎的幹和溼和基因有大聯繫

耳屎分為油耳和糠耳,又名溼性耵聹和乾性耵聹。耳屎的乾濕,直接影響到掏耳朵時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普通的乾性耳屎是一片酥脆的幹痂,顏色呈黃白色。

而油性耳屎更像是醬油糊,呈棕褐色的黏稠油狀,不僅油膩而且黏黏糊糊的。

耳屎的乾濕和遺傳、地域有很大關係。從遺傳學角度看,父母若是糠耳,孩子大概率也是糠耳,父母若是油耳,孩子大概率也是油耳。

在全球耵聹乾濕類型的分布中,歐美人油耳居多,東亞人多為糠耳。中國的油耳、糠耳也有明顯的地域劃分。越往南走,油耳人數越多,除了油耳人數增長外,狐臭的人數也大大增加。

從古至今,我們總是把狐臭當作一種疾病來看待,甚至會嘲笑和排擠。但用科學的眼光看,狐臭也是正常體味的一種。除了會產生異味外,並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

人之所以會有狐臭是因為汗腺發達,因此腋下汗腺也比較多,分泌汗腺的速度快,天氣熱就容易出現難聞的氣味。而汗腺發達的人,耳內汗腺也更為發達,因此會出現油耳。

所以說油耳和狐臭總會同時出現,但並不是狐臭引起的油耳。除了體質外,前面所說的地域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為居住環境等原因,皮膚出油多,耳屎是油性的但不會出現狐臭。

從全球範圍看,歐美白人大多都有狐臭,東亞地區卻相反,而非洲則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狐臭的。在英文中狐臭被稱為Body oder ,直譯過來是體味的意思。

在東南亞地區因為狐臭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很多人選擇手術切除腋下的汗腺,徹底和狐臭說再見。但是在歐美國家幾乎人人都有狐臭,選擇做手術的人反而少,這是因為人人有狐臭並不會引起什麼「轟動」。

幹耳朵和溼耳朵並無好壞之分,就如同單雙眼皮一樣,兩種都是正常現象。幹耳朵看起來清爽,在日常生活、咀嚼食物時就會將耳垢排出;而溼耳朵可以黏住外界湧入耳道的灰塵與細菌,避免有害物質進入,更好地保護耳膜。

圖為:中國耵聹表型分布

耳屎到底需不需要掏?

耳屎分為兩種,掏耳朵也要「對症下藥」。中國人的鑰匙扣裡常掛著的耵聹鉤也是最適合幹耳的掏耳朵工具。在歐美國家更常用的是棉籤棒。

耵聹分泌旺盛的油耳比糠耳更容易堵塞,但是無論是糠耳還是油耳都不建議用棉籤等工具掏耳朵,會讓耵聹堆積造成堵塞;尖銳的小金勺會將耳道刮傷,後果不堪設想。

很多人喜歡去店裡請專業的採耳師來掏耳朵,這也是不建議的。因為你不知道這把陳年挖耳勺挖了多少人,指不定含有什麼東西。

最科學最正確的選擇是不掏耳朵,如果有異物感或者不適感,五官科才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掏耳朵竟讓鼓膜穿孔!寶寶的耳屎到底該不該掏?
    掏過耳屎的人都會深深愛上那種曼妙飛揚賽神仙的快感,但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媽媽們卻在心裡打鼓。掏吧,怕對寶寶耳朵有傷害,不掏吧,又怕孩子堵得慌,碩大的耳屎也在向你招手「快來掏我吧!」第一次給娃掏耳屎是什麼體驗?媽媽們的普遍反映是:一個星期前給掏了一次,第一次掏。實在是太多了,寶寶還總是用手指摳耳朵。
  • 耳朵裡是油耳屎的人,也會有狐臭?油性耳屎能轉變成乾性嗎?
    生活中我們掏耳朵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耳屎往往是油狀,而且有些時候摸摸自己的耳朵外側也往往是油油的狀態,不過也有些人耳朵是幹狀耳屎,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出現不同性狀的耳屎呢?有人認為油耳屎的人也有狐臭,這是真的嘛?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耳屎不是你想掏,想掏就能掏」,別輕易掏孩子耳屎,應這樣處理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吧,經常拿著掏耳勺或棉籤在耳朵中掏來掏去,掏完以後真是超爽。於是就有很多家長不光給自己掏,也要給孩子掏。據美國統計:每天大概有一萬兩千名兒童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從而造成耳朵受傷而被送入急診。
  • 油耳朵是病嗎?出現油耳朵的人,就兼帶有狐臭?告訴你真相
    掏耳朵是人們比較常做的事情,有時候是為了清除耳朵裡面的耳屎,也有的時候是耳朵發癢,感覺耳朵裡面有異物。大家都知道耳屎有乾性耳屎以及油性耳屎之分。有的人就非常好奇,明明都是一樣的耳朵,為什麼耳屎會有區別呢?這是疾病的表現嗎。
  • 寶寶耳朵裡好多耳屎啊,強迫症犯了,寶寶到底能不能掏耳朵?
    寶寶耳朵裡好多耳屎啊!可是寶寶很調皮總是動來動去不給我掏耳朵,晚上睡著了一碰耳朵就動來動去,完全不配合我,這可如何是好?會不會影響寶寶以後的聽力啊?看著兩隻耳朵裡都有耳屎,都剩著一條縫就感覺好難受,好想掏啊……首先各位孕媽我們要弄明白為何寶寶的耳屎會有這麼多?耳屎別名「耵聹」,作為外耳朵一種極為正常的分泌物,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以及鼓膜的功能。
  • 寶寶耳朵裡有耳屎,到底能不能掏?兒科醫生告訴你處理方法
    最近總是有些寶媽微信上給我留言,問:醫生,我家寶寶現在都三歲了,能不能給他掏耳朵?現在打算上幼兒園了,要是耳屎太多會不會影響聽力,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呢?家長關係寶寶健康的心理,醫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耳朵裡的耳屎到底應不應該掏,真的得要分情況。有些新生兒的寶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剪指甲、掏耳朵,認為既有趣又有意義,醫生就怕你掏錯了。
  • 孩子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又長又寬的耳屎堵住耳道,家長需警惕!
    在網上查了相關信息,看到有很多孩子都經歷過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網友留言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我家小孩現在一歲十個月,他耳朵裡的耳屎圓碌碌的把耳朵都堵了,我說去醫院,我老公不肯說耳屎自己會掉出來,到底去不去醫院掏耳屎呢?
  • 油耳朵的人,通常會伴有狐臭,是怎麼回事?別自卑,告訴你答案
    每個人的耳朵裡,都會產生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聹。耳朵中出現耳屎,就會不自覺的想要去掏,會覺得耳屎是髒東西。其實並不是,耳屎也有其作用,可以保護外耳道皮膚,還能沾附外物,保證耳道健康。可是,有的人就是手閒不住,沒事的時候,就想掏耳朵。掏出的耳屎,也有不同狀態,有的人耳屎是幹的,有的人卻是油膩的,就比較溼潤。耳屎較為油膩的人,被稱之為油耳朵。有人就發現一件事,就是油耳朵的人,往往也會伴有狐臭,這是什麼情況?下面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 寶寶有耳屎,能不能掏呢?
    耳屎(即耵聹),是外耳道皮膚耵聹腺的正常分泌物,作用是保護耳朵皮膚和鼓膜不受傷害。一般情況下,耳屎可通過咀嚼和吞咽動作被排出體外,但寶寶的耳道比較狹窄,咀嚼和吞咽動作不是很有力,所以常有耳屎積存在耳道中,形成小的硬結。
  • 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醫 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
    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醫 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耳屎」在不少人眼中都屬於「不乾淨的分泌物」,他們不僅自己掏,更將手伸向了身邊的寶寶,想讓寶寶變得更加「乾淨」。但美國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每個月有1000個孩子因為掏耳朵導致耳朵受傷,被送進急診室。耳屎是怎麼形成的?該如何正確看待它?要不要給寶寶掏耳屎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於紅表示,耳屎,醫學名字叫「耵聹」,耵聹由外耳道內一種腺體分泌,分為乾性耵聹和溼性耵聹兩種。
  • 寶寶的耳屎能保護耳朵?不知道這三點知識,就別輕易給寶寶掏耳朵
    但是在給多多掏耳屎的過程中,多爸遇到了很多的阻礙,一直沒有進展。最大的阻礙就是很多人說不能幫寶寶掏耳屎,這也是為什麼幾個月過去多爸還沒有給寶寶掏過耳屎,雖然有時候看到寶寶耳朵裡有耳屎手癢,但還是忍住沒有幫寶寶掏耳屎。那父母到底能不能幫寶寶掏耳屎呢?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耳科醫生說出實情,別做錯了
    耳內窺鏡下可見右側外耳道後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新生物附著,醫生考慮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大伯很震驚,自己的耳朵裡竟然生了一個瘤。這幾年來,徐大伯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他一直以為是老年人聽力減弱的正常現象。徐大伯這才想起,自己經常喜歡掏耳朵,平時有個什麼順手的東西都會拿來掏一下。
  • 寶寶有耳屎,可以幫寶寶掏耳朵嗎?如何正確處理?
    掏耳屎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家長看到寶寶也有耳屎,就想幫寶寶把耳屎掏乾淨,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耳屎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調查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12000多名兒童因為棉籤而被送進急診,其中85%的孩子,都是在試著用棉籤清理耳道的時候,受到了傷害。
  • 寶寶耳屎需要清理嗎?別輕易給寶寶掏耳朵,小心傷了孩子
    有天晚上回家,看到婆婆拿著棉棒給寶寶掏耳朵,我就問婆婆:「小寶現在這麼小,能掏耳朵嗎?」婆婆說:「你看看小寶耳朵裡這麼多耳屎,不給他清理清理,會影響小寶的聽力。」不給寶寶清理耳洞會影響聽力?還是頭一回聽說,雖然婆婆這麼說,但還是心存疑慮。第二天休息剛好帶小寶去複診,因為前一段時間發燒了,順便就問了問醫生。
  • 媽媽給寶寶掏耳朵差點致「失聰」!正確處理寶寶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看耳鼻喉科,說好好的孩子突然就聽不清了。醫生給孩子檢查後,發現是耳屎進入了耳道內堵塞了,使得孩子聽力受到影響。於是醫生就對孩子媽媽進行詢問。這位媽媽說,自己經常給孩子掏耳朵,覺得要把耳朵掏乾淨更好。
  • 狐臭味道很濃,為什麼自己聞不到?有狐臭的人,身上會有啥特點?
    狐臭是個普遍的現象,它的存在常常令人十分尷尬。味道濃時,即便是在冬季,厚厚的衣服也無法阻擋身上散發出來的狐狸一樣的騷臭味。讓人好奇的是,有狐臭的人自己往往都聞不到身上的臭味,這又是為什麼呢?了解了狐臭形成的原因後,也就不會感到驚訝。
  • 耳朵經常發癢?用這個掏耳棒,矽膠毛刷清掃耳屎,連碎屑都掃光
    那你知道耳屎究竟是什麼東西嗎? 嚴重一些會堵塞耳道導致聽力受損 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 所以掏耳朵就成了所有人的必修課。
  • 生下來就沒掏過耳朵?浙江5歲男寶耳朵裡耳屎堵成「水泥」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徐尤佳一塊長約1.4公分,寬約0.8公分的耳屎堵在耳朵裡是怎樣一種感覺?如果這個耳屎還硬得像水泥呢?但隨後的檢查嚇了醫生一跳,趙趙的耳道裡全是耳屎,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炎症再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趙趙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太調皮了,每次想給他掏耳朵,他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出生五年以來,從來沒有掏過耳屎。看來只好請專業人士出馬了。
  • 媽媽給娃掏耳朵「失聰」,千萬不要這樣給孩子掏耳朵了!
    給孩子掏耳朵,主要有四大潛在隱患,各位家長一定要知悉:①耳屎越挖越多,容易造成耵聹栓塞經常掏耳朵,其實是對外耳道皮膚進行不斷刺激,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耵聹腺分泌出更多耳屎,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耳道中的耳屎量增加,容易和外耳道壁緊密相貼,積聚成團。時間一長,耳屎容易堵塞整個外耳道,形成「耵聹栓塞」,造成耳悶、耳鳴、眩暈 、聽力下降等症狀。如果這個時候不恰當地掏耳朵,只會將耳屎推到耳朵更深處,加重阻塞,進一步對聽力造成影響。
  • 臺灣少女耳朵挖出沉積12年耳屎 竟有1元硬幣大(圖)
    女網友147(暱稱)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炫耀她沉積了「12年」的耳屎,2條黑褐色的物體、像是老菜脯一樣的耳屎竟然還有1元新臺幣硬幣大,她逗趣地寫下,「剛剛看到一篇1年8個月的耳屎文,我就來讓你知道,什麼才叫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