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流媒體如何激活藝術電影?

2020-12-25 澎湃新聞

作者 | Amy Wang

一面是近來電影市場數一數二的高口碑,一面是百分之零點幾的排片,文藝片在影院的發行尷尬又重現了。

由萬瑪才旦導演,在威尼斯、多倫多等國際電影節提名和獲獎的《氣球》,雖屢屢被影視圈和影迷褒獎,豆瓣斬獲7.9高分,但自上映開始排片率便只在1%左右徘徊,上映30天,票房僅668萬。無獨有偶,今年FIRST的大熱之作《棒!少年》在豆瓣被接近2.5萬人打分8.7,上映首日排片率1.1%。

燈塔數據:《氣球》排片

「我們早前也預期了排片可能會低,但沒想到會這麼少。」萬瑪才旦向新文化商業(Ent-Biz)透露。與《氣球》同期上映的影片有七部,包括《除暴》《末日逃生》《海獸之子》等強類型商業片,再加上《金剛川》《汪汪隊》等已上映多日的商業影片票房仍然堅挺,《氣球》沒能起飛。《氣球》被部分影評人力贊為2020年最好的文藝片,但票房與口碑的鮮明反使得諸多電影人感到憤懣,甚至指責電影院排片「不公」。

萬瑪才旦也表示,很多觀眾想看卻看不到,實在可惜。不過經歷疫情重創的電影院正在恢復過程中,很多大投入的商業類型影片也都面臨回收壓力,影院給能帶來更多票房收入的商業類型傾斜也在情理之中。

藝術片如何與觀眾見面?除藝術院線、分線發行外,更大眾的解題方案來自於流媒體平臺。作為天然流量入口的網際網路平臺,其發行能力和承載空間,給了高品質小眾電影與目標用戶更精準的觸達。

以《氣球》為例,目前影片已獨家上線視頻平臺愛奇藝,上線一天時間,熱度飆升至全站電影榜第2名,4400餘人參與打分。

愛奇藝上《氣球》播放頁面截屏

流媒體上迎來的第二輪生命,似乎能彌補部分排片上的遺憾。

藝術片難,電影院也難

「《氣球》是部優秀的電影,我個人十分喜歡,但是從影院經營考慮,不會冒險排片給這麼小眾的電影,因為我們這種低線城市聽過這部電影的人就不多。」位於山東臨沂的某電影院經理告訴新文化商業(Ent-Biz)。

2006年,《三峽好人》同期面對《滿城盡帶黃金甲》時幾無排片空間,賈樟柯憤然怒斥大片霸權;2015年,《闖入者》開畫首日排片不足1.5%,這一天被王小帥稱為「拍電影以來最黑暗的一天」;2016年,《美人魚》9天突破21億,在方勵跪下之前,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7天不足400萬,2020年,全國熒幕數8萬塊,受疫情影響,電影院大片缺乏,但依然沒有《氣球》和《棒!少年》生存之地。

《氣球》和《棒!少年》影院定檔背後,是敢於與諸多商業大片同場角逐的藝術電影們的骨氣與勇氣,但也充滿遺憾。

在電影院是電影的絕對主場時,分線發行是給文藝片的一種解決方案。2016年,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影院中挑選了100家影院作為首批藝術影院,要求每家影院固定一個影廳作為藝術影廳,保證每天至少放映4場藝術電影(其中1場為黃金場放映),用於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

藝聯發展4年來,支持藝術放映的屏幕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與中國總票房相比微乎其微,此外專門的藝術院線與歐美國家相比,數量也是少得可憐。換句話說,中國文藝片在院線發行的天花板非常明顯,即使曾有《百鳥朝鳳》《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這樣的票房黑馬出現過。

流媒體激活藝術電影

2020年,藝術片的院線發行難度顯然更大了,但在院線之外卻依然生機勃勃。

流媒體於藝術電影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幫助獲獎,另一方面是激活商業潛能。前者是讓產業看到,後者是讓觀眾看到。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中國,好萊塢也向來不看好純藝術影片的商業潛力,甚至在投資上都非常謹慎。

去年,Netflix出品的電影《羅馬》(Roma)獲得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外語片獎,引發極大爭議,因為《羅馬》是Netflix出品,且完全線上發行的影片。

《羅馬》導演阿方索·卡隆對媒體表示:「像這樣一部電影,西班牙語,本土化,黑白影像的劇情片,不是類型片,我們都知道在影院上映會有巨大的困難。」而諸多評論聲音指出,如果不是Netflix的出資和賣力宣傳造勢,好萊塢大廠們是絕對不會為這樣一個項目投資一分錢的。沒有Netflix,就沒有《羅馬》。

隨著Netflix端出《婚姻故事》《美國工廠》《愛爾蘭人》等諸多奧獎大熱門後,苛刻的好萊塢質疑聲音小了很多。

得獎對藝術片而言,意味著商業大門的打開,這種案例不勝枚舉。如:2017年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的《愛樂之城》,立刻登錄中國院線,獲得2.48億票房;2015年《白日焰火》斬獲第6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後,在內地上映票房也一舉破億。

在中國,愛奇藝在藝術片上的大力傾斜很有Netflix的氣勢。《氣球》《棒!少年》背後的出品方均有愛奇藝,再加上疫情期間以PVOD模式在愛奇藝上獨家發行的《春潮》《春江水暖》等作品,挑選項目的眼光越來越精準和獨到。

愛奇藝在藝術影片上的規模化布局可以追溯到五年前。早在2016年就開始出品和採買全球藝術佳片,並創建行業首個線上「文藝院線」,近兩年《愛樂之城》《月光男孩》《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等奧斯卡獲獎熱門影片均在愛奇藝獨播。《北方一片蒼茫》入圍坎城導演雙周單元,斬獲第47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虎獎,2020年《春江水暖》成為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上開幕影片,《氣球》入圍威尼斯電影節,《我的喜馬拉雅》獲得了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獲獎或許是對文藝片最好的肯定,但並不是最終的歸屬。文藝片雖然受眾偏窄,但在獲得了高口碑之後,便會擁有第一波專業的自來水,這也為後續的商業化帶來一定的可能。

也許對於電影院來說,藝術電影的受眾非常有限,但是放到網際網路巨大流量池就不一定了。Netflix和愛奇藝之所以重視藝術片,一方面是看好其背後沒有被挖掘出來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是優質內容的品牌溢價。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和流媒體付費用戶規模擴大,新媒體版權、網絡分帳等形式給電影收入帶來了可觀增量。一位資深的電影發行告訴新文化商業(Ent-Biz),電影新媒體版權收入已經佔到電影院線票房收入的30%—50%。在疫情的被迫社交隔離下,PVOD模式創新推行,又給藝術片以額外增量。他認為,「雖然目前還沒有平臺公布文藝片的分帳情況,不過按照愛騰優目前的付費規模來看,只要線上宣發能力補齊,點播收入會相當可觀。」

此外,網絡電影和PVOD分帳模式,開創了以會員付費為基礎的網際網路發行渠道,為青年電影人、小成本、細分題材等作品增加變現渠道和面向觀眾的機會,再造新的電影市場收入增量。而網絡院線基於智能運營和巨大用戶體量,無排片限制,可有效發揮長尾效應,充足的口碑發酵時間等特點,也為影片發行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增量。

《棒!少年》在FIRST上獲得了很大關注,《春潮》雖然沒有登錄影院,但依然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兩項提名。可見,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Netflix出品還是愛奇藝出品,主流獎項對優秀作品的肯定,沒有被發行模式局限。

內容+模式,要一起破局

藝術片要想在網際網路發光發熱,好內容和好模式一起破局才可以。

相對於內容,電影幾十年的舊發行模式要加快創新。而基於技術和精準算法的流媒體是模式創新最有驅動力的戰場。

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以愛奇藝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們,創新成果密集。愛騰優通過版權、內容合作、發行創新等方式培養和擴大了藝術電影的受眾層和發行空間。

愛奇藝對《棒!少年》的自製探索就充滿了實驗味道。首先開創「一個文本多種表達」的內容模式創新,推出電影+紀錄片組合拳,電影先登錄影院,後續6集紀錄劇集也將愛奇藝上線。通過這種組合拳方式,讓線下和線上觀看體驗產生連結和互動,有可能在既有的小眾電影受眾群之外,開挖到更廣泛的受眾。在愛奇藝創新模式運作下,一部紀錄片電影變成了一個小IP。

為了尋求線上線下聯動的發行新模式,愛奇藝已經與大象點映達成了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出打通線下到線上的全生命周期的創新發行服務模式,而《棒!少年》正是此次戰略合作的開幕影片。也就是說,以後像《棒!少年》這樣的佳片不僅可以通過電影節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還可以通過大象點映模式在線下找到精準受眾,並不影響在流媒體上繼續發光發熱。

《棒!少年》劇照

我們再看看,愛騰優不遺餘力的扶持和參與藝術電影創作與發行,到底能得到什麼?

第一,更加完整立體的電影布局。2016年,愛奇藝文藝院線正式開闢,不遺餘力在全世界搜羅高質、高熱、高口碑的頭部佳作,形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文藝片庫,與商業電影互為補充,豐滿了愛奇藝電影的生態布局。通過持續輸出,在愛奇藝平臺培養出了一批數量龐大的藝術片受眾,這一方面對對整個市場打破「唯票房論」的不健康市場現象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像PVOD這種創新發行模式積累了用戶基礎。

第二,頂級人才的籠絡。通過上百部影片的參與與投資,背後也有很多人才培育的考慮。以萬瑪才旦為例,作為藝術電影的佼佼者,他執導的《塔洛》《撞死了一隻羊》《氣球》等都是愛奇藝獨播或參與出品,同時萬瑪才旦還是《八月》的藝術指導。在談及與愛奇藝的深度合作,萬瑪才旦表示,「流媒體為年輕藝術電影創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和機會。很多小成本藝術電影通過愛奇藝播出,有了一個基本保障,這個確實幫到了中國當下很多年輕人。如果沒有這樣的平臺,可能這類片子的成本會越來越低,大家創作的狀態也會越來越緊張,最終作品的呈現也不會太好。」

萬瑪才旦在《氣球》片場

今年以來,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不同重要場合提到影視D2C趨勢已經到來。他認為各種類型的文藝作品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分眾賽道,盡最大可能開挖自身賽道的商業潛力。愛奇藝連續端出《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多部爆款劇目的「迷霧劇場」已經驗證了分眾的重要性。而藝術電影幾十年來,在院線有著深厚的觀影積澱和付費群體,無疑是最具有D2C品相的內容領域。在網際網路的先進發行模式加持下,藝術電影有可能找到開挖到新的商業金礦。

隨著D2C模式成熟與網際網路受眾養成,未來愛奇藝有望像Netflix一樣吸引來大量頂級電影人才合作,形成良性商業模式閉環。當像《氣球》《棒!少年》這樣的優秀作品源源不斷湧現,藝術電影或將重新在網際網路上綻放商業生命力。

End

相關焦點

  • 流媒體分割電影票房的時代提前來到?
    時光網拉斯維加斯訊 在2019年CinemaCon上,幾乎每個關於影視市場健康發展的討論中,流媒體的突出表現似乎都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CinemaCon(電影產業大會)每年都在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凱撒宮舉行,是美國及全世界影業經營者(還有經銷商)展示的平臺。
  • 選擇影院還是流媒體,全球的電影發行都在改變思路
    文丨新文化商業,作者丨Amy Wang2020年後及相當長時間裡,有關電影的議題都將是如何活下去。看起來,PVOD是條不錯的路子,且正全球流行。PVOD即高端付費點播(Premium Video on Demand),好萊塢大製片廠們為了打破傳統90天的VOD發行窗口期,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發行模式,即電影可以在影院和流媒體同期上線。這種模式比電影票價、DVD更貴,誕生於2017年電影院與好萊塢大廠矛盾高峰時期。在中國,PVOD已經也燃起數月,且漸成形狀。
  • 疫情下的「電影劫」:流媒體因禍得福 電影院向隅而泣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了全球經濟,娛樂產業自然不能倖免,尤其是被視為「非生活剛需」的電影更是率先被放棄、最後才恢復的所在——想看電影就在家看吧,專屬於流媒體的日子就這樣突然降臨。迪士尼的強勢本就在於其資源的豐富,除了漫威、星戰這些電影大IP,還有在動畫、兒童和青少年節目上積累多年的家底,像《玩具總動員》系列、《新成長的煩惱》和《歌舞青春》系列,很多都曾在傳統的「迪士尼頻道」陪伴觀眾長大,他們很容易轉為流媒體的用戶。
  • 迪士尼的全球娛樂與流媒體巨頭之路如何走下去?
    +線下的生態閉環公司將影視娛樂作為業務基石,整合包括漫威、皮克斯等多個影視品牌,多年來不斷推出優質電影、音樂、舞臺劇等作品,米老鼠等經典IP早已佔領消費者心智1952年起,Walt Disney Imagineering團隊設計、建造相關主題樂園、度假村、景點、遊輪,形成了迪士尼沉浸式敘事的傳統,完成內容資產的價值外延,打造生態閉環數字娛樂:加速向數位化、流媒體轉型
  • YouTube如何成為流媒體界「黑馬」?
    那麼,YouTube是如何重新劃分流媒體真正的界限?又是如何成為流媒體行業的一匹「黑馬」? 關鍵詞:YouTube;流媒體競爭;AVOD;原創視頻;視頻訂閱業務 YouTube擁有2000萬付費用戶,2019年,廣告收入「破紀錄」達到151億美元,那麼,它是OTT用戶中最強的競爭對手嗎?
  • 流媒體服務成迪士尼「救命稻草」 將與Netflix、NBCUniversal等...
    2020年,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備受矚目。受新冠病毒疫情而不得不閉園影響,迪士尼迎來了十年來第一個虧損財年。這也令迪士尼進行裁員,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3月底前裁員32000人。儘管2020財年(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表現不理想,但自今年以來,迪士尼股價累計上漲17.06%,超過了標普500指數12.90%的漲幅。分析指出,迪士尼今年股價不降反升主要是源於其流媒體服務的強勢表現。與此同時,迪士尼上周宣布了一系列新媒體計劃,將繼續加大對其流媒體平臺的內容投資。
  • 流媒體服務或成迪士尼「救命稻草」 將與Netflix等上演內容競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流媒體服務成迪士尼「救命稻草」 將與Netflix等上演內容競賽2020年,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備受矚目。受新冠病毒疫情而不得不閉園影響,迪士尼迎來了十年來第一個虧損財年。這也令迪士尼進行裁員,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3月底前裁員32000人。
  • 流媒體服務成迪士尼「救命稻草」 將與Netflix等上演內容競賽
    這也令迪士尼進行裁員,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3月底前裁員32000人。  儘管2020財年(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表現不理想,但自今年以來,迪士尼股價累計上漲17.06%,超過了標普500指數12.90%的漲幅。分析指出,迪士尼今年股價不降反升主要是源於其流媒體服務的強勢表現。
  • 流媒體「新王之戰」即將正式打響,奈飛這次還能否殺出重圍?
    騰訊證券12月15日訊,2020年伊始、也就是公眾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為何物時,電視和娛樂業已經在向流媒體領域無可爭議的領頭羊Netflix發起挑戰。當時,Disney+和Apple TV+剛剛推出,HBO Max、Peacock和Quibi也才剛剛進入市場。
  • 電影沒死,只是電影的時代要結束了
    2020年,國內電影院先是經歷了近半年的關閉,隨後才迎來緩慢地復工。雖然有幾部影片表現搶眼,但是仍然不達預期。在國外,以網飛(Netflix)為首的流媒體持續瓜分傳統電影的市場。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重量級獎項如歐洲三大電影節獎項、金球獎和奧斯卡等,將會繼續被流媒體攻佔。
  • 如何在「大屏幕」和「小屏幕」之間劃分電影蛋糕?
    「囧媽」事件不可避免地使我們對電影的未來發展產生許多複雜而不可避免的問題。電影與新媒體平臺的聯姻,是否意味著封閉電影模式個性化、自由化的「轉型」?這是「囧媽」的個人化實驗?還是提醒人們電影產業的整體創新?許多電影製作人對「囧媽」的行為表達了明確或隱含的擔憂。雖然直言不諱有點過於激進,但同時也夾雜著難以言喻的內隱心理,這顯然指向了整個電影業未來如何在「大銀幕」和「小銀幕」之間分蛋糕的觀望。
  • 傳統電視服務向流媒體切換過程中迪士尼的行動
    流媒體行業是大勢所趨,不斷有新玩家流媒體行業:蘋果於2019年11月推出原創內容服務AppleTV+;AT&T將於2020年5月推出由HBO主導的付費流媒體娛樂服務試用版;而迪士尼也於2019年11月12日在美國地區推出其流媒體平臺Disney+。不斷增加的參與者有利於整個流媒體行業的發展,獨家內容投放也使得參與者之間構成錯位競爭,用戶可以同時購買多個平臺的會員。
  • 迪士尼又有兩部熱門電影逃跑 2020註定成好萊塢電影荒年?
    對於全球電影行業來說,2020都是非常難熬的一年,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大量的影院關閉,很多大片都已經紛紛撤離了2020年,其中不乏像《黑寡婦》、《007:無暇赴死》這種備受矚目的大片
  • 流媒體引變革?迪士尼高興的太早
    2018年5月,Netflix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一度達到1526億美元,超越了同時市值縮水至1518 億美元的迪士尼,一時間輿論譁然;2020年4月,Netflix市值再次超越迪士尼,比迪士尼高了近100億。第一次被Netflix超越時,迪士尼聲稱要奮起反擊,結果Disney+到2019年年底才「姍姍來遲」。
  • Netflix拿下吉卜力工作室《千與千尋》等21部電影的國際流媒體授權
    1月20日,據《好萊塢報導》消息,Netflix拿下了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21部電影的國際流媒體授權,將在全球除北美、日本外獨家播放。同時,Netflix將把吉卜力工作室21部電影的字幕翻譯成28種語言,並將其配音成20種語言。
  • 流媒體行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流媒體行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0-06-24 04:53:2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迪士尼(DIS.US)流媒體服務Disney+要實現2024年盈利,還需邁過幾道坎?
    如此讓人眼花繚亂的內容儲備,似乎也讓迪士尼一改之前的謹慎姿態,在粉絲看完各種預告和卡司陣容心滿意足離開後,迪士尼 CFO 克裡斯蒂娜·麥卡錫在最後公布了迪士尼對於其流媒體戰略的具體預期。在2024年財年,他們預計Disney+將會擁有2.3-2.6億訂閱用戶,同時在這一年該業務將會實現盈利。
  • Disney+攪局,萬億級流媒體市場蛋糕迪士尼能否吃下?
    摘要  迪士尼 + 的推出標誌著向以流媒體和經常性收入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的重大轉變。  迪士尼股票的估值擴張是合理的,因為該公司轉向了 DTC 平臺和經常性收入模式。  迪士尼在向流媒體和2020年工作室模式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風險,儘管公司似乎已經做好了應對這些風險的準備。
  • 好萊塢如何應對萬聖節的空窗期?或讓電影產業提前進入流媒體時代
    由於好萊塢一些重要地區的影院遲遲無法開放,導致了不少原本應該在2020年上半年上映的電影,推到了聖誕檔乃至2021年。當然將作品推向流媒體的運作過程中 ,布倫屋在今年也面臨著一些挫折,他們的大型電影《人類清除計劃5》原本就是計劃在今年萬聖節上映,不過為了票房得到保證,都被推到了2021年。但通過新的分銷方式,Blumhouse成功地使自己的品牌保持活力,並在人們的談話中佔據一席之地,那就是流媒體平臺上的預告片。
  • 奈飛加入美國電影協會,電影藝術邊界將更模糊
    據「美國電影協會」(MPAA)發布的信息,他們歡迎Netflix(以下簡稱奈飛)成為協會的新成員。這就意味著,奈飛將與迪士尼、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派拉蒙以及即將被收購的20世紀福斯共同擔任該組織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