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張金若:管理學博士(會計學),教授,重慶大學會計學系主任。1998-2008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會計系,先後取得會計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2008年上半年赴香港浸會大學會計與法律系交流學習;2008年下半年至今於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工作;2010年晉升為副教授;2014年晉升教授;2017年入選全國會計學術領軍(後備)人才,2018年聘為重慶市財政局首批會計諮詢專家。 長期致力於財務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研究與教學,先後在《Advance in accounting》、《會計研究》、《當代財經》、《證券市場導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重慶大學學報》、《中大管理研究》、《當代會計評論》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獨立出版學術專著3部,獨立編寫MBA《會計學》教材一部,參與編寫多部教材。作為主持人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基金等課題多項,累計四次獲得全國會計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和金融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優秀教學案例。
01廈大十年,書寫會計人生
1998-2008這十年間,張金若老師在廈門大學會計系完成了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學習。廈門大學會計系雄厚的師資力量聞名全國,有泰鬥級的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餘緒瓔教授、常勳教授等,也有中青年著名會計學者曲曉輝、黃世忠、李建發、劉峰教授、杜興強等教授。
張老師是如此幸運,能夠在廈門大學接受到這些資深會計學者的薰陶。他從1998年入學接觸會計之初便感受到自己的學習與中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距離很近,更逐漸愛上了會計,此後一直與會計學研究相伴。
02鑽研學術,熱愛生活深挖理論,知其所以然
▼
張金若老師從教十餘載以來,理論知識的培養一直是他教學的重心。他在校主要講授的是與財務會計相關的課程,此外也講授管理會計和稅法課程,這些課程的應用性都比較強。他認為應用性學科,同樣需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素養。以會計準則為例,只有真正理解了其背後所依賴的會計理論和制度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交易或事項所採取的會計處理的原因及影響。
他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知其所以然,不疲於應付考試。很多包括成績優秀的學生,通常考完試不久,課程的知識點就忘記了很多,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知其所以然」。
面對當下流行的「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理念,他認為,會計學學生的培養,要厚基礎,其中關鍵一環就是要打好會計理論的基礎,唯有此,才能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發展的會計知識革新,滿足「寬口徑」對會計人才的知識要求,即使是應用型的MPAcc學生培養,也應該強調會計基礎理論的培養。
浮生之閒,享受家庭之樂▼
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高校老師工作強度實際上是很大的,特別是商學院老師,基本上沒有完整的周末時間,偶爾能有閒暇的時間就非常幸運了。張金若老師業餘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與家人待在一起,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陪伴自己的小孩一起玩耍和成長。如果有充足的業餘時間,張老師有更多的事情想做,比如閱讀歷史書籍。當然在讀萬卷書時也要行萬裡路,他還喜歡徒步旅行,希望能夠走遍中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去領略山川與人文之美。
03求職、學習小tips
築牢基礎,擁抱明天之變▼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的迅速發展給會計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就會計學科以及會計學人才培養受到的影響,張金若老師坦言:實際上他個人也思考不足,準備不足,也充滿了憂慮。他認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對,但也要沉著應對。
「積極應對」,要求我們主動學習「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相關的知識及其與會計的結合。第一,通過與這些學科的同學多多接觸,了解這些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前沿動態;第二,高校的會計專業也已經或即將開設相關課程,我們可以把握機會學習,即使是旁聽也可以;第三,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接觸實務,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了解和學習「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在會計行業的應用情況。
「沉著應對」,要求我們不要懼怕這些新領域對會計的衝擊,對我們未來的衝擊。在他看來,堅實的會計知識是根本;「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並不能消滅掉社會對會計的需求,相反,它應該是讓會計更好發揮作用的「工具或手段」。MPAcc學生應該將自己定位為高端的複合型會計人才,具備堅實的會計知識,「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必將讓我們的會計知識大放異彩。
實戰經驗,看清未來之路▼
實習、找工作是每一位學生不可避免也最茫然無措的事情,在張金若老師看來,實習單位的選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自己的擇業方向相結合,特別是全脫產的學生,由於一直處在象牙塔,對未來的工作選擇都是比較迷茫的。因此,建議選擇自己擬工作的行業進行實習,通過實習切實體會自己是否適合、喜歡這種行業和這種工作。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的行業,去事務所或投行機構實習,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些單位的實習,有機會接觸很多企業,也有利於為未來擇業提供經驗積累。他認為,實習單位的選擇,並不一定是規模越大越好。例如,如果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那麼在國際四大實習不一定強於在國內事務所,關鍵是實習的事務所是否能夠提供參加多個項目的機會,不同的項目是否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實習內容。
閱讀期刊,助力論文選題▼
想必畢業論文選題是大部分學生的痛點,因為選題不當導致論文無法順利開展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就此問題張金若老師建議,多閱讀一些期刊,例如《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期刊。一個好的選題,是好的案例研究的關鍵。同學們要具備尋找好的選題的能力,必須依賴於平時三個方面的積累。
第一,堅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只有熟悉股利政策相關理論,才可能發現與股利政策有關的有趣案例。具備足夠的理論基礎,是幫助我們尋找好的選題的必要前提。
第二,熟悉制度背景。以我國資本市場案例研究為例,平時需要有意識的積累關於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現狀的相關知識。可以經常登錄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了解政策監管熱點問題。
第三,利用機會,開始選題。」機會「可能是實習單位的有價值話題,也可能是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事情。特別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會計專碩學生,要經常瀏覽一些財經網站、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版塊的各種公告,包括兼併收購公告、股權激勵公告、股票回購公告、年度報告等,如果養成了關注這些公告的習慣,或許選題的靈感就跳躍出來了。
最後,具備將選題、制度背景和理論整合成高質量案例研究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建議同學們平時多多閱讀高水平學術期刊的一些經典案例,大家要相信,範文看多了,至少會模仿。
04結語:廈大,結緣會計;重大,深耕會計。會計人,張老師一直在路上;人民教師,張老師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