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千古一帝,大敗匈奴使其向漢朝稱臣,將漢朝推向頂峰

2020-12-21 追史莫及

說起中國人最敬佩的皇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肯定在其中,每一位皇帝都是千古一帝,對中國的有著深刻的影響。而要說抗擊外敵,就要說我們的漢武帝了。漢武帝在位期間,一改漢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大舉進攻匈奴,大挫匈奴,將侵擾中原上百年的匈奴趕到了漠北,幾百年不敢南下侵擾中原。

漢武帝在位期間開疆擴土,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徵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不僅如此,甚至頒布《輪臺罪己詔》,反思自己所犯下的罪過,可謂是古今皇帝第一人。但是讓人遺憾的是,晚年的漢武帝卻輕信讒言,製造了漢武帝人生最大的汙點——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數十萬人受到牽連。

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子,戾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剛出生沒多久就遇到了巫蠱之禍,尚在襁褓中的劉病已逃過了一死,並且被忠義的門客送到農婦家裡餵養。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但是漢昭帝沒有子嗣,以霍光為首的大臣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是劉賀荒淫無道,在位僅二十六天被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們給罷黜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霍光就將已經長大的劉病已迎回皇宮,登基皇帝,也就是漢宣帝。

由於劉病已從小在農家長大,深知黎民百姓的貧苦,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著名的有麒麟閣十一功臣,並且減輕農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漢宣帝傳承著漢武帝的精神,誓要消滅北方的匈奴,公元前72年,漢宣帝聯合烏孫大破匈奴,最後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稱臣,公元前60年,平定西羌,並且設置安西都護府,將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

漢宣帝劉病已是歷史有名的賢君,他在位期間愛民如子,社會和諧,經濟繁榮,西漢在其的統治之下最強盛,達到了頂峰,絕對的千古一帝。只是他的曾祖漢武帝的名氣太大,完全的蓋過了他,以至於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將漢朝推向頂峰的千古一帝。

相關焦點

  • 漢朝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最後一戰漢朝失敗,為何匈奴卻活不下去了
    漢朝共10餘萬大軍殺向匈奴。此戰,匈奴右賢王部大敗,1萬5千餘人成為漢軍俘虜。定襄出擊。遭遇大敗的匈奴再次侵擾代郡,漢武帝迅速反擊。前123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公孫敖、公孫賀、趙信、李廣、李沮、蘇建從定襄出兵,北擊匈奴。最終殺敵數千,匈奴潰逃,漢軍回師。同年秋天,衛青率上述六將軍再出定襄,尋殲匈奴。最終分兵後,蘇建全軍覆沒,趙信兵敗投降匈奴。
  • 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為何又成了漢朝覆滅的「罪人」?
    漢武帝當然是「白的」,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為中國擴展了大片的疆土,擊潰了外部兇橫的強敵。他無疑是個英雄,也配得上千古一帝的讚譽,也是現代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之一,在很多人心目中,漢武帝就是一位十全十美的明君。如果我要說,漢朝衰敗的根源就在於漢武帝,恐怕有很多人心裡是不服氣的。
  • 漢朝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最後一戰漢朝失敗,為何匈奴卻活不下去了
    此戰,匈奴右賢王部大敗,1萬5千餘人成為漢軍俘虜。定襄出擊。遭遇大敗的匈奴再次侵擾代郡,漢武帝迅速反擊。前123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公孫敖、公孫賀、趙信、李廣、李沮、蘇建從定襄出兵,北擊匈奴。最終殺敵數千,匈奴潰逃,漢軍回師。同年秋天,衛青率上述六將軍再出定襄,尋殲匈奴。最終分兵後,蘇建全軍覆沒,趙信兵敗投降匈奴。
  • 呼韓邪主動向漢朝稱臣,有什麼意義呢,這時漢宣帝又發生了什麼
    呼韓邪主動向漢朝稱臣,有什麼意義呢,這時漢宣帝又發生了什麼。呼韓邪主動要求向漢朝國境靠攏,究竟是蓄謀已久,還是臨時起意,這個已經無從考證。不過經過漢宣帝的精心安排,他這趟漢朝之行,心裡既佩服又感動是肯定的。
  • 匈奴是數一數二的遊牧民族,曾經大舉進犯漢朝,最終敗於文化底蘊
    到了漢朝時期,匈奴這個遊牧民族似乎又準備大舉進攻中國邊境,那時候匈奴的領袖是冒頓單于,他率領匈奴大軍直接衝擊中國邊境。當時漢高祖率領了30萬軍隊去抵禦匈奴的侵略,不過這一次漢高祖的軍隊輸給了匈奴,漢高祖等人全部落入匈奴的包圍。雖然漢高祖僥倖逃脫,但是此戰之後漢朝就不敢隨便和匈奴開戰。為了穩定中國邊境,漢朝經常會將公主嫁到匈奴求和,可以說那一段時間漢朝向匈奴低頭了。
  • 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西元前5世紀—前2世紀,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西域最強勢力,多次擊敗匈奴,是匈奴勁敵。但在漢朝之初,匈奴老上單于上臺之後,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值得一提的是,貴霜帝國入住印度之後,將首都從阿富汗遷移到印度河地區,成了一個印度帝國,而且還是印度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建立印度帝國之後,還繼續向北擴張的印度帝國。漢武帝時代,大月氏人拒絕了漢朝的聯盟,但貴霜帝國建立之後,卻與漢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漢朝為什麼如此強大?四大帝國之中漢朝如何雄霸一方的
    但是在當時那個朝代,漢朝帝國是最厲害的帝國,其他的帝國都向他俯首稱臣。當時的漢朝一位使者經過西亞的時候,西亞的皇帝知道了這件事,覺得他不能丟了這份面子,所以他就把這位使者接了過來,準備讓這位使者見識一下他們國家的實力。
  • 漢朝公主總嫁到匈奴和親,為啥卻從沒有匈奴公主嫁到漢朝?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拿漢朝來說,和親,漢朝的公主總是嫁給了匈奴,而匈奴的公主卻從來沒有嫁給過漢朝,這是為什麼?事實上,與親,說白了,就是送錢送女人,在漢朝之前,國力弱,不能與匈奴相比。漢與匈奴的婚俗又有不同,體現在哪裡呢?一、血統,二、權力,我就這樣打個比方,漢朝只有一個王后,匈奴強大的時候,送了一個匈奴公主過來。您允許她成為女王嗎?匈奴人答應不讓她成為王后?你們讓她當皇后,外戚幹政怎麼辦?生來就是王后呢?這位皇子就是皇帝嗎?漢王朝有個特點,外戚幹政很厲害。
  • 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而北方的遊牧民族根據放牧的需要,必須擇草而居,所以是屬於一種居無定所的狀態由於,缺乏穩定的生產資料,而且其生產資料的穩定性及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遊牧民族為了獲得足夠的生產資料,經常來到農耕地區進行燒殺搶奪。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跟美醜無關,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對政治有利,哪怕匈奴女子醜如無鹽,照娶無誤,最多少寵幸幾次就是了;反之,無論匈奴女子再漂亮,漢朝皇帝們也不會娶,因為這涉及到血統問題,以及將來會涉及到的皇位傳遞問題。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漢朝對外和親的民族很多,但限於標題所問,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結果:匈奴想同漢朝和親,好比豬八戒娶媳婦
    其實這個方法在戰國時期就被趙將李牧使用過,而且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效果。但此次匈奴人出於警覺而「爽約」,致使漢武帝白忙乎一場。事後,軍臣單于惱羞成怒,於是加大了侵擾漢朝的頻率和力度,而漢朝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於是積極備戰。公元前129年,漢武派衛青、李廣、公孫賀、公孫敖各率一萬騎兵主動出擊。
  • 趙國對抗秦軍的同時,都能打贏匈奴,為何漢朝卻要聯姻求和
    在秦朝,匈奴被秦國大將蒙恬驅逐匈奴七百餘裡,十年不敢進犯秦朝邊境,為何到了漢朝,卻要送公主和親?在戰國時期,趙國的領地非常靠近北方地區,因此常常受到匈奴的侵擾,這時候,有一位名將鎮守北方,這位名將就是李牧,李牧曾經打的匈奴聞風喪膽,大敗十萬匈奴騎兵,單于逃跑,匈奴十多年不敢侵擾趙國,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打敗匈奴的。
  • 漢朝打敗匈奴,匈奴打大月氏,大月氏打印度。印度:我能打中國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結合其表現,確實有點丟了四大文明古國的臉。他們有著異於常人的樂觀與自信,關於這一點非常令人迷惑。早在漢朝時期,印度就被漢朝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打敗過。當時匈奴經常劫掠中原,令民眾苦不堪言。
  • 漢朝和匈奴的最後決戰,漢軍全軍覆沒,為何匈奴反而活不下去了?
    ------《史記·匈奴列傳》引言故事要從當初的匈奴人,偷襲我大漢的駐軍說起。在漢武帝徵和三年春天,駐守在邊境地帶酒泉郡和五原郡的駐軍,遭到了殺傷力很大的偷襲,兩名駐守的指揮官相繼被打死,整個漢朝的駐紮軍隊慘遭嚴重的損失。
  • 漢朝那些事64:強大一時的匈奴人去了哪裡?匈奴真的被滅亡了嗎?
    我們聯合漢朝的歷史會發現漢朝和匈奴的戰爭貫徹了漢朝歷史上整個時間軸。那麼很多人都好奇最後的匈奴人都去哪裡了?匈奴都滅亡了嗎?漢朝之前的匈奴之間的戰爭我們這次就不討論,今天就單純的聊聊漢朝的時候抗擊的匈奴最後都去了哪裡?
  • 同樣是對戰匈奴,秦朝擊敗匈奴易如反掌,為啥漢朝卻難如登天?
    引言 秦漢時期,匈奴是中原邊境上最為強大的敵人,《史記》中記載匈奴原本是:「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從戰國後期,匈奴開始崛起,從此中原王朝與匈奴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秦漢兩朝便是與匈奴對抗得最多的時期。
  • 匈奴和漢朝為何不能看作是「南北朝」?
    南朝是漢族統治的政權,很多史書將其認作「正統」,比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宋齊梁陳」四朝更迭,都繼承了南渡以來的漢族文明,可以認為是南渡人士在異地所建立的王朝。這些朝代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文化發展都是遠超北方的,就拿文學領域來說,當時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是南朝人,北方連一個稍有名氣的文人都沒有,像虞信等人在北朝聲名卓著,其實也是南朝人滯留北方而已。
  • 他才是漢朝能力最強的皇帝,比漢武帝更厲害,只可惜大家把他忘了
    漢朝分成西漢、東漢。如果要在漢朝找一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代言人,想必許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漢武帝。漢武帝以「雄才偉略」著稱,但實際上,漢朝另有一個在許多方面比漢武帝更厲害的皇帝,此人智商奇高、能力過人,在位時將漢朝國力推向了巔峰,只可惜後世幾乎不提起他,好像把他忘了。
  • 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西元前5世紀—前2世紀,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西域最強勢力,多次擊敗匈奴,是匈奴勁敵。但在漢朝之初,匈奴老上單于上臺之後,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值得一提的是,貴霜帝國入住印度之後,將首都從阿富汗遷移到印度河地區,成了一個印度帝國,而且還是印度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建立印度帝國之後,還繼續向北擴張的印度帝國。漢武帝時代,大月氏人拒絕了漢朝的聯盟,但貴霜帝國建立之後,卻與漢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被漢朝壓制上百年的匈奴突然崛起,最後卻輸在「色」與「暴」上
    匈奴與中原政權的鬥爭前後持續了四百多年,西漢初年劉邦敗於匈奴冒頓單于,不得已之下以和親的政策維繫漢匈關係;西漢武帝時,漢朝由文景之治後國力昌盛,同時又出現霍去病、衛青、李廣等抗匈名將,匈奴被打到漠北苦寒之地,漢朝結束了多年被匈奴騷擾的局面;西漢元帝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