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和匈奴的最後決戰,漢軍全軍覆沒,為何匈奴反而活不下去了?

2020-12-19 尋歷史真相

「盡為甲騎」、「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史記·匈奴列傳》

引言

故事要從當初的匈奴人,偷襲我大漢的駐軍說起。在漢武帝徵和三年春天,駐守在邊境地帶酒泉郡和五原郡的駐軍,遭到了殺傷力很大的偷襲,兩名駐守的指揮官相繼被打死,整個漢朝的駐紮軍隊慘遭嚴重的損失。匈奴人在當地燒殺搶奪,搶走了無數的黃金、銀兩和其他值錢的物件以及生活用品,然後收穫頗豐地返回了他們所在的牧區。

實力雄厚的大漢豈能受得了這種侮辱?同年三月,漢朝武帝派出了李廣利帶著70000名士兵從五原郡攻打匈奴;派商丘成率領20000名士兵從西河郡繼續進攻;派馬通率領40000名士兵從酒泉郡出擊,以報復這一夥強盜。

後院起火

因為匈奴已經提早知道了消息,便命令所有的部下都向北支援,結果商丘成和馬通都失敗了,只有李廣利的軍隊還在和匈奴一戰高下。

匈奴首領派李陵和一些將軍帶著三萬騎兵和李廣利進行對抗,雙方開始了長達九天的激戰。最終,李廣利方控制了整個局勢,匈奴開始撤退。後來,李廣利又打敗了埋伏他的敵軍,再一個接一個地擊敗敵方,最終率軍繼續向北推進,直至蒙古的南面。當時李廣利的收穫還是很大的,也很不容易地取得了階段戰爭的勝利,按理說應該載譽歸來的,但是他還是沒有選擇回來,而是覺得繼續打下去,但也逐步走向了失敗的邊緣。

為什麼呢?難道是想逞強做英雄?主要與自家人有關。當時,宮裡面正因為巫蠱事件而人心惶惶,太子也因此被廢,以至於儲君之位一直空著,整個朝廷上下都亂作一團。而此時的李廣利其實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因為他的妹妹當時是宮裡的一名妃子,正蒙受漢武帝的喜愛,而且生有一個兒子被立了王。李廣利希望自己在拿下匈奴立下戰功後,有機會讓他妹妹的兒子當太子。

結果沒想到的是,他的家人又被一次巫蠱事件所牽連,直接被關進了牢房。雖然李廣利很著急,但他知道自己能救家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功贖罪!現在已經不求未來當皇帝的舅舅了,只希望再次立下更大的戰功來博得漢武帝的認可,有機會解救家人。

然而這次李廣利失算了。他雖然已經打到了匈奴部落的核心深處,但是由於戰線過長,他的部隊已經內耗到將近彈盡糧絕。而就在他們折返的途中,又遇到匈奴一伙人偷偷設下的陷阱,最終導致全軍覆沒、徹底潰敗。

匈奴不能再活下去了

儘管這次漢朝戰敗,但是匈奴那邊也沒能過得多好。因為匈奴部落本身基礎就沒有多麼牢固,從人口到物資都沒有漢朝的實力強大。經歷過這場戰爭就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沒有充足的兵馬補給,整個國家都在走下坡路,等於是贏了戰爭,輸掉了國家,以至於不得不通過和漢朝攀親來謀求生路。而且到了漢宣帝時期,整個部落更是被瓦解得七零八落。後來藉助於漢朝之力,呼韓邪單于成了統一匈奴的新大汗,還帶領整個匈奴國家變成了大漢的附屬之地。

往期精彩內容

風清揚隱居幾十年,說一生中只遇到過三個高手,他們是誰?

袁術地盤小,實力弱卻敢率先稱帝,難道僅是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

古代的將領為何熱衷於收義子?好處有很多,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範

西遊記:沒人吃過唐僧肉,為何有吃了唐僧肉會長生不老的消息?

古代打仗沒有先進設備,斥候是怎麼知道敵方人數的?原因很簡單

參考資料《史記》《匈奴列傳》《漢書》

文章題目:漢朝和匈奴的最後決戰,漢軍全軍覆沒,為何匈奴反而活不下去了?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漢朝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最後一戰漢朝失敗,為何匈奴卻活不下去了
    但是,漢朝同匈奴又像是進行了一場拳擊賽,各自咬牙堅持打滿了整個回合。表面上看漢朝最後一個回合失利,但在走下擂臺的那一刻,匈奴卻倒下了,原因就是受了很深的內傷。所以,一個回合的勝利也不代表整個場次的勝利,最終誰是勝者只有時間能夠裁定。
  • 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結果:匈奴想同漢朝和親,好比豬八戒娶媳婦
    綜合上原因,漢朝在馬邑之謀前一直奉行「隱忍」策略,除非遭遇匈奴大規模入侵時,才組織反擊。但通常是還沒等漢軍開赴邊境,匈奴人早已溜之大吉。所以針對以往匈奴人侵擾漢朝的習慣及方式,漢武帝精心準備了「一桌大餐」,即將匈奴引誘至馬邑城,然後實行圍殲。
  • 被吹上天的匈奴人,真有那麼強?漢軍打得過騎射手嗎?
    匈奴大軍都是無法與漢軍匹敵的,就算是漢軍以寡敵眾,也是不虛的。那麼劉邦的大軍是怎麼被匈奴人團團包圍的呢?百裡而爭利,則擒三將軍近代偉人是這麼評價宋太祖的:"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 匈奴單于圍困皇帝劉邦七天七夜,為何放了他?看和親態度,不簡單
    導語:匈奴單于圍困漢朝皇帝劉邦七天七夜,為何放走了他?看和親態度,此事不簡單,漢匈雙方用和親下一盤大棋。匈奴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後,先後滅東胡,平西域,滅北部二十多個小國,兵鋒正盛的他,開始不停騷擾漢朝邊境,掠奪人口和物資;而此時,漢高祖劉邦初定天下,派韓王信於代守馬邑,此時匈奴士氣正盛,於是大舉進攻馬邑,在匈奴強大騎兵威懾下,韓王信投降匈奴,匈奴獲得韓王信後,進一步掌握漢朝軍力部署機密,率軍南越句注,進攻太原,兵鋒自達晉陽城下,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嚴重威脅。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也就是給外族戰士配發精良的鎧甲和武器,讓他們的騎射習俗和戰鬥傳統與漢軍的武器結合,做到戰鬥力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漢軍裝備此建議看似簡單,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 還有最後一條就是擴建騎兵。晁錯給文帝的建議中,多次提到騎兵的重要性。漢初與匈奴戰爭,吃虧的就是 漢以步兵對匈奴的騎兵。劉邦與匈奴的白登之戰,雙方兵力基本相等,就是因漢是步兵才敗給了匈奴。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公元前200年,漢朝初年,剛剛打下天下的漢高祖劉邦跟匈奴打過一次照面,結果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要向冒頓單于的妻妾闕氏行賄才得脫險。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跟美醜無關,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對政治有利,哪怕匈奴女子醜如無鹽,照娶無誤,最多少寵幸幾次就是了;反之,無論匈奴女子再漂亮,漢朝皇帝們也不會娶,因為這涉及到血統問題,以及將來會涉及到的皇位傳遞問題。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漢朝對外和親的民族很多,但限於標題所問,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 第三節 匈奴瓦解 西域歸漢
    解憂公主和她的侍女馮嫽(後來嫁於烏孫右將軍)心繫祖國,為密切烏孫和其他西域各國與漢朝的關係,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公元前73年,匈奴忌恨解憂公主的影響,要求烏孫把她交給匈奴。烏孫國王只有向漢朝求援。時漢朝皇帝為武帝的重孫漢宣帝劉詢。他空前絕後地派騎兵十六萬從東面攻擊匈奴,並與烏孫國王約好,由漢朝將軍常惠率烏孫騎兵五萬人,在西面夾攻匈奴。匈奴因畏懼東面的漢軍主力而西撤,慌亂中正遇常惠所率烏孫騎兵。
  • 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匈奴與漢朝和親歷史淵源古代中原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遊牧文明一直都存在著很嚴重的衝突。在中原王朝看來,北方遊牧民族還屬於一個未開化的民族,畢竟他們基本上不遵循任何的禮儀,而且生存方式極其的粗劣。匈奴人娶漢朝的女子從匈奴的角度來說,他們來到中原地區搶奪的無非也就是一些生產資料,匈奴在與漢朝和親的過程中,看中的並不是從中原嫁過去的公主,看重的是這些公主所帶過去的嫁妝。漢朝每一次和匈奴和親這會給匈奴送過去很多絲綢金銀財寶還有糧食。
  • 飄忽不定的匈奴王庭到底在哪?
    而漢朝除了維持和親政策外,無計可施,老上單于充分運用了遊牧民族的優勢,不與漢軍接戰,漢軍望塵莫及。但漢朝也在文景之治中積累了力量,到了武帝年間,國家強盛,反擊匈奴的時機業已成熟。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先後率軍奪取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區,頭曼城失去了屏障難以防守。
  • 漢朝打敗匈奴,匈奴打大月氏,大月氏打印度。印度:我能打中國
    早在漢朝時期,印度就被漢朝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打敗過。當時匈奴經常劫掠中原,令民眾苦不堪言。漢武帝登基之後,就著手準備軍事物資打匈奴。流傳下來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基本是由此而來。漢軍進入廣袤的草原之後,採取了一個比較狠的政策。打敗匈奴俘虜他們之後,成年男子基本上全部殺完,女子帶入中原進行同化。高車輪軲轆高度的孩子,全部斬首,餘下的全部帶回內陸進行同化。還鼓勵親近漢朝的匈奴人,斬首其同族,並給予相關的獎勵。
  • 匈奴四十萬騎兵包圍三十二萬劉邦漢軍,為什麼沒有一舉殲滅?
    被匈奴的四十萬騎兵圍困於平城白登山,漢軍後援步兵也被匈奴截住不能進入,劉邦被圍白登山達7天7夜,雙方激戰都傷亡慘重,匈奴也沒有攻下白登山,當時天氣異常寒冷,再加上劉邦方面彈盡糧絕,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
  • 漠北大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漠北大戰,是漢朝與匈奴互賭國祚的戰役。雙方都為此押上所有的「本錢」,漢軍出擊數千裡橫絕大漠,主動尋找匈奴單于決戰,最終漢朝取得絕對性的勝利。匈奴因此變得「人丁凋零」,從不可一世走向「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的窘境,不得不悲傷愴然地吟唱: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 大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
    漢朝經昭帝十餘年之休息生養,至宣帝始再行大張徵伐,並利用武帝結聯烏孫以斷匈奴右臂之戰略,予匈奴以極大打擊。然後趁匈奴連續之災害及內亂,乃復用武帝已行而未收效之「以夷制夷」之策,始將匈奴分裂後予以制服。及至元帝,甘延壽陳湯二人將匈奴抗漢之最後勢力郅支單于,擊滅於康居(建昭三年,前36年),漢伐匈奴之功,始告完成。
  • 匈奴和漢朝為何不能看作是「南北朝」?
    其實,「南北朝」的形成是有條件的,像漢朝和匈奴這樣的對立遠遠夠不上「南北朝」的條件。什麼是「南北朝」?兩者有什麼共同點?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會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漢化」。需要知道,中國傳統的華夷觀念不是針對「血統」而言的,這是一個「文化」概念。
  • 匈奴人騎射精熟,就連劉邦都難對付,為何被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
    對於匈奴人,咱們常常有這樣的印象:善於騎射、個性兇悍、作戰勇猛,風一樣來風一樣去飄忽不定很難對付。這種印象倒也不算錯。自漢朝建立以來,匈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漢朝的隱患。開國皇帝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白登山,險些喪命,此後漢朝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給匈奴送過去一個又一個公主和大批嫁妝。
  • 名人趣事:漢武帝遠徵匈奴(續)
    朗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的太子劉遷,此時,漢武帝正頒下詔書,讓有志參軍報國的人到長安來應徵,於是雷被表示願意參軍去打匈奴。但因劉遷在淮南王面前說了雷被的壞話,所以劉安將雷被斥責了一頓,並將其免職,以防止其他人效法。就在這一年,雷被逃到長安,上書朝廷說明自己的冤情。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兩漢時期,西漢和東漢都曾解決了匈奴人外患西漢建立後,匈奴嚇跑了劉邦的哥哥代王劉仲,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打敗,最後依靠著討好冒頓單于的老婆,才最終脫險,此後西漢開始改變策略,向匈奴送錢送女人,開始和親政策。
  • 現今的匈牙利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裔嗎?這個民族已經徹底消失了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北方國家飽受匈奴欺凌的記錄。漢朝時期,漢武帝不甘心被匈奴人欺凌,決心反擊。表面上,漢朝還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實際上,他們內部已經在變革,積蓄力量準備反擊匈奴。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歷代皇帝的心血沒有白費,經過多年的戰爭,漢軍終於戰勝了匈奴,還將他們趕得遠遠的,再也不能威脅到中原朝廷的統治了。
  • 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但張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月氏國之後發現,大月氏卻已經被匈奴打怕了,根本沒有了復仇之心。那麼,這個漢武帝一心聯合的大月氏結局如何?鮮為人知的是,大月氏後人並不慫,其中一支建立了一個大帝國,威震中亞,規模竟然與漢朝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