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有多強悍?漠北大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2020-12-25 讀史匯

漠北大戰,是漢朝與匈奴互賭國祚的戰役。雙方都為此押上所有的「本錢」,漢軍出擊數千裡橫絕大漠,主動尋找匈奴單于決戰,最終漢朝取得絕對性的勝利。匈奴因此變得「人丁凋零」,從不可一世走向「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的窘境,不得不悲傷愴然地吟唱: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白登之圍·漢朝百年之殤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以一介布衣舉三尺長劍,先掃暴秦再平項王,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大漢王朝。漢朝建立伊始,內部矛盾算是得以安穩,令高祖劉邦沒有想到的是,盤踞大漢西北方的一股遊牧民族勢力成為漢朝的外患,這便是後來讓漢朝一百多年不得安生的匈奴。

起初劉邦見漢共分封王爵劉氏九人,外氏八人,並斬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急之,外姓無功者,不得封侯」。隨著天下逐步趨於穩定,劉邦看這些異姓王越來越不順眼,時間一久頓生殺心。韓信、彭越、英布等人逐漸地成為劉邦呂雉夫婦的刀下亡魂。八大異姓王中,封地在韓國(山西)一帶的韓王信由於與匈奴作戰失利,誠惶誠恐怕劉邦找茬除掉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匈奴,成為匈奴的嚮導,帶領匈奴大軍經常騷擾漢朝邊境。

劉邦非常惱怒,率領樊噲、陳平等人點集人馬準備討伐韓王信與匈奴。結果出師不利,遭遇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此後拉開漢匈百年和親的屈辱史。

漢武帝帶領漢朝走向雪恥之路

漢朝定期給匈奴送公主和金銀財寶,以此贏取和平發展的時機,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加上漢武帝雄才大略,基本具備與匈奴決戰的實力,數十年間,大漢王朝誕生出一批傑出的年輕將領,其中以冠軍侯霍去病最為出眾。一場漠北之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漢匈間經過數次交戰,雙方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漢朝以沉重的代價給匈奴慘痛的教訓,使得匈奴短時間內停止對漢朝邊境的侵擾。漢朝因此進入再公元前117年至119年的休整時間,表面上的風平浪靜,實際上暗藏洶湧,漢匈彼此更多的是為下次切磋作準備。

最終漢武帝沒有按耐住,首先挑起對匈奴的二次徵伐。公元前119年新春伊始,漢武帝極速調遣衛青和霍去病甥舅二人,集結起十萬人馬,糧草輜重數以萬計,徐徐北上,準備與匈奴決戰。衛青與霍去病的大軍屯駐漠北,伺機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軍。此次漢朝出兵可謂聲勢浩大,隨軍出行的將領都是漢朝的頂尖人才,有李廣、趙食其、曹襄、公孫敖等人。

漢武帝對此次出戰的重視也是空前絕後,總共徵募民間十四萬馬匹,遠遠不斷地往前線輸送供給。人員搭配上也較以往不同,衛青與霍去病的兵種區別很大,偏將李廣、趙食其、曹襄、公孫敖全部由衛青統一指揮,霍去病則是置身統領本部,但霍去病一部人馬都是從漢軍中層層選拔,挑選那些身強力壯的軍人充盈其中,相當於市一支特種兵部隊。

漠北大戰的經過

漢軍的作戰思路是兵分兩路,一路由衛青率領從定襄出發,再兵分兩路,包抄匈奴單于的老營。一路由霍去病帶領從代郡出發北進橫穿大漠,去伏擊匈奴左賢王部。

匈奴由於是主場作戰,對於情報和地形更佔優勢,很快察覺到漢軍的作戰動向,便採用謀士趙信的計策。

漢兵既度幕,人馬疲,匈奴可坐收虜耳。

匈奴認為漢軍屬於遠徵,必然人困馬乏,只需要將財產輜重往北轉移,將精銳騎兵屯駐在漠北一帶,等待漢軍的到來,此是以逸待勞之計。

果不其然,衛青一路艱苦跋涉千餘裡,在大漠的另一頭與匈奴主力相遇。漢軍一看匈奴的架勢完全是有備而來,所以命令諸軍不要急於進攻,趕緊安營紮寨設防,以「武鋼車」設防,防止匈奴騎兵的突襲。雙方對峙半響,衛青點齊五千人馬主動攻擊匈奴,匈奴也不白給出動一萬精騎迎擊,雙方廝殺至黃昏不分勝負,突然大漠捲起沙塵,雙方都無法看清彼此,衛青覺得時機成熟,再出兩路軍左右包抄匈奴,匈奴單于無心戀戰,只好率親信突圍逃走,漢軍大獲全勝。

霍去病一路漢軍更加辛苦,從代郡出發後要經過兩千裡才能趟過大漠。結果與衛青情況相同,剛抵達沙漠「對岸」遇上另一隻匈奴生力軍左賢王部。霍去病畢竟血氣方剛,無需休整直接衝向匈奴大軍。匈奴左賢王一看,這幫小夥子太橫,簡直是找自己玩命,趕緊且戰且退。霍去病部同樣大獲全勝,俘獲匈奴王爵以上三人,匈奴王廷中將軍、國相級別八十三人。

霍去病能夠取得如此大捷,消耗的成本卻很低。戰後統計,漢軍死傷一萬人,匈奴損失七萬人人,左賢王都差點交代此地。霍去病令大軍北上追擊,一直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並在此舉行一場盛大的慶功會,史稱封狼居胥。

漠北大戰是漢匈之間互賭國祚的一場戰役,也是有史以來漢匈之間規模最大,耗費最多,徵途最遠的一場戰役。衛青與霍去病甥舅二人共斬敵首九萬多,俘獲的牛羊牲畜不計其數,匈奴因此傷及元氣,從此匈奴一分為二,南道匈奴歸附漢朝,北道匈奴再也沒有實力騷擾漢朝邊境,逐漸地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衛青從奴僕變將軍,姐姐衛子夫功不可沒,實現了漠南無王庭的神話
    如果是西漢在抵禦外敵方面的輝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頂峰,那麼除了歸功於漢武帝本人的文韜武略之外,他手下的能人志士絕對功不可沒,其中尤以衛青、霍去病二人最為耀眼,堪稱西漢雙壁,比起生命絢麗而短暫的霍去病,他的舅舅衛青一生可以說是善始善終了。
  • 飄忽不定的匈奴王庭到底在哪?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從始祖淳維至頭曼的一千多年裡,匈奴人一直處於分散的狀態。而頭曼作為首位單于能夠統合各部,則必有其統治中心。關於其王庭的所在,《漢書》給出了答案:「稒陽,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稒陽,在今天內蒙古包頭市東,那遠在其西北的頭曼城大致方位就在陰山之中,經考證確定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後來太子冒頓弒父奪位,匈奴人在貪得無厭的東胡人面前也迸發出了國家意識:「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 漠南大決戰:衛青三戰三捷,霍去病一戰封侯,從此漠南無王庭
    與此同時,漢武帝也明白,小打小鬧永遠無法解決匈奴邊患,必須幹一票大的,徹底把匈奴打趴下,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漢匈戰爭由此進入全面反擊階段。這支匈奴部隊人數近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正打算去漢朝邊郡搶一波,結果剛出門就撞上了衛青的十萬大軍,丟下數千具屍首倉皇北逃。衛青雖然打了一個大勝仗,可漢軍的動向也暴露了,匈奴那邊必定有了防備,不得已只好退回定襄,伺機再戰。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公元前200年,漢朝初年,剛剛打下天下的漢高祖劉邦跟匈奴打過一次照面,結果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要向冒頓單于的妻妾闕氏行賄才得脫險。
  • 歷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戰:爆發的起因、經過以及深遠影響
    ,針對漢軍的行動,高傲的趙信仍然認為漢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匈奴人只須坐等擒獲即可,不必興師動眾,單于也認為漢軍不敢深入他們的腹地,因此,他把主力部隊以及糧草、軍用物資等北移,坐等漢軍來襲,按原計劃,漢武帝是想讓霍去病從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向北進攻,當他得知單于東去的消息後,重新做了部署,決定讓衛青走定襄,而讓霍去病走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漢武帝之所以這樣做是有私心的,他是想讓霍去病立下不世之功
  • 分析霍去病的三大爭議,共同了解冠軍侯的傳奇人生
    【本期為專題歷史,傳奇人物群臣篇第五期,結尾有話題討論,往期看主頁,歡迎關注和交流】封狼居胥,禪於姑衍,登臨瀚海,經漠北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短短的幾句話描述了抗擊匈奴的偉大成績,亦成為後世兩千多年無數華夏兒女景仰的成就。而他的主角正是生活於西漢時期、著名民族英雄、被封為冠軍侯的霍去病。
  • 蒙古的漠南漠北漠西,如今變成了哪些城市?中國和蒙古國都有!
    熟悉蒙古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曾經分為漠南、漠北。那麼,這個「漠」指的是哪個沙漠呢?其實,很多人都聽說過!大沙漠那麼,漠南、漠北、漠西,都指哪些區域呢?清朝政府把漠北蒙古稱為喀爾喀蒙古,至民國時期外蒙古獨立,而漠南蒙古所在的地域則演變為今內蒙古自治區,戈壁沙漠則成為了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大漠。
  • 大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
    漢匈漠北大決戰經過: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以河西已定,遂欲予匈奴單于本部以徹底之打擊,驅之遠遁,以安北邊諸郡。乃與諸將議,以翕侯趙信為單于劃計,以為漢軍不能輕入漠北而久留。今因其計大舉兵深入擊之,必能達所望之目的,諸將皆從之。於是,武帝將漢軍騎兵主力,分為兩個大縱隊,由大將軍衛青及票騎將軍霍去病二人統率,分向漠北進擊。
  • 多倫會盟:康熙拿下漠北蒙古的手段,確實比朱棣高明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犬戎攻滅西周,西漢遭受匈奴威脅,唐朝受辱於突厥,明朝無法徵服漠北。然而清朝時期,康熙卻用多倫會盟,徹底徵服了漠北的外蒙古。他在其中又做了什麼呢?而此時,漠北蒙古半臣服於清朝,而漠西蒙古還沒有臣服。土謝圖汗部投靠俄羅斯還是清朝?康熙帝14歲親政後,面臨漠北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噶爾丹)的問題。
  • 外蒙發現匈奴「龍城」,上書「天子單于」四字,匈奴人也用漢字?
    7月18日,蒙古國烏蘭巴託大學考古研究小組負責人、烏蘭巴託大學考古學系副教授伊德爾杭蓋博士宣布,經過長達十年的考古探索,匈奴王庭所在地「龍城」遺址在蒙古國中部的後杭愛省額勒濟特縣被找到。
  • 匈奴最怕的大漢6位名將,第4位說了句非常霸氣的話,影響兩千多年
    最終,只有衛青率部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凱旋而歸。這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打破了匈奴騎兵不可戰勝的神話。此後,衛青六次徵伐匈奴,每戰必勝。特別是在漠北之戰,消滅了匈奴騎兵的主力部隊,使得匈奴一蹶不振,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第三位是霍去病。
  • 明朝時期的東蒙古、西蒙古,是怎樣變成清朝的漠南、漠北蒙古的?
    而瓦剌則逐漸西遷至葉尼塞河的八河地區,是為漠西蒙古。其二,剩下的7個則不願意跟隨庫登汗南下,他們選擇了留在漠北,這七部後來被稱為「外喀爾喀」。這裡的「漠」,指的就是大漠,在今天就是中蒙邊境的大沙漠,分布在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三省,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西部二連浩特一帶。漠南和漠北,內蒙古和外蒙古,其間的界限從地理上來說就是這一片沙漠。
  • 詳解蒙古高原——漠北與俄屬蒙古
    然而拋開俄國人的地緣政治操作,單看俄屬蒙古板塊及上述四民族的原始地緣屬性,你會發現它的確與大家通常的認知有些許不同。較高海拔所帶來的較高降水,使得俄屬蒙古地區,大部脫離乾草原範疇,進入了適宜喬木生長的降水區間(最高地區年平均降水能達到1000毫米)。較內、外蒙古地區高得多的森林覆蓋率,使得漁獵而不是遊牧,成為了這一地區的重要生產方式。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匈奴人開始了自己的劫匪生涯,也同樣開始了挨收拾的日子。趙孝成王時期,李牧鎮守北方邊境,經過幾年準備,率領一千三百戰車、一萬三千騎兵、五萬步兵、十萬弓弩兵,與匈奴單于率領的二十萬精騎大戰,李牧以誘敵深入的戰法,大破匈奴主力,斬殺十餘萬匈奴騎兵,匈奴人從此不敢再南下了。
  • 活了23歲的戰神霍去病到底有多厲害?6年時間成就封狼居胥
    宋朝大詞作家-辛棄疾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年輕將軍霍去病。霍去病雖然只活了短短的23歲,但是從他16歲從軍到23歲病逝,這6年間仿佛開掛的人生。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漢武帝對匈奴的反擊戰,從公元前140年前後年到公元前119年前後,先後共出徵十餘次,其中 具有決定性的大戰共有三次。陰山下的匈奴王庭第一次大戰發生在公元前127年冬,匈奴入侵上谷、漁陽 (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殺掠吏民千餘人。
  • 漢朝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最後一戰漢朝失敗,為何匈奴卻活不下去了
    但是,漢朝同匈奴又像是進行了一場拳擊賽,各自咬牙堅持打滿了整個回合。表面上看漢朝最後一個回合失利,但在走下擂臺的那一刻,匈奴卻倒下了,原因就是受了很深的內傷。所以,一個回合的勝利也不代表整個場次的勝利,最終誰是勝者只有時間能夠裁定。
  • 匈奴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真是一家人?北匈奴西遷,滅了羅馬
    匈奴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真是一家人?北匈奴西遷,滅了羅馬匈奴,中國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遊牧民族,馬背上的匈奴,戰鬥力強悍,配備一把圓月彎刀,和強硬的弓弩,善於機動作戰,騎兵神速,來無影去無蹤。經常入侵我中原土地,搶劫糧食,擄掠婦女,搶奪金銀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