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大決戰:衛青三戰三捷,霍去病一戰封侯,從此漠南無王庭

2020-12-08 地史館

中國古代戰爭史 · 西漢篇(11)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專門拿出一篇來寫西漢的騎兵制度和戰術變革,因為接下來的漢匈戰爭將進入衛青、霍去病開掛吊打匈奴的階段。

前128年秋,被衛青偷了老巢龍城的匈奴人不甘失敗,以兩萬鐵騎南下,先破遼西,殺遼西太守,後攻漁陽、雁門兩郡,屠殺邊郡漢人數千人。

邊境告急,衛青受命再徵匈奴,率三萬精銳騎兵在雁門郡一帶大敗入侵之敵,斬首數千。

繼龍城之戰後,再次取得對匈奴雁門之戰的勝利,漢武帝越來越喜歡自己這個小舅子,越發覺得,衛青就是那個上天派來幫自己擊敗匈奴的天選之子。

與此同時,漢武帝也明白,小打小鬧永遠無法解決匈奴邊患,必須幹一票大的,徹底把匈奴打趴下,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漢匈戰爭由此進入全面反擊階段。

漠南第一戰,收復河南地

「河南地」是漢武帝反擊匈奴的第一個目標

河南地並不是現在的河南省,而是河套地區,俗話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個「套」就是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由黃河衝積形成,正好處在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過渡地帶,是西北地區少有的那種又能種地又能放牧的地方。你們懂的,但凡是能種地的地方,都是中原王朝眼中的肥肉。

除了適宜農耕的屬性,河套地區還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

秦漢以關中為京畿,八百裡秦川是秦漢帝國的精華所在,而相較於崤函之固,秦嶺之險,關中盆地的北方屏障卻不怎麼保險。

我們可以看一下陝西的地形。關中盆地的北方為黃土高原,地形上整體上呈北高南低之勢,陝北對關中呈俯衝之勢,這使得關中地區面對北方威脅的時總是處在不利的位置,而有能力威脅關中的北方勢力又都是遊牧民族,來去如風的遊牧騎兵進一步加劇了關中在戰略上的被動。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從西周到西漢這千百年的時間裡,關中地區最大的威脅始終是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例如西周時期的西戎,戰國時期的義渠,秦漢時期的匈奴,直到秦昭襄王修建秦長城後,情況才有所好轉。

可長城再雄偉也比不上山川來的險固,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秦始皇才選擇派蒙恬北伐匈奴,拓土河套,將北方防線一直推到黃河之北,由此可保關中無患。唏噓的是,秦朝的隱患並不在北方草原。

秦朝滅亡後,河套地區很快被匈奴人佔去,而這一佔就佔了八十年。當然,作為中原王朝「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漢武帝絕不會允許匈奴人鳩佔鵲巢。

前127年春,漢武帝命衛青、李息率五萬大軍出雲中郡,打響了全面反擊的第一戰:河南之戰。

經過兩次大戰的洗禮,這時的衛青已經完全領悟了大規模騎兵作戰的精髓,那就是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長途奔襲迂迴包抄,達到分割包圍出其不意的目的,然後再利用漢軍騎兵的裝備優勢,正面衝擊,將敵人一舉擊潰,奠定勝局。

河南地當時盤踞著白羊、樓煩兩支匈奴部落,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衛青從雲中郡出發後,並沒有直接對距離較近的樓煩部展開襲擊,而是沿著黃河一路向西隱蔽行動,繞到了匈奴的背後。

完成包圍後,衛青率軍火速南下,在白羊、樓煩兩部毫無防備之下,以狂風卷落葉之勢席捲河南地。白羊王、樓煩王壓根就沒想到,自己在河南地作威作福幾十年,從來都是偷襲別人,今天居然也被別人偷襲了,竟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悻悻逃回漠北。

待戰後清點完,此戰漢軍共斬兩千敵首,俘虜三千餘人,繳獲牛羊百萬頭,最最牛批的是,漢軍「全甲兵而還」!

回想兩年前,漢軍四路出擊,四萬大軍折損一萬七,只斬首七百。而這次河南之戰,收穫如此大的成果,卻沒付出太大的代價,漢武帝也不多嗶嗶,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連帶著衛青軍中的兩名校尉蘇建、張次公也跟著獲封平陵侯,岸頭侯。而我們的飛將軍李廣,被漢武帝安排去做右北平郡太守了,再次錯過了封侯的機會。

河南地收復後,主父偃上書漢武帝:「聽說河套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又有黃河險阻,蒙恬當年就曾再次修建城池驅逐匈奴,最關鍵的是河套的糧食可以自產自足,不需要從內地轉運,我們今天拿下河套,不僅是開疆擴土,更要把他建設成攻滅匈奴的大本營。」

於是漢武帝下令徵調十萬民夫修築朔方城,設朔方郡、五原郡,同時修復蒙恬曾經建造的要塞,沿著黃河構建防線,將河套地區打造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前方戰略基地,不僅解除了匈奴對關中的直接威脅,更是將漢軍的兵峰懟到了單于王庭的臉上。

匈奴雖丟了河南地,損失了白羊和樓煩兩部兵馬,可單于王庭、左賢王、右賢王這三大主力並沒有什麼損失,對漢朝的軍事報復接踵而至。

前126年夏,新上任的伊稚斜單于發兵數萬攻代郡,殺代郡太守,虜掠漢民千餘;同年秋,再攻雁門,虜掠漢民千餘。

《漢武大帝》伊稚斜單于

前125年夏,伊稚斜單于又發兵九萬,兵分三路攻入代郡、定襄、上谷郡,右賢王部率軍向朔方進攻,一時間整條北方戰線全線告急。

面對伊稚斜單于接二連三的挑釁,漢武帝卻沒有任何反應,因為漢武帝正在憋大招!

漠南第二戰:千裡突襲右賢王

和所有遊牧民族一樣,匈奴帝國也是由各個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單于就是這個聯盟的盟主,是草原上胳膊肘最粗的男人,在單于之下又有左右兩位賢王,與單于王庭互為倚靠。

單于王庭盤踞在陰山北側,實力最強;左賢王部盤踞在遼河上遊,實力較弱又處在漢王朝的東北邊陲,威脅不大;右賢王部盤踞在陰山之西,多次發兵襲擾新置的朔方郡,是僅次於單于王庭的最大威脅。

綜合考略之下,漢武帝決定先幹掉右賢王,一來鞏固朔方、五原兩郡的控制,二來剪除單于王庭的右臂,為將來漢匈決戰打好基礎。

前124年春,漢武帝發兵十萬,命李息、張次公出兵右北平,佯攻匈奴左賢王;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三萬精騎兵從高闕越過陰山山脈,同時命蘇建為遊騎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公孫賀為當騎將軍、李蔡為輕車將軍,從屬衛青一同出兵,目標直指右賢王王庭。

衛青剛過陰山,匈奴右賢王就得到了消息,倒也自知不敵,退到了遠離陰山數百裡的大漠深處,隨後又放出許多探子,探尋漢軍蹤跡。就這樣一連數天,也沒有發現漢軍追來,右賢王見此不免得意起來,認為漢軍在這茫茫戈壁荒原,絕沒有可能找到自己。

於是右賢王放鬆了警惕,又想起自己奔波一生,享受享受怎麼了,下令奏樂歌舞,整個右賢王庭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按理說,衛青確實很難找到右賢王藏匿之地,但架不住有帶路黨啊。

話說河南之戰後,軍臣單于病逝,匈奴內部發生嚴重內鬥,伊稚斜擊敗了軍臣單于的兒子於單,謀朝篡位登上匈奴單于寶座。為了奪回單于之位,於單投靠了漢朝,可於單實在沒有好命,剛投靠漢朝沒幾個月就死了。

於單雖死,可他帶來的部眾卻大有用處,衛青這次出徵就帶了不少投靠過來的匈奴人充當帶路黨,很快就找到了右賢王王庭所在,帶著本部的三萬精騎兵急行軍七百裡,趁夜將右賢王包了餃子。

可憐右賢王這個時候正在溫柔鄉裡風流快活,忽然聽到帳外殺聲陣陣,經過短暫的懵逼後馬上反應過來,帶著幾百親信溜溜球。

群龍無首的右賢王部掙扎了一陣後放棄了抵抗,而這次突襲右賢王所取得的戰果刷新了河南之戰的記錄:俘虜右賢王部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牛羊牲畜上百萬頭,幾乎將右賢王部一鍋端了。

漢武帝接到捷報後,興奮得等不及衛青回朝,立即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西漢建國以來第二位大將軍,第一位是韓信),就連衛青三個尚在襁褓的兒子都被封侯,跟隨衛青作戰的公孫敖、公孫賀、李蔡、李息等人也沾了衛青的光被封為侯。

插一個八卦

衛青和衛子夫曾是平陽公主的家奴,當年正是平陽公主送衛子夫入宮,這才改變了衛青一家的命運。時過境遷,平陽公主前兩任丈夫死得太早,如今已是守寡多年,看著曾經的家奴現在做了大將軍,春心萌動,遂向漢武帝請婚。

漢武帝知道後,一下笑了出來「當初我娶了衛青的姐姐,倘若衛青現在娶了我的姐姐,那真是一樁美事」,於是當即允婚。這下,衛青既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又是姐夫,親上加親又貴為帝國的大將軍,一時間無人能比。

說回正題,解決了右賢王后,漢武帝嘿嘿一笑:「伊稚斜單于,老子這回要幹你了!」

漠南第三戰:陰山大決戰,漠南無王庭

前123年春,漢武帝再次徵發十萬大軍,以衛青為大將軍,率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後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六路大軍,從定襄出發,直指陰山北坡的單于王庭。

可意外的是,十萬大軍剛出塞恰巧撞上了準備南下劫掠的匈奴部隊。這支匈奴部隊人數近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正打算去漢朝邊郡搶一波,結果剛出門就撞上了衛青的十萬大軍,丟下數千具屍首倉皇北逃。

衛青雖然打了一個大勝仗,可漢軍的動向也暴露了,匈奴那邊必定有了防備,不得已只好退回定襄,伺機再戰。

伊稚斜單于得到漢軍北伐的消息後,知道衛青這次來勢洶洶不敢大意,可伊稚斜單于一連等了好幾個月都不見漢軍來戰,長時間的高強度戰備已經讓他們精神崩潰,而衛青卻在定襄郡養精蓄銳。

到了夏天,衛青估摸著匈奴人已經鬆懈,下令全軍出擊,在陰山一帶與伊稚斜單于展開決戰,一舉擊潰匈奴主力,斬首一萬九千餘。

衛青見各將士殺得興起,便下令各部分道追擊匈奴殘軍,多撈些人頭好讓大家回去都能有封侯的機會。

幾日之後,追擊的各路將領陸續回營,唯獨不見前將軍趙信和右將軍蘇建,唯恐生變,衛青趕忙派出部隊去接應。

一二日後,只見蘇建孤身一人回到營中,極為狼狽。經過一番詢問,原來蘇建和趙信在追擊過程中被趕來支援的匈奴左賢王數萬騎兵包圍,而蘇建和趙信本是追擊殘敵,身邊只有三千騎兵,更糟糕的是,趙信原是匈奴降將,見形勢不利,陣前叛變,聯合匈奴人一起追殺蘇建。蘇建拼死突圍,這才僥倖逃了回來,可三千漢家好男兒卻葬身草原。

衛青聽完後,遍問軍中諸將,該如何處置蘇建。

只見一名叫周霸的偏將說道:「大將軍出徵以來,從未殺過副將,現在蘇建棄軍而逃,按律當誅,可以殺蘇建以樹大將軍的軍威。」

眼看蘇建小命不保,又有兩將出言反對:「兵法有雲,兵力少的一方即便拼死一戰,也打不過兵多的一方,這次蘇建以寡敵眾,奮戰一日,即便全軍覆沒也沒有貪生投敵,如今孤身回營,自請責罰,如果這樣的人都要殺,那不是寒了其他將領的心嘛。」

對於如何處置蘇建,衛青展示了為啥可以受漢武帝如此寵信,一路做到大將軍的重要品質。

對於部下的爭議,衛青說道:「我僥倖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在軍中做官,不愁沒有威嚴(我姐姐是皇后,我老婆是皇帝的姐姐,你說我沒有威嚴?),而周霸勸說我樹立權威,大失為臣的本意(做臣子的要那麼大威嚴做什麼?是不是還要比皇帝更威風?你的思想很危險啊)。雖然我的職權允許我斬殺有罪的將軍,可我也不應該擅自誅殺,而是將情況呈報天子,讓天子自己裁決(你們要知道誰才是老大,重大的決定一定要聽老大的)。」

主張殺的被衛青的一席話嚇得一身冷汗,主張不殺的大聲叫好,稱頌將軍仁厚。於是,蘇建就被囚禁了起來,不殺不放,押送回長安。

衛青打了大勝仗,漢武帝也很給面子,赦免了蘇建的死罪,貶為庶民。

俗話說,一個強勢的領導最忌憚有個強勢的下屬。

衛青下賤的出生和悲慘的童年遭遇,使得他從不敢奢望太多,他知道今天的所有成就全都來自於漢武帝對他的信任,因而特別謙虛,也更加謹慎。即便衛青位列大將軍,戰功顯赫,權傾朝野,卻從不結黨,更不養士,把自己的位置擺的低低的,把漢武帝捧的高高的,恪守臣子本分。

更何況自古以來,手握兵權的將軍是帝王最忌憚的一個群體,韓信是什麼下場,周勃是什麼下場,周亞夫又是什麼下場,為大將能得善終者十不過三,且不說前朝事,喜歡養士的田蚡和竇嬰才被漢武帝弄死沒多久,衛青可沒有忘了。

說回這場陰山之戰,衛青雖取得大勝,但沒有完成消滅單于王庭的既定目標,甚至軍中還出了趙信這個大漢奸,因而功過相抵,因而只賞了黃金一千,當作安慰獎。

不過在這次大戰中,有兩個人表現突出,一人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初生牛犢的霍去病獨自率領八百精騎奔襲單于老巢,活捉單于的叔叔和國相,斬殺單于的爺爺等兩千餘人,勇冠三軍,獲封冠軍侯;另一人是張騫,也就是鑿通西域那個張騫,憑藉「活地圖」特長,獲封博望侯。

他兩人的故事我們放在後面再說。

再看匈奴這邊,趙信叛投匈奴後,伊稚斜單于把趙信當做自己的「衛青」,封其為「自次王」,又學漢武帝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他。

趙信跟著衛青打過很多仗,知道衛青的厲害,便建議伊稚斜單于將王庭北移(逃)至大漠深處,漢軍要想攻打我們,只能勞師遠徵,不僅士卒們疲憊不堪,後勤補給也是難以為繼,到時候我們以逸待勞,必定能擊敗漢軍。

伊稚斜單于深以為然,下令全線北撤。

從此,漠南無王庭。

相關焦點

  • 霍去病有多強悍?漠北大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匈奴因此變得「人丁凋零」,從不可一世走向「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的窘境,不得不悲傷愴然地吟唱: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漢武帝帶領漢朝走向雪恥之路漢朝定期給匈奴送公主和金銀財寶,以此贏取和平發展的時機,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加上漢武帝雄才大略,基本具備與匈奴決戰的實力,數十年間,大漢王朝誕生出一批傑出的年輕將領,其中以冠軍侯霍去病最為出眾。一場漠北之戰,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走窮狗」。
  • 衛青從奴僕變將軍,姐姐衛子夫功不可沒,實現了漠南無王庭的神話
    如果是西漢在抵禦外敵方面的輝煌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頂峰,那麼除了歸功於漢武帝本人的文韜武略之外,他手下的能人志士絕對功不可沒,其中尤以衛青、霍去病二人最為耀眼,堪稱西漢雙壁,比起生命絢麗而短暫的霍去病,他的舅舅衛青一生可以說是善始善終了。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終身沒有被封侯。 霍去病直奔貝加爾湖 經此大決戰,匈奴兩路被殲9萬餘人,元氣大傷。隨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危害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也基本得到解決。
  • 漠南之戰上:衛青大破匈奴右賢王官拜大將軍3個兒子被封侯
    公元前124至123年,漢武帝劉徹三次兵發十萬漢軍出徵攻打匈奴,此次主要是反擊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匈奴右賢王部和伊稚斜部。戰爭的起因:公元前127年西漢在河南之戰中,收復了河南全部土地。邊境匈奴作亂,漢武帝劉徹不斷接到此類奏報,於是在公元前124年西漢元朔五年春,決定兵發十萬漠南對匈奴右賢王展開反擊。
  • 戰神霍去病,十七歲封冠軍侯!二十二歲封狼居胥!
    千古名將霍去病的一生極其短暫,只有短短二十四年,然而就在這麼短暫的生命裡,他留下了後世無數士兵將領奮鬥終身也達不到的成就。身份背景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衛氏一家原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家奴,但在平陽公主的撮合下,衛子夫取代了陳阿嬌成為大漢新一任皇后,再加上衛青有勇有謀,多次立下汗馬功勞。衛氏一族從此在前朝後宮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新興豪貴。
  • 17歲冠軍侯,21歲「封狼居胥」:霍去病是如何做到的?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遠徵漠北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說起漢朝大將軍霍去病,她的人生簡直是開掛一般的存在。霍去病以一個私生子身份達到了大部分人到達不了的高度。17歲時霍去病第一次參戰就功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 分析霍去病的三大爭議,共同了解冠軍侯的傳奇人生
    【本期為專題歷史,傳奇人物群臣篇第五期,結尾有話題討論,往期看主頁,歡迎關注和交流】封狼居胥,禪於姑衍,登臨瀚海,經漠北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短短的幾句話描述了抗擊匈奴的偉大成績,亦成為後世兩千多年無數華夏兒女景仰的成就。而他的主角正是生活於西漢時期、著名民族英雄、被封為冠軍侯的霍去病。
  • 天生將才,絕代天驕,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自元朔六年,隨大將軍衛青初徵匈奴,親率八百人斬獲匈奴首級兩千多記,一戰成名,封冠軍侯,那時的他還不到18歲,可謂是年少英雄,至元狩六年病卒,從軍不過短短六年,他所取得的戰績,卻足以彪榜史冊。霍去病封冠軍侯,兩齣定襄,功冠全軍時,才十七歲;任驃騎將軍,三徵河西時不過十九歲,任大將軍,橫掃漠北時,只有區區二十一歲,不能不說他的一生,年齡之小,升職之快,戰績之高,歷代名將無處其右者。史書記載,元朔六年霍去病,首次出戰,僅是率兵800的校尉,僅兩年,就封驃騎將軍。
  • 龍城飛將是李廣還是衛青?綜合史料與唐詩,我們就能得到明確答案
    首先要解答的問題,是司馬遷是否貶低了衛青霍去病作為厭戰階層的代表,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屢次北徵,或許有些不同意見。這也難怪,因為歷朝歷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是如此,從漢武帝時期的博士狄山,到宋朝的朱熹二程,直到明朝的東林黨人,似乎都不太喜歡戰爭。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不是每個外戚都叫衛青
    其實衛青並非姓衛,而是應該姓鄭,父親是到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因此衛青是在鄭家長大的。然而因其私生子的身份,衛青一直不受鄭家人的待見,只能看人臉色行事。小小年紀的他雖說自小養在家人身邊,卻吃不飽睡不暖,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根本享受不到任何親情的溫暖。於是吃了很多苦的衛青只好投奔在平陽侯做事的母親,並在府中謀得一份差事,成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 同為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戰神,為什麼衛青的評價不如霍去病?
    我國古代王朝,若論武功之盛,首推漢唐,漢武帝承繼三代之力,一掃匈奴羞辱之恥,打的漠北無王庭,也打出了漢民族的赫赫威風,這也是我們對強漢念念不忘的原因,當然,漢武帝有功有過,窮兵黷武,國內凋敝也是事實,史家多有爭論,在此不過多贅述,今天我們聊的是武帝時期的帝國雙壁,衛青和霍去病。
  • 為何李廣難封,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
    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將軍,就是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甥舅兩人,而他們的命運卻千差萬別。因此,李廣雖然沒有封侯,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受後世文人的青睞,其知名度足以和帝國雙璧並列於世。衛青和霍去病也有故事,但更多的是他們的赫赫戰功,與之相比,那些精彩的故事只是陪襯。衛青和霍去病都屬於沒有經驗的將領,而衛青能得到出擊的機會,很大原因是他有個嫁得好的好姐姐。
  • 歷史上的五位冠軍侯
    霍去病率部北徵兩千裡,越離侯山,渡弓閭河,抓住與匈奴左賢王主力,一戰勝之,殲敵七萬四百人人,俘匈奴屯頭王、韓王,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並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蕩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 衛青功勞遠勝霍去病,為何給後人的感覺霍去病知名度明顯高於衛青
    把這種關係用到衛青、霍去病兩人身上,同樣沒毛病,前面有衛青開了勝利的先河,他的大兵團作戰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人物標誌,也讓漢朝不再受到匈奴打壓。霍去病之所以能到戰場學習指揮作戰,並且有機會建功立業,完全是因為他和衛青之間的關係。對於這位外甥,衛青向來都捨得花時間和精力去栽培、提攜。
  • 詩評百家將20——從私生子到冠軍侯的不敗戰將是誰?
    衛青,出身不好,是個私生子。其母在平陽公主家做女僕,與家僕鄭季私通生衛青。後來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受到漢武帝寵愛,就改姓衛。在歷史上,李廣、霍去病的名氣都比衛青大。主要是因為衛青出身不好,為人低調。霍去病主要是因為英年早早逝,李廣主要是因為勇猛非常而沒有封侯,因此激發人們更多感慨,博得很多不得志的文人的同情,藉以抒發自己的憤懣。其實,李廣雖勇猛,但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戰績。就軍功相比,比衛青、霍去病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在前面講李廣時說過,衛青領兵攻打匈奴,讓李廣繞路出擊,擬尋機殲滅匈奴左賢王部。結果李廣迷路,沒有會合。
  • 衛子夫衛青霍去病之間是什麼關係?說出來你會驚嘆衛氏家族
    初封為夫人(夫人是僅次皇后的嬪妃,被封之時,竇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徵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製造的巫蠱案牽連到太子,太子劉據被迫起兵反抗,兵敗自殺,衛子夫因牽扯在內、不能自明而自殺。這就是衛子夫的一生。做了38年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皇后。
  • 抗擊匈奴的三大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誰的名氣更大一些?
    要說這三人,誰的名氣更大,我估計非李廣莫屬,根據當前的百度搜索結果顯示,李廣有6900萬個搜索結果,衛青有3780萬,霍去病是3400萬個搜索結果,充分說明,網際網路上人們對李廣的重視。但要說都難得封侯的李廣,戰功也不行,還沒得善終,怎麼就風頭蓋過了驅逐匈奴於千裡之外的兩個大司馬衛青和霍去病了呢?
  • 國防大學教授戴旭:中華民族的榮光,是由三個中國青年開篇的
    一、 中華民族榮光,自大漢青年而始戴旭說過,「中華民族榮光始於三個青年」。這三個青年分別叫劉徹、衛青、霍去病。等他回來後才發現,其他三路大軍除了自己打了勝仗,其他的不是迷路就是戰敗。李廣最慘,又一次被俘。三、 祁連雪後無王庭此後的衛青當之無愧成為劉徹的左膀右臂,漢武帝對匈奴的兵策直接逆轉。元朔五年春,漢武帝發起漠南之戰,衛青率軍出朔方,直面匈奴右賢王主力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