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匈奴的三大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誰的名氣更大一些?

2020-12-19 清林劍客

要說這三人,誰的名氣更大,我估計非李廣莫屬,根據當前的百度搜索結果顯示,李廣有6900萬個搜索結果,衛青有3780萬,霍去病是3400萬個搜索結果,充分說明,網際網路上人們對李廣的重視。

但要說都難得封侯的李廣,戰功也不行,還沒得善終,怎麼就風頭蓋過了驅逐匈奴於千裡之外的兩個大司馬衛青和霍去病了呢?

我想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是因為小學課本的一首必背詩

有一首詩,是唐朝盧綸寫的《塞下曲其二》,詩的內容是: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首詩的將軍就是指李廣。幾十年前,這首詩一直是小學課本裡必學必背的詩。當然了,現在我發現好象已經從課本中取消了,換之的是《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飛高》的這首詩。當然了,既使這首詩從小學課本裡取掉了,但很多小孩背詩的讀本都還是有這首詩的。

還有一首王昌齡《出塞》,詩作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要知道,當下的主流文化圈層的人是70-90後,這一個階段的人。因為 00後還小,人數也少,60後,文化人也不多,並且也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 這一階段的人,幾乎都上過小學,都學過我剛說的將軍夜引弓的這麼一首詩,所以,不管他學文還是學理,不管他學沒學過歷史,不管他知不知道衛青霍去病有多牛,所有人都知道一個漢朝的很厲害的將軍,那就是李廣。

這一階段的人在中國估計有一半的人口,所以啊,李廣的知名度可想而知。而相反的,衛青和霍去病呢,初中歷史都沒有,高中歷史也是一帶而過,所以,除非是熱愛歷史的人,除非是文科類的人,除非是愛看歷史類的科教片的人,其他人很少知道還有兩個大將叫衛青或霍去病的。所以啊,衛霍的知名度也就差的遠的遠了。

2、弱者同情理論

對李廣熟悉的人都知道,有句話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縱觀李廣一生,在抗擊匈奴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卻一直沒成果,衛青,霍去病都是第一仗就直接封侯了,而李廣,可謂屢敗屢戰,最終也沒能在抗擊匈奴的道路上有所建樹,最後還因為迷路被衛青問責而自殺。

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者,倒黴蛋,運氣差,負氣英雄。李廣是一個付出了辛勞但是沒有收穫的人,這樣的人,反而容易激起人們的同情。

最大的同情者就是司馬遷。司馬遷一向有弱者同情的習慣,把項羽都寫在了本紀裡(史記的標準規則是,只有周天子以及秦漢皇帝才能入本紀,項羽理論上是沒有資格的)。再加上他和李廣的孫子李陵關係不錯,當年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被宮刑。

在司馬遷的史記裡,對李廣大加讚賞,單獨做的傳,而衛青,霍去病這兩在抗擊匈奴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最終只是二人合記在一個傳裡。

到了後世,也是,不停的有人對李廣表示出同情。主要是因為,象衛,霍這樣的人,努力了,有結果,很正常。但李廣,努力了沒有結果,真的讓人心痛,讓人有悲哀。

3、唐朝力捧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淵,我們都知道姓李。

但是,同所有的人都一樣,他們家也希望自己是名門之後,於是,他們就從歷史上找姓李的名人,說成是李唐的先祖,他們先是找到了老子李耳。認成了先祖。

緊接著,他們找到了漢朝的李廣,也認成了先祖。

李廣都成了李淵的先祖。那自然對漢朝的貢獻也不能太小了,能力也不能太小了。於是,一篇篇吹噓李廣的文章,詩相繼而出。就包括我文中開始的那篇《塞下曲》和《出塞》,這些詩文把李廣一通表揚,所有人都覺得李廣能力非凡,不能封侯是皇帝的問題。打仗不行是因為衛青霍去病攪和的問題等等。

就這樣,李廣的名氣在唐朝,就已經達到了頂峰,所有唐朝文人,誰敢說不知道皇帝的先祖是大漢名將李廣的?

4、同理心,平凡人的努力奮鬥過程

其實我們看下李廣的人生軌跡,更象我們普通的老百姓。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說,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實都過的並不如意。

象衛青,霍去病這種自身是天才,再加上運氣爆棚的人,絕大部分的人一生也遇不到一兩個,更不要說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衛青20多歲一戰成名即封侯,隨後十幾個年,多次出徵,斬獲頗多。勝多和多敗績少。而霍去病更牛,17歲就一戰成名也封侯,19歲就成了獨擋一面的大將,22歲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大學裡混日子的時候,霍去病痛擊匈奴,然後封狼居胥更是達到了漢朝所有大將與匈奴交戰的巔峰戰史。

所以,象這樣的人,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話,人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故事中的人物。

而李廣不一樣,他努力了,卻沒有結果,就象世間上的大多數人那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們更願意把他看成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有能力,也有脾氣,個人英雄主義思想突出。非常符合人們的對自己的定位。於是,很多覺得自己能力出眾還努力付出的人,在不如意的時候,便常常的把自己比做李廣。

5、清朝打壓

清朝是少數民族入關,所以,特別忌諱胡字,特別忌諱說匈奴。

所以,衛青,霍去病,李廣這些人的事跡,在清朝,基本上是不允許說的。關於他們事跡的書也是多半在焚毀之列的。

就這樣,他們三人人名氣在清朝都有所下降。但下降的最厲害的是衛,霍。李廣還好一些。

因為李廣曾有過光膀子和匈奴單挑的經歷,被當做勇士的故事傳誦。所以李廣箭法好和勇敢的事跡勉強流傳了下來。而衛,霍這樣的對匈奴以毀滅性打擊的人,清朝基本上就閉口不說了。

6、有熱點,有可討論的價值

什麼叫熱點事件,過程曲折,經歷豐富,但是失敗了,這就非常有故事性。

象衛青,霍去病那樣開掛式的前行的人,故事性太少了。沒什麼的,帶著兵出去了,勝利回來了。

李廣就不一樣,有勝利,有失敗,也有空城計這樣的小計謀等等,故事性非常強。

就象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淘寶的一路向前沒有什麼可討論的空間與話題,而和淘寶幹的騰訊拍拍,以及之前的易趣,這些公司為什麼失敗,討論這個就會話題十足,也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所以,人們也是,越熱鬧越喜歡湊熱鬧,就這樣,關於李廣的話題,討論的越激烈,參與討論的人也就趙多了。

最簡單的來說,關於他的死,就是人們重點討論的話題。挺李廣的,挺衛青的,挺霍去病的,討論的非常熱烈。

綜上所述,各種原因使然,要是論名氣排座次的話,李廣,絕對穩座大漢名將的頭一把交椅啊!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GPS定位,為何李廣經常迷路,而霍去病總能精準打擊匈奴
    李廣作為漢朝身經百戰的將軍,在與匈奴軍隊的作戰中,其實只有過一次迷路,這一次就是漠北之戰,這也是李廣第一次率軍進入匈奴腹地作戰,並且李廣的軍隊中沒有嚮導,同時這一次戰爭,李廣想打前鋒,但漢武帝及衛青都不願意讓李廣打前鋒,只派他與趙食其將軍一起從側翼包圍,李廣雖然不願意,但也無法抗命,結果就是迷路了,李廣這次迷路應該是帶了情緒的,這次迷路後,衛青派人問李廣原因,
  •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都歌頌李廣而不是衛霍?
    二、李廣的悲劇人生,讓懷才不遇的文人感同身受。第一個大肆為李廣鳴不平的文人就是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受了宮刑,後來才寫的史記,而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所以司馬遷在塑造李廣的形象的時候用華麗流暢的文筆將英雄將軍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對於衛青、霍去病這些外戚就多有不屑之語。
  • 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是如何把彪悍的匈奴攆到「貝加爾湖的」?
    霍去病 衛青、霍去病這對「帝國雙璧」,在接下來的漠北之戰中,更是徹底打垮匈奴單于伊稚斜。 衛青率領前將軍李廣、校尉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等出塞後,獲悉匈奴單于已經遠去,因此決定分兵合圍。
  • 衛青功勞遠勝霍去病,為何給後人的感覺霍去病知名度明顯高於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他的姐姐正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不過,他的官職並不是靠他皇后姐姐裙帶關係混來的,而是真正從戰場上拼殺回來的。他第一次出徵時候就用奇襲的方式贏得了龍城之戰,開啟了與匈奴對戰中反敗為勝的先河。擅長以戰養戰的方式去帶兵,總是敢深入敵軍腹地。品性方面,他雖身為軍隊之將官至大將軍,但從不立私威。
  • 作為西漢名將,衛青戰功赫赫,為何反遭後世人抨擊
    導語 西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將軍,長平侯:衛青,與李廣,霍去病同是抗擊匈奴的名將。 衛青字仲卿,他出身於漢武帝時期平陽侯曹壽(他娶了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騎奴。
  • 為何李廣難封,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
    漢武帝時期最有名的將軍,就是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甥舅兩人,而他們的命運卻千差萬別。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打了一輩子仗,卻沒能封侯;衛青出身卑賤,靠姐姐衛子夫的關係才有出頭之日,而衛青自己也爭氣,用戰功向世人證明:他不僅僅是漢武帝的小舅子;霍去病更不用說了,短暫的一生,仿佛就是為打匈奴而生,其戰力更是讓匈奴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馬背上的民族,和衛青同為帝國雙璧。
  • 龍城飛將是李廣還是衛青?綜合史料與唐詩,我們就能得到明確答案
    這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佳作,這篇《出塞》還引起了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到底是誰?」這個爭論甚至還波及到了司馬遷,很多人都說世家子弟司馬遷跟李廣關係好,所以在《史記》中摻雜了私貨,故意貶低衛青霍去病而抬高李廣,以至於後人才會誤解李廣就是王昌齡筆下的龍城飛將。
  • 西漢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西漢的兩百多年間一直與匈奴戰爭不斷,在此期間,成就了不少名將。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大敗敵軍,被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出擊匈奴,大勝,衛青被拜為大將軍,元朔六年,衛青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出擊匈奴,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元封五年,因病去世,諡號為「烈」。
  • 歷史上的霍去病是怎麼死的?是死於瘟疫,還是被舅舅衛青害死?
    霍去病,西漢中期名將、軍事家、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與同時代的大將軍衛青並稱霍衛,在漢武帝時期抵禦匈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漢武帝的果敢決斷以及霍去病和衛青的精明統率,讓西漢很長一段時間不用為抵禦外敵而勞民傷財。如若沒有霍去病這些大將,也就沒有漢朝的一世輝煌了。
  • 歷史上對李廣的評價,本來遠高於衛青霍去病,為什麼現在反過來了
    而當李廣輿屍而返,大家卻驚奇的發現,老將軍大半生統兵拜將,名列公卿,死後竟家無餘財,喪事都難辦,無奈之下,李廣的僚屬故舊們只能你出一點我出一點,湊份子幫李廣的遺孀辦喪。可此時李廣的小兒子李敢,還跟著驃騎將軍霍去病在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之濱與匈奴拼死鏖戰,別說來不及看父親最後一眼,就算回家奔喪,也是一時脫不開身。
  •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上的李廣究竟得罪了誰,為什麼就難封了
    意思是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形容老來難以得志,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然而這裡面有兩個典故:「馮唐易老」,馮唐原本是一位以孝悌聞名的人,因為馮唐說話耿直,在官場遭到排擠,年齡很大的都沒有得到升遷。後來,馮唐抗擊匈奴有功,因為多上報了6個首級,被獲罪改任。
  • 匈奴最怕的大漢6位名將,第4位說了句非常霸氣的話,影響兩千多年
    西域名將中,漢代尤為多,比如下面這六位。第一位是李廣。飛將軍李廣,對抗匈奴的先驅。李廣的先祖李信是戰國七雄之秦國的大將。李家子弟世世代代都勤奮習武,尤其精於騎射之術,李廣尤為其中的佼佼者。他身材高大,蜂腰猿背,天生就是練習射箭的材料。
  • 中國古代最強歷史名將排行榜,嶽飛排第三趙子龍排第四誰排第一?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歷史,在這段歷史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爭,有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名將。那麼在這些名將當中,誰的能力最強呢?下面小編列舉一下自己心目當中最強的五大名將排行榜。第五名:飛羽將軍李廣李廣是古詩中提及最多的名將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些古詩名句都是說的李廣,可見李廣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李廣和匈奴抗爭多年,為保衛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排在這個位置當之無愧。第四名:武神趙子龍常山龍膽—趙雲 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
  • 分析霍去病的三大爭議,共同了解冠軍侯的傳奇人生
    【本期為專題歷史,傳奇人物群臣篇第五期,結尾有話題討論,往期看主頁,歡迎關注和交流】封狼居胥,禪於姑衍,登臨瀚海,經漠北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短短的幾句話描述了抗擊匈奴的偉大成績,亦成為後世兩千多年無數華夏兒女景仰的成就。而他的主角正是生活於西漢時期、著名民族英雄、被封為冠軍侯的霍去病。
  • 衛青!衛青!大漢帝國完勝匈奴第一人!
    李廣這個冒失鬼,跑得快、運氣也好,撞上了匈奴大股部隊,沒打過,李廣自個兒也被抓了。但是身為騎射高手,李廣被抓後,玩出了極限操作。李廣原來當邊郡太守,威名在外,匈奴人都怕他敬他,稱他為飛將軍。軍臣單于一直有交代,如果遇到李廣,一定要捉活的。這時候,匈奴大軍看漢軍所剩無幾,就要活捉李廣。然後,飛箭長了眼,李廣保了命,只受了點輕傷,然後做了俘虜。
  • 中國十大對外名將 誰是第一名?
    中國十大對外作戰名將,都是響噹噹的男兒,排名不分先後,誰是你心中第一。  一、李牧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著名軍事家,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事跡大概能分成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和抗擊秦國。  李牧最開始在趙國北部抗擊匈奴,其威名讓匈奴膽顫,不敢隨意進攻。
  • 呂思勉對衛青、霍去病評價很低,卻還是有所保留,現在啥都沒有了
    其二、匈奴人口不敵漢之一郡,昔日代國北有強胡之敵,內連中國之兵,然尚得養老長幼,種樹以時,匈奴不輕侵也。然武帝用兵匈奴,至於海內疲憊,而匈奴卒不可滅者,實為無能之至。其三、當時之匈奴,實可不大煩兵力而服,即謂不然,而徵伐之際,能動用信臣宿將,其所耗費,必可大減。
  • 李廣和他的手下編了一個小故事,被呂布知道了,結果成為一代戰神
    說起飛將軍李廣,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的一生都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和曲折的經歷。李廣是秦國名將李信的後人,子孫後代都比較擅長箭術,尤其是他的箭術曾讓聞風喪膽。漢文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66年,他從軍抗擊匈奴,由於勇猛殺敵,當了個禁衛統領,從此開始嶄露頭角。漢景帝三年,12年之後,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從此一戰成名。可見,一個武官在一個比較和平的朝代,想要有所建樹是多麼苦難。
  • 李廣、李陵和匈奴單于的故事
    李廣隴西人,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人,世代傳習射箭。李廣射殺敵人時,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漢文帝曾說,李廣若生在高祖時代能封個萬戶侯。
  • 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在漢匈戰爭當中不光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將,還包括李廣利這種勉強算是名將的人物。不過李廣利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特別好,最後還投降匈奴,但也沒有免於被殺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