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上的李廣究竟得罪了誰,為什麼就難封了

2020-12-18 小王子說歷史

唐代文學家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意思是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形容老來難以得志,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然而這裡面有兩個典故:「馮唐易老」,馮唐原本是一位以孝悌聞名的人,因為馮唐說話耿直,在官場遭到排擠,年齡很大的都沒有得到升遷。

後來,馮唐抗擊匈奴有功,因為多上報了6個首級,被獲罪改任。到了漢武帝時期,他非常欣賞馮唐的才華,準備授予馮唐官職,可是馮唐的年齡已經不允許了,已經到了九十歲的高齡了,身體和年齡、精力都大不如從前了,馮唐再也沒有機會為國家效力了。

所謂「李廣難封」,也是漢文帝時期,面對匈奴的入侵,李廣表現出他的果敢、勇猛,因此被封為郎官。當時漢文帝對李廣說:「你呀,生錯了時代。如果生在劉邦的時代,我一定給你封個萬戶侯。」後來,李廣在「七國之亂」立下了大功。

因為李廣私自接受梁王劉武授予的「大將軍印」,引起漢景帝的不滿,所以沒有封賜李廣。漢武帝時期,李廣多次攻擊匈奴,但是漢武帝眼裡一直都是「功過相抵」。李廣雖有赫赫戰功,到死都沒有封侯。很多人對於李廣沒有封侯,感到惋惜,歷史上的李廣究竟得罪了誰,為什麼就難封了?

李廣的軍功不夠

漢代封侯是有標準的,要捕斬敵軍重要的將領,還要斬敵千級以上。李廣的武藝高強,《史記》記載:「用善騎射,殺首虜多」,李廣雖然武藝高強,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少,翻閱所有的史料記載,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李廣在某次戰役中,有一次斬首一千的記錄。

李廣的運氣不好

在漢文帝時期,漢文帝對匈奴採取的是「和親的政策」,李廣打過一些仗,但是漢文帝認為李廣打的仗不足為奇,就沒有重用李廣。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的機會來了爆發了「七國之亂」,李廣本可以封侯的,李廣接受了梁王的賞賜,漢景帝認為李廣和他不一心,便沒有給李廣封侯。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給了李廣很多機會,他也想讓李廣封侯,漢武帝先讓李廣駐守邊疆,也是磨磨李廣的性格,後來漢武帝硬給李廣一萬人和衛青、霍去病去找匈奴決戰。當時李廣的名氣大,匈奴認為抓住李廣,漢朝就完了,就派數倍兵力圍剿李廣,結果李廣被俘,後來李廣趁守衛不注意,逃了回來,就這樣李廣一次又一次丟失機會。

李廣不聽調遣,肆意妄為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漠北之戰中,漢武帝都不同意李廣出戰,結果李廣多次請求,漢武帝才同意他出任前將軍。這也算不聽派遣,但是不嚴重。漢武帝在出徵之前就和衛青溝通過,他認為李廣年老了,不讓李廣與單于對陣,然而李廣不聽衛青的派遣,私自帶兵出徵與單于對敵。

結果軍隊沒有嚮導,李廣的部隊迷路了。沒有按時到達指定現場與大軍會和,別人都打完仗了,他的部隊才到。按照軍法要判罪,於是便拔劍自刎了。李廣不聽調遣,肆意妄為。可能年老的原因,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最後自己覺得都不好意思了,結局讓人意外。

總結:李廣就是因為名氣太大了,很多人為李廣感到不平,為什麼沒有封侯?還有一方面,李廣這個人不會溜須拍馬,非常的正直,為人非常實在,對下面的士兵非常好,李廣沒有封侯,也讓人感到惋惜,然而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非常高,這也算是對李廣的一種彌補吧!

相關焦點

  •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關於他們懷才不遇,為何說合情合理
    唐代大文豪王勃曾在《滕王閣序》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借用歷史上兩位著名將領的遭遇,以此來表達懷才不遇的心聲。受到王勃千古名句的影響,馮唐和李廣成為後世知識分子借古喻今,傾訴內心苦悶的對象。哪有當著人的面,直言別人缺點的事兒,如此不顧及對方顏面的性格,試問能有誰願意與他交往。何況漢文帝貴為天子,文帝崇尚黃老喜好文雅,卻不是殺伐決斷的雄主,不具備識人用人的獨到智慧。即便是文帝有過失,也沒有必要採取直言不諱的方式。馮唐與漢文帝此次交談,表面上看漢文帝僅僅是懊惱,事後沒有找馮唐的麻煩,但馮唐此後再也沒有提拔的機會。
  • 關於飛將軍李廣,一生不被封侯,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飛將軍李廣,一生不被封侯,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大家都知道的飛將軍李廣,他在所有的文學作品當中,都一直扮演著的是那種懷才不遇者的形象,著名詩人方回曾經這樣寫過萬戶獨難侯李廣,更有初唐四傑的王勃,他寫的,滕王閣序中的那一句千古名句
  • 抗擊匈奴的三大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誰的名氣更大一些?
    要說這三人,誰的名氣更大,我估計非李廣莫屬,根據當前的百度搜索結果顯示,李廣有6900萬個搜索結果,衛青有3780萬,霍去病是3400萬個搜索結果,充分說明,網際網路上人們對李廣的重視。但要說都難得封侯的李廣,戰功也不行,還沒得善終,怎麼就風頭蓋過了驅逐匈奴於千裡之外的兩個大司馬衛青和霍去病了呢?
  • 詠嘆「飛將軍」李廣的詩詞,王昌齡、王維、辛棄疾,誰的最霸氣?
    談及李廣,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將領。曾與衛青並肩徵伐匈奴,為漢王朝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朝時,被唐德宗供奉於武成王廟中,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李廣出生於名將世家,先祖李信曾是秦朝名將,家族世代傳習射箭。到了李廣時期,李廣的箭術也是非常之高,世稱「飛將軍」。
  •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講一講關於他們的故事
    馮唐告訴他,我的祖父和李牧的私交很好,我的父親和李齊同朝為官,他們誰是什麼樣的人,我比誰都清楚。廉頗和李牧的大名在趙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李齊怎麼能比?這時候漢文帝才相信馮唐說的,於是他又發了一聲牢騷,我要是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大將該有多好呀。
  • 從李廣難封,阿房宮賦,三國演義分析
    那麼在古代歷史的發展進程當中,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錯誤論述呢?在我們官方認證的一些正規史料記載的書目當中,又為何會出現許多的記錄矛盾呢?後世人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又為什麼不夠正確呢?
  •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何後世詩人都歌頌李廣而不是衛霍?
    王維說:「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直言道,你衛青能打勝仗一是靠了皇帝,二是靠了運氣。李廣比你強得多,沒有立下功勳只是時運不濟而已!王大詩人這麼說當然有失偏頗的,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李廣的推崇。王勃也曾經感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龍城飛將,拜謁李廣墓
    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覷見旁邊有一胡兒騎好馬,他突然飛身騰上胡兒馬,推墮胡兒,取其弓箭,鞭馬返回雁門(郡)。依漢法律,李廣當判死,後贖為平民。另一則故事是「李廣射虎」。一次他和部下狩獵,李廣看見伏於草叢中的一隻斑斕猛虎,李廣拔箭即射,箭射出去了卻不見什麼動靜。天色已晚,他們先回了營中。
  • 中國古代最強歷史名將排行榜,嶽飛排第三趙子龍排第四誰排第一?
    那麼在這些名將當中,誰的能力最強呢?下面小編列舉一下自己心目當中最強的五大名將排行榜。第五名:飛羽將軍李廣李廣是古詩中提及最多的名將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些古詩名句都是說的李廣,可見李廣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李廣和匈奴抗爭多年,為保衛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排在這個位置當之無愧。
  • 飛將軍李廣有個特點,他的雙臂不是一般地長,故此才成為了神箭手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將軍,他奉旨鎮守北疆,多次戰勝北方強大的匈奴人。可浪花淘盡英雄,李廣死後埋在何處,這個問題吸引著我們,其實可以憑藉李廣的這個特點,確定他的埋葬之處,李廣究竟和旁人有什麼不一樣的特點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歷史上對李廣的評價,本來遠高於衛青霍去病,為什麼現在反過來了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飛將軍李廣(20)漠北之戰,飛將軍李廣因犯迷途失道誤期之罪,卻不願接受審判而憤然自戕。而和他一起迷路的右將軍趙食其被軍事法庭審判後,以貽誤軍機罪被判死刑,趙食其不敢反抗,乃忍氣吞聲,交錢買命,免死為庶人。而漢武帝此後再也沒有起用他。
  •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究竟奇在何處?美在何處?
    但哪怕生命短暫,但王勃在中國文化史上依然留下了濃墨重彩,哪怕千年後的今天,提及王勃,依然讓人神往。一篇《滕王閣序》驚豔了無數個時代,其文採之翩然,思維之敏捷,讓這篇駢文如同文海中的定海神針,獨步古今,稱之為奇文亦不為過。
  • 名將李廣被譽為「飛將軍」,鎮守邊關戰功無數,為何一生無法封侯
    談到漢朝的軍事史,尤其是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就一定繞不開「飛將軍」李廣的話題。他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因此位列唐宋武成王廟的名將榜中,受到後人的景仰。李廣的人生跨越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在抗擊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卻一聲無法封侯,讓後世之人感到唏噓不已。後世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眾說紛紜。
  • 為何李廣難封,卻比衛青和霍去病更能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
    為什麼同朝為將,其結果卻截然相反?而戰功遠不如衛青霍去病的李廣,卻又常常得到後世文人的青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李廣的經歷和故事很經常,是文人很好的素材,但斬獲不多,註定了難以封侯。早在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李廣就因從擊匈奴有功,授中郎。
  • 文化人的心機,司馬遷為什麼明知李廣無才,還要為他吹捧
    表面上,司馬遷把李廣誇成了一朵花,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他所有誇李廣的地方,轉手就給自己推翻。比如他說李廣很受士兵愛戴,但緊接著又寫,李廣行軍,從來不約束軍紀,隨隨便便紮營,只挑選靠近水源的地方,也不派人警戒,只遠遠安排幾個哨兵。士兵為什麼愛戴他?因為李廣啥都不管,紮營後人人可以自由活動,想幹嘛幹嘛。
  • 關山難越,我悲失路之人
    不如不再回首罷,往事已經不堪,徒生今日之悲······曾經那樣頑固執拗的願望,倒成了誰的恥笑嘲弄的笑話把柄,酒會上堆笑出滿臉的皺紋,橫加指責當年那個少年的幼稚愚蠢,夜深人靜、輾轉難眠時心中升起幾絲悵惘與悽涼······曾經那麼相信的信仰,相信理想、相信愛情、相信友情、相信親情、相信理性、相信正義、相信民主、相信法治、相信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