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對匈奴戰爭的結果:匈奴想同漢朝和親,好比豬八戒娶媳婦

2020-12-21 國史春秋

漢武帝於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在位,而匈奴是在東漢和帝時期被徹底打敗的。也就是說,匈奴徹底被擊敗是在漢武帝之後,從西漢跨越到東漢,共經歷170餘年。所以「漢武帝徹底打敗匈奴」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另外,漢武帝之後的「和親」同以往之前的「和親」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

漢武帝的對匈奴戰爭開始於公元前133年,也就是著名的「馬邑之謀」。但這也是「千呼萬喚使出來」的一個結果。因為自漢高祖劉邦白登山之敗後,漢朝在對匈奴戰爭上一直持謹慎態度。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打不著,因為匈奴人如鳥獸一般聚散自如,致使漢軍像同影子作戰一般。

二、長驅直入危險太大,而且後勤補給不足。

三、如果帶有足夠的輜重,又影響行軍速度及機動性。

四、匈奴土地不適應耕種,即便佔領也無法利用。

五、崎嶇不平的山地作戰,漢軍箭術、騎術都處劣勢。

六、財力不濟。

綜合上原因,漢朝在馬邑之謀前一直奉行「隱忍」策略,除非遭遇匈奴大規模入侵時,才組織反擊。但通常是還沒等漢軍開赴邊境,匈奴人早已溜之大吉。

所以針對以往匈奴人侵擾漢朝的習慣及方式,漢武帝精心準備了「一桌大餐」,即將匈奴引誘至馬邑城,然後實行圍殲。

其實這個方法在戰國時期就被趙將李牧使用過,而且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效果。但此次匈奴人出於警覺而「爽約」,致使漢武帝白忙乎一場。事後,軍臣單于惱羞成怒,於是加大了侵擾漢朝的頻率和力度,而漢朝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於是積極備戰。

公元前129年,漢武派衛青、李廣、公孫賀、公孫敖各率一萬騎兵主動出擊。因此,馬邑之謀可視作為漢匈戰爭的序幕,但不是起點。因為漢武帝制定的是一個綜攬全局的方案。

漢武帝繼位之初,便開啟了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在他繼位的三年之後,即公元前138年,便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去聯絡曾經被匈奴擊敗的大月氏,組建抗擊匈奴聯盟。

也許有人疑問,為什麼要聯絡月氏國呢?直接打不行嗎?這就是漢武帝的戰略眼光的獨到之處。因為當時西域大多數的國家都受匈奴驅使,而且還無嘗地為其提供物質援助,如果切斷西域同匈奴的聯繫,實際上就等於斷了匈奴的「糧道」。

當然,漢武帝不能光寄希望於月氏國,而是外交用軍事兩手準備。所以從「四將伐匈奴」之後,漢武帝又連續發動河南之戰(前128年)、兩齣定襄之戰(前126、124年)、河西之戰(前121年)等四次大規模的對匈戰爭。

通過上述幾場戰爭我們可以發現,漢武帝的目標就是驅逐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不斷蠶食匈奴的勢力範圍,對匈奴進行戰略圍堵。尤其是在河西之戰結束後,漢朝同西域的聯繫暢通無阻,而且還與烏孫達成結盟意向,致使匈奴的勢力範圍不斷向漠北收縮。

在河西之戰取得勝利之後,漢武帝馬上準備下一場戰爭,即漠北之戰。當時匈奴已經士氣衰落,被動防守,為應對漢軍的攻擊只能往更遠處躲藏。而漢武帝的設想是一戰徹底解決問題,因此於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分別由定襄和代郡出軍,直撲漠北。結果衛青部沒有完成擒殺伊稚斜單于的既定目標,所以又給匈奴留下了喘息的機會。而且漢軍也因戰馬損失慘重,不得不暫停對匈奴的進攻。

從漠北之戰結束後,匈奴在劣勢中繼續同漢朝對峙。顯然這不是漢武帝想要的結果,他的目的是讓匈奴臣服。所以此後漢武帝一面軍事威懾,一面採取外交手段迫使匈奴就範。而匈奴一直用一種曖昧的姿態同漢朝周旋,並沒有真正歸降的打算,所以漢武帝於公元前99年再次大兵壓境。但由於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驍將都已經過世,主將貳師將軍李廣利軍水平差強人意,外加其他種種因素,致使戰爭的結果很不理想。接下來,前97年與前91年的兩次出擊均是如此。

而公元前91年漢朝又發生了「巫蠱之禍」,漢武帝心力交瘁,再無心發動對匈奴戰爭。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畢生的願望以遺憾告終。

以上就是漢武帝匈奴的戰爭基本概況,漢朝因長期戰爭的消耗而陷入疲弊,匈奴也被託到衰落不堪的境地。但是,漢朝在昭帝、宣帝時期很快又恢復了元氣,而匈奴則一蹶不振。特別是漢宣帝於公元前60年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並且與烏孫等國結成同盟,致使匈奴基本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從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單于被消滅之後,匈奴便完全臣服於漢朝。後來由於王莽建立新朝,繼而中原陷入混戰,匈奴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於是又萌生了背叛的念頭。東漢建立後,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漢。接下來,東漢採取了數次軍事行動,終於在公元年91年大敗北匈奴。此後,北匈奴便開始向西遷徙,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

關於漢武帝之後的和親

自漢武帝即位後,漢朝同匈奴的和親有兩次,而且全部集中在西漢。一次是公元前135年,另一次是公元前33年。

公元前135年,竇老太后去世,漢武帝親政,於是開始籌劃出擊匈奴。由於是戰是和一直沒有定論,所以恰逢當年匈奴提出和親,漢武帝只能答應。而從雙方正式開戰之後,也不存在和親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從漠北之戰結束後,一直到漢元帝繼位之前,匈奴有過數次和親請求,但均被漢朝拒絕。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匈奴已經沒有了談和親的資格。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再次入漢朝見,並提出和親請求,於是漢元帝派宮女王昭君出塞。

那麼,漢元帝為什麼答應呢?因為呼韓邪於公元前51年已經歸順漢朝,並且親自到長安朝見了漢宣帝。因此,當時的和親是對匈奴的安撫,與以往的被動接受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漢武帝之後的「和親」並帶有折辱色彩,反而是一種高姿態的賜予。如果當時不是匈奴心悅誠服的歸順,他們想娶漢家女子只能是豬八戒娶媳婦,白做一場春夢。

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相關焦點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跟美醜無關,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對政治有利,哪怕匈奴女子醜如無鹽,照娶無誤,最多少寵幸幾次就是了;反之,無論匈奴女子再漂亮,漢朝皇帝們也不會娶,因為這涉及到血統問題,以及將來會涉及到的皇位傳遞問題。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漢朝對外和親的民族很多,但限於標題所問,今天筆者就來講講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 漢朝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最後一戰漢朝失敗,為何匈奴卻活不下去了
    漢武帝在位54年,同匈奴交戰44年匈。而戰爭本就是一部燒錢機器,可以想像漢朝付出的代價。同樣,匈奴為應對漢朝進攻,也耗費了無法估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何況,匈奴受到攻擊之後,還會伺機反撲,如此又加劇了戰爭的密度。而戰爭的每一次暫告段落,其實是雙方在喘息、休整,之後又起身繼續下一輪的較量。數十年間,漢朝同匈奴就是這麼打打鬧鬧,一路走來。
  • 漢朝和匈奴的最後決戰,漢軍全軍覆沒,為何匈奴反而活不下去了?
    ------《史記·匈奴列傳》引言故事要從當初的匈奴人,偷襲我大漢的駐軍說起。在漢武帝徵和三年春天,駐守在邊境地帶酒泉郡和五原郡的駐軍,遭到了殺傷力很大的偷襲,兩名駐守的指揮官相繼被打死,整個漢朝的駐紮軍隊慘遭嚴重的損失。
  • 漢與匈奴和親,為何很少漢朝皇帝娶匈奴女子?難道匈奴女子很醜?
    匈奴與漢朝和親歷史淵源古代中原的農耕文明和北方的遊牧文明一直都存在著很嚴重的衝突。在中原王朝看來,北方遊牧民族還屬於一個未開化的民族,畢竟他們基本上不遵循任何的禮儀,而且生存方式極其的粗劣。匈奴人娶漢朝的女子從匈奴的角度來說,他們來到中原地區搶奪的無非也就是一些生產資料,匈奴在與漢朝和親的過程中,看中的並不是從中原嫁過去的公主,看重的是這些公主所帶過去的嫁妝。漢朝每一次和匈奴和親這會給匈奴送過去很多絲綢金銀財寶還有糧食。
  •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算不算侵略行為?司馬遷在《史記》中講過
    這多個起源,既包括中原地區,又包括巴蜀地區和江南地區,還包括周邊的少數民族地區。既然這些地區,都屬於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自然,漢朝與匈奴之間發動的戰爭,只能稱為是中華民族的內部戰爭。這種內部戰爭自然是不算侵略的。其二,有共同的起源。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兩漢時期,西漢和東漢都曾解決了匈奴人外患西漢建立後,匈奴嚇跑了劉邦的哥哥代王劉仲,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打敗,最後依靠著討好冒頓單于的老婆,才最終脫險,此後西漢開始改變策略,向匈奴送錢送女人,開始和親政策。
  • 戰匈奴、通西域,漢武帝的彪炳千秋行動
    如何制止匈奴南下攻略,即對匈奴的戰與和的問題,在漢廷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根據《漢書· 匈奴傳》記載,當時的爭論基本上分為兩派,「縉紳之儒則守和親,介冑之士則言徵伐」。御史大夫韓安國與大行王恢的爭論,就是主和與主戰兩派的論爭。雙方各持己見,觀點針鋒相對。 主戰派王恢認為,如今漢朝調兵遣將,轉運糧餉,以防備匈奴的南下。
  • 漢武帝時期匈奴的女子和雌性牲畜流產的原因很殘忍,但不得不理解
    但史料記載,漢武帝時期,每每春季時節,匈奴的女子和雌性牲畜,總會有很多流產的記錄,這對匈奴來說,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但因為內部消耗嚴重,所以也沒有過多經歷對抗匈奴,只能暫時議和,採取和親,進貢等手段緩解關係,受盡屈辱。雖然匈奴拿了好處,但依舊會不時侵襲漢朝邊境,掠奪百姓糧食和牲畜,經過休養生息的大漢朝,力量日益強大,百姓安居樂業,糧草充足,直到漢武帝登基,漢朝已經有了和匈奴抵抗的資本,於是公元前129年,漢匈之戰正是拉開帷幕,一直持續了44年。
  • 漢朝打敗匈奴,匈奴打大月氏,大月氏打印度。印度:我能打中國
    早在漢朝時期,印度就被漢朝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打敗過。當時匈奴經常劫掠中原,令民眾苦不堪言。漢武帝登基之後,就著手準備軍事物資打匈奴。流傳下來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基本是由此而來。打敗匈奴俘虜他們之後,成年男子基本上全部殺完,女子帶入中原進行同化。高車輪軲轆高度的孩子,全部斬首,餘下的全部帶回內陸進行同化。還鼓勵親近漢朝的匈奴人,斬首其同族,並給予相關的獎勵。大部分匈奴人被嚇得魂飛魄散,不得不向北、向西遠遠離去。
  • 楚漢戰爭期間,匈奴在做什麼?劉邦與項羽聯手能否戰勝來犯的匈奴
    那麼,就在劉邦和項羽打的不可開交時候,冒頓單于又在做什麼呢?其實,冒頓單于一刻沒有閒著,他在忙於稱霸草原的戰爭。一、東擊東胡冒頓繼位時,東部毗鄰東胡。由於東胡當時的實力略勝於匈奴,所以東胡王並沒有把冒頓單于放在眼裡,於是接下來便做了一系列帶有羞辱性的舉動。首先,東胡王向冒頓索要頭曼單于騎過的一匹寶馬。冒頓慷慨相送。
  • 武帝與匈奴的第一次運動,匈奴被分割,匈奴實際上是許多外國祖先
    匈奴在中國的祖先家園是秦漢時期的一個強大的遊牧國家。在公元前201世紀的戰爭中,匈奴擁有國家的戰爭權力,漢朝被擊敗。高祖劉邦被困在白山上七天,現在他需要打電話給匈奴。我希望兄弟姐妹們尊重長城,打開這座城市,為美麗的父親和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們提供服務。- 再加上大量布料,食品和酒。這一次,匈奴停止了對漢朝的大規模襲擊。
  • 漢武帝認為河南的地理位置,有利於防禦匈奴,於是著手開始整頓
    河南地是中原和匈奴兩大對手必爭的一塊戰略要地。河南地距漢朝都城長安不過數百裡的路程。匈奴騎兵只用一、二日的時間便可以從河南地趕到長安城下。所以匈奴把河南地作為向中原進攻的橋頭堡。而對漢朝來說,匈奴佔有河南地就等於在漢朝頭上懸掛了一把利刃,漢廷隨時有刀臨脖頸的危險。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
    如果不能重現趙國的成功,就應該進行積極的防守,但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邊境問題。秦始皇去世後的第二年(前209年),中原戰火再起,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逐月氏,白羊樓煩,搗毀東胡,控制北部屈射,帶領匈奴走向繁盛。因此,西漢建立時,漢匈戰爭完全是以貧窮和軟弱進行的。但是高祖劉邦豪情萬丈。沒有把匈奴人的眼裡,結果是,200年前的冬天在白登山被困了七天七夜。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結果被冒頓單于給重重圍困,差點被活活餓死。最終只能選擇與之和親。漢武帝時期,匈奴人被胖揍了一頓。70年以的時間裡,漢朝一直跟匈奴以和親的方式相處,始終處於劣勢地位。可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史記》漢武帝是匈奴的煞星,他上臺以後,為了奪取權力,主動開始了對匈奴的戰爭。由衛青和霍去病等人領導的北伐軍,打得匈奴丟盔棄甲。衛青收復了蒙古河南地區,霍去病奪回了河西走廊地區。
  • 漢朝公主總嫁到匈奴和親,為啥卻從沒有匈奴公主嫁到漢朝?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拿漢朝來說,和親,漢朝的公主總是嫁給了匈奴,而匈奴的公主卻從來沒有嫁給過漢朝,這是為什麼?事實上,與親,說白了,就是送錢送女人,在漢朝之前,國力弱,不能與匈奴相比。因此必須與親,公主送過去都是第二位的,主要是送大量的物品,說與親也是為了說得好聽一點。漢與匈奴的婚俗又有不同,體現在哪裡呢?一、血統,二、權力,我就這樣打個比方,漢朝只有一個王后,匈奴強大的時候,送了一個匈奴公主過來。您允許她成為女王嗎?匈奴人答應不讓她成為王后?你們讓她當皇后,外戚幹政怎麼辦?生來就是王后呢?這位皇子就是皇帝嗎?
  • 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在漢武帝時期,西漢與匈奴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在漢匈戰爭當中不光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名將,還包括李廣利這種勉強算是名將的人物。不過李廣利在與匈奴的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算特別好,最後還投降匈奴,但也沒有免於被殺死的命運。
  • 漢宣帝為何能徹底打敗匈奴?誰的功勞不容忽視
    因為,匈奴的作戰優勢一是著裝的簡潔輕便,一是戰馬的來去如飛。好比是現代戰爭中戰鬥機打坦克是一個道理。最終,趙武靈王靠「胡服騎射」不僅使趙國強大,而且讓後代受益。因此,他的孫子趙孝成王才能用大將李牧於雁門關圍殲10萬匈奴騎兵。這一戰堪稱經典,有許多的必然因素,這裡不作分析,但匈奴元氣大傷是不爭的事實,致使其養精蓄銳十餘年才緩過勁來。
  • 漢武帝的殘酷一面:對匈奴狠對子民也狠,一項酷制唐太宗也不敢學
    同期歷史上的衛青、霍去病,多次北擊匈奴,取得很大的戰果,以至於名垂青史。但實際上,北擊匈奴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北方的威脅、但要說起戰果,漢朝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有史可查,漢武帝一共對北方匈奴開展了十二戰爭。大漢動用了20萬左右的軍隊,民夫不計其數,匈奴方面大概在30萬人左右。
  • 名人趣事:漢武帝遠徵匈奴(續)
    朗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的太子劉遷,此時,漢武帝正頒下詔書,讓有志參軍報國的人到長安來應徵,於是雷被表示願意參軍去打匈奴。但因劉遷在淮南王面前說了雷被的壞話,所以劉安將雷被斥責了一頓,並將其免職,以防止其他人效法。就在這一年,雷被逃到長安,上書朝廷說明自己的冤情。
  • 匈奴是數一數二的遊牧民族,曾經大舉進犯漢朝,最終敗於文化底蘊
    蒙古和匈奴一直以來都是實力比較強的遊牧民族,他們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代表性比較強的遊牧民族。蒙元帝國的國家版圖就是他們實力強大的證明,不過他們為了四處徵戰就變成了半遊牧民族。不過匈奴的發展就要比蒙古差很多,歷史文獻上也沒有太多匈奴的發展歷史,後來匈奴還被中原的軍隊直接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