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與俄羅斯舞女的故事

2020-12-16 放蕩的年華

1921年12月26日,凱恩斯收到一名俄羅斯舞女的來信。信很短,只有一句話:

「親愛的凱恩斯先生,如蒙賞光,請於明天下午五點半到寒舍喝下午茶,如何?」

這名舞女叫莉迪婭。在這之前,凱恩斯只看過她的幾場演出,二人一起吃過一次午飯。但心高氣傲的凱恩斯突然陷入了從未有過的苦惱,他發現自己愛上了莉迪婭。他跟一位朋友說,莉迪婭「在每個方面都是完美的」。剛剛和莉迪婭喝完下午茶,凱恩斯就拉著朋友,緊張地訴說:「我該如何是好?我已深感恐懼。」那位朋友說:「千萬不要娶她,不管她有多麼迷人。她會很快退出舞臺,變成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太太。最好只把她當作情婦。」

無論怎麼看,凱恩斯這場遲到的戀愛都好像註定要變成一個美麗的錯誤。凱恩斯出生在貴族知識分子之家,從伊頓公學到劍橋大學,一路接受的是上流階層的教育。當時,凱恩斯38歲,卻早已因寫出《和約的經濟後果》而成為聞名世界的著名學者。凱恩斯是一個同性戀者。除了幾次短暫而不成功的戀愛,凱恩斯對女人幾乎再無經驗,更何況是像莉迪婭這樣的女人。

莉迪婭比凱恩斯小8歲。她出生於俄羅斯的一個平民家庭,從小就學習芭蕾舞,在聖彼得堡的帝國芭蕾學校接受了嚴格的訓練。但她是個獨立而不安分的女孩,孤身一人離開祖國,到倫敦跳舞。之後的生活更加漂泊,她去過美國,到過巴黎,一度還想去西班牙或義大利闖蕩。她曾經和天才的芭蕾舞演員尼金斯基同臺演出,畢卡索為她畫過好幾幅畫像,《彼得·潘》的作者、蘇格蘭作家巴利為她寫過劇本。她有過好幾個情人,其中包括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當凱恩斯最初見到莉迪婭的時候,莉迪婭已經跟劇團的一位年輕經理結婚了。

愛情是盲目的,凱恩斯的理性似乎被燃燒的激情燒成了灰燼。凱恩斯迅速地掉進了情網,和莉迪婭見面不到兩周,凱恩斯就成了她的情人;不到7周,凱恩斯就讓莉迪婭搬到自己住的房子旁邊,離他的住所只隔了3個門牌號。

凱恩斯住在倫敦的布魯姆斯伯利。布魯姆斯伯利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且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精英小群體的象徵。從1905年到「二戰」期間,一批年輕的劍橋大學畢業生聚居在這裡,他們中有文學家、藝術家,也有像凱恩斯這樣的學者。寫《到燈塔去》的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和她的畫家姐姐瓦內薩·貝爾,寫《印度之行》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的福斯特,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斯特拉奇,都是布魯姆斯伯利的成員。布魯姆斯伯利成員之間的關係親密得超過了一般的朋友,他們之間有著自由而散漫的愛情關係。這個小圈子的成員個個自視甚高、桀驁不馴,號稱有「無限的才華、無限的傲慢、無限的激情」。當凱恩斯把一個和他們完全不一樣的陌生女子帶進來之後,布魯姆斯伯利成員打心底不能接受這個「外來物種」。

凱恩斯的好友斯特拉奇說,莉迪婭是個「半傻子」。克萊夫·貝爾嘲笑她,說伍爾沃斯(一家大型商場)是莉迪婭的「精神家園」。布魯姆斯伯利的女才子們更是掩飾不住自己的敵意,維吉尼亞·伍爾夫惡毒地寫道:「莉迪婭的靈魂是一隻松鼠。她坐在那裡,用前爪不停地兩邊擦鼻子。可憐的小東西,掉進了布魯姆斯伯利的陷阱裡。她在這裡能做的唯一事情也只有用心默誦莎士比亞了。看到她坐下來讀《李爾王》,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沒有一個布魯姆斯伯利成員覺得凱恩斯和莉迪婭的愛情能天長地久。他們覺得凱恩斯娶莉迪婭,就是對組織的背叛。但1925年,等莉迪婭解除了婚約之後,兩個人真的結婚了。在這之後20多年的婚姻生活裡,凱恩斯和莉迪婭相親相愛,生活得非常幸福、滿足。

凱恩斯在莉迪婭的身上,發現了一種常人難以察覺的光芒。他喜歡莉迪婭的天真爛漫、生機勃勃、聰明睿智。莉迪婭在公共場合也喜歡吸引眾人的注意,有時候會故意高聲說話,但凱恩斯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的愛人,覺得這一切非常有趣。莉迪婭的英語說得不流利,但凱恩斯說,她的魅力之一就是「能用最會意而到位的方式使用英語單詞」。伍爾夫等布魯姆斯伯利成員刻意追求的是那種無拘無束的波希米亞風格,但莉迪婭天生具有真正的波希米亞風格。難怪布魯姆斯伯利成員如此痛恨莉迪婭。

凱恩斯和父母的關係很好,每周都會去看看父母。莉迪婭和凱恩斯的父母相處得非常好。凱恩斯心裡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讚揚的,他的文章在報紙上一發表,莉迪婭就找來津津有味地閱讀,她對凱恩斯說:「讀你的東西讓我感到自己更加高大。」她甚至把凱恩斯的《貨幣論》和《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都讀了。她對《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評價是:「像巴赫一樣優美。」儘管布魯姆斯伯利成員對莉迪婭刻薄挖苦,甚至曾經讓莉迪婭絕望到要離開凱恩斯的地步,但她知道凱恩斯離不開他的朋友們,她從來沒有對凱恩斯說過抱怨布魯姆斯伯利成員的話。凱恩斯的同性戀傾向非常嚴重,他一生都對年輕的漂亮男性充滿渴慕,但和莉迪婭結婚之後,他沒有做過出軌的事情,為的是守住這份珍貴的感情。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凱恩斯和莉迪婭,兩個看似完全不一樣的人,找到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凱恩斯有一次問莉迪婭:「親愛的,你在想什麼呀?」莉迪婭說:「我什麼也沒想。」凱恩斯哈哈笑起來,說:「我要是也能這樣就好了。」

1937年,凱恩斯得了一次嚴重的心臟病,身體每況愈下。莉迪婭成了的凱恩斯的專職護士,一直照顧著他。目睹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滿目瘡痍,凱恩斯心急如焚,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珍惜的西方文明從此灰飛煙滅。過度勞累損害了他的健康,1946年復活節那一天,凱恩斯不幸去世。莉迪婭的心都碎了,她說:「現在我沒有了他,只剩下孤孤單單一個人。光芒都已消失。我悲傷,我哭泣。」

凱恩斯去世之後,莉迪婭過著隱居的生活。她拒絕見記者,不寫回憶錄,不談凱恩斯,也不關心芭蕾舞。她只在鄉下蒔花弄草,頭上頂著籃子去買菜,幾乎一絲不掛地在院子裡曬太陽。有一次,一群訪客執意要來見她。莉迪婭看了看一屋子的人,開始用俄語自說自話。有人提醒她,來的人沒有一個懂俄語。莉迪婭漠然地看著窗外,輕聲說:「我懂。」

相關焦點

  • 親密愛人:重讀凱恩斯與莉迪亞
    1921年12月26日,凱恩斯先生收到一位俄羅斯舞女的來信
  • 炒股4年賺了3個億的凱恩斯
    但是你知道這樣的凱恩斯嗎?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劍橋大學教授,母親是劍橋市第一位女市長;有一位同性戀人,是一位畫家,他們維持了終生的友誼;娶了一位俄羅斯芭蕾舞演員;炒股4年賺了3個億……今天為大家帶來《凱恩斯傳》,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因為這本書被譽為
  • 凱恩斯與哈耶克誰贏了
    文 / 葉雷  今天,我們對凱恩斯和哈耶克幾乎針鋒相對的經濟主張,已經不陌生了。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對投資預期沒有信心而減少投資所造成的,主張政府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幹預和控制;哈耶克則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的投資過度造成的,認為政府干預只會損害市場發展運行的機制,堅決捍衛自由市場秩序的理念。
  • 凱恩斯壓倒了
    這些問題驅使凱恩斯和哈耶克思索鑽研。這兩位現代經濟學大師的對決其實也是一場互動,而他們的思想在當下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更顯現出特別的現實意義。同一背景下的針鋒相對尼古拉斯·沃博少特在其新書《凱恩斯與哈耶克:決定現代經濟學的衝突》中論證,不管對於經濟政策還是對於彼此的理論,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真正看法都要更為錯綜複雜些。
  • 《伊豆的舞女》:日本式愛情經典
    》:日本式愛情經典     薰子這個日本姑娘的名字淹沒在「伊豆的舞女」這一曼妙動人的稱謂之下。《伊豆的舞女》一共拍過五次,最早是田中絹代版。作為日本式愛情一個經典,「伊豆的舞女」這一形象,不僅僅是一再重現在銀幕上,在故事的發生地伊豆大島的「湯野溫泉」,有「伊豆的舞女」文學紀念碑,院內還安置了大型舞女塑像;到伊豆大島旅遊的人,可以買到舞女偶人,可以吃到名為「伊豆舞女包」的點心,作為作者的川端康成先生,幾十年來一再接到讀者的來信,問:薰子還活著嗎?要是去世了,她的墳墓在哪兒?
  • 跟弗裡德曼、凱恩斯、曼昆學談戀愛
    凱恩斯 凱恩斯的私生活非常豐富多彩。早年的凱恩斯是同性戀,後來又變成了異性戀。從伊頓公學到劍橋,他所有的親密關係都跟男生有關。凱恩斯並沒有隱藏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他從1901年到1915年的日記裡記錄了他的那些愛情故事。 然而,凱恩斯在40歲之後變成了直男!他宣稱自己愛上了俄羅斯著名的芭蕾舞演員。並且因為這個女神,他改變了自己的性向,在這份愛情裡All in。在與這位芭蕾舞演員舉行婚禮的時候,凱恩斯居然邀請了自己曾經的男友當伴郎!
  •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編織的一個純愛故事,讓伊豆名揚天下,也成就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愛情神話。所以,一提到伊豆,人們就會聯想起美麗的「舞女」,充滿浪漫唯美的色彩。
  • 凱恩斯 - home away from home
    當然我也並未意識到,那一天凱恩斯和我的奇妙故事已經悄悄拉開序幕了。在青旅安頓下來,我開始線上線下找工作。結果線上的申請全部石沉大海。青旅認識的小夥伴教我,臨時籤證很難找到正式工作的,在這裡要去看青旅的招工小黑板,看到有招工的就直接打電話去問。或者帶著簡歷直接去商場一家一家進去問。
  • 中青報:凱恩斯與哈耶克誰贏了?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是20世紀經濟學思想史中兩位著名的人物。他們的思想,不僅對過去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更有說服力的經濟思想主導之前,仍將對現在乃至將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凱恩斯和哈耶克的論爭,被稱為「歷史上最經典最著名的經濟學決鬥」。
  • 凱恩斯與大堡礁的「另類」夜生活
    澳大利亞凱恩斯擁有原始淳樸的自然魅力,白天能以超多玩法玩轉兩大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和熱帶雨林。當夕陽西下,不要以為在凱恩斯遊覽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了,其實這裡滿是迷人而有趣的夜生活體驗。從日落至深夜,不妨來了解一下被夜色籠罩的凱恩斯又有著怎樣的精彩!
  • 旅遊天天薦:你好,凱恩斯
    凱恩斯 ,是我最喜歡的度假場所,各種項目,各式各樣的。總有適合你的。以及凱恩斯是個你去幾次都不會膩的地方,我在留學期間,兩次去 凱恩斯 度假,每次7天6夜,依舊沒有嘗試完所有的項目。在整個澳大利亞 ,自駕遊是最完美的旅行方式。但是當你停留在凱恩斯的時候,你其實並不需要車,停留在 凱恩斯你只需要報一個項目就可以了,這也是我認為最最最省心的方式。
  • 關於女藝伎,關於初戀,最好的電影是《伊豆的舞女》
    講到關於初戀的,也是關於日本藝伎的好電影,我想最好的一部,應當是《伊豆的舞女》了!《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期的成名作,那是一段經典的愛情,恬靜清淡,而又蘊含深意。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之間的故事。初戀的朦朧、純美,總是讓人帶著一點憂傷的。
  • 一路同行的凱恩斯與哈耶克
    至於哈耶克,雖然和凱恩斯一樣身材高大(兩個人都超過1.8米),甚至年輕了十六歲,但卻更多給人以中歐知識分子的形貌。其與凱恩斯的第一次見面就是一副典型學究模樣,絲框眼鏡搭配粗花呢外套,看重禮儀又謹小慎微,更有著倫敦霧一樣的英語口音,難怪他在劍橋的第一次演講讓臺下觀眾茫然無措,甚至問題也問不出。
  • 凱恩斯的遺產
    2006年4月,英國學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這部花費了他三十年功力的《凱恩斯傳》中文版得以出版,從這本厚達905頁的書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一個凱恩斯身上的文化觀和道德觀。作為一部規模宏大的傳記,此書不僅詳盡地敘述了凱恩斯的生平,分析了凱恩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展現了他以天下為為己任的雄心抱負,還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凱恩斯的私生活等多方面進行了挖掘,尤其是他早年同性戀的經歷,這還成為了書的一大賣點。同時因為這部書,作者斯基德爾斯基由此被英國女王封為勳爵,可見社會對此書的認知度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年6月5日生於英格蘭的劍橋。
  • 凱恩斯的救贖
    凱恩斯及其追隨者們發展而成的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綜合主義、新劍橋主義以及後來的新凱恩斯主義等主導了西方上世紀大蕭條以後到七十年代甚至延續至今的經濟學研究方向。「凱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經濟學在理論體系上劃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而凱恩斯則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鼻祖。
  • 每日推薦——山口百惠《伊豆的舞女》,朦朧純真的初戀
    阿燻在表演舞蹈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日本,男主角是出身東京高等學府的19歲準大學生,而女主角則是一名小小的舞女,是會被茶屋的老闆娘投以鄙夷目光的伶人。在1974年版的電影《伊豆的舞女》中,日本的大美女山口百惠,飾演裡面的女主角薰子,同期發布同名單曲《伊豆的舞女》,也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歌曲,大家聽的時候,可以自覺帶入小說情節,因為歌詞與小說內容還是高度吻合的。
  • 《動物精神》:重新挖掘凱恩斯
    「動物精神」一詞的使用要追溯到凱恩斯。在其所著的《貨幣、就業與利息通論》一書中,凱恩斯將宏觀經濟波動歸因於投資者所具有的「動物精神」。在凱恩斯看來,「動物精神」是一種非理性的心理現象,容易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具有不穩定的特徵。以今天的眼光看,凱恩斯所強調的「動物精神」已然屬於行為經濟學分析的範疇。
  • 第五人格:紅蝶很可能是舞女的媽媽?策劃的腦洞,太「可怕」了!
    相信提出這個說法很多玩家可能都會認為我們瘋掉了,其實這個觀點並不是我們最早發現的,在日服和一些劇情玩家圈早早的就開始討論這個事情,但是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並且線索也不是很清晰,我們就按照玩家提供的線索做了一個梳理,在梳理之後我們越來越相信紅蝶很可能就是舞女的媽媽。
  • 抖音有誰能夠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是什麼歌 《舞女》歌詞介紹
    抖音有誰能夠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是什麼歌 《舞女》歌詞介紹  最近,抖音上面一首歌詞為有誰能夠了解做舞女的悲哀的歌曲很火,下面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首歌的歌詞及歌詞含義,來看看!  抖音有誰能夠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就叫做《舞女》,歌曲的原唱是韓寶儀。
  • 流浪到凱恩斯的臺灣姑娘
    凱恩斯機場初見娃娃,她很瘦又曬得特別黑,真看不出來她是亞洲人。她告訴大家她是專業的潛水教練。她笑著說,一個星期沒下水,已經白回來很多。我在想,那一個星期前不就是名副其實的黑珍珠了。娃娃很愛笑,有酒窩,簡單開朗。一路上斷斷續續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