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2月1日訊(記者 邱陵)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按照城市雙修的理念,以「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為目標,結合連片舊屋區改造和歷史建築保護,全力打造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在2019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鼓樓鰲峰坊、臺江蒼霞、晉安琯尾街、永泰登高山街區、閩清浮頭街等爭先亮相。
一、鼓樓區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鰲峰坊街區位于于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內,與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屏山、烏山、白塔、烏塔共同構成了福州「三山兩塔兩街區」的歷史城區的格局。片區內古建築集中,有高士其故居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鰲峰書院舊址等不可移動文物點6處,歷史建築2處。通過「挖掘老城記憶、展現古城韻味、形成特色品牌」三步曲,還原一坊二巷四裡歷史格局,打造成為以書院文化為主題,具有鼓樓特色的街區。
二、臺江區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和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之間,為 「一路串兩廂」啞鈴狀歷史城區格局中濱江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背枕大廟山、彩氣山,隔閩江與煙臺山對望。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通過修復區域內的各類保護建築,對區內的市政基礎設施進行綜合改造以及景觀綜合整治等將街區打造成為具有濃鬱臺江中西合璧建築文化和典型閩商文化特色的風情一條街,形成以商業、居住、旅遊、文化等複合功能為主的活力街區。
三、臺江區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臺江河口地區,是朝貢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區內包含4處文保單位(路通橋、萬壽橋、柔遠驛、南公園)、43棟歷史建築、多處古樹名木,區內還保留了多條傳統街巷及古橋、古碼頭遺址。未來,南公園將以河坊、街區為載體,以朝貢文化、內河文化、市井文化為主題,打造具有外貿特色、民俗特色、人文底蘊濃厚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四、倉山區愛國路-樂群路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愛國路-樂群路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中體現福州近現代城市風貌的重要區域。通過保護修繕沿線文物建築、優秀近現代建築、保留歷史建築及原有庭院、綠化、古樹名木等;保持街巷的原有尺度,整治街巷兩側建築立面,打造獨具煙臺山特色的近代傳統文化區、民俗文化商業區及文化創意區。
五、倉山區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梁厝街區位於福州三江口核心地區,緊鄰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區內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龍瑞寺大殿和永盛梁氏宗祠),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通過處(梁厝甘墓),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0處,歷史建築6處,還有眾多的歷史環境要素,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規劃以保護燕山及其打造淺山聚落為主體,以「福州藝術門戶」、「都市最美村落」為定位,將建設成為文化與藝術共同引領、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文化藝術核心區。
六、晉安區琯尾街特色文化街區
琯尾街南接城市道路塔頭路,西靠福州晉安河,是老福州的一份珍貴回憶。通過微改造方式,對街區內現有的建築風貌、歷史印記(魏傑故居、地藏寺、晉豐境等)、地方文脈的深入挖掘與活化利用,進一步提升街區品質,將街區打造成歷史傳統韻味與現代功能相融合,展示老城特色,富有「市井」街巷味道的特色文化老街區。
七、馬尾區船政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船政街區是中國船政文化城的組成部分,西連馬尾造船廠,背倚馬限山,面臨馬江,串聯船政格致園與福建船政建築群,是船政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街區周邊有聖教醫院門診樓、馬限山景區、馬江海戰紀念館、船政文化博物館等文物建築與博物館,將打造成為文化特色突出、親水特點凸顯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