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州城,首先想到的總是三坊七巷。
其實,城市裡還有很多文化街區值得一遊,看看老福州的味道。
最近,鰲峰坊剛剛修整一新開街,一起看看小眾的7大歷史文化街區,你去過幾個呢?
1 鰲峰坊特色文化街區
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橫貫東西的坊巷,是承載歷史的文化街,是福州鼓樓的文脈聚集地。
漫步於此,你將看到鰲峰書院、狀元街、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古城韻味盡收眼底。鰲峰坊特色文化街區北至法海路、鰲峰坊及其周邊部分區域,西至新權路,包括了於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大部分區域,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中古城風貌的核心組成部分。
此次修繕包括鰲峰書院、高士其故居以及全閩師範學堂校門等沿街古建築。最新消息,鰲峰坊已於上周正式開街,快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打卡的地方吧~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教育家,是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故居原有五進,現存二進,佔地約1200平方米,由主體建築和花廳兩大部分組成。
高士其故居的修復和陳列展覽將為高士其所倡導的科普知識繼續傳播提供堅實的平臺,也將成為福州市又一個宣傳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鰲峰書院
在整條坊巷中,精雕細刻的鰲峰書院大門,最為奪目。清康熙四十六年,福建巡撫張伯行在鰲峰坊內創立了鰲峰書院,為清代福州四大書院之首,位列全國頂級書院。林則徐曾在此就讀。
在此次修繕中,施工採用傳統老工藝,最大程度地還原古建築的風格與美感,假山石洞、樓亭池榭,松杉竹柳隨處可見。
2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是福州古城傳統中軸線序列組織的末端,承載了福州近現代商業歷史,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革,曾是福建省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除了眾多外國領事館、教堂、洋行、別墅等西洋老建築外,還有數十座中式園林古厝等著大家~
遊玩推薦: 從亭下路出發,經過愛國路、樂群路,沿線可以參觀樂群樓、倉山影劇院、美國領事館、石厝教堂等眾多歷史建築,最終到達羅宅。
3 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整個蒼霞歷史建築群是歷史城區「一路串兩廂」啞鈴狀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面積約8公頃,一期約4公頃。一期擬完成一期範圍內古建築修復,旅遊配套設施建設,街區內道路、地下管網、交通、消防、園林等設施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
修復改造後的中平路面貌一新又頗有韻味,這裡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南方日報社舊址、中平旅社、水幕牆……每天都聚集著不少拍照的年輕人。
4 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南公園街區規劃16.88公頃(253.2畝),其中核心保護範圍8.65公頃。這裡將以河坊、街區為載體,以朝貢文化、內河文化、市井文化為主題,打造具有中外商貿文化交流特色、民間文化特質鮮明、人文底蘊濃厚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5 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梁厝街區位於福州三江口核心地區,緊鄰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區內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龍瑞寺大殿和永盛梁氏宗祠),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梁甘甘墓),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0處,歷史建築6處,還有眾多的歷史環境要素,歷史文化資源豐富。規劃以保護燕山及打造淺山聚落為主體,以「福州藝術門戶」、「都市最美村落」為定位,將建設成為文化與藝術共同引領、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文化藝術核心區。
6 琯尾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琯尾街南接城市道路塔頭路,西靠福州晉安河,是老福州的一份珍貴回憶。通過微改造方式,對街區內現有的建築風貌、歷史印記(魏傑故居、地藏寺、晉豐境等)、地方文脈的深入挖掘與活化利用,進一步提升街區品質,將街區打造成歷史傳統韻味與現代功能相融合,展示老城特色,富有「市井」街巷味道的特色文化老街區。
遊玩推薦 : 文藝範十足的牆面彩繪,超高「顏值」的網紅菜市場,修舊如舊的古戲臺……都被集中在琯尾街,共同構成了一個福州市民生活標本街區。
7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上下杭,數百年商埠如今修繕一新,異常迤邐。凡水流匯集處皆人流貨流融通處。 在上下杭,可以尋覓福州城的過往今生。
「近市魚鹽千舸集,凌空樓閣萬山低」,民國初年的上下杭,已是輻射全省、溝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
據介紹,北宋元祐前,福州大廟山南麓沿岸有兩個大沙痕,可供來往船隻裝卸貨物,原名「上航」、「下航」,古時杭、航相通,又稱「上杭」、「下杭」。此後,沙痕逐漸形成陸地,分別稱「上杭街」、「下杭街」,合稱「上下杭」或「雙杭」。
在近代,上下杭由於河運、海運貿易而聚集起大量財富,目前的多進式院落格局形成於五口通商後。上、下杭街商賈雲集,行棧鱗次,多以批發為主;經營物資達上百種,商品輻射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東南亞各國。
鼎盛之時,這裡匯集了14個商會、260多家商行、500多種商品,演繹著福州版「清明上河圖」。歷經沉浮之後,上下杭繁華散落,留下文保單位15處、登記文物點83處、傳統風貌建築314處。
古村記獨立編輯自網絡,歡迎關注古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