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春天的味道在哪裡?
我會毫不猶豫地指向那嫩草萋萋的大地。
春天,那漫山遍野的野菜才是這季節最美的味道。小時候,一到春天,奶奶就會挎著籃子帶著我們到附近的小山坡、家裡的菜園子裡挖野菜,有薺菜、苦涼菜、馬齒覓、水香菜……有時候還有一些只有奶奶認識卻叫不出名字的野菜。那時候,生活比較清苦,野菜吃得多了自然不覺得多好吃,反而是長大後野菜成了記憶深處最難以磨滅的春之味道。
在農村有很多野菜,每一種做法都有所講究,尤其是有一種南昌方言裡叫「叫住的鴨」的野菜,焯完水後和雞蛋炒一炒,那味道叫一個「香」~不光如此,它還能清熱降火,是我們民間專治牙疼的「靈藥」!誰要上火牙疼得緊,採點「叫住的鴨」焯焯水撒點鹽吃下去不出多會兒準能好(比喝涼茶管用上百倍滴說)。可要是這菜做不好咧,那就「苦」從中來……
這道野菜從小就叫它「叫住的鴨」,即便到了現在誰也不知道它的大名叫啥,不知道各位食客朋友們有沒有認識它的?
【食材】:叫住的鴨、鹽、姜、糖、芝麻油、味極鮮。
【做法】:
1、將「叫住的鴨」反覆清洗幾遍,姜切薑末。
2、鍋內放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叫住的鴨」焯燙1~2分鐘。
3、撈出「叫住的鴨」放入冷開水中浸泡5分鐘左右,撈出擠幹水分放入盤中。
4、加入切好的薑末,倒入芝麻油、味極鮮,加入少許鹽、糖。
5、攪拌均勻後放置10分鐘左右即可開吃。
【婆婆叨叨】:
1. 焯燙的時間不宜過久,同時焯燙的時候可以滴入幾滴油,可以讓野菜保持鮮嫩的色澤。
2. 調好味後,建議放置10至15分鐘,以便「叫住的鴨」更加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