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難耐,急需避暑,號稱「江南氧生殿」的臨安歡迎您!
東接餘杭,南連富陽,西靠歙縣,北臨安吉,臨安坐擁「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是集自然風光於一身的山水勝地。
但是,如今臨安區並≠歷史上的臨安府。
歷史上,臨安之名源於「臨時安居之所」,是浙江杭州的古稱,南宋時的首都,也叫東都。從紹興八年(1138)南宋建都到祥興二年(1279)滅亡,臨安有140多年的國都歷史。
(陳鳴樓繪,《南宋皇城圖》局部)
自從隋代開鑿大運河,臨安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從一個江南小城市變成交通中心城市。南宋時成為皇室安居之所的臨安,儘管偏居一隅,但經濟、科技、文化都達到鼎盛,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大城市。
(陳鳴樓繪,《南宋皇城圖》局部)
為了一覽勝景,我們從眾多打卡勝地中精挑細選,安排了「夏日清涼」路線。
行前準備:
一、衣物
出發前,我們得先準備好換洗衣物。從朝天門直達眾安橋,都是商業區。琳琅滿目的服裝店,包您挑到滿意的衣服。
宋代的著裝體系分為便服、吉服、常服、禮服。出行遊玩選擇日常系的便服就好。常見的女生夏裝搭配有:衫+抹胸+裙/褲。
(南宋·牟益,《搗衣圖》局部)
二、配飾
首飾搭配如靈丹一點,能為妝容增色不少。簪與釵是當時最普遍的飾品。一股的是簪,兩股的是釵。
(上海玻璃博物館藏)
1. 琉璃花簪。琉璃在宋代十分流行,比如琉璃折股釵、琉璃橋梁釵、琉璃方簪等。圖上這款是女子束盤長發之用。宋人好風雅,簪子造型簡樸,流露清麗氣質。當時流行「京城禁珠翠,天下盡琉璃」的諺語,可見簪戴琉璃花形成風尚。
(上海玻璃博物館藏)
2. 琉璃花朵耳墜。此款藍色琉璃耳墜,清瘦秀美,低調幽柔,符合宋人溫和內斂審美。
(溫州博物館藏)
3. 南宋金釵。釵由兩股合成,插於髮髻,作固定髮型之用。此款由黃金製成,釵首經鈒花打出紋樣。
三、地圖
來自百度百科
臨安城南傍鳳凰山,東南臨錢塘江,西側緊挨西湖。地勢狹長,山水秀麗,難怪柳永都不禁讚嘆它「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臨安環城有13門,外加5水門,共18城門。對照地圖,我們可以自由規劃路線。比如從最北面的餘杭門開始遊覽,順餘杭門城牆南下,不一會就到錢塘門、湧金門。這裡是臨安城商業「湧金」地段。接著我們可以泛舟西湖,遊至西際慈雲嶺,便看見玉皇山與將臺山遙相矗立。在這裡我們可以駐足小憩,欣賞摩崖石刻與石窟。如果正巧趕上中秋,我們就可以繼續東行至錢塘江,觀看潮水,見證蘇東坡曾看過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景象。
(選自周峰主編:《南宋都城杭州》)
做好行前準備,馬上出發!!
top1:打卡臨安特色美食
►炸燴:✔
油條的前身。「燴」諧音「檜」,暗指奸臣秦檜,百姓們吃它以解心頭之恨。類似的小吃還有「蔥包檜兒」,是一種將蔥餅烤烙的大眾美食。
►宋五嫂魚羹:✔
因高宗品嘗後讚美不已而一時走紅,號稱「御用美食」,招攬了不少顧客前來品嘗。
►冷飲:✔
烈日炎炎,冷飲是不二選擇。千萬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且南宋的冷飲不含色素,可謂健康。品類豐富,如冰雪、涼漿、甘草湯、渴水等。
top 2:打卡京城特色建築
◇延和殿,曾是宗室子弟練兵的地方。這座宮殿與其它富麗堂皇的內城宮殿不同,因為陸遊吐槽路面儘是溼泥,「歸去猶堪誇裡巷」、「輦路春泥欲濺泥」而意外走紅,看來皇城也有簡樸之處。
◇範成大故居。在棗木巷內,原來有一座橋,名曰石灰。後來因為中興四大詩人範成大寓居於此,又叫石湖橋,現今在錢塘門駐防營內。
◇萬歲橋。此橋長六丈餘,在香遠堂東面。用的是玉石砌成,足顯瑩澈可愛。橋中心建了四面亭,用新羅白木建造,極為雅潔。正值夏日,池中種植千葉白蓮,以供遊客觀賞。
(陳鳴樓繪,《南宋皇城圖》局部)
top 3:購買紀念品
臨安的商行集中在天街,也是都城的御街。天街兩旁,店鋪林立。行鋪比北宋汴梁更多,高達414行。《夢粱錄》記載,當時「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可見即使到了夜晚,街上也燈火通明,商販在叫賣各種小吃,宛若白晝。我們可以慢慢挑選各類臨安特產,滿載而歸。
(傅伯星繪,《臨安年市圖》)
▼時新果子
杭州的各式夾子,據學者考證,類似於「肉夾饃」的食物。歐陽修便對夾子情有獨鍾。臨安夾子種類更勝於北宋汴梁,《夢粱錄》裡列舉了「蛾眉夾兒、筍肉夾兒、油炸夾兒、金梃夾兒、江魚夾兒、肝臟夾」等等。另外如糖蜜糕、灌藕、生花果也可備選。
▼工藝品
夏天涼扇一向暢銷,比如臨安的「細畫絹扇、細色紙扇」等,備受遊客喜愛。如果是送小朋友的話,玉柵小球燈、捧燈球是不錯的選擇。
行程將至尾聲,如果您仍覺得意猶未盡,推薦返程後閱讀《鹹淳臨安志》、《夢粱錄》、《武林舊事》,體會八百年前的臨安遺事。歡迎您下次來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