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何定都臨安(杭州),而不是有長江天險的南京?

2020-12-25 老張聊史

南宋幾個主要的首都,我列舉一下,京師,名義上還是開封(兩宋時期)。南京,商丘(3個月)。行都,南京(10年)。行都,紹興(6年)。行在,杭州(117年),南宋皇帝全部葬在行都紹興。杭州相比南京更安全,南京除了長江天險其餘沒有了。而杭州除了南京的長江天險,還有上面的淮河防線進可攻,退還有兩道防線加逃跑,加之離海比較近正如大家所說逃跑方便。然而大家說的南京有北伐之意,然而大家別忘了杭州南宋時可一直都是行在(陪都),而且更名臨安府這也是在告訴或是麻痺天下臣民朝廷有朝一日是要北伐回到開封的。但個人認為也是給金國一個信息,我不會北伐或者目前不會。南宋時即使北伐失利,也依舊可以依託江淮防線拱衛臨安,如果是在南京那就要直面北國兵鋒。

南京是前線,趙構沒有這個膽。趙構是被金兵一路追到杭州的。先從開封逃到商丘,然後逃到揚州,還沒看到金兵影子,又逃到了南京,準備在此建都,金兵還沒到江北,趙構就逃到了蘇州,還沒站穩,一路又逃到杭州。金兵過江,趙構再次難逃,逃到了泉州。這還不放心,直接逃到大海上,飄了幾個月。後來嶽飛和韓世忠在南京打敗金兵,趙構才重新上岸,虛張聲勢再次來到南京,但沒有多待,又回了杭州,自此待在杭州。

不管是北宋時,還是前面和後面的朝代,南京都是比杭州更適合作為都城的。之所以北宋時南京輕易被金軍攻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北宋朝廷沒有用心去經營過當時的江寧城。當時北宋朝廷主要經營的大城,除了東京開封,其他就是的北京大名,西京洛陽和京兆府長安。南京跟蘇北河南平原完全連成一片,沒遮沒擋,所謂淮河長江也就是心理安慰,不能真正擋住敵軍,這就是歷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權經常被滅的原因。根源就是沒有地理隔閡,距離北方太近。

南宋為何選擇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第一,臨安是臨時安頓的意思,杭州嚴格意義上只是偏安王朝的行在,同為陪都的,南宋時期,還有河南商丘,江蘇南京等,但首都一直是開封。第二,歷史上凡定都南京的,都有北伐的意圖,南京固有王氣,宋高宗不想以此給金人誤會。第三,南京臨長江,是當時宋金前線地帶,一旦發生戰事,逃跑不方便,而杭州直接可以坐船出海,跑路方便。第四,宋高宗定都杭州的時候就沒想過要反攻北伐,因為南京靠近南方北部,也是南方政權天子守國門的意思,歷史南渡的王朝,都會以此為都,一方面保存漢文明火種,一方面徐圖北伐。

隋唐以來,以台州、紹興乃至寧波、杭州為代表的浙江,在我中華乃至大中華文化圈享有極高的文化地位,「唐詩之路」、「教在天台,風行東亞」,浙江山川地理、各門佛寺,海內外文人學子、大德高僧,朝聖者紛至踏來。即便是明清兩朝,浙江受到統治者的壓制,尤其是清朝,文字案連篇,但在文人學子心中,浙江還是有較高的文化地位。

南京就在長江邊上,不安全,金人一南下就是首當其衝。而且杭州在兩宋時期是江南第一城,格局真的挺大。繁華遠勝於蘇州,宋滅南唐,南京就有點沒落。要說安全和跑路,紹興明顯更好,一個在錢江南岸,多一個屏障。另一個丘陵地形,金人騎兵也不好展開,也可以從上虞或者餘姚坐船逃跑。說白了確實紹興太小了,實在無法容納那麼多外來人口和政府機構,另一個就是上到高宗下到臣子,都覺得紹興這種鄉下地方太乏味了,就一些自然風光。而作為此時江南第一城杭州,適合定都。

相關焦點

  • 南宋的都城為何定在了杭州,而不是南京呢?
    估計很多熟悉歷史的夥伴都很清楚,在北宋滅亡以後,南宋的定都曾經有兩個選擇,一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建康(南京),另一個便是杭州了。最後經過商榷,把都城定在了杭州,有人會比較疑惑,為何不在建康(南京)定都呢?宋朝高宗皇帝趙構率領宋朝剩下的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卻是杭州而不是建康(南京),原因有很多。南宋雖居於江南,但仍想收復失地。所以南宋一直聲稱杭州只是一個臨時的都城,以後還要打回汴梁。從法律意義上說,杭州不是南宋的都城,但杭州具有都城的實際功能。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南宋的第一個首都位於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
  • 南宋為何定都杭州而不選南京?亂世之下的盛世:臨安當時遠超建康
    從此,北宋成為歷史,南宋開始了坎坷多舛的命運。之所以說南宋坎坷,是因為這個政權真的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就連定個都城,也是多番思量、幾經變動才最終選擇了臨安城,也即今天的杭州。 不久後,趙構重返杭州,說什麼也不願再回建康。1138年,杭州以臨安之名正式被封做"行在所",成為南宋名正言順的國都。
  • 南宋政權為何放棄建康,選擇在臨安建都?
    吳越同根同源,春秋時期,雙方爭霸江南,前期吳佔上風,後期越佔鰲頭——越滅吳後,一路北上,進入齊魯,爭霸中原,並定都琅琊。後,越為楚國所滅,其故地一度稱為「東楚」。戰國後期形勢圖  製圖 @ 蒼天熊貓杭州地區出現縣城,要到秦統一六國之後,在會稽郡設錢唐縣(是唐,而不是塘,錢塘是隋唐時期改名的)。
  • 六朝古都南京,為何比不過杭州,無法成為南宋政權的臨時國都?
    趙構不得已繼續向南經鎮江前往杭州,並自此將南宋的國都(所謂的臨時行在)固定在杭州。 那麼相對於杭州來說,過於靠海,而且過於偏居江南,在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而反觀當時的南京,臨江而建,戰略地位重要。而且還是六朝古都,各種基礎設施相對齊全。為何趙構選擇杭州,而不是南京?
  • 南宋為何選擇杭州為都城?
    南宋在都城的選擇上,實際上是在主客觀條件之下進行的一個排除法,而杭州,則是排除了其他選項之後的唯一。從靖康之變到宋廷正式發布詔書,將杭州定為正式的國都之前,就何處建都的問題,南宋君臣之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備選的地區有:長安、四川、襄陽、建康、杭州。
  • 宋高宗趙構退守南方,為什麼把「都城」選在了杭州而不是南京?
    宋高宗趙構退守南方,為什麼把「都城」選在了杭州而不是南京?古代帝王在江南建都時,大多都選擇南京,因其西北瀕臨長江,東有「龍盤」紫金山,西有「虎踞」清涼山,北有玄武湖、長江,南有雨花臺,山水環抱,地形極為險要,而杭州則恰恰相反,為何宋高宗還會定都在杭州?
  • 杭州真的是南宋首都嗎?探訪南宋臨安皇城舊址
    身在杭州,如果對這座城市有一點了解,就一定知道:她最輝煌的時代是在南宋。公元1138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從此杭州開啟了她最輝煌的時代。南宋都城臨安,雖然輝煌壯麗,卻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小的一座都城(主要是今天杭州上城區、下城區),而就是這樣一座都城,在鼎盛時期竟然裝下了120多萬人,比肩同時期世界各大一線城市。說起臨安城,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天的鳳凰山,整個都在皇城之內。今天普通市民經常攀登的鳳凰山,在南宋時是皇家禁地,普通人根本不能進入。
  • 南宋選杭州為都城,將杭州建設的有模有樣
    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關於杭州的詩句最為唯美,這樣舒適愜意的杭州城雖然為人們熟知,但是南宋時期杭州是什麼樣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北宋滅亡之後,宋高宗率領國人建立了南宋政權,人們常說南宋偏安一隅,杭州是一個屈辱的政權所在地,但是那只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環,也沒有必要過分追究。
  • 林升寫《題臨安邸》時,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什麼情況?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從五代時候就成為江南繁華種地,宋朝遭遇靖康之難,高宗趙構難逃,隨後以杭州為行在,稱臨安府,此後,南宋就以杭州為臨時都城。南宋詩人林升在遊玩臨安的時候,寫了一首:《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穿越千年,在杭州城內探尋南宋都城臨安的痕跡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發生在錢塘江畔,臨安城外的牛家村。說完了錢塘江,那麼今天,林曉就來和大家說一說臨安。臨安,現在是杭州下轄的一個區,歷史上曾是南宋都城。接下來,我就一起穿越千年,在杭州城內探尋南宋都城臨安的痕跡。臨安城遺址臨安城遺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市南部,鳳凰山東麓的宋城路一帶。臨安城建於宋高宗建炎三年,宋恭宗德佑二年,元軍進入臨安,後遭焚毀。臨安城呈方形,總面積約十萬餘平方米,由大型夯土臺基、石砌圍牆、門址等組成。
  • 浙江省一個市,人口超1000萬,南宋曾定都於此!
    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市。其中,就杭州市來說,人口超1000萬,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 南宋是如何利用長江地形,大破金軍的?
    通常情況下,長江大體上分為上遊、中遊、下遊三段,源頭到湖北宜昌為長江上遊,宜昌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之間為長江中遊,自湖口以東入海的這段為長江下遊。圖-長江示意圖    在長江中下遊,江邊常常出現一些凸出水面的山巖,三面環水,一面靠岸,這種獨特的山巖稱之為「磯」或「磯頭」。據統計,長江沿岸比較大的「磯」一共有72個,這些地方一般具有成為渡口的潛力。
  • 望江南|杭州和南京哪座城市更好?
    > 王啟超:行在難敵蒙古軍 民族復甦靠集慶 典故10:南宋曾建都杭州,被元朝攻破(歷史)其中 「行在」意為天子行幸之所在,南宋一直宣稱都城仍是汴京(北宋都城),臨安(杭州)只不過是行在。 南京南站不是開行數量不多,而是站臺不如杭州東多(杭州東是普速列車和高速列車混站)。
  • 南宋臨安5A+旅遊指南
    歷史上,臨安之名源於「臨時安居之所」,是浙江杭州的古稱,南宋時的首都,也叫東都。從紹興八年(1138)南宋建都到祥興二年(1279)滅亡,臨安有140多年的國都歷史。南宋時成為皇室安居之所的臨安,儘管偏居一隅,但經濟、科技、文化都達到鼎盛,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大城市。
  • 南宋臨安有多繁華?想吃什麼隨便點,人口超過北宋國都
    雖然在北宋神宗年間,江西、皖南和蘇州等地都已經開始陸續推廣「夏稻冬麥」的種植方式,但南方百姓依舊對的麵食不感興趣,主食只認大米。甚至還發生過在完顏宗弼(金兀朮)搜山檢海抓宋高宗的時候,浙南和閩北等地的老百姓因為缺糧而餓死人的現象,不過這不是真的缺糧,而是南方百姓不是粟米(小米)導致的。由此可見南方人對於大米的執著。
  • 蘇州從古經濟比較強,為何南方王朝不定都於此?
    齊兵圍攻南京的石頭城,有人就告訴南朝權臣陳霸先(其時尚未稱帝)說:「一旦齊兵渡江佔領吳郡,則南朝大事去矣,東南必為齊所有,我等還能往哪裡跑?」可見吳郡之於南朝的重要性。隋文帝滅陳朝,其中有一路軍隊出東海直蹈吳郡,斷掉陳朝的糧援,這是陳朝迅速為隋所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有人會問了,蘇州既然這麼重要,除了面積狹小的春秋吳國外,南方王朝為何不在蘇州定都呢,反而定都於南京或杭州?
  • 南宋皇帝專用道路,臨安都城的中軸線,如今老店林立——南宋御街
    御街顧名思義時皇帝專用的道路,南宋時每三年皇帝都要進行為期三天的祭天儀式,經御街到景靈宮即現在的武林西路一帶,經過複雜的祭祖儀式,再返回太廟即現在鼓樓附近,最後再到城外的郊壇祭天最後返回皇宮。而當時為了保護御街上的石板不被壓壞,每次皇帝車隊經過御街之前都要將石板拿掉,鋪上沙子等儀式結束再將石板鋪回去。可見當時對御街的重視程度,現在如果你來到杭州的南宋御街還能看到這些石板。
  • 杭州西湖區,這裡的錢塘江才是南宋皇帝把都城建在臨安的主要原因
    杭州西湖區,位於杭州西部,現在是整個浙江省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裡有一條非常著名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而宋高宗趙構選擇建都於杭州,就是因為這裡有這麼一條錢塘江,因為錢塘江的東邊直接連著大海,他隨時可以到海上避難,杭州西湖區的這條錢塘江才是最讓他放心的!
  • 南京王朝短命真相
    「 如果選擇杭州為都城,是否優於南京呢?南宋王朝維持了151年,似乎證明這一點。NO.163曲墨封/文校/捕風者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有「十朝都會」之稱。
  • 南京燕子磯,為何是長江三磯之首?
    在長江的中下遊,江邊常見凸出水面的山巖,三面環水,單面靠岸,人們稱之為「磯」。長江沿岸的大型石磯共有七十多處,有些石磯具備天然渡口的條件,有些可以作為江岸上的天然壁壘。在眾多石磯中,最出名的就是長江三磯:南京燕子磯、馬鞍山采石磯、嶽陽城陵磯,其中燕子磯為長江三磯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