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臨安逛夜市

2020-12-21 濟南時報
  

《清明上河圖》局部趙孟頫摹宋畫《鬥茶圖》
□戴永夏
  靖康之恥後,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權雖然失去了半壁江山,但仍是經濟文化繁榮、科學技術進步、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王朝。反映在夜市經濟上,也是空前興旺。
  夜市是指夜間的交易市場或夜間進行的商業活動,它最早出現於唐代中晚期。到了宋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大城市都興起了夜市。尤其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夜市的發展已達到古代夜市的頂峰。
  臨安的夜市,主要集中在臨安城中最主要的街道御街上。這條大街東西兩側布滿坊巷,坊巷和大街縱橫交錯,街巷兩邊商店林立、百肆雜陳、商品繁多、商業發達,因而夜市也最為繁華。明朝人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曾對臨安夜市稱讚說:「無論通衢委巷,星布珠懸,皎如白日,喧闐達旦。」
  臨安夜市上的商業活動多種多樣,按其不同門類和經營方式分布於不同區域,大體可分三大層次。
  第一層次是酒樓、歌館、瓦子(娛樂場所)、店鋪等比較正規的場所。
  當時的御街上,酒樓、歌館林立,瓦子、商店密布。每當夜幕降臨時,十裡長街燈火輝煌,人流如潮。酒樓裡燈紅酒綠,詩酒唱酬;歌館中絲竹聲聲,歌舞昇平;店鋪裡生意興隆,笑語喧譁……這些場所一般營業至深夜。有的則通宵達旦,交曉不絕。
  夜市中的酒樓最為氣派。為了招攬顧客,各大酒樓門面都結成彩棚,或用彩畫裝飾,設紅綠杈子和緋綠簾幕,懸掛金紅沙梔子燈。有的還在店堂上張掛名畫,巧設盆景。在飲食上,各大酒樓、飯店競相增加花色品種,各種精美菜餚、名點應有盡有,飯菜可達300多種。
  夜市中最紅火的店鋪是飲食店。其中有專賣鵝鴨包、水晶包、素夾兒等數十種包子的包子鋪,有賣百味羹、蚶子辣羹、蝦魚肚兒羹等羹湯的羹湯店,有賣藥葉餅、芙蓉餅、菊花餅等餅的麵餅鋪,還有經營冷陶、雞絲、三鮮、筍撥肉等幾十種麵條的麵館。這些小吃鋪中,都供應各種名酒,任顧客選用。
  夜市中的玩物商店也很有特色。這些商店主要經營的品種有:花籃兒、竹馬兒、香鼓兒、魚龍船兒、各色涼傘、奇巧玉屏風等臨安地方特產。商人們還特別注意時令商品的變化,夏秋季節經營促織籠兒、細畫絹扇、黃草帳子、異巧香袋兒、木樨香數珠、藏香等;到了冬春季節,結合臨安當時玩燈、觀燈特別盛行的風俗,商人們則大批出售各式各樣的燈具,燈品之多「前無其比」。
  第二層次是各類攤點。攤點中有一些在固定地點設攤營業,更多的是擺地攤。出售的商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包括食品、衣帽、玩具、用具、水果等多個門類,每類都有數十種之多。隨著季節的不同,商品也花樣翻新。
  為了使生意紅火、促銷商品,地攤上的生意人也各顯其能,採取了許多有趣的招徠顧客的方式。如有一個賣茶水的茶婆婆,頭上戴著三朵花,手裡敲著個小碟兒,搖頭晃腦地一邊說唱一邊叫賣,逗得人們笑聲不斷。也有人在賣糖的擔子一頭挑了個水桶,
  裡面養了幾隻魚和龜,都帶著面具在水中起舞,引得不少孩子前來觀看。還有唱著小曲賣糖的、化裝成白須老兒舞雜耍賣糖的、演唱京師古本賣糖的……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地攤夜市也按不同門類劃片經營。較著者有以下幾類:
  算卦攤。當時算卦謀生的人往往聚集在一起,各自亮出自己的招牌,招攬顧客。這些算命先生挖空心思,打出的招牌也稀奇古怪。如以神仙自居的有「西山神女」,以花聖自比的有「桃花三月放」,以「五星」自譽的有「玉壺五星」「草窗五星」「沈南天五星」「野庵五星」等……還有的喊著「時運來時,買莊田,娶老婆」的誘人口號,自吹自擂。
  特別是年夜市上,有些算命先生還抱著燈「應市」:有的抱屏風燈,有的抱畫燈,有的抱故事人物燈,有的抱傀儡神鬼燈……他們以各種各樣的燈為標識,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彰顯自己的「神功」。小吃攤。夜市上的小吃攤也很熱鬧,各種各樣的小吃豐富多彩。有賣澄沙糕、十色花花糖的,有賣滴酥鮑螺、杏仁膏的,還有賣焦酸餡、千層兒、煎白腸的……品種多得數不清,其色香味都十分誘人。各種叫賣聲在夜市上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煞是好聽。
  文化夜市。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文人、藝人們,在夜市上也佔有一席之地,這就是文化夜市。在那裡,他們憑自己掌握的技藝賣錢餬口:
  賣畫攤上,有的專為人畫扇面。有畫梅竹扇面的,有畫花卉扇面的。有個叫張人的書生,專靠畫山水畫扇面賣錢謀生。
  賣藝點上,一些民間藝人東一堆、西一簇地設場賣藝。有說評書的,有耍傀儡的,有演雜劇的,還有玩踢弄(武術)的,熱鬧非凡。
  那些舞文弄墨的「窮秀才」多集中在「賣酸文」的攤點。一般的「賣酸文」只是代人寫書信、祭文等。而有些水平較高的文人,則能根據顧客的口味和需要,編寫詩文出售。如有個叫仇萬頃的文人,就曾立牌賣詩,每首詩標價30文。有一位婦人讓他以白扇為題作詩,他立即寫道:「常在佳人掌握中,靜待明月動時風。有時半掩佯羞面,微露胭脂一點紅。」
  第三層次是沿街叫賣的流動小販。這些小販沒有固定的攤點,有的推著小車,有的挑著擔子,有的頂著盤子,沿街叫賣。他們出售的商品除了剪紙花樣、五色花錢、木梳、頭油等外,多數為小吃,如羊脂韭餅、糟羊蹄、糟蟹、香辣灌肺、素粉羹、清汁田螺羹、羊血湯等。他們各自施展自己的本事,大聲吆喝著,沿街叫賣。各種流動小販,無論是夜市集中的地段還是小街裡巷,到處都有。

相關焦點

  • 南宋皇帝專用道路,臨安都城的中軸線,如今老店林立——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四拐角「」南宋御街曾經的故事南宋王朝在臨安偏安一隅,詩人林升曾在《題臨安邸》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當時南宋在都城臨安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更是臨安城的中軸線,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外,經過朝天門就是現在的鼓樓(關於鼓樓的介紹大家可以看這篇文章),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就是今天的貫橋,一直到武林路交叉口一帶,全長4185米,也被稱為十裡御街。
  • 北宋開封夜市被譽我國夜市「鼻祖」晚上「逛吃逛吃」千百年前就...
    對古人來說,晚上也不一定都要待在家裡,出門逛吃逛吃的生活方式,在千百年前就出現了。夜市,萌芽於殷周年間,在漢朝初具雛形。即便是夜禁制嚴苛的唐朝,夜市也曾經曇花一現,有過片刻的輝煌。而到了宋朝,夜禁制幾近消亡,夜市更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北宋的開封夜市,就被譽為我國夜市的「鼻祖」。
  • 南宋臨安5A+旅遊指南
    歷史上,臨安之名源於「臨時安居之所」,是浙江杭州的古稱,南宋時的首都,也叫東都。從紹興八年(1138)南宋建都到祥興二年(1279)滅亡,臨安有140多年的國都歷史。(陳鳴樓繪,《南宋皇城圖》局部)自從隋代開鑿大運河,臨安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 印象杭州:南宋時,御街早市與夜市為何令大詩人楊萬裡徹夜失眠
    其實,在南宋時期,「御街」同樣是人人津津樂道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其繁盛的夜市與早市,更是在南宋文人諸如吳自牧、耐得翁、西湖老人等人的筆記著作中,屢屢被提及。疫情期間的南宋御街南宋御街,宋時又稱天街、大街。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正式定都臨安,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築九裡皇城,開十裡天街」。
  • 杭州真的是南宋首都嗎?探訪南宋臨安皇城舊址
    身在杭州,如果對這座城市有一點了解,就一定知道:她最輝煌的時代是在南宋。公元1138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從此杭州開啟了她最輝煌的時代。南宋都城臨安,雖然輝煌壯麗,卻是中國歷史上面積最小的一座都城(主要是今天杭州上城區、下城區),而就是這樣一座都城,在鼎盛時期竟然裝下了120多萬人,比肩同時期世界各大一線城市。說起臨安城,有一點不能不提——今天的鳳凰山,整個都在皇城之內。今天普通市民經常攀登的鳳凰山,在南宋時是皇家禁地,普通人根本不能進入。
  • 中山北路變身「南宋御街」體驗周裡看表演逛夜市
    南宋御街——中山北路。   浙江在線09月30日訊(見習記者 江南)這兩天路過中山北路的人們都會驚喜的發現,路邊綠化帶的圍欄被印上了一個個古老的字體:南宋御街。這條全長1860米的街區,從今往後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稱:「南宋御街?中北創意街區」。
  • 穿越千年,在杭州城內探尋南宋都城臨安的痕跡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發生在錢塘江畔,臨安城外的牛家村。說完了錢塘江,那麼今天,林曉就來和大家說一說臨安。臨安,現在是杭州下轄的一個區,歷史上曾是南宋都城。1138年,南宋紹興八年,宋高宗趙構遷都臨安府,官方雖稱之為行在,但增建禮制壇廟,北返之心逐漸淡去。從此,臨安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被蒙古大軍攻破,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南宋雖偏安東南一隅,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昌盛,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王朝,也為杭州城留下了許多歷史的印跡和文化的底蘊。
  • 南宋臨安的人怎樣旅遊?從《武林舊事》中,看臨安繁華的旅遊文化
    南宋詩人林升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這首詩,最初見於《西湖遊覽志餘》的記載,這首詩描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景象。也就是說,臨安是南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一個繁榮的大都市。在繁榮的城市背景下,臨安的旅遊文化產業也是值得一提的事情。
  • 南宋政權為何放棄建康,選擇在臨安建都?
    靖康之難後,北宋的突然崩潰加速了這一過程,南宋高宗趙構南下,定臨安(杭州)為行在(臨時首都),杭州作為首都登上了歷史舞臺。南宋建立於建炎元年(1127年),但正式定都臨安遲至紹興八年(1138年),十年間關於建都何處的爭議一直存在,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臨安呢?
  • 夢回唐宋逛夜市
    夜市並非今天才有,從漢代開始,夜市交易就出現了,到了宋代,它才真正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比較一下熱鬧程度,古代夜市不亞於今天。從漢到唐,夜禁擋不住夜市  在中國古代社會,夜市的出現幾乎有點不可思議。  據說唐代夜市上的商品已經相當豐富了,尤其是南方的揚州,綾羅綢緞、金銀銅器、糖茶果酒,應有盡有。晚唐詩人王建看到揚州夜市的熱鬧,心裡跟杜牧一樣不是滋味:「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昇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當時政府也不是沒有下令禁斷夜市,比如晚唐唐武宗就敕令取締京城夜市:「京城夜市,宜令禁斷」。
  • 「夢回臨安 體驗南宋人的一天」
    在《鹹淳臨安志》的「京城四圖」中,南宋臨安城的樣貌清晰可見。在幾千年前,在同一片熱土,南宋人也和我們一樣,每天為生計奔波,開心時會笑,難過時會哭。打開「京城四圖」中的《京城圖》,就像是打開「大眾點評」和「高德地圖」的結合,臨安城的每一條街巷、店鋪都標註得清清楚楚,人間煙火氣就這樣從畫卷中,慢慢地飄散出來……  6月1日,「第一屆南宋生活創意文化節」將在吳山景區盛大開啟,文化節以「夢回臨安 體會南宋人的一天」為主線,通過「2019吳山廟會美食節」「樊樓集市」「宋•風雅匯」「大宋遊藝館」「城隍茶肆•茶百戲」「漢服體驗坊」等活動,打造一場集聽
  • 擺夜攤、逛夜市自古盛行,細品古代各大城市的地攤、夜市圖鑑
    實際上,擺夜攤、逛夜市在中國古代便已盛行,熱鬧光景不輸現下。穿越至過去,那些網紅城市裡的古人,逛的都是怎樣的夜市?有學者認為,「夜市」最早的雛形為西周夕市。現代夜市的定義為「下午五六點至午夜十二點營業,供市民和遊客消費活動的露天店鋪。」但古代的人們可沒有這麼幸運。
  • 杭州復刻南宋夜市 帶你一「夜」穿越
    夜市文化源於唐代,盛於南宋,當時的臨安(古杭州城)一到夜晚燈火輝煌,人流如潮。而在當代,夜間市集已經成為許多城市展示文旅特色,拉動夜間經濟的一把金鑰匙。  杭州刺繡、杭州雕版印刷技藝、蕭山過江布、杭州剪紙……這些過去只能在書本和影像中感受的非遺技藝、作品也被搬到了夜市現場。
  • 南宋臨安一年四季花事知多少
    南宋臨安都城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均對花卉有一種特殊的嗜好,一年四季花事活動不斷,可謂月月有花事,季季過花節。 正月賞花,主要是觀賞梅花。梅花深得文人雅士喜愛,西湖周邊梅花種植區域較多,每當湖雪紛飛之時,總缺不了踏雪探梅、煮雪尋梅的賞心逸事。園囿名墅也有各類梅景,或梅海,或梅樁,景色各異。
  • 南宋臨安有多繁華?想吃什麼隨便點,人口超過北宋國都
    但不能否認的是,大量北方人士的南遷,也帶動了南宋特別是臨安地區的飲食文化發展,南北兩派的美食在此進行了融合。這種流水線的的制度和專職的服務人員讓南宋臨安酒樓食店的服務程序已經出初具現代模型。而且這種增長並不僅僅是常駐人口,臨安作為南宋最繁華的海港城市,周邊和外蕃的商旅眾多,甚至南宋還專門設立外蕃人員永久居住地和學校,鼓勵外蕃人員留在臨安,外蕃的人和飲食習慣也帶動了臨安飲食文化的繁榮。而且每年來臨安參加科舉和經商的北宋流動人口數以十萬計,這些流動人口也為臨安的飲食發展帶來了無數的升機。
  • 杭州旅遊要到這裡看看,才算領略過南宋風情,還有夜市小吃一條街
    杭州曾經是南宋古都,作為曾經的臨安,南宋風情也是不可錯過的一幕。而遊客到了杭州,除了西湖,這一個地方更是不可錯過的。那就是南宋御街+河坊街。很多沒來過杭州的不清楚,其實這兩個地方距離很近。南宋御街兩邊會有一些商鋪,可以大致逛一逛。
  • 林升寫《題臨安邸》時,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什麼情況?
    杭州自從五代時候就成為江南繁華種地,宋朝遭遇靖康之難,高宗趙構難逃,隨後以杭州為行在,稱臨安府,此後,南宋就以杭州為臨時都城。南宋詩人林升在遊玩臨安的時候,寫了一首:《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逛夜店,喝冷飲,聽小曲,宋朝的夜市竟然這麼嗨?
    夜市的興起夜市最早起源於唐朝。可惜,唐朝的夜晚只有元宵燈會那三天是熱鬧的,其他時間出來溜達是要被抓的。夜市,吃什麼宋朝人是非常醉心於美食製作的。各種店鋪的夜市三更才打烊,到了五更就又重新開張,街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小夫妻倆在外可以逛一個通宵。吃得有了,去哪裡吃呢?東京的州橋夜市以飲食業為主,裡面酒樓林立,遍布小吃街。裡面最著名的五星級大酒樓就是樊樓。人稱樊樓「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
  • 古代夜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現代都比不了
    導語:「夜市」大家絕對不會陌生,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邀三五好友,喝著啤酒,擼著串,天南海北侃大山,這樣的夜生活讓人流連忘返,尤其是近期疫情得到控制,「夜市經濟」的重新提出,讓我們大家又把目光集中到了「夜市」上了,如果我問大家我國古代有「夜市」
  • 夜西湖,夜市裡的西湖,夜市西湖人間煙火
    今天跟隨二白鏡頭,感受一番夜市西湖人間煙火。,盛於南宋,當時的臨安(古杭州城)一到夜晚燈火輝煌,人流如潮。北宋文學家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箋注》一書這樣描述宋朝的夜市景象:&34;&34;南宋滅亡後,文學家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描述了南宋首都的夜市景象:&34;吳自牧在《夢梁錄》描述的南宋首都臨安(杭州)的夜市,與北宋的東京(開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