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對我的影響很深。她非常勇敢,錢先生去世後,一天又一天,她堅持整理錢先生的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非常了不起。」
騰訊文化 崔瑩
錢鍾書去世後,楊絳找出了他生前的大量外文筆記。這些手稿超過3萬頁,使用了希臘語、拉丁語、義大利語、英語、德語、法語以及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將其歸類後,楊絳請她和錢鍾書共同的好友——德國漢學家莫芝宜佳(Monika Motsch)及其丈夫莫律祺(RichardMotsch)對此彙編整理。此前,莫芝宜佳曾將錢鍾書的《圍城》和楊絳的《我們仨》譯成德語。
2016年3月,48冊的《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全部問世。兩個月後,楊絳病逝。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在楊絳晚年,74歲的莫芝宜佳是她最密切的合作夥伴,也是她最親密的朋友之一。楊絳評價,莫芝宜佳是「我們仨的朋友」,認為「即使是中文小說,我的學問也比不上Monika。她對中國小說能雅俗並賞,我卻連通俗小說也不如她讀得廣泛」。
北京時間5月25日晚6點,騰訊文化對正在德國波恩家中的莫芝宜佳進行了電話採訪。此前,莫芝宜佳已從朋友那裡得知了楊絳去世的消息,她很難過。她表示,楊絳對她的影響很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除了在採訪中回憶楊絳,她也打算寫一篇細膩的文章來緬懷楊絳。
以下為採訪內容。
最後一次見楊絳先生,送的是紅玫瑰
莫芝宜佳
騰訊文化:你最後一次見到楊絳先生是在什麼時候?
莫芝宜佳:是在兩年前。那時候我和我先生剛整理完錢先生的《外文筆記》。我們去拜訪楊先生,她那時候的狀態還可以。後來我們才得知,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她的情況都不怎麼好。
騰訊文化:你去看望她時是怎樣的情景?
莫芝宜佳:當時我是和我先生一起去的,我們給她買了一束玫瑰花——每次去她家,我們都會帶束玫瑰花。楊先生很高興地和我們聊天。我先生是德國人,她老說我的先生是她的「洋女婿」。她和我一般都說中文,但是我先生聽不懂中文,所以她就和他講德文。她的發音非常準。
騰訊文化:楊絳先生喜歡什麼顏色的玫瑰花?
莫芝宜佳:當然是紅色的玫瑰花啦。
騰訊文化:他們家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莫芝宜佳:他們家的藏書並不多。錢鍾書先生的習慣是記很多筆記,用筆記代替他的書,他基本都是借書看。楊先生看的書也很多,尤其是很多哲學的書,包括中文和英文的。
他們兩人的書都放在一個不大的書架上。和錢先生一樣,楊先生也習慣借書看。
曾騎自行車去拜訪錢鍾書和楊絳先生
莫芝宜佳翻譯的《圍城》德語版
騰訊文化:你是在什麼時候認識楊絳先生的?
莫芝宜佳:我和錢鍾書先生、楊絳先生都認識很久了。那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翻譯《圍城》,第一次到他們家拜訪。當時我也是第一次跟楊先生見面。
此後,我們有時見面,有時通信,一直保持聯繫,是非常好的朋友。
騰訊文化:你為何決定翻譯《圍城》?
莫芝宜佳:當時我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行的一次國際漢學會議,在那兒聽到錢先生做的一場報告。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他用英語演講,不看講稿,講得很精彩。
回到家,我向朋友提到錢先生。朋友很是驚訝,說:「啊呀,你見到了錢先生!」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錢先生那麼有名,那麼有意思。朋友送給我錢先生的《圍城》,看了以後,我決定和我的中國朋友一起翻譯《圍城》。
騰訊文化:後來你們是怎麼再見面的?
莫芝宜佳:是請教關於《圍城》翻譯的問題。我記得我當時我住在北大,騎自行車去他們家,拜訪他們。
寫信溝通,解決翻譯問題
莫芝宜佳翻譯的《我們仨》德語版
騰訊文化:你後來又翻譯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在翻譯中,楊絳先生給你哪些幫助?
莫芝宜佳:有問題的話,我會給她寫信——一般我很少打電話給她,除非在中國。我們都是通過郵局寄信,不是通過微信。我們都用漢語寫信。在信中,我們會交流《我們仨》的翻譯問題,互相告知彼此的情況。
騰訊文化:包括哪些具體的翻譯問題?
莫芝宜佳:比如她的書中出現了一些方言,諸如上海話和蘇州話,這些我不太明白,書中還會出現一些老風俗,我也不太了解。我就寫信問楊先生。她會細心地為我解釋。她為我的翻譯幫了很大的忙。
騰訊文化:楊絳先生的哪些信件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芝宜佳:有一次,她用很珍貴的紙抄寫了錢先生的一首詩給我,是用毛筆寫的。
一般情況下,她用帶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抬頭的信紙給我寫信。她喜歡用鋼筆寫信給我,而錢先生喜歡用毛筆。
騰訊文化:在整理彙編錢先生的《外文筆記》時,楊先生給你和你的先生哪些幫助?
莫芝宜佳:之前楊先生已經整理了很多,她為筆記貼上很多細小的注釋和評語。整理得差不多了,她才找我們來幫忙。如果沒有她的這些工作,這些筆記也不可能出版。
騰訊文化:楊絳先生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莫芝宜佳: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楊先生,是不是?我會寫一篇文章來懷念她。她對我的影響很深。她非常勇敢,錢先生去世後,一天又一天,她堅持整理錢先生的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非常了不起。
另外,她還堅持寫自己的東西。那時候她的年紀已經很大,但還是寫得那麼好。她在寫了《我們仨》之後,又寫了《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這非常非常難得。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