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 肯亞 馬賽人傳說

2021-02-07 itravel

肯亞東非大草原對很多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情懷。從小伴著趙忠祥的動物世界長大,也一直對獅子王故事裡的東非大草原的壯闊景觀充滿嚮往,東非大草原在我心中成了一個遙遠而充滿冒險精神的夢。而我要講的這個在肯亞旅行的故事,和馬賽馬拉草原上生生不息的動物無關,而是關於一個遠離現代社會文明的原始宗族—馬賽人

這是一支生活在肯亞和坦尚尼亞邊境的「戰鬥」民族。說是「戰鬥」民族,是因為每一個15歲的馬賽少年要靠獵殺一頭獅子來作為自己成年的象徵(當然現在這已經被禁止)。這也是一支遊牧民族,他們不斷得搭建用牛糞和泥土堆砌而成的房子,靠喝牛奶和牛血為生。他們秉持這樣一種原始而又落後的生活習性,生活在現代文明的邊緣,與地為鄰與天為伴,生活狀況幾乎讓人覺得是高級動物。

當時我們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看完成片成片的角馬、斑馬、羚羊,導遊說帶我們去看看馬賽人。他跟我們說,要去看的這個部落是相對比較封閉的一支,他們至今還住在原始的牛糞泥土房子裡,唯一會說英語的只有村長,而他家還有兩個老婆。


到了之後,看到一大片顏色鮮豔皮膚黝黑的馬賽勇士們站成一排迎接我們。他們或梳著小辮兒或光著腦袋,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裹著豔麗的大布單,在豔陽和黃土地的映襯下倒覺得很是好看。接著他們熱情洋溢得表演了歡迎儀式,其實就是一邊哼唱著土著歌曲一邊可勁兒得往上跳躍。據說是因為在馬賽人看來,誰跳的高誰就最勇敢。整個歡迎儀式進行了5分鐘之久,其間他們還盛情邀請我們一同加入。不過這項比高的活動其實只適用於男性,而我也覺得一直跳躍實在有些愚蠢和無聊了。


馬賽男人其實能做的事非常有限,除了跳高比勇敢,在獅子襲擊牛群的時候出動獵殺獅子之外,平時就是遊手好閒得坐在村口聊天、張望,現在多了一項活兒,招攬獵奇的遊客給他們表演跳高。

那麼馬賽女人呢,她們一般都幹嘛?一般來說,部落裡的女人負責除保衛家園招攬生意之外的任何粗活重活累活,她們是整個部落的主要生產力,而小孩兒要負責放牧。想像一下獅群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概了解馬賽人的生活方式了,母獅不僅要繁衍後代照顧小獅還要負責狩獵防禦,而公獅則恰恰是最懶最沒用的那個。


這時候「村長」出現了,他用蹩腳的英語邀請我們進入他們的家園參觀。於是進入圍欄內部的小村落,裡面零星坐落著幾座矮小的土堆房子,婦女們坐在村落的中間面前擺放著各種假象牙製品製品和製作粗糙的飾品(肯亞嚴謹獵殺野生動物所以基本看不到販賣的真象牙)準備向遊客兜售。放眼觀察了下小小的村落:牛羊安靜得被拴在角落,圈養的雞和狗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小孩兒和婦女悠閒得散坐著在聊天,簡直是一派安靜祥和的桃花源景象。


與此同時,馬賽漢子又開始向我們表揚他們的神技能之一—鑽木取火。這回他們先讓我們嘗試,在我們幾番嘗試都未果之後,他們得意得爭相表現,只三兩下功夫就用木板木條和一些稻草生出了火。

其實來看馬賽人部落最吸引我並不是他們表演的種種神技能,儘管這些技能似乎在他們看來是頗為應以為豪的部分。而我最好奇的是他們所居住的用牛糞和稻草堆砌而成的「房子」。說是房子,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或者更像是鳥洞或者是洞穴之類的。村長很熱情得問我們要不要進屋坐坐,一行的同伴紛紛表示不願意,而我卻感到異常興奮。

該怎麼形容這個房子呢?躬身進入門洞,右側是圈小牛的牛舍,大概只有1平方米左右,往裡走一步就是主臥客廳以及廚房的所在。整個屋子黑洞洞的,只有挖開的兩個小洞作為窗戶通風並且讓光線進入,如果不開手電我根本看不清什麼。村長讓我坐在床沿,叫我不要緊張。幾分鐘之後,我的眼睛稍微適應了微弱的光線,我看到整個屋子簡單的幾乎看不到任何物品。床簡單來說就是超微高一點的地面,上面鋪著牛皮,隨便一摸就是泥土。再定睛一看,嚇了一跳,腳邊好多蟲子在爬,根本難以想像看不清的床上還有什麼。我疑惑得問村長廚房在哪裡,村長告訴我說:「就在這裡。」「哪裡?」我還在四處尋找,村長指著床前凹陷的地方說這就是廚房。可不是麼,還有燃燒過的菸灰。接著他從身旁拿出簡陋的鍋碗瓢盆,裡面爬出了靈活的蟲子。

在村長家坐了會,他緩慢地說起當地的一些情況還有他自家的故事:在馬賽部落花400美金可以買一頭牛,而這也正是娶妻生子所需要的條件。他告訴我這就是他大老婆的房子,他平時會跟大老婆和大老婆生的孩子們住在這個房子裡,而他的另一個老婆則住在隔壁;他還說他出去接受過一些「高等」教育,所以會說英語,而現在更多的馬賽人會出去學習接受教育……我聽著他的故事有些驚訝,也覺得很是新奇有趣,但是坐在這樣的環境裡,僅僅十幾分鐘就著實讓我感到渾身不舒服。


走出這個奇異的馬賽部落,又嚮導遊詢問了很多關於馬賽人的故事,更加讓我們相信馬賽人和獅子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他們曾經是森林之王,是這片黃色土地的主宰,他們信仰自然,始終不曾更改。而今,現代文明終於開始侵蝕著這片原始而熱烈的土地,終於他們意識到他們認為完美的棲息地其實是可笑又可悲的洞穴,他們引以為豪的技能在文明人看來竟是獵奇。

我相信,很多年後,這片土地上的原始部落終將會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吸引遊客的偽裝的「土著」。那時候,馬賽人的故事將會變成一個傳說。

Article by lin醬

Photo by 阿花

歡迎訂閱iTravel 旅人微信號,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關注我們:

1、點擊屏幕右上角的[查看公眾號]

2、掃描二維碼,可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肯亞 馬賽人的馬賽馬拉
    曬圖達人:陳積峰拍攝地:肯亞我的旅途2008年的7月,隨團去了一趟東非的肯亞,行程一共9天,主要就是去看非洲草原的野生動物的,先後去了馬賽馬拉雖然無緣得見傳說中數以萬計角馬群爭過馬拉河的壯烈和獅子捕食的驚心動魄,但馬賽馬拉保護區內生機勃勃的各色動物,納庫魯湖邊粉紅的火烈鳥和白犀牛,阿布戴爾樹頂酒店的精妙和神奇,以及安波塞利國家公園內的野生非洲象和吉力馬札羅的雪還是讓此次肯亞之旅充滿了驚喜和感動。此去,沒有眺望到遙遠的終年覆蓋著白雪的吉力馬札羅山,卻看到了和吉力馬札羅的雪一樣珍貴的馬賽人。
  • 【獵奇】東非遊牧民族馬賽人的萬能刀
    Maasai的意思是馬賽人,馬賽人是東非的一個遊牧民族。 他們主要生活在肯亞和坦尚尼亞。 Seme是一種短劍,是馬賽人使用的劍。 由彈簧鋼製成,刀片是雙刃。
  • 非洲草原一個神秘的部落——肯亞的馬賽人,他們彈跳力十足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207字,閱讀約3分鐘你覺得肯亞怎麼樣?是動物的馳騁遷徙嗎?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其實,很多遊客對肯亞感興趣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還有這裡神秘的馬賽人。一望無際的東非大草原上,一群身穿紅色鬥篷,手持木棍的馬賽人正在緩緩行走。這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的一道特殊風景。馬賽人至今仍是東非活躍而知名的遊牧民族。
  • 非洲草原隱居著一神秘部落,肯亞馬賽人,彈跳力十足出門帶木棍
    提到肯亞,你會想到什麼?是奔騰不息的動物大遷移?還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其實很多遊客對於肯亞的興趣,不僅是因為野生動物,更因為這裡帶著神秘色彩的馬賽人。一望無際的東非大草原上,一隊身披紅色披風、手持木棍的馬賽人緩緩走來,這就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外的一道特別的風景。
  • 到肯亞感受東非大裂谷的壯美 馬賽部落的人樂觀有趣
    東非大裂谷的長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它就像地球的一道傷痕,雖然深度只有八百米,但是又長又寬,無論是東支還是西支,都是抹不去的傷痕。從印度洋進入東非上空,會清楚地看到這條裂痕。圖中為肯亞段東非大裂谷的居民區,遠處又山丘,近處有綠樹。
  • 「連載·走進非洲」闖入東非馬賽人神秘部落,我差一點當了酋長
    [編者按]劉洪耀,國家一級編劇、知名電視策劃人,中國電視界環球拍片第一人,教授,代表作有《真話俱樂部》、《走路長徵》、《混血兒》和《笑傲東非》等。1995、1998和2000年,劉洪耀三進非洲拍片,深度親歷非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他用詼諧生動的筆觸,以親身體驗的視角,勾勒出一個個性化的非洲,本文選自劉洪耀近期完成的《東非、北非採訪歷險記》,以饗讀者。
  • 「連載·走進非洲」闖入東非馬賽人神秘部落,我差一點當了酋長!
    [編者按]劉洪耀,國家一級編劇、知名電視策劃人,中國電視界環球拍片第一人,教授,代表作有《真話俱樂部》、《走路長徵》、《混血兒》和《笑傲東非》等。1995、1998和2000年,劉洪耀三進非洲拍片,深度親歷非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他用詼諧生動的筆觸,以親身體驗的視角,勾勒出一個個性化的非洲,本文選自劉洪耀近期完成的《東非、北非採訪歷險記》,以饗讀者。
  • 東非十字架,野生動物天堂,肯亞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肯亞位於東非,赤道橫穿而過,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臨印度洋,中部的肯亞山為非洲第二高峰,肯亞的國名也由此得來。複雜的地形賦予肯亞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觀和豐富多樣的物種,從熱帶海洋、沙漠到終年積雪的高山,肯亞以截然不同的多種面貌呈現在旅行者面前。雖然肯亞位於赤道,但是平均1500米的高海拔讓這裡氣候宜人,也成為了避暑勝地。
  • 馬賽人是兇猛的動物
    黑人司機告訴我們的名單是:馬賽人、獅子、豬玀、長頸鹿、羚羊、斑馬、角馬等。馬賽人是最兇猛的動物!  在東非200多個部族中,居住在肯亞和坦尚尼亞邊境的馬賽人是最為著名的一支部落,馬塞人一直是東非草原上原始遺留部落的象徵。不論男女,終年穿著紅色的鮮豔服裝,帶著漂亮的大耳環和項鍊,很有「黑非洲」的味道。
  • 我要去非洲(二)- 肯亞馬賽人的故事
    前些日子一個視頻爆紅,三個馬賽男人氣定神閒地搶走了獅子嘴裡的野馬肉,留下一群獅子呆呆地站在那裡,望著遠去的馬賽人背影一臉懵逼和無奈:尼瑪,地主家也沒餘糧啊,姆們抓只野馬也很不容易的好吧?弟兄們,今晚的夜宵有著落啦,而且還是肥瘦相間不柴不膩哦 [捂臉]馬賽人就是這麼厲害!這個生活在東非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人口總數不足百萬,遊走在肯亞南部坦尚尼亞北部一帶,至今仍然生活在原始的部落制度下,處於父系氏族社會階段。
  • 做一名馬賽人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設想一下,這個周末的清晨,如果你一覺醒來變成東非馬賽人,一切會有什麼不一樣?
  • 穿梭在傳統與現代間的馬賽人
    新華社發金黃的東非稀樹草原上,走來一隊身披紅色披風、手持木棍的馬賽人。這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外一道靚麗的風景。無數遊客不遠千裡來欣賞東非草原美景的同時,也被生活在這裡的馬賽人所吸引。作為肯亞最具代表性的部族之一,馬賽人一直延續著遊牧傳統。數百年來,他們在非洲遼闊的大地上逐水草而牧,靠圍獵而生,過著遊牧民族的本色生活。
  • 東非草原故事
    東非草原故事東非高原之國肯亞境內有著面積廣闊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熱帶草原型氣候使這裡形成了廣闊的適宜動物生存的東非大草原,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則令肯亞以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而聞名世界。比如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就有著約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
  • 東非的那些人和事(中)
    原創 菊子漫遊記 接上篇東非的那些人和事(上)馬賽部落的馬賽人 真正的「馬賽人」他們大部分都居住在草原上,沒有固定居所,生活的區域約在肯亞南部和坦尚尼亞北部的草原地帶。他們是肯亞最原始最古老的部落,至今還有100萬的人口。 馬賽人住在用紅土和牛糞建成的小房子,房子很低,一般沒有窗子。當地的旅遊發展起來以後,馬賽人就不再以狩獵為生,改為飼養牛羊,有時牛羊和人就住在同一間屋子裡。這種相處雖然對人和動物來說也許是最自然的。
  • 坦尚尼亞:草原馬賽人與海島石頭城
    近年來,肯亞和坦尚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已有一小部分人轉為半農半牧,並有少數人進入城市謀生。同時,與野生動物為鄰的馬賽人也更多地融入到了當地旅遊業。林慧  坦尚尼亞之行,除了塞倫蓋地草原上的角馬、羚羊、獅子等,讓我難忘的還有神奇的馬賽人和寶石般的桑給巴爾島。  馬賽人主要分布在東部非洲,活動範圍在肯亞的南部及坦尚尼亞的北部,是目前依然活躍著的遊牧民族,人口約90萬。
  • 馬賽人害怕照相折壽
    當地報紙報導說,一些馬賽人的村落拒絕作選民登記,理由竟然是照相會縮短他們的壽命。    馬賽人是坦尚尼亞的少數民族,歷史上以遊牧為生。他們主要分布在東非肯亞南部和坦尚尼亞北部的交界地區,人口大約50萬到100萬。馬賽人一直到現在還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以牛羊肉及其奶、血為主要食物,而且馬賽男子在吃肉時,女人不得在場。
  • 東非旅行 | 神奇動物在哪裡
    *背後的最高法院是不可以拍噠~奈洛比是東非第一大城市,還有個別名——東非小巴黎。市中心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是奈洛比標誌性建築。,所以沿途也可以看到各種側翻;高速兩邊的樹都是可以做電線桿的;旅遊籤3個月50美金,工作籤2年6500美金;電話卡買流量1000先令3g;純種黑人都是短頭髮的,如果路上你遇到有一頭美麗長發的,嗯嗯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有錢人了吧。
  • 東非草原故事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高清)
    東非草原故事東非高原之國肯亞境內有著大片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熱帶草原氣候使這裡形成了廣闊的適宜動物生存的東非大草原。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令肯亞以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而聞名世界,比如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就有著約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在這裡人們可看到被稱為「非洲五霸」的獅子、大象、犀牛、野牛和獵豹,看到堪稱自然奇觀的百萬角馬大遷徙,還可以看到保持著獨特原始文化並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馬賽人。
  • 逍遙度夏 到肯亞感受赤道清涼
    關鍵地:馬賽馬拉草原聰明的馬賽人在肯亞廣袤的叢林和草原上,居住著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遊牧民族執長矛,披紅鬥篷,胸前與手腳上戴著繁複華麗的串珠,馬賽人對顏色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在馬賽馬拉所能遇到的馬賽人,均披掛著色彩豔麗的鬥篷,看似盛裝。他們在早晨的陽光裡,與羊群牛群一同悠閒漫步,牛鈴聲蕩漾。也許最讓人感到神秘的正是馬賽人一直保存至今的傳統:馬賽男子成人禮。對於生活在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而言,從「勇士」變為「成人」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步。
  • 非洲部落馬賽人旅遊業興起 原始部落的主要生活來源來自遊客
    坦尚尼亞這是東非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坦尚尼亞這是東非最著名的部落之一。旅遊業在這個部落興起,旅遊已經成為了馬賽人的重要收入來源。旅行者只需要繳納一筆費用,便可以進入馬賽人家裡,唱歌,跳舞,和照相。幾個世紀以前,南非北部借肯亞南部的馬賽族在這裡過著半遊牧生活方式。他們的整個文化和畜牧都有關係。剃著光頭,細長的耳垂,輪廓分明的身材,這便是馬賽人的形象。馬賽人在世界各地被認為是兇猛的戰士。戰士可以從事貿易,牲畜,保存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