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6公斤! 八旬老人破重慶中稻畝產紀錄

2020-12-23 華龍網

楊澤才老人正在將收穫的稻穀裝袋。記者 羅芸 攝

  華龍網訊 (記者 羅芸)青翠的巴嶽山下,大足區八埝壩子上的稻穀黃了。8月4日下午,當專家興奮地報出「畝產843.6公斤」時,田塊主人、拾萬鎮八埝村80歲的楊澤才驚得張大了嘴巴。據了解,這個產量也刷新了我市中稻畝產最高紀錄。

  八埝壩子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山坪塘星羅棋布,是「一碗泥巴出一碗谷」的好地方。自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啟動以來,楊澤才家近兩畝稻田畝產逐年提高,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200多公斤,提升到去年的近600公斤。

  今年,拾萬鎮承擔農業部超級稻示範推廣項目和中稻—再生稻增產模式攻關示範項目,楊澤才的田塊也被納入百畝攻關片範圍。

  超級稻種植方式和原來的老辦法有何不同?這位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老人認真想了想說:「還是有很多不一樣。」比如,今年是2月23日交給專業育秧隊育秧,僅播種時間就比往年提前了四五天;插秧時,楊老漢和兒子、農技人員牽著繩子手工插的寬窄行,每畝窩數達到9568窩,比往年高出近1/3;病蟲害防治,由鎮裡的專業植保隊背著現代化噴霧器下田統防統治……

  「今年的長勢真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年!」楊澤才站在稻田裡,一邊收割一邊對記者說。為了蓄留再生稻,楊澤才的田塊採用人工收割。

  隨機抽取三塊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等田塊後,經四川省農科院、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市農委、重慶大學的專家測量,拾萬鎮部級超級稻示範區百畝攻關片、千畝核心片和萬畝輻射片畝產分別為795.2公斤、749.1公斤、696.0公斤。在抽取的上等田塊中,楊澤才的田塊畝產最高,比2007年梁平縣梁山鎮八角村創下的畝產839.1公斤紀錄還高出4.5公斤。

  按今年每公斤1.35元的收購價計算,楊澤才這塊田畝產值達到2265元,去掉畝生產成本1300元後,畝純收益為965元。種超級稻,今年的生產成本比去年高30元,但純收入增加682元。

  今年10月,楊澤才還將收割一次再生稻。楊老漢根據經驗估計,如果天公作美,再生稻的畝產不會低於300公斤,每畝還將再收入六七百元。

  「按『老黃曆』來種田不得行!」測產後,楊澤才捧起一捧顆粒飽滿的穀粒樂呵呵地說,「按農技員教的技術,像我們這樣的壩子,能一碗泥巴出兩碗谷!」

相關焦點

  • 畝產1噸,已實現!袁隆平「超級稻」連續4年畝產超2200斤,創新高
    這意味著,經過中國農業學家們的多年努力,經過袁隆平院士的不懈努力,水稻畝產1噸,已實現!另據報導,在四川省涼山州的超高產攻關示範點,河北邯鄲以及雲南箇舊的大面積示範種植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在隨機抽取的實驗稻田,通過機械收割,結果顯示:平均稻穀產量1090.2 公斤/畝(接近2020斤),也達到了畝產1噸水平。
  • 袁隆平畝產1000公斤攻關試驗田「Y兩優6號」收割測產
    袁隆平畝產1000公斤攻關試驗田「Y兩優6號」收割測產 來源:紅網 作者:廖潔 編輯:劉飛越 2013-09-24 19:45:48
  • 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 袁隆平:more than excited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已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至此,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破1500公斤!聽到這個消息,袁隆平說:「非常激動,more excited!
  • 山東大豆甘肅創紀錄 1.6畝實打畝產335.31公斤
    ◆"齊黃34"1.6畝實打畝產335.31公斤  ◆隴東旱塬區原品種畝產152公斤  ◆可提升甘肅200餘萬畝大豆產量  記者從山東省農科院獲悉,日前,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在甘肅省靖遠縣北灣鎮組織的齊黃
  • 「y兩優957」首次試種突破畝產千公斤創全國高產紀錄
    人民網長沙9月9日電(記者 匡瀅 通訊員 賀上升)9月9日,湖南省科技廳組織湖南省農業委員等單位的專家,對隆回縣羊古坳鎮牛形村113.2畝「y兩優957」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實測平均畝產達1000.5公斤,首次創下了該品種試種全國高產紀錄。
  • 畝產819.85公斤,安徽小麥單產再創新高
    央視新聞6月3日消息,6月1日上午,安徽阜陽市農業農村局邀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阜陽市潁泉區中北社區樊營村一塊高產攻關田進行了實打驗收。
  • 高兩米畝產1000公斤「巨人稻」在重慶試種成功
    眼下正是秋收的季節,上遊新聞記者在江津區看到了一種高2米的水稻即將進入收割季,這種水稻到除了高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畝產達到1000公斤。除此以外,稻田養娃和泥鰍的生態立體養殖,每畝的收入達到4-6萬元,完全上遊新聞就子很心目中顛覆了原有的傳統農業的概念。稻田裡,泥鰍遊,青蛙跳,禾下乘涼不再是夢。
  • 重慶交大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改良基地上種植高粱,畝產614公斤!
    重慶日報記者 萬難 攝12月7日,記者從重慶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力學治沙」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土壤化」試驗基地上種植的「晉糯3號」高粱,經過專家田間測產,平均畝產為614公斤。這一測產數據是全國高粱平均畝產的近兩倍。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Y兩優900」稻種承載畝產1000公斤攻關任務
    —分享—   紅網隆回2月24日訊(通訊員 賀上升 劉期友)2月24日,從我國超級稻高產攻關畝產
  • 廣西灌陽一季超級稻畝產再破1000公斤
    新華社南寧8月30日電(記者唐榮桂)測產驗收專家組近日對廣西灌陽縣水稻超高產攻關示範基地進行一季超級稻測產,結果顯示加權平均畝產再次突破1000公斤,單產連續9年名列廣西第一。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委託,桂林市農業局組織專家組按照《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隨機選取3塊稻田,每塊稻田隨機連片實收67平方米以上,經脫粒、稱重、測量面積、折幹處理等程序,測得3塊稻田幹谷加權平均畝產1005.62公斤,最高畝產1023.39公斤。
  • 畝產856.9公斤!山理工生態無人農場冬小麥單產刷新全國紀錄
    經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2020年全國各省小麥最高產量,山東理工大學生態無人農場冬小麥以畝產856.9公斤位列榜首,刷新全國單產新紀錄。6月17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農科院、省農技推廣總站、省種子站等單位的5位專家組成實打測產專家組,對坐落於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北高東村的我校生態無人農場種植的「山農28號」小麥示範點進行實打測產。
  • 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新品種「合農71」畝產447.47公斤!創國產大豆單...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了解到,由該分院郭泰研究員團隊等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合農71」,日前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的現場驗收,該新品種畝產達到447.47公斤,創國產大豆單產新紀錄。
  • 三亞這批「超優千號」稻種畝產逾887公斤
    原標題:三亞這批「超優千號」稻種畝產逾887公斤   5月11日,專家對位於三亞水稻國家公園南繁基地的水稻機械化覆膜實驗田進行測產驗收,測得「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畝產887.9公斤。專家組認為,水稻全程機械化有機覆膜直播技術省工省力、節水節肥,可進一步挖掘品種潛力,具有較好推廣前景。   測產的實驗田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黑龍江百順源現代農業集團等單位聯合種植管理。
  • 袁隆平超級稻「Y兩優6號」測產再創新高:936.3公斤/畝
    據中國經濟網懷化9月25日報導(記者 向進 肖平治 攝影報導)「良種、良法、配套良田」成為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四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三駕馬車」。9月24日,「Y兩優6號」品種在懷化市漵浦縣橫板橋鄉興隆村接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測產驗收。
  • 銅梁 種出「重慶造」國標一級香稻
    近日上午,在銅梁區小林鎮魚龍村十三社,市農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雜交中稻超高產優質攻關項目進行現場測產驗收。驗收結果表明,示範片種植的「渝香203」直播畝產600.91公斤,機插畝產648.29公斤。帶隊的兩位農業專家分別是重慶農科院研究員、博士後姚雄和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王龍昆。今年,他們多次帶著科研團隊到魚龍村指導優質稻生產。「魚龍村推廣的水稻品種叫『渝香203』,是地地道道的『重慶產』優良中熟水稻品種。」
  • 畝產超3000斤 袁隆平又破紀錄了!
    這是袁隆平團隊,依次破700、800、1000、1149公斤,等世界紀錄後,再次創造出的新紀錄。  據央視新聞消息,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連說more than excited!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020年11月2日電 11月2日,在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內,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晚稻測產結果出爐,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刷新紀錄!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曾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此次晚稻測產結果出爐,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紀錄。此前,袁隆平團隊曾屢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紀錄。
  • 預計平均畝產515.88公斤
    今年風調雨順,玉米迎來豐收:預計今年全市玉米平均畝產達515.88公斤,打破1998年499.9公斤的最高歷史紀錄。在玉米單產和種植面積「雙提升」的帶動下,全年糧食大豐收,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奠定堅實基礎。「玉米產量跟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三大指標有關,可貴的是,今年這三大指標全面增長。」市農技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王廷利說。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還記得袁隆平90歲生日時許下的生日願望嗎——「(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11月2日中午,正在測產的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水稻基地,傳出好消息: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遠超此前881公斤的預測值。此前7月,該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