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南疆秋季,天高氣爽日晶明。此時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到處是金色胡楊的海洋。夾在崑崙山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的新疆和田市氣候宜人,暖意融融。當地厚重溫暖、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迎來了了產銷兩旺的季節。
在和田市玉龍喀什鎮的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形似彎刀的梭織工具在65位女工手裡飛速穿梭,一條條花色豐富、條紋精美的地毯在各色毛線的層疊中逐漸鋪展開來。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看著圖紙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更帶動了一批農民脫貧。工廠裡有65名工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達瓦巴扎村古麗拜合熱木·麥麥提敏在這裡工作12年了,每個月收入近2000元。「以前跟著家裡人也學過手工編織地毯,沒想到還能成為地毯廠工人。」古麗拜合熱木·麥麥提敏高興地說。2012年,納克西灣獲得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
手藝沒有變,生活卻在變。隨著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田地毯的需求量也增多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在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兩個大村、和田市北京工業園區、洛浦縣、皮山縣、于田縣同時建立了和田地毯手工編織點。
據和田地區手工羊毛地毯行業協會會長、納克西灣手工地毯公司總經理阿卜力孜·麥提玉蘇普介紹:公司成立於2000年,佔地65畝,生產能力年產地毯4萬平方米。目前主要生產360道、450道、540道、720道本色、花色地毯,真絲純毛合織地毯,真絲地毯,藝術掛毯等,品種多姿多彩,形成了五大系列、100多個花色品種。2012年2月納克西灣商標地毯獲得新疆著名商標。
這項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6月,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地毯織造技藝保護基地。2000多年來,除了地毯編織設備從木頭的變成金屬的,手工地毯的製作流程沒有發生變化,一直保持用料和編織技藝的原汁原味。
透過絲線能看到農民工
農民工在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古老織機上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古老織機上製作地毯
農民工在古老織機上製作地毯
古老織機
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也在與時俱進。阿卜力孜·麥提玉蘇普堅信世代傳承的手工羊毛地毯不會在現代紡織機械化的大潮下消失,但他也在嘗試創新,探索個性化、定製化的手工地毯編織技術和工藝。
遊客在觀賞地毯
古老的手工地毯色澤如新
遊客在選購地毯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手工地毯
《清明上河圖》手工地毯圖景栩栩如生
古老的手工地毯色澤如新
古老的手工地毯色澤如新
地毯公司大廳不僅是地毯博物館,而且也是各類手工地毯的賣場。展廳裡擺放著不少精美的手工地毯,還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崑崙山》、《大漠胡楊林》和《清明上河圖》等手工地毯圖景栩栩如生。
和田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手工編織地毯地區,釆用「8」字扣編織法,用傳統工具和方法,一根一根手工打結。和田地毯以其變幻無窮光彩奪目的圖案紋樣和沉著協調的色澤及道數細密、絨面平薄、柔軟結實等特點名揚海內外。和田地毯踩踏後能隨時恢復原狀,猶如崑崙山上的一朵彩雲霞光四射,燦爛無比,散發著迷人的東方情韻,在手工地毯界享有盛譽,被稱為「東方式地毯」,由於和田地毯圖案更具有古老文明的藝術特點,被譽為「東方式高級手工羊毛栽絨地毯」,與波斯、土耳其地毯同屬一類,是新疆少數民族創造出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