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鄭向鵬通訊員周清)昨天,皇崗口岸旅客及客車出入境場地改造工程正式開工。皇崗口岸現有聯檢樓出入境查驗廳將改造為入境查驗廳,車港城地面首層將改造為出境查驗廳,旅客出入境查驗通道由原來各25條增加到各50條,車輛出入境通道由原來的各5條增加到各11條,改造後日均通關能力可達20萬人次,高峰期可通關30萬人次。
副市長陳應春出席了開工儀式。
皇崗口岸是亞洲最大的陸路口岸,於1987年開通,旅檢通關設計能力為日均5萬人次。隨著深港經濟的發展,皇崗口岸的通關流量已經遠遠超過原設計能力。目前,日均通關達到17萬人次,高峰超過20萬人次,客車(含小車)日均9000輛次,高峰超過1萬輛次。皇崗口岸經多次改造,但仍長期超負荷運行,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海關、邊檢等部門就必須增派人手應付口岸爆棚的局面。2003年,皇崗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隨著深港兩地經濟及人員交流的增加,旅遊人潮的增長,原有的口岸設施及其通關能力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人流和車流需要。
為了改善口岸通關環境,提高通關效率,市政府決定對皇崗口岸旅檢場地進行徹底改造。市建築工務署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造範圍佔地面積約15.9公頃,項目總概算1.76億元,主要是對現有旅檢設施、場地,車港城及其東西兩側的口岸預留地重新規劃、整合,擴大旅客出入境大廳和各類車場的面積,增加旅客和車輛出入境查驗通道數量,達到梳理口岸交通、全面提升旅檢通關能力、改善通關環境等目標。
陳應春在開工儀式上強調,皇崗口岸旅客及客車出入境場地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後,市口岸辦、建築工務署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單位要精心施工,嚴格管理,高標準、高質量地將該工程建成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