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的詩意,劉昊然陳飛宇的爛漫,《白晝流星》是那顆最亮的星

2020-12-17 納蘭驚夢

納蘭驚夢/文

上映兩天,《我和我的祖國》總票房已然逼近7億大關。這部由七位知名導演拍攝七個故事的獻禮片,無疑是這個國慶檔最當紅的獻禮片。

這部以七個普通的「我」為視角的獻禮片,打破了過往聚焦歷史事件中大人物的慣例,轉而將鏡頭投射在大日子裡的小日常、大事件下的小人物之上,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串聯起普通個體人生軌跡與偉大祖國時代命運之間的情感聯接。七個小故事中,有關於愛情的《相遇》,有關於親情的《你好北京》,有關於成長的《護航》,也有關於奉獻的《前夜》。而要論其中最具有浪漫情懷與人生詩意的故事,納蘭大概會首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

這是一個草原寓言與科學技術發展交融的篇章,這也是一個有著詩意般立意的故事——貧困的荒漠草原上流傳著這樣的寓言:只有當白日的天空裡出現晚上才能見到的流星,人們就會擺脫這世世代代的窮苦。

劉昊然與陳飛宇飾演的兩個遊手好閒、因偷盜被關進少管所的小混混,正是這片貧瘠土地上個別群體的縮影。他們被世代的窮苦所打壓,完全不相信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直到他們遇見紮根於這片窮困土地上扶貧的寬厚長者、以及從天而降的航天英雄,原本茫然四顧而無方向的兄弟倆第一次有了人生的坐標——追隨著李叔的腳步,留在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之上完成精準脫貧的目標。

耐人尋味的是,《白晝流星》並不以刻意製造的戲劇性來推進故事的發展與演進,而是通過一系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細節,於細微之處和緩流淌出陳凱歌導演所希望傳遞給觀眾的訊息。

像剛被帶到李叔家裡的哈扎布,好奇的扶住羊圈裡剛出生的羊崽子問道「它能活嗎?」在這片土地上扶了一輩子貧的老李道出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能活,只要能自己站起來就能活。」無論對於這片土地上受著窮困的老百姓,還是這兩個迷惘不知方向的少年來說,這句稀鬆平常話語的意義又何止深刻——只有自己在思想上脫貧,有著依靠自己脫貧的信念,才真正有可能擺脫貧困,幹出一份大事業。

又像李叔帶著兄弟倆奔赴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的著落地點,去迎他口中所說「返鄉的客」。其實對於沃德樂和哈扎布兩兄弟而言,他們又何嘗不是返鄉的客呢?如今的家鄉早已經不是他們記憶中的那個家鄉了,蹲在少管所裡的八個月時間,寬敞的公路都已經修到家鄉,以至於他們差點都不認識了返鄉的路。家鄉在扶貧幹部們嘔心瀝血的努力下正在煥發新顏,家鄉也同樣需要兄弟們這樣的返鄉客沉心建設,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一如相信「人定勝天」的航天事業建設者們,完成著包括火箭登月探月,飛船成功著陸等難以想像的「登天」壯舉,帶給邊陲少年的震撼不言而喻,也由此觸動了兄弟倆從迷惘落魄到重新找到生活目標的轉變,《白晝流星》也由此照亮了少年們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然而,點映反饋很多人把它排在了最後,就目前觀眾口碑來看,大家口耳相傳的最好的故事,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名字。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陳凱歌《白晝流星》片段,網友吐槽看不懂,其中意義深遠
    今年的國慶有一部不同的影片,就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它是由很多個片段組成的電影,每個片段都讓人記憶深刻,唯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片段被網友吐槽了很多,甚至被稱為最差片段。原本這個片段是很令人期待的,畢竟這是第一次陳凱歌父子一起聯手製作的片段,還有演技出眾的劉昊然加入,應該是個很有新意的片段,現在卻成為了口碑最差的一個故事。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 《白晝流星》飛一會兒,毀譽參半成玄學
    而最具爭議的要屬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它的口碑兩極分化,節後在一個扶貧工作者的吐槽文下網友推波助瀾將它「嘲」上熱搜,但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表達自己獨愛《白晝流星》並且能解讀出深刻而複雜的內容。我在國慶期間看了《我和我的祖國》,當時對《白晝流星》的第一觀感是局部拎出來很有視覺衝擊,但整體銜接生硬,形式化,詩意的片名下並不能表達出流暢的情緒,太空人說出激動人心的返航感悟時,我甚至覺得有點尷尬。
  • 精彩瞬間《白晝流星》: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壯美邊塞,三人策馬,奔向流星…… 「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這道流星之於這對流浪兄弟意味著什麼?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但好多人表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好差,不知道在講什麼。今天,阿喜發現帶領大家一起來探討陳凱歌《白晝流星》的內涵。首先,你可以表示劇情上你可能沒能一下子看懂,因為其他幾個篇章一件事平鋪直敘,容易理解,但《白晝流星》確實比較晦澀。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在七個單元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引發網友熱議。《白晝流星》的故事,從「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一歷史事件提取智慧與精華。事件回顧: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故事單元講述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戈壁灘流浪兄弟,當兩個人迷茫落魄時,遇到扶貧辦退休主任,生活發生改變。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引爭議 這個故事想表達什麼寓意呢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後迅速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對比其他單元的故事得到了觀眾們的讚賞,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卻引起了大家的批評和質疑,原因就是很多人都看不懂這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而且電影的主演是陳飛宇,所以很多人都猜測陳凱歌是不是主要為了捧陳飛宇這個故事才會變成這樣。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和《貓妖傳》都屬于于快節奏下的犧牲品,而頗具議論的作品還是那部「十年之內,無人能懂的電影」——《無極》。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
  • 《白晝流星》幕後公開:22歲劉昊然拍戲一條過,還把導演演哭了
    最近公開的《我和我的祖國》幕後紀錄片,又把22歲的「小戲骨」劉昊然的演技推上了熱搜。劉昊然在陳凱歌親自指導的《白晝流星》中,搭檔陳飛宇扮演了一對頑劣的流浪兄弟。
  • 《白晝流星》——這段惡評與稱讚相差無幾的故事,你喜歡嗎?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陳凱歌導演拍攝的《白晝流星》片段。說實話,小編已經很少看到網友們的觀點不是一邊倒的狀態了。在這個言論相對自由的網絡上,小編最常看到的就是評論集體傾向某一觀點的場景,往往持不同觀點的佔少數。
  • 郭敬明回應節目中落淚,《白晝流星》後的陳凱歌教會了他什麼?
    《白晝流星》這個環節對於大家而言再也熟悉不過了,從之前《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之後,《白晝流星》這個環節一直處於爭議中,大家都認為陳凱歌這回是捧出了自己的兒子陳飛宇,而忽略了對於自己藝術的最終追求。對於《白晝流星》這個環節,缺少的更是一些現實元素。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該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袂,數十位優秀演員鼎力加盟,禮讚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 《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公司出品,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原標題: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紅白條紋的巨大降落傘,吊著返回艙緩緩降落,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從天而降…… 一陣掌聲,把女兵姚璨的思緒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片段的畫面拉回現實。前不久剛剛在銀幕上看到的英雄航天員,竟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姚璨有點不太相信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