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2020-12-17 連城易脆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

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倘若把這部短片拿掉,可能評分還能再高一些。

上面的評論基本代表了一批觀眾對陳凱歌這部短片的一個觀感,這類差評非常多,各種影迷群裡的交流也反映了類似的看法。

《白晝流星》到底差在哪裡呢?為什麼會引來這麼多差評呢?

陳凱歌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方式使得故事顯得失真,而主旋律電影之前普遍不能為大家所接受,且普遍差評的主要原因原因就是因為故事太假。因此觀眾無法接受陳凱歌這種【寓言式】的表達尤其是兩位年輕牧民親自去給太空人抬椅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太扯淡!

同時故事通過兩位年輕牧民因為看到太空飛行器的回歸降落而大徹大悟,最終改過自新,相當於將返回艙比喻成這兩位年輕人的指路明燈,而田壯壯相當於是他們的人生引路人。很多觀眾可能覺得太過突兀,也一樣不接受這種比喻。

另外這部短片帶有的一個主題是【精神脫貧】,尤其是小羊的那個片段是明顯的點題,但是很多人似乎無法理解扶貧和神舟飛船返航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會有不少人覺得看不懂,也會影響到對這部短片的評價。

下面我再以幾個名詞作為切入點來具體分析一下陳凱歌的這部《白晝流星》。

超現實主義

首先得說明一下什麼叫【超現實主義】。通過百度百科的詞條定義查詢,超現實主義的意思是:

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注意幾個關鍵詞【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

那麼就相對好理解了,按照正常邏輯和現實的實際情況,普通人是不可能知道返回艙的具體降落地點的,更不可能進入到降落點的核心區域,至於給太空人抬椅子這完全只可能存在於夢境中的想像了。

所以我說這是一種【超現實主義表達】,只是大多數人會基於正常現實邏輯與觀感來判斷,認為這種劇情太假,太扯淡了,於是就直接否定了。我個人是表示理解的,但是正因為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覺得有些荒誕,反而會認為陳凱歌的這種設計是一種【詩意】或者是【浪漫】的表達。

所以即便請來了真的太空人,觀眾卻覺得【失真】,而寧浩導演的《北京你好》應該是個虛構的故事,但是由於表達方式比較真切,大家接受度反而很高。

以前主旋律電影的口碑普遍比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劇情、場面以及人物心理活動都太假了,這種假可能是因為不會拍,也可能是因為預算有限,還有就是缺乏誠意,抑或水平有限等等。而陳凱歌的假則是一種刻意而為之,其實是有差別的。

寓言式故事

這個名詞來自於這部短片的一個幕後採訪,主角之一的田壯壯說這是生活裡的一個寓言。

相信大家都看過所謂《伊索寓言》,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寓言就是《農夫與蛇》,對應到短片中,田壯壯飾演的扶貧幹部就是農夫,而劉昊然好陳飛宇相當於恩將仇報的蛇,只是最後又被感化而改過自新。

所謂寓言,就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而《白晝流星》其實就是相當於一個寓言故事,返回艙被比喻成流星,對兩位年輕牧民產生了深刻的且積極正面的影響。不過很多觀眾會納悶,啊?看一眼返回艙就大徹大悟了?未免太誇張了吧。

當然有點誇張,但是因為是短片,沒有太多的空間去起承轉合,去豐富人物內心,於是只是通過幾個關鍵點來講述一個寓言故事。其實很多太空人都會被邀請到學校進行演講,為的就是通過這種形式來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效果一定是有的,只是不可能像電影裡展現得那麼立竿見影。但是電影就是電影,一定會有某種程度上的誇張和虛構。

精神脫貧

扶貧攻堅是我們國家最近幾年最重要的幾個任務了,因此也成為了祖國電影中的一部短片的主題。

《白晝流星》裡其實點明了【扶貧】這個概念,但是很多人無法將其中的劇情和扶貧主題進行聯繫,也是差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裡主要表達的是【精神脫貧】。

電影中的沃德樂和哈扎布有手有腳,年富力強,但是卻依然貧困無比,關鍵就在於精神的貧瘠,對於這類人進行扶貧,最重要的就是【精神脫貧】,何謂精神脫貧,再引用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

精神貧困通常表現為聽天由命、消極無為,安於現狀、好逸惡勞,不求更好、只求溫飽,老守田園、安土重遷,小農本位、重農輕商, 「等、靠、要」思想嚴重。要徹底擺脫貧困,首要的就是精神脫貧。解決好精神層面的問題,就會真正激發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就會激發出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被動救濟為主動脫貧,提升自主脫貧能力。

顯然電影希望通過神舟飛船返航的白晝流星來徹底改變這兩位難兄難弟,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他們自主脫貧的能力。

這個立意和主題本身是很不錯的,奈何大眾不是很能理解或者接受陳凱歌這種表達方式,從而引來一堆批評。

詩意攝影

這個其實在之前的【超現實主義表達】裡也有過涉及,其實這部電影符合陳凱歌一向以來的浪漫主義。我們回看他之前的電影,無論是《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還是《梅蘭芳》,其實都是充滿詩意的。

《白晝流星》這個片名本身也充滿了詩意,也是這7部短片中最詩意的一個片名了。

《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是不是陳凱歌的這個片名最詩意?因為帶有比喻,所以顯得詩意,於是反而和觀眾之間產生了一些隔閡。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種比喻,即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接受。

看這些鏡頭,真的充滿了美感,而且很明顯是帶有寓意的。可是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並不能體會到這些鏡頭語言帶來的那些表達,甚至會加深對這部短片的困惑。

所以歸根結底,陳凱歌的這部《白晝流星》之所以得到那麼多的差評在於【表達方式】和【接受程度】之間的脫節,其實從電影技法上來評價這部電影的話,還是及格的,完成度還可以。本身祖國這部電影就是命題作文,如果從作文角度來講的話,陳凱歌的這篇小作文至少是沒有偏題的,而且進行了明顯的點題,同時也有一些不錯的辭藻,也就是那些充滿美感的攝影。

總而言之,這部短片沒有主流評論中說的那麼差,另外祖國動員了很多平時不看電影的人進了影院,他們對於電影的觀感和接受程度和一般的影迷是有很大差異的。我相信對於《白晝流星》而言,這種差異性會更大。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一些缺點,也不是說拍得那麼好,例如還是顯得有些老套,人物的轉折有點生硬,部分情節在主題表達上是有重複的等等。

以上內容都是我自己的個人看法,不一定準確,但是也算是提供了一個視角或者切入點供大家參考吧。

【芙蓉鎮】導演:謝晉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電影市場上出現了《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佳作。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同時隨著更多新片的上映,《中國機長》累計票房想要超過《我的祖國》也不現實,因為越往後大盤票房是會增加,但傾斜到這兩部電影的就很少了,能否拿到20%以上的排片都成問題。根據後期整理,七部電影的中文名和英文翻譯分別是:《前夜The Eve》、《奪冠The Champion》、《相遇Passing By》、《回歸Going Home》、《北京,你好Hello Beijing》、《護航One for All》以及我們要重點說的《白晝流星The Guiding Star》。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我和我的祖國》在十一檔期不僅票房火得一塌糊塗,口碑也是持續發酵,不斷走高,豆瓣穩定於8.1分的它,註定將載入華語電影史冊。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國慶檔,電影院瘋狂地擠滿了人,《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以驕人的電影票房成績讓人們再次驚呼國慶檔的魅力。這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是最熱之作,以陳凱歌和其他六位著名導演的合作以及眾星雲集讓這部電影以8.2分的豆瓣評分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截至發文,《我和我的祖國》已經22.3億票房。
  • 陳凱歌《白晝流星》片段,網友吐槽看不懂,其中意義深遠
    《中國機長》則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的一個片段都能讓觀眾們揪心很久。今年的國慶有一部不同的影片,就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它是由很多個片段組成的電影,每個片段都讓人記憶深刻,唯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片段被網友吐槽了很多,甚至被稱為最差片段。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引爭議 這個故事想表達什麼寓意呢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後迅速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對比其他單元的故事得到了觀眾們的讚賞,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卻引起了大家的批評和質疑,原因就是很多人都看不懂這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而且電影的主演是陳飛宇,所以很多人都猜測陳凱歌是不是主要為了捧陳飛宇這個故事才會變成這樣。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再加上這部電影之後,觀眾對於他的作品要求更加嚴苛,畢竟是盛名之下的陳凱歌!而陳凱歌后續的影片中,口碑不佳,確實很少有值得回味的作品。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章節很多,在我看來故事最出彩的當屬《前夜》那一段;真實事件改編,以開國大典上升國旗著眼,描寫幕後人員的默默奉獻,說實話這段歷史對於九零猴來講,特別新奇。
  • 郭敬明回應節目中落淚,《白晝流星》後的陳凱歌教會了他什麼?
    《白晝流星》這個環節對於大家而言再也熟悉不過了,從之前《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之後,《白晝流星》這個環節一直處於爭議中,大家都認為陳凱歌這回是捧出了自己的兒子陳飛宇,而忽略了對於自己藝術的最終追求。對於《白晝流星》這個環節,缺少的更是一些現實元素。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令人意外的是,五代導演領軍人物、名揚海內的大導陳凱歌成了大V口中「成績墊底」的那一個。《白晝流星》也成了七部之中最差的那一部。WTF?為了避免情緒作祟,黃金周結束,我又一次走進電影,二刷《我和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在內容形式上,融合藝術構思,將事件與時代風貌鑲嵌到歷史影像中。在七個單元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引發網友熱議。《白晝流星》的故事,從「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一歷史事件提取智慧與精華。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下降 白晝流星差評最多 卻有特殊含義
    對祖國70周年華誕,也是送上一份極具情懷,溫馨感人的豪華大禮。很多觀眾對電影中的7個短片,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排名,基本都認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最差,不符合邏輯,過於浪漫主義。發現電影裡的美,找出電影中的亮點,也不枉去電影院一趟。香港光頭警長劉澤基受邀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看往後感慨萬分,其中,對於陳凱歌導演,受到廣大觀眾口誅筆伐的《白晝流星》這一小短片,印象特別深刻,深有感觸地發微博表達自己的感想:「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用自己僅餘生命的時間,以生命影響生命,將兩個像脫韁野馬一樣的年輕人導回到人生正軌上!」
  • 《白晝流星》飛一會兒,毀譽參半成玄學
    餘音繞梁的還有主題曲《我和我的祖國》,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很多人會不經意間哼出調調,不知道這是被王菲的低吟淺唱帶動,還是深受電影感染,或者本來就對祖國愛的深沉。從外部看,在和《攀登者》《中國機長》的三強爭霸賽中,《我和我的祖國》整體上口碑票房雙贏,脫穎而出。
  • 陳凱歌的詩意,劉昊然陳飛宇的爛漫,《白晝流星》是那顆最亮的星
    這部以七個普通的「我」為視角的獻禮片,打破了過往聚焦歷史事件中大人物的慣例,轉而將鏡頭投射在大日子裡的小日常、大事件下的小人物之上,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串聯起普通個體人生軌跡與偉大祖國時代命運之間的情感聯接。七個小故事中,有關於愛情的《相遇》,有關於親情的《你好北京》,有關於成長的《護航》,也有關於奉獻的《前夜》。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電影本身不在於表達歷史事件本身,而是在於表達普通老百姓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關係。有些人是參與者,哪怕是參與了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比如《前夜》中的林治遠,《相遇》中的高遠。更多的人則是「圍觀者」,比如《奪冠》中上海弄堂裡的老百姓,《北京你好》中的張北京。
  • 短片《白晝流星》,大師級別的寓言氣質,充滿人文關懷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短片《白晝流星》,大師級別的寓言氣質,充滿人文關懷國慶假期已經過去近半了,這次國慶期間的三強爭霸也差不多落下了帷幕,從目前網上的風評來看,毫無疑問《我和我的祖國》取得了最終勝利。與其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倒不如說這是一部大眾文藝片,這部電影主要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自然這七個故事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好壞,如果說這部電影是一個命題作文大賽的話,那小編覺得優秀的很突出,平庸的很平庸,網上爭議最大的就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