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白晝流星》,大師級別的寓言氣質,充滿人文關懷

2020-12-17 小諾諾說電影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

短片《白晝流星》,大師級別的寓言氣質,充滿人文關懷

國慶假期已經過去近半了,這次國慶期間的三強爭霸也差不多落下了帷幕,從目前網上的風評來看,毫無疑問《我和我的祖國》取得了最終勝利。與其說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倒不如說這是一部大眾文藝片,這部電影主要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自然這七個故事也是各有千秋各有好壞,如果說這部電影是一個命題作文大賽的話,那小編覺得優秀的很突出,平庸的很平庸,網上爭議最大的就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是最讓小編驚喜的一部短片,驚喜的地方就在於它真的是一部貨真價實「陳凱歌」電影,這個片段講的是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航的故事。小編看之前非常好奇這個故事,他究竟會怎麼拍?前面幾個故事大多是講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艱苦奮鬥,而這個故事卻有一些不一樣,它將扶貧和航空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主題混合在一起,小編不得不承認其實這個故事的拍攝難度是所有片段裡面最高的。

西北荒蕪之地的兩個年輕人,因為家庭的貧困與父親的離世而愈發叛逆,父親臨死前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在白晝裡看到流星,那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美好,謹遵著父親的教誨,兩個人踏上了離經叛道的追尋之路。這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非常浪漫且有詩意的,同時也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切實際的一部寓言式的短片,而它的寓意則是能為人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白晝流星」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飛船,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強盛富強了,人民的生活自然也就美好了。

本片的利益與完整度非常的好,也不存在為了愛國情懷強行犧牲人物性格與簡化矛盾之類的做法,並且攝影水平甚至CG的運動也都很有衝擊性,總體而言這是一部非常具有電影大師氣質的短片,但網上大部分評價對此片都不怎麼好,畢竟很多觀眾對電影的要求僅僅是看一個好的故事,就好比你要去聽評書,結果來了一首詩歌朗誦。很多網友反饋覺得電影搞砸了,但小編對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一些別的理解。

其實這個故事沒有網友評價的那麼不好,相反小編認為陳凱歌把扶貧和航空這兩個主題聯繫得非常好,對於這個故事的理解可能需要觀眾有那麼些貧窮的體驗,貧窮不單單是物質的貧窮,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為見識,所以扶貧先扶志,如果當事人沒有站起來的意願,那再怎麼扶貧都是白搭。兩個小孩目睹了返回艙降落,對於這兩個聽說過白晝流星傳說的孩子來說,就是打破他們無知的一件大事,也是完成了扶貧最困難的一部分,對於他們思維的改變,他們從無知到目睹了白晝流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這個轉變是非常重要的。

少年兩個人之前的狀態來源就是他們的無知無畏,而這種狀態就是被白晝流星給擊破的,他們兩個人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更新鮮的事物,從此才能真正地站起來,也真正完成了扶貧,所以小編個人覺得《白晝流星》絕對沒有風評的那麼差,只是偏向於浪漫主義,在六個寫實故事中顯得風格不搭,同時這個故事的走向需要觀眾去了解那個環境和背景,但觀眾大部分都和荒漠與扶貧沒有交集,小編認為這可能就是這不短片引起如此大爭議的核心原因。你們覺得呢?大家請理性評論。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白晝流星》飛一會兒,毀譽參半成玄學
    而最具爭議的要屬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它的口碑兩極分化,節後在一個扶貧工作者的吐槽文下網友推波助瀾將它「嘲」上熱搜,但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表達自己獨愛《白晝流星》並且能解讀出深刻而複雜的內容。我在國慶期間看了《我和我的祖國》,當時對《白晝流星》的第一觀感是局部拎出來很有視覺衝擊,但整體銜接生硬,形式化,詩意的片名下並不能表達出流暢的情緒,太空人說出激動人心的返航感悟時,我甚至覺得有點尷尬。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但好多人表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好差,不知道在講什麼。今天,阿喜發現帶領大家一起來探討陳凱歌《白晝流星》的內涵。首先,你可以表示劇情上你可能沒能一下子看懂,因為其他幾個篇章一件事平鋪直敘,容易理解,但《白晝流星》確實比較晦澀。
  • 精彩瞬間《白晝流星》: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壯美邊塞,三人策馬,奔向流星…… 「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這道流星之於這對流浪兄弟意味著什麼?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內上映期間,也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小範圍公映了,影迷們這回大概不必擔心中文字幕怎麼翻譯了,因為電影採用的就是雙語字幕,想知道很多句子如何翻譯的只需仔細觀看就好,以下要提的是七個短片片名的英文翻譯。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然而,點映反饋很多人把它排在了最後,就目前觀眾口碑來看,大家口耳相傳的最好的故事,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名字。
  • 《白晝流星》——這段惡評與稱讚相差無幾的故事,你喜歡嗎?
    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陳凱歌導演拍攝的《白晝流星》片段。說實話,小編已經很少看到網友們的觀點不是一邊倒的狀態了。在這個言論相對自由的網絡上,小編最常看到的就是評論集體傾向某一觀點的場景,往往持不同觀點的佔少數。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白晝流星」背後,聯想人撐起每秒百萬億級計算
    「白晝流星」既是草原上的寓言,也是划過天空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當美麗寓言照進現實生活,當他們抬頭看見白晝流星,於是未來可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最後一個篇章,名叫《白晝流星》。「白晝流星」的故事發生在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的那一天。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白晝流星》無論是一刷,還是二刷,《白晝流星》帶給我的感受都迥異於另外六部作品。回歸前的摩登香港、奧運氛圍下的首都北京、出國潮下的魔都上海,《我和我的祖國》中大城市、小市民佔據了大部分戲份。城市生活確實與美好、繁華有著必然聯繫,更應景,更適合歌頌,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樣的繁華並不是所有人可以享受的到,都可以體會的到。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下降 白晝流星差評最多 卻有特殊含義
    很多觀眾對電影中的7個短片,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排名,基本都認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最差,不符合邏輯,過於浪漫主義。香港光頭警長劉澤基受邀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看往後感慨萬分,其中,對於陳凱歌導演,受到廣大觀眾口誅筆伐的《白晝流星》這一小短片,印象特別深刻,深有感觸地發微博表達自己的感想:「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用自己僅餘生命的時間,以生命影響生命,將兩個像脫韁野馬一樣的年輕人導回到人生正軌上!」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在七個單元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引發網友熱議。《白晝流星》的故事,從「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一歷史事件提取智慧與精華。事件回顧: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故事單元講述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戈壁灘流浪兄弟,當兩個人迷茫落魄時,遇到扶貧辦退休主任,生活發生改變。
  • 陳凱歌的詩意,劉昊然陳飛宇的爛漫,《白晝流星》是那顆最亮的星
    而要論其中最具有浪漫情懷與人生詩意的故事,納蘭大概會首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這是一個草原寓言與科學技術發展交融的篇章,這也是一個有著詩意般立意的故事——貧困的荒漠草原上流傳著這樣的寓言:只有當白日的天空裡出現晚上才能見到的流星,人們就會擺脫這世世代代的窮苦。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原標題: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紅白條紋的巨大降落傘,吊著返回艙緩緩降落,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從天而降…… 一陣掌聲,把女兵姚璨的思緒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片段的畫面拉回現實。前不久剛剛在銀幕上看到的英雄航天員,竟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姚璨有點不太相信眼前的一切。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科技實現了神話,流浪少年回了家
    在老李的指引下,兄弟二人真的看到了「白晝流星」,這顆流星就是神舟十一號的返回艙。兄弟二人在老李的應允下離開老李追著「流星」降落的方向去了,他們看到了從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中出來的太空人,他們的心境亦開始明朗。「流星」回家了,「希望」回家了,他們也該「回家」了。
  • 看這個,膽大妄為地為《白晝流星》重寫了劇本!
    片名「白晝流星」,詩意又美好,讓我好不容易治好的「文藝病」再次復發。電影用草原上有關「白晝流星」的傳說,把紮根土地的扶貧和漫步天際的神舟十一號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實在是天才的構思啊!然而《白晝流星》卻飽受爭議,甚至被網友群嘲是《我和我的祖國》中最爛的片段。
  • 從《白晝流星》到中國航天50年:所有星辰大海,都與你息息相關
    白晝流星的三重寓意早在去年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之際,便有一部與中國航天事業緊密聯結的電影。它在向國人展示了航天力量之餘,又讓百姓感受到了航天英雄的榜樣力量。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短片的一部分,《白晝流星》顯得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