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由甘肅酒泉發射,衛星成功升空。那一刻,中國航天事業從0到1,國人的飛天夢也由這顆繞地衛星開啟。
東方紅在空中作業28天後,壽終正寢。而可貴的是,「東方紅、太陽升」BGM旋律伴隨著衛星的升空,讓全宇宙都傾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
或許在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東方紅衛星的研發到升空,更承載了一代國人對飛天夢的究極渴望。中國也成為了既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國人的飛天夢
中國人對於飛天夢的執著,其實並非20世紀才有。對於天外天域外世界的構建,伴隨我們祖先的絢爛豐富想像力,且構成一個又一個悲壯的神話傳說。
從夸父追日到嫦娥奔月,從白日飛升到騰雲駕霧。中國從未停止探索外太空的腳步;而徵途,正是星辰和大海!
東方紅髮射後,中國的航天事業始終在進步,但受限於大環境,直至1999年才實現了又一次偉大的突破。
歷經29年的厚積薄發後,1999年第一艘太空飛船「神舟一號」成功衝出大氣層,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徵程。
17年11代更迭,到2016年,「神舟十一號」於內蒙古成功著陸,「神舟」飛船的使命圓滿完成。而「神舟」系的成功,足以讓中國載入世界航天的史冊。
而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的啟動,中國人立意宏大,試圖用現代科技把古人飛奔月亮的幻想,化為現實。
3年後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升空,1年時間內嫦娥一號完成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玉兔月球車,以太陽為動能,完成了對月球地表的探測和樣本採集。
而今日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正等候一個更好的時機。作為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我們將攜帶著所有對月亮的夢想,與嫦娥、玉兔進行最親密的接觸。
此外,東方紅升空後的50年後今天,「天問一號」計劃正式公開,中國航天人已對外宣告,我們將於美國之後,全面向火星進發!
時光匆匆,從東方紅一號到今天,已整整過了50年。4月24日早已被官方定義為「中國航天日」。
50年來,中國航天雖然快速推進,可如果高尖端技術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依然如天淵之隔。
同樣,在很多人路人看來,飛向外太空、航天探索是太空人和科學家的事,和普通老百姓又有何關聯呢?
其實並非如此。
從早已被寫進教科書的「兩彈一星」工程,到東方號發射時,國人紛紛彈冠相慶。航天背後,更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榮耀感和自豪感。
白晝流星的三重寓意
早在去年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之際,便有一部與中國航天事業緊密聯結的電影。它在向國人展示了航天力量之餘,又讓百姓感受到了航天英雄的榜樣力量。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短片的一部分,《白晝流星》顯得獨樹一幟。而陳凱歌的個性化表達,更為作品增添了些許藝術色彩。
其實在當地的民俗史中,一直流傳著白晝流星的傳說。如果「有人在白天看到流星的話,以後便一生平安、享盡榮華富貴」。
《白晝流星》以兩位住在西部戈壁的貧民少年為視角;而二人混沌的狀態、散漫的性格、善惡不分的價值觀,更給了後續反轉的可能。
茫然無知的少年,卻遵循了人性本惡的理念。因從小缺少教化,生存之外,小偷小盜則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除了在提到「白晝流星」時,偶爾被激發的善心,日常更無太多優點可言。
起初,短暫勉強過上好日子則成為了少年所追逐的目標。直到遇到扶貧辦的前輩李主任後,兩位少年的善惡是非,才真正發生變化。
起初李主任對兩位少年的關照是十分自由的,於潛移默化間,李主任把教化融入進生活。包括回家後的收容、教他們騎馬放牧,甚至以病體迎接天宮11號時,少年已今非昔比。
此外,更高級的善在與李主任的朝夕相處中逐漸顯現。而李主任以生命為代價,換回對兩位少年的感化時,他們的內心已然發生轉變。
扶貧或許不僅是給普通人以溫飽,從精神上對他們感召,讓他們認識自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扶貧。田壯壯飾演的李主任正如少年心中的白晝流星,已然為少年樹立起,健康的人格。
畢竟年輕人都有一個英雄夢,對榜樣的追逐從未停止。當李主任薪火相傳、因病隱去後,航天英雄則成為了少年的新榜樣。
當時正是天宮十一號飛船著陸,飛船正如戈壁灘的白晝流星。而其承載的三位太空人正是少年內心,關於英雄、關於榜樣的引航等。
當二位少年騎馬奔馳、全力救出太空人的那一刻,正如航天精神,在二人心中的傳承。
如果說航天員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的話,二位少年用自己的腳步,在戈壁灘,跑出了一片星辰和大海。
景海鵬和陳冬的到來無疑對少年來說,是極其震撼的。
即便在遙遠的戈壁灘,依然有人心念著太空人,可見航天英雄在登上天空之際,已然把中國航天精神灑下了全國上下的老百姓。
他們為天宮十一號歡呼,而天宮十一號成功著陸,更讓他們感到自豪。航天精神也因為英雄主義,如白晝流星一般,打入少年一代年輕人的心中。
《白晝流星》蘊含的三重寓意至此畫上了結尾;首先是少年對新生活的期盼,其次李主任之於少年心中的燈塔;最後這是太空人對於少年英雄精神的感召。
三重寓意循序漸進,讓少年從懵懂到成人,期間白晝流星讓他們完成了兩次蛻變,最終以醍醐灌頂的方式,接受了航天事業的精神指引。
結語
如果說電影中的外太空是一個永遠無法觸及的夢,那麼現實中航天科技,正是我們人類圓夢的最偉大壯舉。
縱觀中國航天事業,從東方紅升空到今天「天問一號」的官宣,東方紅幾十年如一日,它見證了中國航天的起伏,更承載了我們新一代對於外天空的探索夢想。
中國航天50年,我們不僅拓寬了中國對宇宙的邊界,其中凝聚的航天精神更成為了當下國人的精神指引。
民族自豪感則隨著飛船和火箭的一次次升空和著陸,得到了真正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