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晝流星》到中國航天50年:所有星辰大海,都與你息息相關

2020-12-17 武俠小王子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由甘肅酒泉發射,衛星成功升空。那一刻,中國航天事業從0到1,國人的飛天夢也由這顆繞地衛星開啟。

東方紅在空中作業28天後,壽終正寢。而可貴的是,「東方紅、太陽升」BGM旋律伴隨著衛星的升空,讓全宇宙都傾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

或許在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東方紅衛星的研發到升空,更承載了一代國人對飛天夢的究極渴望。中國也成為了既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後,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國人的飛天夢

中國人對於飛天夢的執著,其實並非20世紀才有。對於天外天域外世界的構建,伴隨我們祖先的絢爛豐富想像力,且構成一個又一個悲壯的神話傳說。

從夸父追日到嫦娥奔月,從白日飛升到騰雲駕霧。中國從未停止探索外太空的腳步;而徵途,正是星辰和大海!

東方紅髮射後,中國的航天事業始終在進步,但受限於大環境,直至1999年才實現了又一次偉大的突破。

歷經29年的厚積薄發後,1999年第一艘太空飛船「神舟一號」成功衝出大氣層,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徵程。

17年11代更迭,到2016年,「神舟十一號」於內蒙古成功著陸,「神舟」飛船的使命圓滿完成。而「神舟」系的成功,足以讓中國載入世界航天的史冊。

而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的啟動,中國人立意宏大,試圖用現代科技把古人飛奔月亮的幻想,化為現實。

3年後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升空,1年時間內嫦娥一號完成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玉兔月球車,以太陽為動能,完成了對月球地表的探測和樣本採集。

而今日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正等候一個更好的時機。作為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我們將攜帶著所有對月亮的夢想,與嫦娥、玉兔進行最親密的接觸。

此外,東方紅升空後的50年後今天,「天問一號」計劃正式公開,中國航天人已對外宣告,我們將於美國之後,全面向火星進發!

時光匆匆,從東方紅一號到今天,已整整過了50年。4月24日早已被官方定義為「中國航天日」。

50年來,中國航天雖然快速推進,可如果高尖端技術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依然如天淵之隔。

同樣,在很多人路人看來,飛向外太空、航天探索是太空人和科學家的事,和普通老百姓又有何關聯呢?

其實並非如此。

從早已被寫進教科書的「兩彈一星」工程,到東方號發射時,國人紛紛彈冠相慶。航天背後,更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榮耀感和自豪感。

白晝流星的三重寓意

早在去年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之際,便有一部與中國航天事業緊密聯結的電影。它在向國人展示了航天力量之餘,又讓百姓感受到了航天英雄的榜樣力量。

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短片的一部分,《白晝流星》顯得獨樹一幟。而陳凱歌的個性化表達,更為作品增添了些許藝術色彩。

其實在當地的民俗史中,一直流傳著白晝流星的傳說。如果「有人在白天看到流星的話,以後便一生平安、享盡榮華富貴」。

《白晝流星》以兩位住在西部戈壁的貧民少年為視角;而二人混沌的狀態、散漫的性格、善惡不分的價值觀,更給了後續反轉的可能。

茫然無知的少年,卻遵循了人性本惡的理念。因從小缺少教化,生存之外,小偷小盜則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除了在提到「白晝流星」時,偶爾被激發的善心,日常更無太多優點可言。

起初,短暫勉強過上好日子則成為了少年所追逐的目標。直到遇到扶貧辦的前輩李主任後,兩位少年的善惡是非,才真正發生變化。

起初李主任對兩位少年的關照是十分自由的,於潛移默化間,李主任把教化融入進生活。包括回家後的收容、教他們騎馬放牧,甚至以病體迎接天宮11號時,少年已今非昔比。

此外,更高級的善在與李主任的朝夕相處中逐漸顯現。而李主任以生命為代價,換回對兩位少年的感化時,他們的內心已然發生轉變。

扶貧或許不僅是給普通人以溫飽,從精神上對他們感召,讓他們認識自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扶貧。田壯壯飾演的李主任正如少年心中的白晝流星,已然為少年樹立起,健康的人格。

畢竟年輕人都有一個英雄夢,對榜樣的追逐從未停止。當李主任薪火相傳、因病隱去後,航天英雄則成為了少年的新榜樣。

當時正是天宮十一號飛船著陸,飛船正如戈壁灘的白晝流星。而其承載的三位太空人正是少年內心,關於英雄、關於榜樣的引航等。

當二位少年騎馬奔馳、全力救出太空人的那一刻,正如航天精神,在二人心中的傳承。

如果說航天員的徵途是星辰和大海的話,二位少年用自己的腳步,在戈壁灘,跑出了一片星辰和大海。

景海鵬和陳冬的到來無疑對少年來說,是極其震撼的。

即便在遙遠的戈壁灘,依然有人心念著太空人,可見航天英雄在登上天空之際,已然把中國航天精神灑下了全國上下的老百姓。

他們為天宮十一號歡呼,而天宮十一號成功著陸,更讓他們感到自豪。航天精神也因為英雄主義,如白晝流星一般,打入少年一代年輕人的心中。

《白晝流星》蘊含的三重寓意至此畫上了結尾;首先是少年對新生活的期盼,其次李主任之於少年心中的燈塔;最後這是太空人對於少年英雄精神的感召。

三重寓意循序漸進,讓少年從懵懂到成人,期間白晝流星讓他們完成了兩次蛻變,最終以醍醐灌頂的方式,接受了航天事業的精神指引。

結語

如果說電影中的外太空是一個永遠無法觸及的夢,那麼現實中航天科技,正是我們人類圓夢的最偉大壯舉。

縱觀中國航天事業,從東方紅升空到今天「天問一號」的官宣,東方紅幾十年如一日,它見證了中國航天的起伏,更承載了我們新一代對於外天空的探索夢想。

中國航天50年,我們不僅拓寬了中國對宇宙的邊界,其中凝聚的航天精神更成為了當下國人的精神指引。

民族自豪感則隨著飛船和火箭的一次次升空和著陸,得到了真正的升華。

相關焦點

  • 「白晝流星」背後,聯想人撐起每秒百萬億級計算
    「白晝流星」既是草原上的寓言,也是划過天空的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當美麗寓言照進現實生活,當他們抬頭看見白晝流星,於是未來可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最後一個篇章,名叫《白晝流星》。「白晝流星」的故事發生在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返回的那一天。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白晝流星》無論是一刷,還是二刷,《白晝流星》帶給我的感受都迥異於另外六部作品。回歸前的摩登香港、奧運氛圍下的首都北京、出國潮下的魔都上海,《我和我的祖國》中大城市、小市民佔據了大部分戲份。城市生活確實與美好、繁華有著必然聯繫,更應景,更適合歌頌,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樣的繁華並不是所有人可以享受的到,都可以體會的到。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我們中國是一個疆域廣大的國家,有土地才有人民,才有國土這個概念。」從昨天上映到目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關注度還在持續上漲。從票房數字和觀眾口碑不難看出,《我和我的祖國》將會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在內容形式上,融合藝術構思,將事件與時代風貌鑲嵌到歷史影像中。在七個單元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引發網友熱議。《白晝流星》的故事,從「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一歷史事件提取智慧與精華。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陳凱歌《白晝流星》片段,網友吐槽看不懂,其中意義深遠
    國慶期間上映的電影無疑各個都是拼盡全力往前衝,正值國慶小長假,所有的電影都想搏一個票房最高。今年的國慶期電影每一個都很出彩。《攀登者》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努力攀登珠穆朗瑪峰,為國爭光。《中國機長》則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中的一個片段都能讓觀眾們揪心很久。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和《貓妖傳》都屬于于快節奏下的犧牲品,而頗具議論的作品還是那部「十年之內,無人能懂的電影」——《無極》。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但好多人表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好差,不知道在講什麼。今天,阿喜發現帶領大家一起來探討陳凱歌《白晝流星》的內涵。首先,你可以表示劇情上你可能沒能一下子看懂,因為其他幾個篇章一件事平鋪直敘,容易理解,但《白晝流星》確實比較晦澀。
  • 精彩瞬間《白晝流星》: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壯美邊塞,三人策馬,奔向流星…… 「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這道流星之於這對流浪兄弟意味著什麼?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史航說道「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不僅題目最詩意,通篇也是目接歸鴻,心遊萬仞。」可見在史航眼裡,《白晝流星》的畫面大氣而厚足,是最美的, 藍天白雲、黃土地、策馬少年和航天飛船降落傘,元素堆疊,很見巧思。要知道,陳凱歌和田壯壯均屬於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他們的電影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充滿了情懷。
  • 《白晝流星》飛一會兒,毀譽參半成玄學
    而最具爭議的要屬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它的口碑兩極分化,節後在一個扶貧工作者的吐槽文下網友推波助瀾將它「嘲」上熱搜,但同時也有一部分人表達自己獨愛《白晝流星》並且能解讀出深刻而複雜的內容。對比寧浩的《北京你好》裡汶川男孩的選角,副導演是全國跑,在重慶的一個中學找到了沒有表演經驗的王東,他一出場嘎了吧唧的勁一下子就能讓我們代入到角色設定中。除了角色現實感不足,影片在航天科學事業和扶貧主題結合處理上也有違和感。
  • 短片《白晝流星》,大師級別的寓言氣質,充滿人文關懷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是最讓小編驚喜的一部短片,驚喜的地方就在於它真的是一部貨真價實「陳凱歌」電影,這個片段講的是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航的故事。小編看之前非常好奇這個故事,他究竟會怎麼拍?這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非常浪漫且有詩意的,同時也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切實際的一部寓言式的短片,而它的寓意則是能為人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白晝流星」其實就是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飛船,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強盛富強了,人民的生活自然也就美好了。
  • 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原標題:她看到了那顆「白晝流星」 紅白條紋的巨大降落傘,吊著返回艙緩緩降落,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從天而降…… 一陣掌聲,把女兵姚璨的思緒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片段的畫面拉回現實。前不久剛剛在銀幕上看到的英雄航天員,竟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姚璨有點不太相信眼前的一切。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七個故事,每看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淚點明顯比第一次「低」。這七個故事,截取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幾個重大歷史瞬間。電影本身不在於表達歷史事件本身,而是在於表達普通老百姓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關係。有些人是參與者,哪怕是參與了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比如《前夜》中的林治遠,《相遇》中的高遠。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我和我的祖國》已經是國內上映的第14天了,近些天的單日票房都是《中國機長》拿下,而且反超都是在晚間,由此可見觀眾們大多喜歡在晚間觀看更加驚險的電影。正因為單日票冠已經被《中國機長》連續多天保持,兩部電影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電影市場上出現了《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佳作。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 白晝流星,如你所願!
    這就是白晝流星。看見流星,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許願。四子王旗的哈扎布也不例外,他的願望是「日子好起來」。只是身處戈壁荒灘,過上好日子談何容易?何況哈扎布跟哥哥沃德勒本是孤兒,還是問題少年。三人策馬追趕難得一遇的「白晝流星」——成功著陸的神舟十一號飛船。震撼。覺醒。少年的心自此堅定。李叔夙願達成,「自個兒站起來。」「白晝流星」,是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最深情磅礴的一環。
  • 看這個,膽大妄為地為《白晝流星》重寫了劇本!
    嘲笑詩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安全的,但你可能會錯過一次仰望中的會心吧……」屁股決定立場,史航老師這次註定沒法成為一股清流了。史老師說的「國風」「詩意」等,我都感受到了。當看到大漠上的策馬奔騰,塵土飛揚中的金光流溢,我眼裡也冒出小星星了。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