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黑車,那是給自己打工,跑滴滴,那是給平臺打工,但跑滴滴,不僅僅是給滴滴打工,同時也是打黑工
為什麼說跑滴滴是打黑工呢?因為滴滴平臺一部分司機是私家車主,正等待著滴滴清理出局。私家車,註定成為這場網約車盛宴落寞的一份子,全民開網約車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繼續從事網約車的私家車,以及從前從事網約車的的私家車,說白了都是沒拿到營運資格證的黑車。
因為沒有對新興行業一棒子打死,在默認網約車發展的情況下,同時發現了網約車存在太多不足的地方,所以,網約車新政在網約車運行好幾年後終於出臺,運管部門出重拳清理滴滴及其他網約車平臺的私家車及異地營運車輛。
為什麼私家車主寧願跑黑車,也不願意成為平臺的黑車司機呢?因為要抽成,抽成費用在20-30%,但是,滴滴黑產的存在,就不能理解成為私家車主不願意成為平臺的黑車司機了,相反,很多車型不符合滴滴要求的私家車主們,極力想成為滴滴的車主,因為,那時候的滴滴,是有很多補貼給司機的,就憑這些補貼,不符合要求的司機們,就會削尖腦袋進入滴滴平臺。
補貼一旦取消呢?這些黑產司機還無所謂,因為本身車輛就便宜,或者是老舊車型,還能考平臺繼續生活,但那些花了十多萬買車的滴滴司機呢?沒有補貼,補貼少了,發現投入成本去跑滴滴就是入了一個大坑,想跳出來,卻不能為力,車貸怎麼辦?最先從事的無壓力,而後進入的卻是壓力山大。
無可奈何,只能放棄平臺專門做黑車了,本來就是平臺無證的私家車主,也是平臺的黑車司機,只是利用下平臺的信息,或者順風車上的客源信息來從事黑車。
與其被滴滴高額抽成,還不如單打獨鬥掙錢來得快。
而現階段,與滴滴合作的第三方租賃公司,已經成為新興的網約計程車公司,這些公司的車輛,要麼租賃,要麼售出,但中間的差價也不會太少,但滴滴以獎勵的形式來給司機們補貼油費,加上油電混動車型省油,滴滴的那點獎勵恰好能補貼油電混動車型的油費。
而私家車主們繼續從事滴滴,卻不能像第三方租賃公司的車型一樣有油費補貼,自然,每月的收入又相差了一兩千塊。
這時候私家車主繼續從事滴滴,已經再無優勢,加上網約車新政後運管部門抓非法營運,罰款金額巨大,與其被滴滴高額抽成,還不如轉入地下運行呢。
靠私家車主發家的滴滴,最後則沒有解決私家車主們的身份,是不願意解決,還是另有隱情呢?或許,是跟營運車的報廢年限有關吧,如果能確保收入,哪個司機不願意更改營運性質呢?但收入過低的情況下,誰也不願意提前報廢自己的車輛,以及多繳多一倍以上的營運保險費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