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客運管理處執法人員正在對一輛車進行例行檢查
不小心坐了「黑車」時,我們會抱怨管理部門執法不力;迫不得已乘坐「黑車」,大多數人都經歷過。
「黑車」為啥這麼多?「黑車」司機月收入高嗎?在治理「黑車」方面,管理部門有沒有相應措施?請看商報記者的蹲點日記。
河南商報記者 郭富收
觀察 鄭州「黑車」為啥這麼多?在鄭州市客運管理處蹲點的第一天,正好趕上鄭州市正在進行的交通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河南商報記者也被「派往」執法現場。
幾次暗訪後發現:市場「誘人」,是「黑車」或者套牌車、空號車存在的主要原因。而「黑車」的「據點」,並不僅僅是鄭州北站、鄭州東站、鄭州火車站等。
以經常跑鄭州到新鄉、焦作等地的無正規營運手續的車輛為例,從鄭州北站到焦作,一般每人40元左右,拼夠一車人才走,當然,特殊情況下人不滿員也走。如果趕上雨雪天氣等,乘坐這些車輛還要加錢。
這些車輛大多改成了天然氣車,一天跑三四趟很正常,往返拉人,一個月收入一兩萬元。在從火車站跑往機場的「黑車」中,連「宰」帶騙,收入甚至比這還高。「黑車」猖獗的背後,是非法營運收入遠遠高過正規車輛的經營收入。
方便 有些「黑車」很有服務意識說實話,「黑車」存在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家的「服務」確實好,而且有些情況下價格比較「優惠」。
在車主散發的一張名片上,除了留有司機的電話,還印有「用愛車承運、用愛心服務」的廣告語。更吸引眼球的是「市內免費上門接送」,還有省內包車、機場包車、快件傳遞等字樣。
「黑車」司機能提供這麼優質的服務,不得不讓人反思:如果正規營運車輛也能這樣「門到門」、「點到點」服務,還怕沒有客源嗎?
對於本地人, 「黑車」司機服務十分周到;而有時面對「外地人」,有些司機便會狠宰,先把乘客勸上車,然後再讓乘客加錢。
「在外不找事」的心理,使得一些「外地人」被宰時選擇忍氣吞聲。
縱容 被「黑車」宰了,有乘客不願舉報事實上,能讓「黑車」生活得「很好」還有一個原因,可以說是部分乘客的縱容。因為圖便宜,不少乘客選擇與這些司機聯繫,而外地人即使被宰了,人早已離開鄭州,也成了「啞巴吃黃連」。
更重要的是,就連本地人也不舉報,一是因為「實惠」、便宜;二是不敢舉報,因為這些乘客的手機號都被車主保存,甚至有的司機發簡訊變相威脅。
在鄭州火車站附近的福壽街上,尾號為豫U×××77的車輛被執法人員攔下,車上乘坐一位女孩,從濟源到鄭州東區一企業實習。在執法人員的勸說下,她才承認乘坐了這臺無證車輛。
有的司機還與乘客吹大話說,他和客管處、運管局的人都熟悉,甚至說「我親戚就在政府××部門工作,不然誰敢沒手續跑車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但正因為如此,一些乘客認為人家有「熟人」,舉報了也不會有結果。
委屈 正檢查「黑車」時,他和同事被砍在不少人看來,執法人員在查扣車輛時很「風光」。但這種「風光」背後,其實暗藏兇險。他們在找乘客作證時,很多乘客不願意「多事」,導致執法人員就是攔下「黑車」,因證據不足不得不放車。
「我們又不能找人暗訪,否則又成釣魚執法了。」在車上聊天時,鄭州市客管處一位執法隊員說。
執法時,工作人員被打的事也出現過多次。11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客管處工作人員慎康福和同事小李檢查車輛時,一男子拿著一把40釐米長、半弧形的刀,在慎康福的肩上砍了一刀,衣服被劃了一個10多釐米長的口子。
小李就沒那麼幸運了:大腿內側被刀扎了一下,腿上被劃了一個三四釐米長的傷口。
而這個拿刀人的車牌尾號是39,焦作牌照,在鄭州北站拉客,一般跑鄭州到焦作,當時車上有3人,每人收費30元。
措施 車輛是否正規 一掃描就知道事實上,對於「黑車」的治理,客管處早就有一整套方案,其中最「管用」的一招,就是科技裝備。
目前,這項裝備正在進行技術等方面的調試,近期將安裝在1萬多輛計程車上。
這個科技終端,將有一個識別碼,功能類似於人的身份證,一輛車只有一個識別碼。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百米內的距離,執法人員一掃描,就知這輛車是不是正規計程車。
也就是說,市民乘坐的計程車是不是套牌、空號、偽造車牌,執法人員一掃描就知道。這只是治理「黑車」市場的手段之一。
還有,查處的「黑車」將全部移交交警部門,因為司機將面臨扣完12分甚至被拘留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