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是 中國 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 中國 雕塑之都」,「 鳳凰城 」和「 中國 煤都」之稱。在我的腦海裡,除了 雲岡石窟 ,只剩下黑布隆冬的「煤都」了。一路上燈火輝煌,繁花似錦。殊不知,一清早碧空萬裡,藍天白雲,興奮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印證了一句廣告詞{ 大同 與您的想像大不同}!
作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作為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 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美譽,特別是以 雲岡石窟 、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 大同 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教文化。
第二站是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的懸空寺,位於 山西 省 大同 市 恆山 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的美譽,是 中國 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翠屏峰突兀直起,但石壁中間略呈弧形,懸空寺恰好定位在弧形的凹底,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形成天然屋簷,把整個寺院罩在裡面,避免了雨水的衝刷和風砂的侵蝕,再加上翠屏峰和天峰嶺這兩大天然屏障,懸空寺的日照平均時間僅有3小時,這為懸空寺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之所以時至今日而風採依然。
它不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英國 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但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 中國 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義大利 威尼斯 考古專家尼諾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 中國 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 中國 來一趟。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 菩薩 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樣樣具備。
兩座雄偉的三簷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南北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
殿閣之間相互交叉,與之相對,遙遙在望。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梁為基礎,藉助巖石的託扶,迴廊欄杆、上下梁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
據導遊介紹,懸空寺有三大看點:
其一:凌空而起的木棧道沒有任何支撐物,說實在的踏上棧道,探頭向下望去,會感到自身猶在天空之絕妙的同時,還可清楚地看到那些支撐棧道的立木和橫木。人立其上顫顫悠悠的,不敢停留,當然也不能停留,因為 通道 非常狹窄。
其二:世界上最小的大雄寶殿裡有著三尊【脫紗 菩薩 】,最裡面的是太乙龕,中間的是三佛龕,右側供奉的是關老爺。這三尊是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一絕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裡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為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我只能站在門口拍照,可見地方有多小。
其三:棧道上方的石壁上還鑿有三處石窟,窟內石壁上鏤刻有三尊大石佛,分別是報身佛、應身佛和法身佛。栩栩如生的三尊大石佛,體態豐盈,端莊大度,與 雲岡石窟 是同一時期的作品,也是懸空寺最早的石雕珍品。可惜人太多無法拍攝。只拍攝了三聖殿也稱為觀音殿,居中的是觀音 菩薩 ,左為文殊 菩薩 ,右為普賢 菩薩 ,這是觀音 菩薩 。
長長的石棧道依崖而鑿,棧道邊有一道齊腰高的矮牆。俯視遠山近嶺,除了驚嘆,不知作何感想啊~~
看著那堅硬結實的木紋與面具,我不由得為這純木料建築而感嘆,懸空寺經的起1400多年歷史長河的考驗,巍然不動的矗立在北嶽 恆山 !
回到停車場,看見豎立的 「北嶽 恆山 」的遊覽標識,其實懸空寺並不屬於 恆山 景區,兩者相差2公裡。下一站就去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