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懸空寺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懸空寺參觀遊覽。我是此次懸空寺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懸空寺。
那為什麼懸空寺要建在這麼高的而又不與地相接的地方呢?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勢力的分裂,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為了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公元 446 年,太武帝拓跋燾聽信道長寇謙之的讒言,發現寺廟裡有兵器和女人,說寺廟是不乾淨的地方,一度滅佛,發生了太武帝滅佛事件,他將寇謙之請到京都平城,並在那裡設立了道壇。公元 491 年,孝文帝拓跋宏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也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的遺訓「上延宵客,下絕囂浮」修建了這座懸空寺。
那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奇、險、巧」。那這三個字就體現在懸空寺的建築藝術,選址技巧以及其他各個方面。
我們可以看出寺廟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廟唯一腳踏實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層樓閣。實際就是把我們平時看到的平面的寺廟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第三層是它的配殿。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為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為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寶殿裡,塑造的時候,先用膠泥塑成泥胎,然後再外面用南方產的紵麻一層層的裹上。之後再磨光、上漆、貼金,最後從在塑像時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來,這樣塑像就像一個空的雞蛋殼一樣,中間是空的。這三尊塑像高 50 釐米,重量只有 3 公斤重,是寺裡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懸在空中了,給人的感覺是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其實告訴大家大多數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接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梁,這些橫梁是插入巖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巖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裡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梁,外面的力氣越大,裡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巖石上。我們看到的橫梁只是整個橫梁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巖石中,這也就是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託。
那麼木頭就怕蟲蛀,而這裡木頭是用當地的鐵杉並經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擔心的。
此外,它的選址也體現了他的特點。首先我們看懸空寺對面的山峰,它是恆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嶺,海拔 2016 米,它為懸空寺擋住了太陽,就是在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日,懸空寺的日照時間也只是三到四個小時。我們再看懸空寺背靠的這座山峰,它是恆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們看懸空寺就被環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來,當下雨的時候,雨水順著山崖,流進我們現在所在的山谷金龍峽裡,左右兩側的山崖又成弧形,當風吹過來的時候,增大了風的阻力,再大的風到了這兒也就變成了微風。這樣風吹、日曬、雨淋都不會對懸空寺造成侵害,就難怪它會有 1500 多年的歷史了。
寺廟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處,這裡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裡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創始人,中間的釋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詳,左邊的孔子則是雙唇緊閉,橫眉怒目,心裡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邊的老子卻是一幅仙風道骨,穩坐釣魚臺的模樣。三位好像是在討論一件事情,不過 1500 多年了,他們的座次卻從未改變過,我們也就不便多說什麼了。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待會兒大家沿著樓梯登上寺廟,會發現在臺階上遊許多的小鐵釘,那麼木質樓閣出現小鐵釘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鐵定是定在樓梯上的,這樣大家上去的時候,踩到的是鐵定,而不會與木板直接發生摩擦,這樣就保護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種裝飾,三大家看鐵定得圖案,有的是繁星燦爛,有的是鐵水飛濺,更多的是蓮花狀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時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蓮,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們順著山崖往下看,我們看到石壁上有兩個字:壯觀,可是我們發現,壯字多了一點,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參觀後揮筆寫下的,多了一點是說,懸空寺的壯美已不能用壯觀二字來形容了,它是比壯觀還要壯觀的。徐霞客曾來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觀。外國的建築學家也對懸空寺讚美不已。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感慨道:「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的懂得了畢卡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
各位遊客懸空寺的遊覽我們到這裡就結束了,寺廟建在山上,使朝拜者如登天梯,而它坐落在西邊,無形中又吻合了西方極樂淨土,難怪王維會有「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的佳句。總之,不論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懸空寺都有一種流動的美,正應了蘇東坡的一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其中的奧妙你就慢慢去品吧!
上下五千年,悠悠三晉史,歷史的變遷給山西大地遺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至今仍迷醉著旅遊者的雙眼。俗話說「物惟求新,人惟求舊」。讓我們相約再聚龍城,最後,祝大家好花常開,好景常在!
關於懸空寺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裡,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裡,祝大家玩得愉快。
了解更多景點知識 關注山西導遊詞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