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已多次對日本以南海問題威脅取消對柬經濟援助,幹涉柬埔寨內政、外交的做法表示憤怒。上月20日,洪森在柬埔寨國家行政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稱,「某個東協域外國家」的駐柬埔寨大使,正在向柬埔寨及其他東協國家施壓,希望他們能在仲裁案結果宣布後表態支持。29日,洪森又在一次公開講話中點名批評日本駐柬埔寨大使,稱其以取消經濟援助為威脅幹涉柬埔寨內政。柬埔寨當地媒體分析認為,日本及歐盟國家的不斷施壓,是柬埔寨近期多次表態支持中國南海問題立場的重要原因。
日本介入南海問題已經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域外國家,日本在南海問題上如此起勁總讓人覺得奇怪,然而細細分析其動機,大概可以找出答案。
冷戰後的日本以海洋國家自居,並力圖主導亞洲事務。而中國的崛起打破了日本的美夢,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現在日本的GPD已經不到中國一半——前者在5萬億美元左右徘徊了多年,後者已經輕鬆邁進10萬億美元俱樂部。日本認為,應趁著中國還未強大到徹底壓倒日本之前多撈取一些實利,遂打破中日之間多年的默契,主動在釣魚島問題上挑起爭端。
然而,日本的短視又一次證明其在國家戰略領域的短視: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沒有佔到便宜,反而丟掉了實際控制權,中國公務船隻因此經常去釣魚島海域巡航。近日日本謊稱中國戰鬥機在釣魚島空域趕走日本戰鬥機,後又否認,充分暴露出日本在面臨中國優勢軍力時的惶恐與無奈。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戰略家」們開始出謀劃策,妄圖扳回劣勢。在南海牽制中國就其「錦囊妙計」。
日本「軍事專家」文谷數重認為,對日本來說,南海並非生死存亡的航線。即使南海航線不通,也可以通過海上迂迴航線,打通與波斯灣、歐洲國家的海上通道,比如,途經龍目-海峽-望加錫海峽與松巴海峽、翁拜海峽-馬魯古海峽等,在經濟上、技術上也不會出現嚴重問題。而對中國來說,南海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地位不同,是其核心利益,南海問題可以拖住中國應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進軍太平洋的腳步。總之,南海局勢不穩符合日本的利益。
文谷數重認為,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越起爭執,就越消耗自身實力,即使在中國處於有利態勢下也一樣。比如,中國在南沙建設航空基地,表面上是一種勝利,但也是一種內耗。在遠離本土缺少淡水資源的南沙,疏浚海底泥沙,大興土木建設基地,日後的維護成本會很大。日本與其杞人憂天地擔心南海航線,不如在某種程度上掀起南海波瀾,促使中國進軍海洋的方向從東海轉向南海。
上述對柬施壓行為就是這種戰略的產物,可惜效果似乎並不好。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南海仲裁案不得人心。大凡有法律常識的國家都看出,所謂南海仲裁不過是針對中國、踐踏國際法的一出鬧劇。這種伎倆今天可以用來針對中國,明天興許就可以用來對付自己,因此柬埔寨等國對此予以堅決反對。
第二,日本的做法令人反感。眾所周知,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是亞洲的戰爭策源地,其侵略罪行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可以說其深重的反人類罪行是無法洗刷的原罪。日本不思贖罪,反而學習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利用援助幹涉他國內政,這種行為自然遭受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反感,遭到反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日本的一廂情願導致柬埔寨抵制。日本總是認為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當然,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襲擊不能忘,而為什麼遭受襲擊則選擇性遺忘),用經濟援助的手段可以使遭受侵略的東協國家對日本俯首帖耳。一旦沒有達到目的,便採取以切斷經濟援助的方法要挾對方,絲毫不顧及對方的感受及國家利益。這種自我中心、一廂情願的做法自然會受到柬埔寨等東協國家的抵制。
第四,日本誤判了形勢。它沒有認識到柬埔寨等國是中國鄰國這一不可改變的地理事實,中國的睦鄰外交使得這些國家不願意為了經濟援助而甘當日本對抗中國的馬前卒。換言之,日本顯然低估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的政治智慧。這在國際交往中恐怕並非尊重人的有修養的行為。
從洪森首相的表態可以看出,日本試圖以經濟援助作為手段脅迫東協國家反對中國的圖謀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適得其反:洪森首相的講話無疑對日本本就不太正面的國際形象造成了不利影響。也許日本應該明白一個常識:國際道德和國際正義是拿金錢買不來的,脅迫對方帶來的只能是鄙視和敵意,而不是尊重和友誼。(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