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特派記者俞懿晗發自芝加哥
風景旖旎的密西根湖畔小城懷亭市(whiting)最近被貼上了環保壞榜樣的標籤。原因是英國石油公司(BP)計劃一擲38億美元,大規模擴建其位於當地的煉油廠。無疑,這筆近年來罕見的巨額投資將給這座小城帶來一個玫瑰色的未來———更大油產量、更高效益、更多就業機會……但在長長的列表最後還有一項不容忽視:可能出現的更多汙水排放。
為獲得懷亭所屬的印第安納州政府的許可,BP在環保問題上做了不少功課:宣布投資1.5億美元用於改建汙水處理設施以保持密西根湖的清潔,承諾將排汙量控制在美國聯邦環保署《清潔水法》規定的範圍內。
於是,擴建計劃一路順利通行,絲毫沒有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阻攔。
但在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與懷亭郡毗鄰的芝加哥市強烈反對煉油廠擴建計劃,市長戴利甚至威脅要和BP對簿公堂。
「BP的人覺得很冤枉,對戴利市長的立場更是大吃一驚。」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告訴早報記者,「他們認為自己都已經符合聯邦政府的環保規定了,怎麼還會有人跳出來反對?」
事實上,「跳出來反對」的呼聲正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橫掃整個大湖區。除了保持緘默的印第安納州,同屬臨湖地帶的伊利諾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各大城市紛紛聲討BP的擴建計劃。在州長、市長們的帶領下,數以萬計的沿岸居民更熱火朝天地組織集會、遞交請願書,一時間,向來以環保衛士自居的BP淪為眾矢之的。
鄰州絕不袖手旁觀從大湖區水資源共享的大環境而言,一樁看似印第安納州「家務事」的煉油廠擴建項目,卻遭到其他地區的「指手畫腳」甚至圍追堵截,其實算不得冤枉。
與此次BP風波關聯的密西根湖實際上聯繫著美國的四個州———威斯康星、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和密西根州。而位處印第安納州的BP煉油廠,實際上橫跨了三個小城區———懷亭、哈蒙德和東芝加哥。
根據當地環保署的批准,擴建後的BP煉油廠可以將氨水排放量增加54%,毒性汙泥排放量增加35%。儘管BP堅稱自己並無向密西根湖排放毒性汙泥的行為,但對生活於湖濱區域、每日從中汲取飲用水的人們來說,這樣的描述已經夠駭人了。
「我們的市民每天在湖裡遊泳、在湖畔釣魚,從湖裡獲取飲用水,湖水就如同我們城市的血脈。」芝加哥環境保護局局長薩度·約翰斯頓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和其他地區相比,芝加哥似乎更有理由為此感到緊張,因為懷亭市就坐落在芝加哥市區東北僅20分鐘車程的地方。
上世紀70年代出臺的美國聯邦《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均對煉油工廠的廢氣、廢物排放做了嚴格規定。在此後的一系列修正案中,對煉油廠排汙量的控制日益上升。這也促使BP在今年7月向印第安納州環保局申請「豁免」,要求允許其排放量超過聯邦政府的規定,理由是「按照新規定BP將不得不減排50%,……這將使BP的財務陷入困境。」印第安納州環保局批准了BP的申請,並聲稱此決定不會影響到密西根湖的清潔。
這個決定結結實實惹惱了周邊地區的民眾和父母官們。「我認為BP這兩個字母現在的含義是糟糕的汙染者(BadPolluter)。」伊利諾州眾議員馬克·科克毫不客氣地批評說,「他們該褪下偽善的外衣了。」
更多矛頭指向了印第安納州州長丹尼爾斯及他的環保團隊。伊利諾州副州長奎因說:「這片湖水是四個州1500萬人賴以生存的飲用水之源,當印第安納試圖讓環保進程倒退時,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民眾的請願則更為直白。走進密西根湖附近的不少社區,只見一張張傳單上赫然寫著:「大湖屬於每個人」,「這是我們大家的湖」……在他們的推動下,四州的許多市縣都通過譴責決議,對懷亭煉油廠的擴建計劃表示抗議,其中甚至包括印第安納州的市縣,比如離懷亭市不遠的切斯頓市,就通過決議要求印第安納環保局長「下課」。
跨越邊境與黨派聯動隨著事態進一步發展,大湖區沿岸的居民驚訝地看到,各州立法層對幾乎每件事吵吵嚷嚷、爭論不休的情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團結和緊密協作。
伊利諾州的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共同將該議題送進了國會山,8月初,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了一項針對BP煉油工廠擴建的反對決議。參議院也已對此表示關注,並聲援大湖區的抵制行動。
「沒有黨派爭鬥,沒有互相指責,我實在太感動了,」一個自稱「印第安納州人」的網民在「摩天大樓論壇」中寫道,「也許這就是BP事件對大湖區最大的意義所在。」
威斯康星州民主黨眾議員梅森日前對沿湖各城市進行了逐一拜訪,號召所有居民對BP擴建採取聯合行動。他表示,印第安納州的居民對此事非常惱火,其他各州的居民也應該有所反應。威斯康星五大城市的市長則把他們的聯名信送進了印第安納環保局長辦公室,要求重新考慮對BP擴建的許可。
在地區性環保組織的參與下,一場蔓延四州的抵制活動漸漸變成有組織有計劃的區域聯動。大湖及聖勞倫斯河計劃、大湖區聯盟等區域性合作機構均開始牽頭組織應對措施。另一個著名區域性研究機構、普渡大學位於密西根湖畔的卡魯美水資源研究所,也已經宣布將對有利於BP和地區發展的減排科技進行探索研究。
作為戴利市長在BP風波中的代言人,約翰斯頓局長告訴早報記者,最佳解決方式還是各地區同印第安納州共同協作,幫助BP達到減排標準。「我們當然希望和印第安納州合作,不過現在還沒得到他們的明確回復,看起來似乎和BP直接對話更有效些。」約翰斯頓說。他承認,對於印第安納州的事,芝加哥並沒有權允許或阻止,「最終我們沒法做出任何具有法律效應的舉措。但戴利市長想傳遞的信息是,他不反對擴建,但希望能不破壞環保。」
在聯邦政府的《大湖區水資源合約》大框架下,大湖區各州正不斷加強區域合作。不過目前的問題是,《大湖區水資源合約》僅對水資源使用做出規定,並未涉及汙染問題。這也使大湖沿岸各州在遇到汙染分歧時仍無統一標準來協調行動,於是,當某一問題無法獲得區域共識時,城鎮、地區間仍會出現訴訟等不愉快事件。
「我們還不清楚事態會如何發展,」約翰斯頓局長向早報記者坦言,「為達到(環保)目的,我們在必要時將提出訴訟。」
焦點東方早報:芝加哥是否擔心反對BP建廠會給商業夥伴帶來消極信號?芝加哥環保局局長約翰斯頓:芝加哥的商業氛圍一直很棒,我們總是儘量鼓勵商界人士到這裡發展。不僅如此,我們還幫助各種商業夥伴,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環保。社會上似乎有種固定思維,認為商業和環境是矛盾對立的。但在芝加哥,你可以發現兩者是有機結合的。希望能繼續和BP合作,讓他們的設施和商業運作對大湖區不再造成環境危害。我們很欣慰地看到,有那麼多芝加哥人關心這件事,而且也在採取行動。民眾才是真正推動這股保護密西根湖行動的中堅力量。
東方早報:BP說他們符合所有聯邦政府的環保規定?
芝加哥環保局局長約翰斯頓:他們宣稱如此。我們承認,或許BP的舉動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法規(或者說我們不清楚他們是否違規操作),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他們應當在環保工作上投入更多,確保不更多地汙染密西根湖。我們只是要求他們在環保問題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環保設施的投資上做出更多創新舉措。業務拓展和擴建本身沒什麼不好,但不能同時增加汙染。BP的煉油廠有自己的汙水淨化系統,但我們認為其技術和效果還不夠。未來大湖區沿岸的環保課題,不是說要阻止商業發展,而是優化環保設備。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