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秘境的遺世寺廟——郎木寺

2020-12-24 中國航空旅遊網

  陳魯寧文/ 圖

  告別瑪曲的黃河第一灣,我們就趕路奔向郎木寺。前一天剛下過一場豪雨,加上山路崎嶇泥濘,一百多公裡的路程,竟耗費了我們大半天,最終,總算跌跌撞撞於入夜後趕到了落宿地——郎木寺鎮。

  郎木寺鎮,當地人說,先有寺,後建鎮。最早,是外國旅遊者把它介紹給世界的,並讚美郎木寺是一個「有著瑞士風光的東方小鎮」。於是,「瑞士小鎮」就成了今天紛沓而來的國內遊客的口頭禪,不管這些人去過還是沒去過瑞士。

  郎木寺山門

  郎木寺,真實的名字叫達倉郎木。郎木寺所在地區屬於安多藏族聚居地。藏區的語言,大致分為衛藏、康巴、安多三大系。「安多藏族」是唐代「吐谷渾」、「党項」等羌系部落蕃化而成的。安多藏族這一分支會牽連出一連串歷史上民族遷移、戰亂紛爭等變遷演化。人們始終無法窺解的神秘消失而逝的西夏王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的東方女兒國,以及嘉絨藏族留給世人的神奇傳說,大多與安多藏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翌日清晨,一夜不停的瀝瀝山雨總算花了個句號。穿過一條石板路的盡頭的郎木寺的山門,高高聳立的牌樓式山門,讓人未進其門已經感受到其莊嚴和神聖。進門不遠處的有座寶塔,明顯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有點破舊,但是外表的鍍金依然閃閃發光,彰顯著它遠古流傳至今的魅力。旅人與不多的幾個早起的外鄉人,就這樣踏上碎石鋪就的盤旋山路,披著四處漂浮的白紗霧靄,一步步走入千年遺世的藏傳佛教聖地。

  山麓兩旁一夜細雨洗滌過的寺院,伸展出黛紅或杏黃色的院牆,泛著金光的殿脊,穿透出蒼綠色的參天古木構成的厚重綠屏。空氣中,飄逸出陣陣煨桑爐燃出的松柏煙香。蒼穹之下,聖境渲染出的神秘氣息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召喚著朝拜聖寺的崇拜者,去回溯蒼茫厚重的歷史大書記載下的傳奇......。

  早在遠古,川、甘、青之高原藏域,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至今,後山大峽谷的仙女洞和老虎洞中,仍完好無缺的保留著一神奇的鐘乳石,酷似亭亭屹立的玉女,和一座猛虎的雕像。狹窄洞穴外地下湧出的潺潺細泉,匯集著上蒼賦予的每一滴雨水,終竟成為千裡之外嘉陵江的主源之一,在這被叫做白龍溪。

  這一條不到兩三米的寬度的白龍溪,穿過高山狹谷,淌著淌著,一路穿鎮而過後,就變成了白龍江。爾後,又歷經千年滄桑,開天闢地在甘、川交界的神秘土地上幻變出兩個龐大的寺廟群。這裡依山傍水而建的寺廟殿堂僧舍蔚然相接,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氣勢宏偉,金碧輝煌。

  虎穴仙女洞

  一座位於江北,叫安多達倉郎木賽赤寺,簡稱賽赤寺,隸屬甘肅省碌曲縣。

  另一座位於江南,叫安多達倉郎木格爾底寺,簡稱格爾底寺,隸屬四川省若爾蓋縣。兩座寺廟群,均屬弘法後期興盛而起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

  藏式寺廟建築

  這兩座寺廟的名字雖然比較長,但是前面都有「安多」、「達倉朗木」。安多,是這裡世代居住的一支藏族的稱謂。達倉郎木,則是寺廟所在地。在歷史的演進中,古代吐蕃的疆域與人口曾經發生過很大的變化。而今,衛藏、康巴、安多、工布、加絨、白馬部族等即為散布在藏、川、甘、青的幾大藏族分支。除開地理區域不同,其語言、服飾、習俗等等也有許多的不同。各處的經幡、風馬幡、瑪尼杆上的祭祀圖形和文字也差異不少。

  兩大寺院一衣帶水,隔江相望,使這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域籠罩著濃濃的宗教氛圍。有趣的是,「郎木寺」作為漢語地名,最早出現在紅軍長徵電文中。遂後再次出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西南部隊的軍用地圖上,之後,「郎木寺」就作為地名,約定俗成的出現在中國行政區劃地圖中。

  龐大的郎木寺廟群,佇立散落於高原秘境三千五百米海拔高度處。旅人與眾多崇拜者一樣,是沿著峽谷側旁,溯流而上。一路上,空氣裡始終瀰漫著泥土和高山草甸散發出的清香氣息。攀爬了許久,才來到周遭一圈白牆的格爾底寺。格爾底寺建在山坡上,緊依蓮花山。來此朝聖的信教徒和藏族人抵達此地時,一定會雙手合十,舉過胸、額、頭,然後平撲在地上。寺廟前的廣場經絡繹不絕的朝拜者天天如此的禮拜,以致使許多地方鋪的石板都凹了下去。

  初秋時節,清晨的霞光一會兒就漸褪遠離。山風呼嘯,依舊料峭,淡淡的陽光映射下,格爾底寺瓦頂,浮出一片銀色的光暈,飄忽不定,奇幻無比。

  這座寺廟群,一四一三年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七大親傳弟子之一(被譽嘉絨四學者)茸青更登降參在原有殘缺古寺廟之地上修建,以琉璃瓦覆頂,飛簷勾翹角,彰顯肅穆古樸,距今600餘載。第一世格爾底活佛的誕生地,是嘉絨地區(今四川馬爾康一帶)一個叫格爾底瑪的地方,所以人們將第五世格爾底活佛修建在此的寺院稱為格爾底寺,寺廟裡一直供奉著五世格爾底活佛的肉身。

  俯視格爾底寺

  格爾底寺,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緊挨著一片片高山草甸,融身於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寺廟沒有扎堆建造在一起,而是大都是獨立的一座又一座,或是建在森林之中,或者建在半山腰上,或是坐落在山巔之上,參拜者想走完格爾底寺的所有寺廟,還真得費點力氣。寺廟內輕煙繚繞,剎是肅然,大紅牆寺廟之下是大片的草地,寺院的僧侶們閒暇時,會躺在草地上休息,綠色的草甸上處處可見大紅袈裟,「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奇妙和諧畫面。

  山坡上休息的僧侶

  賽赤寺,藏語含金色的寶座之意,就在格爾底寺對面的山巒間,算是位於甘肅境內。寺名由第一世活佛降參桑格所取,他出生在甘南(今碌曲縣雙岔鄉),聰慧過人,德行高超,在西藏求學期間獲得了佛學界授予的最高學位和榮譽——赤哇,俗稱「賽赤」。故後人便將他主持修建在此的寺院就冠以「賽赤寺院」,意喻其高貴與榮耀無以倫比。

  賽赤寺廟,四周群山高聳、白雲低垂、綠野匍匐、白塔雄偉,塔剎生輝,殿宇輝煌,那屋脊上的法輪、金鹿,在陽光下閃著禪光,石板鋪就的之字形道路連繫著僧舍和經堂,山嵐翠柏褶就屏障,散發出若許淡淡的疏霧,憑添了幾分高原靈境的靜謐。

  賽赤寺的經堂在高臺之上,猩紅厚實門帘把門捂的嚴嚴密密的。裡面的偌大經堂,密密麻麻的僧人們正在抑揚頓挫的念誦經文,做著早課。門口幾位小沙陀,打坐蒲團,臉上泛著童稚般的紅潤,跟著老法師們,學著念經,腔調算是不差,但總感覺有一種「小和尚念經」的感覺,有口,卻無心吧!

  念經堂入口

  繞過經堂,轉上廊臺,依柱憑欄,耳畔山風獵獵,搖曳著瑪尼堆上深邃的經幡。淡淡的一抹陽光下,大片鎏金的殿宇,盡顯出古樸軒昂的風採。遠處,每一所大殿都以鍍金為頂,層層疊疊反射著耀眼的光芒,伴隨著纏繞其間繚繞的白色雲霧,美輪美奐,恍如踏入了天上佛境之域。

  離開賽赤寺下山之後,回頭仰望,才發現歷經滄桑的牆體,雖然多處破損斑駁,但是通體大塊大塊的黃色或紅色的主色塊,永遠向人們的視覺發散著一股令人震撼地衝擊力!燦爛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大朵大朵的雲是郎木寺的標配,再加上流光溢彩的廟宇,遠處的高山,森林,都讓這裡如畫如詩般讓人迷戀。

  僧侶練習吹奏大號

  整個郎木寺小鎮,坐落在鋪滿青草的半坡上,民居與寺院渾然一體,完美融合。這裡雖坐落在高山峽谷、地跨兩省,生活著藏,回,漢三個少數民族居民,但看上去卻十分和諧統一,恰似傳說中的梵天淨土。

  其實,在郎木寺,不管是民居還是寺院,處處都能看見仰月狀的塔頂,和房頂上金光閃閃的火焰珠寶,連空氣裡,仿佛都瀰漫著濃濃的神明氣息。簡單的宗教生活,幾乎就是這裡的全部日常生活。

  自古至今,潺潺溪水邊居住的世世代代,一直都在通過各自不同的簡單生活方式,傳達出他們對信仰的一種執著....

  信仰,不僅在這裡紮下了根。信仰,還源源不斷地向外擴散、傳播,使得許多人來此朝聖拜謁,冀望於此找到自己生活中缺失久矣的「信仰」!

  郎木寺一處內庭

相關焦點

  • 不是寺廟的郎木寺,卻因寺廟而有名
    郎木寺,是甘南環線的重要站點,無論從哪個方向走,都要從郎木寺過。而郎木寺也是到甘南旅遊的人必須要到的地方。這裡四面群山環繞,林木茂密,風景十分優美。房屋依山而建,鱗次櫛比,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然而這個郎木寺卻並不是一個寺廟,而是一個小鎮的名字,位於甘肅和四川交接處。白龍江穿鎮而過,把小鎮一分為二。這條白龍江,正是甘川兩省的分界線。不過,雖然郎木寺不是寺,但這裡最有名的還是寺。小鎮有兩座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各有特色。在白龍江江南的是格爾底寺,歸屬四川;在江北的是賽赤寺,歸屬甘肅。
  • 聖境天堂般的甘南,滿足你對「藏地」的所有想像!
    拉卜楞寺的辯經聲隨著炊煙一同升起草原上沁入心脾的酥油香久未散去郎木寺如世外桃源般遺世獨立扎尕那崢嶸的石城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這裡是聖境天堂般的甘南很久以前,搖滾歌手鄭鈞寫過一首關於藏區的歌,其中一句「純淨的天空中有著一顆純淨的心,不必為明天愁也不必為今天憂
  • 藏地秘境甘南全景+隴南純玩六日遊
    遺世獨立的扎尕那山霧瀰漫,格爾底寺轉經筒上刻著六字真言,充滿信仰的人們合手匍匐在路上,禪定寺磕著長頭的老者,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甘南我來了!看第一灣最好的地方是索克藏寺後面小山的山頂。如黃河仿佛從天邊曲曲繞繞一路走來,沒有氣勢磅礴,沒有濁浪滔天,聽不到驚濤拍岸的濤聲,也看不到高出地表的堤岸,始終情意綿綿地彎曲迂迴於唐克金銀灘,猶如一道道流暢的飄帶,水流清澈緩慢,從茫茫草海中穿過,牛羊在河邊悠閒的漫步,是黃河九十九道彎中最美的一灣。遊覽結束後前往若爾蓋入住酒店。
  • 甘南行(八)神秘郎木寺
    怎奈不能滯留的時間太長,還得繼續趕路南行,天黑前到郎木寺。從尕海湖到郎木寺鎮大概40多公裡,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鎮上。找了家當地藏民開的旅館住下。店主是典型的藏族老人,說是老人,看著老,實際未必比我們大多少。身體還很壯,手裡總拿著一串佛珠。早上,順著屋簷下的走廊不停地大聲念經,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老伴不停地幹活,典型的藏族婦女,哈著腰,感覺頭快挨著地了。
  • 秀麗的自然風光,遠離俗世的梵天淨土——郎木寺。
    位於四川和甘肅兩省的交界處的郎木寺,有兩個隔江相望的寺廟:一座是四川的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另一座是甘肅的賽赤寺。兩寺院名在藏語中都是郎木的意思,小鎮也因寺院而得其鎮名。因時間關係,我們只去了白龍江源頭四川地界的郎木寺。
  • 盤點四川那些淨化心靈的藏文化區?色達、郎木寺、德格不能錯過!
    色達縣城色達作為四川著名的藏文化區,縣城周邊眾多的佛塔和巨幅經幡炫目瑰麗,濃厚的宗教文化,滲透著祭祀,香火,寺廟,朝拜。東嘎寺,藏區著名紅教寺廟東嘎寺作為為色達三大寺廟之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這裡,僧眾誦經祈願世界和平、眾生安樂,匍匐叩拜者用額頭碰觸它,只為凝結信徒祈願的神話,忘記塵世裡的一切苦累。
  • 被遺落在人間的伊甸園,23℃的夏天,花海、草原、藏寨、寺廟、..
    沒有入藏,置身甘肅南部的它,卻擁有一切藏地最出眾的風景。圖片來源:@環球旅行扎尕那聚集了迭部縣甚至整個甘南之精華所在,這裡四村一寺坐落城中,群峰拱立,翠柏環繞,有一種不經意的遺世獨立之感沿著連接四個村子的公路向前走,只是拐一個彎,便看見綠色瀑布般的青稞田從山上傾瀉而下,鋪滿了整個世界,映著背後的巍峨雪山,仿佛真的到了秘境香格裡拉。
  • 甘南秘境,東方小瑞士,郎木寺
    從拉卜楞寺前往郎木寺途中,偶遇尕海。郎木寺位於甘肅和四川交界處,兩地各有一個寺廟,一條白龍江分隔兩邊,雙寺合稱為郎木寺tips:現在郎木寺門票免費。停車場收費10元/車,不限時。可以過夜。天葬臺需要趕,不一定去了就有儀式。體力好,時間充足,可以選擇徒步穿越。辯經林挺有意思的一處,坐在陰涼的小樹林裡,可以想像喇嘛們在這裡激烈辯論的場景。甘肅這邊的寺廟可以免費進入。四川那邊的還要門票。
  • 被遺落在人間的伊甸園,23℃的夏天,花海、草原、藏寨、寺廟
    沒有入藏,置身甘肅南部的它,卻擁有一切藏地最出眾的風景。扎尕那聚集了迭部縣甚至整個甘南之精華所在,這裡四村一寺坐落城中,群峰拱立,翠柏環繞,有一種不經意的遺世獨立之感沿著連接四個村子的公路向前走,只是拐一個彎,便看見綠色瀑布般的青稞田從山上傾瀉而下,鋪滿了整個世界,映著背後的巍峨雪山,仿佛真的到了秘境香格裡拉。
  • 甘南之行——郎木寺(郎木寺是寺廟還是地名?傻傻分不清)
    郎木寺是一個地名,位於四川和甘肅交界處,屬於兩省共同管理的一個鎮子。郎木寺是一個宗教活動場所,是甘肅、四川、青海交界處群眾信仰朝拜和藏傳佛教講義傳授的寺廟。前行的路口豎著一個不大的牌子「郎木寺」。便果斷沿著郎木寺的指示牌前行。原以為就是個寺廟,沒有報什麼希望。當我們真的步入這個小鎮的時候,對於自己剛剛選擇吃飯的地方,有點後悔。畢竟這個小鎮是個旅遊鎮,餐飲還是比較多的。
  • 若爾蓋草原上一顆明珠—郎木寺
    郎木寺其實是一個鎮的名字。 沒有來到郎木寺之前,我有兩個誤會,第一,我以為郎木寺是一個寺廟的名字,第二,我以為郎木寺是一寺跨三省,我以為這裡是甘青川三省交匯處,顯然是我的功課沒預習好,郎木寺鎮是四川若爾蓋和甘肅碌曲縣共同轄管的一個小鎮。
  • 文遺故事:郎木寺
    郎木寺具體是一個地域名稱,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郎木寺鎮和四川省若爾蓋縣紅星鄉下轄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時也是四川格魯派寺廟達倉郎木格爾底寺的簡稱。在郎木寺溝裡有兩個隔河相望的寺廟:一座是四川的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另一座是甘肅的賽赤寺。郎木寺的發源地是四川境內的郎木寺大峽谷,在峽谷內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龍江源頭。到郎木寺旅遊郎木寺大峽谷是必須要去的!
  • 藏地甘南旅行攻略
    在聖境天堂的甘南,拉卜楞寺的誦經聲隨著嫋嫋炊煙一同升起,郎木寺神秘如他,如世外桃源般的遺世獨立,白龍江源頭傳來久遠的召喚,轉經廊外默念六字真言,充滿信仰的人們匍匐在路上,磕頭的老者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震撼。草原上彌散著沁人心脾的酥油香,讓人一時之間忘卻了自己的存在,完全被他的美徵服,在美景和心靈帶來的震撼中,迷失自我,人與自然完美的融合。
  • 甘南郎木寺鎮:郎木寺
    下午2點到達 郎木寺 ( 甘肅 寺廟),天氣陰沉,有雨。郎木寺 位於洮 河源 頭南部、白龍江發源地,甘、青、川 三省接壤地帶。此地被稱為蓮花生大師降伏妖魔之地,今轄於 碌曲 縣 郎木寺 鎮。藏語稱「噶丹雪珠具噶卓衛林」,意為「具喜講修白蓮解脫洲」。
  • 【甘南·若爾蓋】郎木寺——天堂的驛站
    ,兩座式樣差不多的大門,這裡是甘肅郎木寺,名叫塞赤寺。:「從這裡經過郎木寺要三天,據當地人說過阿壩地區一定要經過郎木寺。」郎木寺的兩座寺廟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寺院規模宏大,僧人合計有1000多,佔到郎木寺鎮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 東方小瑞士—郎木寺
    越野.自駕.西部.藏區(6)2020 07 17上午我們遊覽郎木寺,郎木寺鎮是一腳跨兩省打卡地,是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江北 賽赤寺屬於甘肅碌曲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賽赤寺」,江南是格爾底寺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又叫「安多達倉郎木格爾底寺」,均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 郎木寺,郎木寺鎮
    (有個漂亮女孩給我們講解天葬)      通常佛教徒死後先要抬到寺廟,由喇嘛進行隆重超度,然後從寺廟大門抬往天葬臺。 天葬臺並沒有臺子砧板啥的,是在地面整理出一個圓圈,裡面鋪上碎石。(簡約有歷史感的四川寺院)      格爾底寺向裡走的崖壁下,有塊草坪,驚豔地發現是辯經林!
  • 「中國的小西藏」甘南,高反概率幾乎為0,郎木寺讓人心曠神怡
    甘南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地方,資深旅行者暗地裡稱之為「中國的小西藏」。甘南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全稱,位於甘肅,與青海、四川接壤。我曾經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路過,它安寧卻很驚豔。在甘南的秘境中,有一處尤為特別。它的聲名起於上世紀50年代一位美國傳教士所寫的《西藏的地平線》,書中詳細描述當地的文化之美,紙上貼了一張中國地圖,只標註了兩點,一個是北京,一個是這裡,這也讓西方國家上世紀的旅遊手冊中,都記載著藏匿在甘南的古鎮——郎木寺。郎木寺不是寺廟,本名達倉郎木,藏語有著虎穴仙女之意。
  • 甘肅郎木寺:天堂的驛站
    當他們闖入草原深處一片悠然靜謐的峽谷後,不自覺地停住了腳步――這裡便是郎木寺。  傳教士驚喜地發現,這裡的丹霞地貌似歐洲中世紀的古堡,對面連綿的山脈極像濃縮的阿爾卑斯山,此時正值四五月份,清晨的太陽已經升起、月亮尚在天空,這幅景觀深深吸引了他。他決定在此定居,結果一待就是1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