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尋機!疫情加速財務轉型,這份報告提示關鍵應對能力

2021-01-21 人民資訊

危中尋機,這是企業面對疫情挑戰的必然選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最近發布了《中國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會計活動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業務模式升級改造,信息技術,財務共享,成了會計人員普遍認為眼下企業在會計活動中最需要加強的前三項關鍵能力。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信息調查中心去年12月發放問卷,共收到1360份樣本,涵蓋31個省市自治區、18個行業以及小微、中型等4類規模企業。作為此次調查報告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學院教研部喬嗣佳博士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強調財務轉型,但是更多企業的財務轉型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新冠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衝擊的同時也為企業的財務轉型提供了有利契機。本調查的初衷在於幫助企業發現在應對疫情時自身財務工作的短板,推動企業從傳統核算型財務向智能化戰略型財務邁進。」

面對疫情,企業採取哪些財務應對?

總體來看,疫情期間,超過一半的調查樣本企業採取了應收應付款管理和現金流預測與控制這兩個應對措施。這一調查結果反映了企業面對疫情衝擊內外部應對思路。

從外部視角來看,之所以這麼多企業選擇了對應收應付款進行積極管理,主要原因在於疫情的影響範圍很大,打破了企業所在供應鏈的供求平衡。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現金流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運資金管理措施,及早與上下遊合作企業充分溝通協商,一方面與下遊爭取縮短應收帳款收款時間,儘量降低企業的應收款項規模,另一方面與上遊爭取更長時間的付款帳期,緩解流動性壓力。

從內部視角來看,面對疫情衝擊,企業要提高對現金流預測的精度,同時要強化對各部門的控制,從而提高現金使用效率。樣本企業中超過 30% 採取了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控的措施,這既有利於企業統籌資源調度又能有效控制整體資金風險,可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38.43%的企業選擇了預算管理措施,很可能是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對財務預算進行了及時調整。財務預算管理反映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和財務指標的預期。疫情打破了原有的預算管理計劃,給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因此,企業的財務預算要根據疫情對企業的實際影響和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進行及時調整以提高應對疫情的能力。

「融資」「投資」「營運」,財務人員皆可助力

報告認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財務人員至少可以在融資、投資、營運三個方面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在融資方面,現金是企業的「血液」,疫情期間企業的資金鍊壓力肯定會增加,這就需要財務人員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確定合理融資計劃,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對接,利用各項扶持政策,與供應鏈上下遊企業達成互惠互助的協議,建立供應鏈融資新體系,共同抵禦外部衝擊。

在投資方面,財務人員需要幫助企業調整投資計劃,優化投資決策。對在建投資項目要保證其投資效率和效果,對尚未確定的投資方案,需要迅速反應,考慮新情況,重新評估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尤其是疫情可能導致的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順勢而為,規避投資風險,也要勇於發現新的投資機會。

在運營方面,疫情對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是中長期的。部分產業鏈主體由於隔離、運輸能力下降等原因無法實現產品及服務的充分、及時供給。企業財務人員需要建立新的庫存管理觀念,規劃好企業原材料、產品庫存,做好「量本利」分析,精準測算產品、服務的盈虧平衡點,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完善應收應付帳款管理,緩解企業現金壓力,強化供應鏈的系統化設計,前瞻性地幫助企業平穩運營,緩衝疫情帶來的衝擊。

危中有機,倒逼重新思考規劃路徑

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疫情倒逼企業去重新思考規劃未來的發展路徑。

例如,疫情的發生讓大眾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這就給企業開拓新市場、新的銷售途徑帶來了機會,推動企業商業模式的升級轉型。此外,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企業積極推行線上辦公、視頻會議、遠程協作和數位化管理,以此為基礎順勢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為企業探索數位化、信息化的財務管理模式提供突破口。

問卷調查顯示,會計人員普遍認為企業在會計活動中需要加強的能力中,排名前三位的包括業務模式升級改造,信息技術,財務共享能力,這三項代表了未來趨勢的能力。此外,還有三項則是代表了生存韌性的能力,分別為加強公司治理能力,加速人才培養與招聘,加快技術與產品研發。

相應地,企業財務人員隊伍的能力建設可能需要調整優化。報告提出,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提升對經濟趨勢的洞察力、對宏微觀政策的研究與應對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持續學習與創新等能力,將幫助財務人員在未來職業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此次調查的另一位主要負責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研部蘇宏通博士則表示,數據分析能力是財務人員需要提升的能力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企業獲取數據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數據本身並不能形成有價值的信息,需要財務人員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這種數據分析能力是基於財務人員對企業業務的深刻了解之上的,財務人員提高業財融合的數據分析能力,才能將數據轉化為有價值創造力的信息,幫助企業在應對危機時做出明智的經濟決策。

另外,疫情的突發性使得企業意識到財務人員未來需要提升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需要財務人員提升除專業能力以外的「軟能力」,例如持續學習、心理抗壓、溝通協調的能力等,以應對外部易變、複雜、模糊的環境。

作者:唐瑋婕

編輯:王翔

責任編輯:戎兵

相關焦點

  • 廈門:危中尋機 高新力量實現戰「疫」突圍、轉型升級
    ,還憑藉持續的科研創新和靈敏的市場反應能力,成為危中尋機的突擊隊,實現戰「疫」突圍和轉型升級。  疫情防控期間,以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乘勢加速崛起。廈門的高新技術企業也順勢而為,瞄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實際需求和難點、堵點,挖掘新基建的應用場景,推動創新研發和生產,找到了化危為機的著力點。  「戰『疫』需要什麼,金龍客車科研生產的方向就是什麼。」
  • 【雙過半】新奧能源:危中尋機 科技研發再發力
    【雙過半】新奧能源:危中尋機 科技研發再發力 2020-06-08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叔朋:財務風險管控與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人員該如何轉型
    基於前後臺數據連結的打通及統一標準的數據源,將內外部關鍵數據用合理的方式融合至數據中臺,通過核心數據的沉澱,提升數據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對市場及客戶行為的洞察分析,豐富用戶數據的應用場景,在數據中臺上搭建趨勢分析數據, 建立總關聯完整、類聚性的數據模型,用財務思維藉助數據模型,重塑業務價值鏈;構建高效協同的數據分析網絡,加速數據結果在企業內部的傳遞和使用。
  • 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能源轉型的七大關鍵領域,呼籲突破性的全球氣候行動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2019年11月18日 /美通社/ -- 落基山研究所(RMI)今日正式發布報告《全球能源轉型之七大挑戰》,並在印度德裡、中國北京和美國紐約三地同期舉辦了三場全球聯動會議,與能源領域核心利益相關方和轉型推動者一道,共同呼籲全球性合作,加速能源轉型,緩解氣候危機。
  • 【天下】12月全球行研報告一覽(數位化轉型專題)
    在數位技術驅動下,用工組織與人力資源服務組織形成具有共生性的協作網絡,共同應對變革過程。 《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報告》:數位化人才是企業轉型核心驅動力 摘要:慧科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報告》顯示,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成企業必修課,數位化人才是核心驅動力。
  • 被加速的數位化,企業艱難轉型背後的評估難事
    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有近70%的中小企業正在加速其數位化進程,當中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預計到2021年將有超過1/5的業務實現數位化。 即便如此,現在仍有很多企業困於數位化轉型。企業利用AI應用越多,就意味著企業數位化成熟度越強嗎?在雲、大數據、AI、IoT、5G等數位技術與業務交織融合的當下,企業在邁向數位化轉型之前,還有哪些功課需要做?
  • 疫情加劇人才缺口 數位化會計師成財務領域黃金通行證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管理理念、辦公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具備數位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必定不可或缺,由數位化管理師衍生出多個相關崗位,承擔著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職能。  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管理機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專業管理部門,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各項資金運轉,參與企業經營預測和決策,合理分配企業的各項收入和支出,並監督檢查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
  • 六大專家齊聚,四大維度分析,為你解構財務數位化轉型
    在思與辯之間,為企業指明了應對疫情危機,把握十四五發展機遇,實現財務數位化轉型的有效路徑。 未來,在數位化的基礎上,運營財務、業務財務、專家財務有機協作,各司其職,形成良性循環將是企業財務的常態。其中,運營財務的職能將更多由財務機器人、智能系統等數位技術承擔,實現高度自動化,而一半以上的財務人員將轉型為業務財務。 所以,未來財會領域的人才,既需要具備良好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還要有商業分析與溝通的能力。
  • 後疫情時代,攜程商旅賦能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
    上海2020年11月27日 /美通社/ --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步伐,「數字基建」之下,運用智能採集、智能識別等技術來實現企業財務信息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成為當前企業管理和創新的雙輪驅動,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持。
  • 發力外賣、盤活私域流量,應對疫情成都餐飲危中尋機
    做好防控、發力外賣,採取直播帶貨、食品零售等新舉措……成都餐飲行業面對疫情,正在形成常態化的應對機制,如何將挑戰化為機遇考驗著每一家餐飲企業。雖然被疫情「偷襲」,但不少受訪企業還是持有樂觀心態,因為和年初的情況不同,成都餐飲企業應對此次疫情的準備充分,同時整個行業的常態化應對機制正在形成。
  • 管理會計應對不確定性挑戰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第八屆管理會計論壇舉行
    他認為儘管企業經營面對著來源於疫情、政策、氣候、貿易、會計等方面的不確定性,但也存在「大智移雲物」等新技術導入、政府與企業聯動、深度業財融合、企業經營的多目標、技術革新與管理創新疫情應對中的確定性。在應對不確定性中,管理會計的現有理論包括超越預算、交互控制和修正KPI,管理層應當注重管理會計報告推動企業轉型的作用。
  • 開課吧孫志崗:數位化思維和工具應用能力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開課吧孫志崗:數位化思維和工具應用能力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呼籲各國為經濟復甦和轉型做好準備
    中新社柏林12月16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世界經濟論壇16日公布的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表示,那些數字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和醫療體系有效的國家更有效地應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報告呼籲各國打造更高效、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經濟體,以實現後疫情時期復甦。
  • 疫情對全球保險業帶來哪些影響
    具體來看,在投資端,為應對疫情,有的國家央行將利率下調至有效利率下限,維持接近於零甚至負值的利率水平,長期的極低利率環境是全球保險公司所要面對的。在這種環境下,長期負債的現值持續上升,使得投資決策更加困難,也可能會削弱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在承保端,由於違約率上升和評級下調,企業信貸通常受到經濟衰退的不利影響 ,違約和破產數量增加導致信用和保證險業務可能出現賠付上升。
  • 安永: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轉型——邁向韌性、智能之路
    除此之外,企業需在全球範圍布局供應鏈不同環節,高效配置全球資源,以實現全球化的原料採購、加工生產和運輸分銷,並且支持行業協會、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遊企業共享供應鏈風險信息,通過建立後備供應商信息庫、提高關鍵零部件標準化程度等措施,協同增強供應鏈彈性,提升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能力。03.
  • 疫情之下的劇院困境:解密美國五大歌劇院的基本財務及運營情況|報告
    今年3月,大都會歌劇院就不幸成為了美國第一個大規模解聘降薪的藝術機構,現在又成為了第一個宣布推遲新演出季的藝術機構,其面臨的財務壓力和疫情防控之大可見一斑。同大都會歌劇院一樣,美國所有歌劇院都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顯現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 普華永道合伙人蔡欣溢:財務轉型的途徑在於「業財一體化」和「數字...
    新的商業環境中,不確定性重重,傳統企業成本優勢逐漸消失,企業迫切需要數位化轉型實現下一輪健康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管理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財務管理也步入智慧財務時代,財務工作的重心將從核算過去轉為管理未來。《財資中國》專訪普華永道中國諮詢合伙人蔡欣溢,請他講述在數位技術推動下,未來財務的轉型方向以及關鍵因素。
  • 您的企業在數位化轉型賽道的哪個位置?快來這份《報告》裡查
    另外在今年疫情期間,基於私域流量部署,寶島眼鏡通過開啟「企業微信在線服務」,在微信公號為每個城市的顧客提供在線溝通配鏡信息、挑選商品、諮詢護眼知識等服務,有效鞏固了訂單量,抵禦住了疫情對於傳統銷售方式的衝擊。該案例是網易智企聯合羅蘭貝格發布的《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中的一例,寶島眼鏡構建私域流量也只是國內眾多企業進行數位化實踐的一種。
  • 聯合國和東協敦促東南亞各國提升旱災預防應對能力
    新華社曼谷11月27日電(任芊)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和東協秘書處27日在曼谷聯合發布第二版《為乾旱年份做好準備:在東南亞建立抗旱能力》報告,敦促東南亞各國政府通過加強疫情後刺激計劃和加大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投資,進一步提高該地區乾旱災害預防與應對能力。
  • 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 促進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居民信息消費調查報告(2020)》稱,今年以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融合消費新場景湧現,更多居民養成信息消費習慣,這也促進融合消費與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實現良性互動。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增加了信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