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一與末後一著教新探(一)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提要 晚清時期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案,即末後一著教案。此案首犯是名叫王覺一的教主。他利用宗教作掩護長期在民間進行反清活動,其創建的末後一著教組織分布於直隸、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湖北、四川等18個省。從光緒七年(1881)起,末後一著教幾次試圖組織反清武裝暴動,最終被清朝官軍鎮壓下去。隨後,在「務獲嚴辦」、「務絕根株」的聖諭之下,清政府在全國範圍追剿王覺一及其徒眾。然而,直到光緒十年末此案結案時,不僅教首王覺一漏網,大部分骨幹成員也蹤跡皆無。與此同時,有關該教的核心機密也隨之一起消失。本文利用新發現的檔案資料對末後一著教問題重新進行探討,內容涉及教主王覺一的生年、籍貫、姓名、教派名稱、該教創立的時間、經書與圖文的流傳、組織及其活動情況、政治目的、清朝各級政府對該教案的審理等問題。

關鍵詞 王覺一 末後一著教 晚清 民間宗教

在晚清民間宗教史和社會史研究中,王覺一與末後一著教一直備受關注。與其他教派相比,末後一著教的神秘色彩更加濃重。教主來自何方?教派創立於何時?以及該教的源流、組織活動情況、使用的經書等等,人們一直如霧裡觀花,影影綽綽。尤其是在王覺一及其教派骨幹神秘消失了16年之後,即20世紀初,王覺一突然以義和團總首領的身分重新出現在歷史文獻中。其人是否為未後一著教首王覺一,引起後人的種種猜測。民國時期,一個稱作「一貫道」的教派興旺起來,並迅速成為全國最大的民間教派。在一貫道的經卷中,又出現了王覺一的名字。此時的王覺一,已被列入了一貫道道統中的第十五祖。列入一貫道道統中的十六祖為劉清虛,有人認為他就是末後一著教的三號頭目劉至剛。王覺一不僅被一貫道尊為祖師,還以他的名義刊布了多種經書。這些多屬於後人傳說與演繹乃至編造的東西,真假難辨,其可信程度大打折扣。這也是造成長期以來未後一著教許多問題撲朔迷離,研究難以進展的原因所在。近年來,對於王覺一及其教派的研究成績不菲,李世瑜、林萬傳、喻松青、馬西沙、周育民、莊吉發、邵雍、秦寶琦、濮文起等民間宗教史研究專家做過不少工作。

1

他們或收集民間所藏一貫道經卷抄本,或發掘利用清朝檔案中相關奏摺,使這一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由於資料欠缺等原因,許多問題仍迷霧重重,有待進一步研究。最近,筆者有幸尋覓到一批有關王覺一和末後一著教的原始檔案資料,其中有河南、湖北、江蘇、山東等地方官府抓捕和審訊該教教徒所留下的口供等檔案資料,涉案地區的官府往來公文,以及當時審理此教案的欽差大臣孫毓汶、烏拉布的原始提審記錄等。同時,筆者又見到新發現的清抄本《末後收場寶卷》等民間秘密宗教的經卷。

2

這些資料為重新探討末後一著教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茲將考查結果申述於下,敬請方家教正。

關於王覺一籍貫、生年與姓名問題

目前,有關王覺一籍貫和生年的說法,基本上都採用臺灣學者林萬傳在《先天道研究》所云:「山東益都縣城東北八裡闕家莊人,約生於道光元年(一八二一),謂水精子化身,幼年孤苦伶仃,三歲喪父,七歲母逝,幸蒙族叔收養。」

1

如馬西沙和韓秉方著《中國民間宗教史》、濮文起撰《中國民間宗教溯源》以及主編的《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譚松林主編《中國秘密社會》等著作均採用了林氏的說法。下面對王覺一籍貫、生年與姓名問題分述如下。

第一,籍貫問題

王覺一的籍貫是山東益都縣,據相關資料記載,並無差錯。但所謂「闕家莊人」的說法,似乎有誤。最近發現抄於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的《王繼太即王際太供》,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證據。王繼太在供詞中說:

山東青州益都縣人,住闞家莊地方,年三十五歲。父親王覺一,即希孟,又名養浩,現年五十歲。母親李氏,現年五十四歲……。

2

有關《王繼太供詞》,以往我們只能從曾國荃奏摺中見到摘抄的片斷。這件新發現的《王繼太即王際太供》,是當時湖北巡撫彭祖賢發給河南巡撫部院的公函附件。在收到《王繼太供詞》後,河南巡撫部院立即批覆給本省主管刑法的按察司。批文云:「札按察司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準。湖北撫部院彭(祖賢)諮,開為諮復事,雲諮施行。計抄《王繼太供詞》一紙等,因到本部院,準此。合就札,行札到該司,立即轉飭開封府查照,毋違此札。」

3

開封府在接到批文後,又分別向轄境內的總鎮(總兵官)轉發。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王繼太即王際太供》,上面書有「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刑房張進寶承湖北諮會拿獲教匪王繼太,計開。」說明這是由河南巡撫部院刑房書吏張進寶抄錄存檔的。王繼太是王覺一的長子,他所說家住「闞家莊」,應當不會有錯。檢索編纂於光緒年間的《益都縣圖志》,書中有翔實的鄉村分布情況。該書卷三《道裡表》中,明確記載有「闞家莊」之地。

4

當時,益都縣轄境的村莊除闞家莊之外,周圍還有郎家莊、呂家莊、傅家莊、夏家莊、韓家莊、崔家莊、田家老莊等。唯獨未著錄有「闕家莊」之地名。顯然「闕家莊」,乃「闞家莊」之誤。由此可知,王覺一的籍貫當為山東益都縣闞家莊。

第二,生年問題

王覺一生於何時?「約生於道光元年(一八二一)」的說法,顯然是一種推測。王覺一的年齡,難道真的難以考定嗎?根據《光緒朝硃批奏摺》光緒九年四月記載:「山東教匪王覺一等,往來各省傳教,著有《一貫探原》等書。現在前往金陵、漢口、荊州等處,開明籍貫、年貌,飭令一體査拿。」

5

說明當時官府已經發出過帶有王覺一「籍貫、年貌」的通緝令。順著這一思路,筆者果然在新發現的檔案資料中,找到一則光緒九年六月初一日河南官府頒發的《為懸賞緝拿事》的文件。此文件上面列有通緝對象的籍貫、年齡、身高、相貌等特徵,對我們解開王覺一生年之謎會有所幫助,現抄錄於下:

為懸賞緝拿事。照得前因湖北省有教匪滋事,當準來諮,將匪首王覺一等,通行飭緝在案。茲本護部院欽奉上諭:飭將王覺一等各匪首嚴行査拿懲辦,並準將獲匪出力人員從優奏請獎勵。自應欽遵,認真飭緝,除飭各州縣整頓保甲,勒限嚴緝,分別諮行外,合將各要犯年貌籍貫、姓名,懸賞緝拿。為此格,仰軍民諸色人等知悉。爾等如能拿獲王覺一送案者,賞銀三千兩;拿獲王繼太、劉至剛送案者,每名賞銀二千兩;拿獲陳二少爺即陳守照、鄧玉亭送案者,賞銀一千兩。如探知王覺一等,各潛匿處所,密報文武各衙門,因而拿獲者,亦必每名減半給賞,認系真正本犯,即行照賞。此項銀兩,本護部院業已飭局另款存儲,人犯解到,隨時即發。爾等各宜勉力從事,切勿觀望,是為至要。須至賞格者,計開:

王覺一,又名養浩,又號王古佛,年五十二歲,山東益都縣人,身長面黑,有嫩麻微須,項頸有瘰癧一塊,左右手掌有紋,像日月古佛字樣。

王繼太系王覺一之子,年三十二歲,山東益都縣人。

上引通緝令的落款為「護理河南巡撫部院兼提督軍門布政使覺羅成、開封府光緒九年六月初一日本護部院承準。」

1

根據這一資料記載,王覺一在光緒九年是52歲。按照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52歲當為虛歲。從光緒九年上推51年,當為道光十二年。王覺一的生年是否就可以定在道光十二年呢?這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記載王覺一年齡的還有兩件重要檔案資料:一件是《王繼太即王際太供》。通緝令發出後,王繼太隨後被官府捕獲,他在供詞中說:其父「現年五十歲」。光緒九年,王覺一50歲。那麼,他當生於道光十四年。另一件是流傳於末後一著教中的《書帖》,亦稱之《庚辰年書帖》的經文。這一《書帖》出自王覺一之手,是以七言排律形式,闡述了王覺一的出世、出身、教義等方面的內容(有關《庚辰書帖》問題,下文將專題論述)。其開篇第一句即云:「六陽(爻)馭駕金蛇年,萍綜百芒寄書篇。」

2

《書帖》這句話,正是暗示王覺一出生在蛇年。以夏曆十二生肖紀年,癸巳年為蛇年,即道光十三年。3件資料對王覺一年齡的說法略有不同,哪一個更為準確呢?通緝令記載王覺一與王繼太的年齡,乃依據教徒供詞和在王氏原籍的查訪,其所記載的年齡相差一二歲是很正常的。如通緝令說王繼太「年三十二歲」。據王繼太自己說,「年三十五歲」。說明通緝令上的王氏父子年齡稍有偏差。王繼太記憶其父的年齡是否會出差錯呢?這也很有可能。如他說:「兄弟王際和只比小的小几歲,記不起他實在年紀。」

3

既然記不起兄弟的年齡,對父親的年齡記憶出現小誤差也不奇怪。綜合上述證據,我認為《書帖》的說法更準確。因此,王覺一出生於道光十三年比較可靠。

第三,姓名字號問題

關於王覺一的姓名字號,以往沒有人進行過討論。其實,通過對王覺一名號的考察,也可以發現一些有關王覺一史實的新線索。

王覺一還有王希孟、王養浩,王古佛等稱謂。王覺一之名並非幼年所起,而是他傳教時所用的姓名。光緒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王覺一組織領導的江蘇、湖北起事失敗,王覺一出逃。但俗話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四月初,青州府知府梅啟熙、益都縣知縣李湊派人查抄王覺一在益都縣闞家莊的家,並將王覺一的妻子王李氏,王繼太的妻子王馮氏收監。隨後將查抄結果奏報山東巡撫。山東巡撫陳士傑再上奏朝廷。陳士傑奏摺云:

王覺一幼習算卦卜課,本名王希孟,又名王養浩。在家時並無王覺一之名,亦未誦經吃齋及傳徒習教。光緒四年間,王覺一出外謀生。王李氏等不知其前往何省。王覺一如何在外省習教傳徒,謀為不軌,王李氏等俱不知情。嗣王李氏因王覺一日久不回,先後令王繼太、王繼和上路前往尋找,亦未回家。八年九月,不記日期,有一人至王李氏家,自稱姓張,名廣葉,由江蘇赴登州貿易,帶回王覺一家書一封,並銀二十四兩。王李氏等並不識字,即挽張廣業〔葉〕代看家書,只言現已改名王覺一,在三江兩湖營生。

1

以上資料說,王覺一原名叫王希孟,又名王養浩。光緒四年後,他改名王覺一。取「希孟」與「養浩」之名,顯然與儒家的亞聖孟子有關。「希孟」,即希望成為孟子似的人物。「養浩」,取自《孟子》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

依據古人稱謂習慣,「養浩」似應是其表字。因此,王覺一原名叫希孟,字養浩。他改名叫「覺一」,其所寓何意?應與佛教禪宗有關。據《達磨大師悟性論》云:「佛者名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3

改名「覺一」,與其號「古佛」之意是相同的。顯然,這是他已經將自己視作佛的化身了。《末後收場寶卷·皂羅袍》云:「彌陀出現,不知不覺。」

4

他自詡是古佛,自然是先知先覺的一個。改名「覺一」,是有其深刻的寓意的。

關於王覺一的姓氏,還有一種說法。光緒九年三月,末後一著教在湖北起義失敗後,其重要成員熊定國被湖北官府擒獲。他曾有一個交代材料,即《職員熊定國供》,其中云:「王氏父子本姓朱,因山東青州府出示賞拿他父子與劉(至剛),故改朱為王。」

5

改朱姓為王姓的說法,未經其他資料證實。《皇極金丹九蓮經寶卷》云:無生老母差遣彌陀下界,「投凡入竅人難辨,古性彌陀落凡間,隱姓埋名暗釣賢,末後龍華總收源。」

6

王覺一的教派是以無生老母為至尊神靈。他隱姓改名,暗示著他是由無生老母派遣來普渡眾生的。因此,王覺一的改名之舉,看似小事,實際上標誌著他傳教生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關於教派名稱和創立的時間問題

王覺一創立的教派名稱是什麼?目前有先天無生教、末後一著教、末後一著教、一貫教、一貫道等多種說法。教派創立的時間說法也多有不同。周育民說:「始稱先天無生教,後為末後一著教。該教系王覺一在四十歲時創立的,其確切年代沒有記載。」

7

馬西沙說:「末後一著教即一貫教(後稱一貫道)從青蓮教教系中分化獨立出來」,「清末一貫道創始人王覺一」,早在「同治年間就在山東、河南一帶傳授末後一著教」。

8

濮文起說:「清同治年間,王覺一自稱古佛降生,創立先天無生教,後改名末後一著教。由於他經常宣傳天人一貫之說,並且在主要著述中闡釋『一貫』二字,所以該教也叫一貫教。」

9

秦寶琦說:「鹹豐初年,王覺一赴山西拜姚鶴天為師後,回到山東青州家鄉,曾在山東、河南和淮海一帶傳授末後一著教。」 「劉至剛即劉清虛逃回山東後,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將末後一著教改為一貫道。」

10

專家們的觀點大相逕庭。

曾在光緒朝任兩江總督之職的曾國荃說:「該犯王繼太在逃之父王覺一,即王希孟,又名王養浩,在家賣卜持齋有年,四十歲後,因見左手掌紋形似古字,即自稱系古佛降生,並言夢見菩薩,令其傳道。當即設立教名,始稱先天無生教,後為末後一著教,勸人入教持齋,每人出錢數百文,或千文不等,收作用度,並用紅色印出手紋給教徒收執,稱可免災,又做諸佛諸祖等句咒語,教人念誦。」

1

曾國荃的這段話已被研究者多次引用。曾氏所說的王覺一40歲創教,其教名「始稱先天無生教,後為末後一著教」,也被研究者普遍接受。曾氏的相關記載是否準確無誤呢?我認為,曾氏的記載並不十分準確。曾氏這篇奏摺,是在審訊俘獲的王覺一之子王繼太后,根據王繼太的供詞而寫成的公文。奏摺的特點是語言精練,有些內容因奏報者認為不重要而被省略掉了。換句話說,曾氏奏摺中所引述的王繼太供詞並非原文,而是經過提煉加工後的文字。如王繼太曾在供詞中交代的其父的年齡問題,就被曾氏在奏摺中略去。前文已經談到新發現的《王繼太即王際太供》,為我們了解曾氏奏摺中的失真之處提供了重要依據。下面將《王繼太即王際太供》中相關部分抄錄如下:

.父親向來在家讀書賣卜營生,吃齋多年。四十歲後,左手掌上生有古字紋痕,父親就說夢見菩薩,叫他傳道。因即設立教名,始稱先天無生老母教,後稱為末後一著教,勸人入教吃齋,每人出錢數百千文不等,作為盤費,並用紅色印出手紋給教徒收執,說可免災,另做諸佛諸祖咒語,教人念誦。

2

王繼太在供詞中說:其父王覺一設立的教名,「始稱先天無生老母教,後稱為末後一著教」。不難看出,曾氏的奏摺漏掉了「老母」二字,又將「著」字寫成了「著」。據《辭海》云:「著」,本作「著」。這二字在清代文獻中混用是常見的。需要說明的是:在秘密宗教的經卷中所講到「末後一著」時均作「著」,而清代官員奏摺中卻多用「著」。亦可以反映出,清代官員們對民間秘密宗教中的專用詞彙並不熟悉。

無生老母是明代後期以還的許多民間秘密宗教教派崇信的至尊偶像。她被視作創世主和人類命運的主宰,住在真空家鄉(天堂)。

3

成書於清順治年間的《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云:「古佛出現安天地,無生老母立先天。」

4

無生老母分世界為三個時期,即青陽、紅陽、白陽三期。白陽末劫來臨的時候,無生老母派古佛即彌勒佛下凡,最後一次普渡眾生。這在信仰無生老母的教派中稱為「末後一著」。因此,在許多民間宗教的經卷中,常常都能看到「末後一著」的說法。如,「末後一著皈家去,九玄天上證無生。」

5

又如,「收元法末後一著。」

6

再如,「無生蓮臺坐雲宮,末後一著躲死生。」

7

顯然,王覺一創立的教派名稱,即由此派生而來。從他號「古佛」來看,也能反映其間的某種聯繫。

據王繼太說,王覺一始立先天無生老母教是在其40歲後。前文我們考證說王覺一生於道光十三年,那麼他創教的時間當在同治十二年(1873)。至於何時改為末後一著教?我認為,王覺一在創教後不久,即在同治末年改名為末後一著教。嚴格說來,末後一著的教名並非他首創。據新發現的《張懷松即張華松供》說:

同治十年冬間,有湖南王國敬在我門口賣扣子,彼此閒談,他勸我吃齋入教。他有修行功夫,能以延壽。我留他住了幾天,拜他為師。他教我戒口,再點元傳道。我從此吃齋。至次年春天,王國敬來鋪,知我吃齋,他就給我點元……並告我說,這是傳的末後一著教。叫我供無生老母軸像,並學練氣守虛無功夫。王國敬住了幾天走了。後來總未見著,想是死了……光緒四年春間,我赴風后頂燒香,見有卦人招牌上寫「山東青州王覺一,敬佔六爻神課」。我與他閒談,他知我吃齋修道。他問我師傅是誰?我說王國敬,他說與他同教。他問我學的啥功夫。我說,守元關,習呼吸。他說這是頭層工夫,還有二層工夫,須拜他為師,他才傳授我……。

1

張懷松是末後一著教在河南汝寧府的首領,光緒七年十一月被捕後,在拘押的三年時間裡,曾先後多次被清朝各級官府審訊,並留下多篇供詞,這些供詞原件幾乎都完好的保存下來(其他案犯供詞也是多份,前後供述內容不盡相同)。上面摘錄的《張懷松即張華松供》,是光緒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由欽差大臣孫毓汶等人所審訊而留下的供詞。張懷松所說,他的第一個老師王國敬,早在同治十年已向他傳授了末後一著教。光緒四年,他再拜王覺一為師。如此說來,王國敬與王覺一沒有師承關係,應當屬於同輩關係。否則王覺一不會說是與王國敬同教,其也不會有再收徒孫為徒之理。張懷松的另一篇供於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九日,由汝寧知府周冠審訊的《張懷松供詞》云:

他(指王國敬)的教,頭目先是湖南人水祖。水祖死,故又歸與西川人金公。金公死,故又歸餘姓、謝姓、韓姓。餘、謝、韓三人死,故現在歸與夏天公接管。他的教頭夏天公現年八九十歲。

2

張懷松的這份供詞,不僅對了解王國敬的末後一著教傳承有所幫助,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民國時期一貫道內部傳說:「徐(守一)、楊(吉南)十三祖之後,道統混亂,系因眾廣爭奪天盤,天命在隱顯之間,特命先天五老及各仙佛聖真,倒裝降世,暫理道統。」

3

這就是一貫道道統中所謂的火、木、土、水、金五老掌道時期。張懷松的說法,與一貫道的傳說有相似之處。這也反映出一貫道的傳說有其真實的一面。

根據張懷松所說,王覺一傳授末後一著教時,王國敬等人也在傳授同教。一貫道經卷所謂「道統混亂」,「眾廣爭奪天盤」。可能就是指,這一時期教派群龍無首,互相爭奪勢力範圍。王覺一將王國敬的徒弟張懷松收為麾下,反映了末後一著教初期教派的內部爭奪的跡象。

據河南汝寧府教徒蘇天爵說:「光緒三年五月間,我在給學生講書,他(蕭(氵鳳)儀)聽見說講的好。他還有奇書數種,名《三易探源》、《一貫探源》、《道八卦》、《一字經》等書。我想借他書看,他說不敬神入教,不能給看。我就應允他入教。學屋後有一間閒房,我就將學中香拿去燒上,望空叩頭,說是供的無生老母。他口內不知念的什麼。遂起來一揖,就說是入教了。並告訴我,他的老師是王覺一,是有道學的,所說的書都是王覺一著的。他的教名是末後一著教。我問他那年見的王覺一,他說二年前已拜過他為師了。後來將《三易探源》等書送來。」

4

說明王覺一至少在光緒元年前,已用末後一著教之名廣收徒眾。據光緒九年湖北教徒熊定國說:王覺一他們 「傳教已有十七八年矣。」

5

亦是說,在同治四、五年間,王覺一已經在傳教,只是還沒有自立教門。至獨樹一幟創教不久後,他及時打出了末後一著教的旗號,並以其「道教深奧」的才能徵服了其他派系的成員,而成為公認的總教主。

1

此後王覺一則以末後一著教創始人和「總教首」的身分出現在民間秘密社會。

2

關於「一貫道」的教名出現於何時,民國時期編纂的一貫道經書《一貫道理問答》說:「王祖歸空時,仍又請問,壇諭改名三極一貫,交付劉祖,道號清虛老人執掌。」

3

後人據此得出:末後一著教於十六祖劉清虛以後改名一貫道。甚至有學者明確界定:「末後一著教改為一貫道」的時間為「光緒十二年(1886年)」。

4李世瑜

先生對一貫道經書所說採取的是審慎態度,他說:「道中人承認劉某的傳教年代是民國初年,那麼嚴格說來,一貫道的創始應是民初。可惜這種傳說不一定可靠,我們至多能說它是可能的罷了。」

5

一貫道之名究竟產生於何時?新發現的末後一著教典籍《書帖》為我們提供了新的重要證據。據《書帖》中云:

千真萬聖同追趕,大道三年滿世間。通天撤〔徹〕地名一貫,無極至理包人天。

6

這一《書帖》中所謂的「大道」「名一貫」,不正是說教名一貫道嗎?《書帖》亦被稱為《庚辰年書帖》,顯然最遲在庚辰年,即光緒六年時,已經有一貫道稱謂了。

光緒九年三月,末後一著教在湖北漢口的起義被鎮壓後,湖廣總督塗宗瀛將事件的原委奏報朝廷,其奏摺云:「王覺一稱為太老師,王繼太稱為大老班(按:熊定國供詞作『板』),劉至剛稱為老師。凡入教未久之人,皆不得見此三人之面。所以前獲正法之王大啟等,僅知鄧玉亭等所傳燈花教,不知另是一貫教也。」

7

從上述記載中,亦可以說明王覺一時代已有「一貫教」的稱謂了。「一貫教」,即「一貫道」,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王覺一早在同治初年即進行傳教活動,並於同治十二年創立先天無生老母教,不久改名為末後一著教,光緒六年又稱一貫道。

關於該教派的典籍與圖文問題

著書和編纂圖文材料,是王覺一傳播末後一著教的重要途徑。據《歷代祖師源流道脈》云:十五祖王覺一,號北海老人,「著書甚多」。

8

民國時期,一貫道內部刊印和傳抄過多種署名和不署名的經書。李世瑜搜集整理後編輯《一貫道經典提要》,其中列於王覺一或北海老人名下的著作有:《一貫探原》、《一貫聖經》、《一貫概言》、《三教重新》、《三教圓通》、《三易探原》、《子曰解》、《大學中庸解》、《理性釋疑》、《理數合解》、《談真錄》等11種。

9

這些書籍是否真的是王覺一所著,很值得懷疑。歷史上假託前代名人作偽書者並不少見,這種挾名人以自重,在一貫道經卷中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歷代祖師源流道脈》,其中將盤古、太昊、黃帝、堯、舜、禹、成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釋迦牟尼、摩訶迦葉尊者等等,世俗與神道中賢者、尊者,統統編入一貫道的祖師道統。王覺一的北海老人的道號,從未見著錄於清代歷史文獻,何以證明此人就是王覺一呢?即使署名王覺一的著作,又何以證明真正出於王覺一之手?對這類後人傳聞或代筆的東西,應當採取審慎的態度,以免以訛傳訛。我們下面探討的是清代文獻中確有記載的末後一著教派中流傳的典籍和圖文。

第一,王覺一的著作和該教其他經文流傳情況

民間秘密宗教的特點是通過經卷等形式宣傳教義、發布指令,以達到從思想到身心完全控制教徒的目的。明清時,民間秘密宗教的經書有被冠以「寶卷」、「寶經」、「寶贊」等名目者,如《銷釋接續蓮宗寶卷》、《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九蓮寶贊》等。但是,王覺一的著作從未冠以寶卷的稱謂,這可能與晚清政府的民間宗教政策有關。清道光時,巨鹿知縣黃育楩說:「邪經為邪教根源」,「邪經尤當密查」

1

。因此,當時清朝政府對收繳和銷毀「邪教」經卷的工作相當重視,律令甚至規定「收藏經卷者,俱發邊遠從軍」

2

。王覺一的著作不稱寶卷,確實逃避了官府的打擊。末後一著教起義失敗後,教派中流傳的包括王覺一著述在內的經卷才被發現和收繳。除少部分因審案需要存檔外,大部分都被銷毀了。儘管如此,在各級政府審理此案的檔案中,留有許多記述案犯經書的資料。這為我們了解末後一著教的經卷情況提供了便利。

據《王繼太即王際太供》云:王覺一「又做《一貫探原》、《三易探原》各書,《採茶點元歌》,刊刻刷印,並《三極圖》,一併送給教徒。」

3

《職員熊定國供》云:「王覺一有《大學中庸註解》、《易經註解》,刻書傳送已多年。」

4

《田映堂供》云:「他(王覺一)說:他著有《三易探源》、《心經解》等書。」

5

《高勤即高配天供》云:王覺一「給小的《學庸解》書……《學庸》版是小的們照刻的,書上都有名字。」

6

《殷五供》云:「王覺一在小的鋪裡住了一天,給小的《一貫探源》、《三易探源》各一本,已被兵役起獲。」

7

《蘇天爵供》云:「他有《三易探源》、《一貫探原》、《一字經》、《道八卦》等書,系王覺一傳授。」

8

左宗棠奏摺云:「王覺一授以《一貫探原》、《三易探原》、《圓明範格》三書。」

9

光緒九年十二月至十年正月,河南省河北總鎮官兵在裕州、舞陽、唐縣等地,先後抓獲逃匿的末後一著教徒多名,所起獲的物品中有「《三易探源》、《一貫探源》、《學庸解》各書,並《學庸解》書版。」

10

山東青州府官兵在王覺一家,「起獲書籍,雖尚無悖逆字句,惟《一貫探原》序文記言『無生老母降乩所作』。抄錄小書一本,亦託言無生老母勸事,均屬荒誕不經,具應存庫備查,俟緝獲王覺一訊結,在行銷(毀)。」

11

通過以上資料統計,王覺一所著有《一貫探源》、《三易探源》、《大學中庸註解》、《易經註解》、《學庸解》(又作《學庸聖解》)、《心經解》、《圓明範格》、《道八卦》、《一字經》等9種。其中以《一貫探源》和《三易探源》流傳最廣。王覺一的著作,既有抄本也有刻本。這些著作均撰於光緒十年以前。從清州府官員所描繪的藏於王覺一家的《一貫探原》序言和小書一本(似為《三易探源》)的內容來看,該書並未脫出前代寶卷的窠臼。如《九蓮寶贊》開篇第一句話雲「普明古佛遺留《九蓮寶贊》,普明如來親傳末後一著。」

1

王覺一稱他的書是「無生老母降乩所作」,其「託言無生老母勸事」的做法,與其他寶卷託名神旨的做法如出一轍。末後一著教以無生老母為崇信的偶像,王覺一是借無生老母之口而傳播教義。王覺一本人對《一貫探源》、《三易探源》二書情有獨鍾。他在《庚辰年書帖》中云:「不信拆開新書看,三易一貫兩探原。句句道理真空面,言言透徹無極天。」

2

由此可見,《三易探源》和《一貫探源》是王覺一著作的精華。

末後一著教內部除了已知的王覺一的幾種著作外,是否還流傳其他書籍?以往因資料匱乏無人提及。在筆者新近發現的檔案中,有一批是河南南陽府官軍擒獲「教匪」檔案資料。這為我們考察這一問題提供了幫助。光緒十年正月十一日,經南陽府知府濮文進等審訊「教匪」後,「訊據該犯等供,為王覺一黨羽不諱。除將供詞抄呈鑑外,合將教匪高配天即高勤等五名,並偽造各執照、令旗、封條、圖書、書版等,一併解送憲轅,飭發收管,委員審訊。」

3

隨後,南陽將這批案犯和檔案押解送呈河南巡撫。光緒十年正月十九日,河南巡撫鹿傳霖又將人犯和物證批轉給按察司,批文云:「南陽府拿獲教匪及各偽件,解呈緣由抄合移諮,為此移諮貴撫提部院,即希查照辦理,賜復施行等,因到本部院,準此。查此案前經將人犯、偽件一併發司收查,飭審在案。茲準諮解邪書等件,合再札,發札到該司,立即查照。前此批解人犯、偽件,一併查閱。督飭開封府提集各犯,隔別嚴鞫,務得確情,稟候查核,毋稍刻延。此件計發邪書三本,三極圖一張,供招一折,限三日即繳。光緒十年正月十九日。」批文後面開列了查抄和收繳的末後一著教的物證清單。由於清單全文較長,現將清單有關經文的前半部分照錄如下:

光緒十年正月十九日到,計開:

《四篇重訂》一本、《恭近於禮》一本、《佛解八十一劫》一本、《法華寶懺》第三卷一本、《學庸序》一本、《聖賢實學》一本、《成道不遠人》一本、《渡迷慈航》一本、《觀世音經》一本、《長遠兩友相論》一本、《太上感應篇》一本、《新約聖書》一本、《新著覺世挽劫經》一本、《雜用表文》一本、《明聖真經》一本、《四篇重訂》一本、《三易探原》一本、《渡人舟》一本、《學庸聖解》一本、《聖經三要》一本、《勸婦女詞》一本、《

文昌帝

君勸孝文》一本、《興家寶全》一本、《呈上表文》一本、《丹經作用法》一本、《黼壽寶堂》一本、《神課》一本、《祖師帖》一本、《壽生經》一本、《李宗敏玉曆附記》一本、《上香五次每次三炷》一本、《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聖位》一本、《泛應曲當》一本、《今有眾生》一本、《

關聖帝

君覺世經》一本、《秘雲似羅》一本、《太上感應篇》一本、《四篇重訂》一本、《指迷金箴》一本、《買賣歌》一本、《呈奏表文》一本、《小曲》一本、《幼儀直講》一本、《金仙證論》一本、《觀音菩薩解》一本、《一更裡定了更》一紙、《玉皇心印妙經》一紙、《有吾當領旨急》一紙、《南方丙丁火》一紙、《保命延生種子戒期》一紙、《正發恩立囑》一紙、《收圓贊》一紙、《正五嘆人生》一紙、《正從來現希有之事》一紙、《行道格言》一紙、《一更裡定了更》一紙、《無生父母開天門》一紙、《執禮知事謹慎修》一紙、《維南瞻部州》一紙、《遵矩內外調辦》一紙、《雲成圖四遍一藏》一紙、《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一紙、《呈奏表文》一紙、《處世事》一紙、《請彭玉會鑾曰》一紙、《每日晨昏一炷香》一紙、《吃齋人下誠心》一紙、《收圓鑑疏》一紙、《我去修行不做官》一紙、《萬有之本原》一紙、《牖民心久欲奏續而無由及其親聆》一紙、《性命歸淨土》一紙、《為人要修早些修莫等》一紙、《血湖經》一紙、《到春來》一紙、《今有眾生》一紙、《靈霄宮內》一紙、《為人要修早些修》一紙、《無極堂》一紙、《奉勸江湖會》一紙、《辛已年》一紙、《血湖經》一紙、《辛巳年書帖》一紙、《龍華三會大相逢》一紙、《河圖之解》一紙、《跪香壇手稟》一紙、《正今據》一紙、《龍華圖》一紙。

從官府收繳的末後一著教徒的經文來看,有我們已知的王覺一的幾種著作,但絕大部分未見著錄於已出版的各類清朝檔案。以上這一記錄末後一著教經卷等資料的清單(其中有的原文已在檔案中找到),對我們了解王覺一及其教派的教義、源流和活動提供了新的線索。

從這批書籍和經文目錄中,我們能大致了解到末後一著教所使用的經卷情況。一部分是與佛教有關的經文,如《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解八十一劫》、《觀世音經》、《觀音菩薩解》、《法華寶懺》等。一部分是與道教有淵源的,如《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

君勸孝文》、《玉皇心印妙經》、《丹經作用法》等。另一部分是與儒教有關的,如《中庸聖解》、《中庸序》、《四篇重訂》(似為前文提到的《大學中庸註解》、《子曰解》,加上《孟子註解》)等。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天主教的《新約聖書》、《聖經三要》等經書。

1

其中更多的是繼承前代民間秘密宗教的經卷、經文,如目錄中的《血湖經》,顯然與紅陽教的經文《混元紅陽血湖寶懺》有關係。《血湖寶懺》云:「陰間婦人生產男女,穢汙不淨之水集聚一處,名為血湖。婦人死後,個個執碗飲盡血水,方得出期。若請紅陽道眾啟立血湖聖會,諷誦赦罪真經,即赦釋前愆,歸依大慈悲佛」。

2

目錄中的《龍華三會大相逢》與大乘天真圓頓教經卷《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簡稱《龍華經》)中的《龍華相逢品第二十》有關係。目錄中的《收圓贊》、《收圓鑑疏》,顯然與《龍華經》中的《天真收圓品第二十》以及收圓教有干係。《南方丙丁火》、《辛已年》等也可以在《龍華經》中找到來歷。《

關聖帝

君覺世經》,目前仍有傳本,臺灣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10冊中收錄有該經卷。

總之,末後一著教內流傳的經書來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王覺一親自動手編纂的,也有從其他教派尤其是民間秘密宗教中繼承的。因此,末後一著教經書是融會了多種教派經書的產物。

第二,新發現的《庚辰年書帖》

末後一著教派中曾流傳被稱為《庚辰年書帖》的文字東西。在教徒供詞中以及官員的奏摺中《書帖》常常被提及,亦或引述其中的一二句內容。例如,光緒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在其奏摺中云:王覺一的徒弟張道符對晏儒棟說,「伊拜師已久,從乩壇上鈔有《庚辰年書帖》一紙,密付査閱。又雲,王覺一推數,如遇手有日月印文之人,可成大事,與《書帖》句語符合。」

3

又如,光緒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欽差大臣孫毓汶、烏拉布在奏摺中云:「王覺一託天津人劉漢鼎帶給蕭(氵鳳)儀《三易探源》、《一貫探源》各一本,三極圖一張並《書帖》一紙,上有『單等金雞三唱曉,四十八龍入中原』等語。」

4

顯然,所謂《庚辰年書帖》,或稱之《書帖》的東西,是末後一著教的重要經典。以往對《庚辰年書帖》知之甚少,僅知上述孫毓汶、烏拉布在奏摺中的兩句話。因此,周育民說:「光緒六年的《庚辰年書帖》內容雖然不得而知,但顯然是謀反的重要文件。」

1

馬西沙、韓秉方說:「教內流傳著《庚辰年書帖》一類讖緯式讀物。」「王覺一所制《庚辰年書帖》已經暗示了自己的目的:『單等金雞三唱曉,四十八龍入中原』。金雞三唱曉系內丹術語,是指氣滿藥靈,金丹結成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時頭腦中出現轟鳴,民間宗教內丹家將其喻為金雞唱曉……但在王覺一的書貼中則比喻時機成熟,各路英雄豪傑都要在中原地區起事造反。」

2

由此可見,《庚辰年書帖》是研究王覺一及其教派非常重要的文件。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失傳的《庚辰年書帖》,最近已被筆者在近代史所藏檔中尋覓到了。

3

這一珍貴文獻面世,對我們揭示末後一著教的歷史將會有所幫助。

近代史所藏之《書帖》,帖前並未冠有「庚辰」二字。但從內容等方面來看,與《庚辰年書帖》應當是同一個東西。《書帖》採用七言排律的形式,全文142句,共994個字。由於原文過長,現擇要摘錄,並在每段前作點簡要的詮釋。

其一,王覺一臨凡出世。《書帖》云:

六陽〔爻〕馭駕金蛇年,萍綜百芒寄書篇。是是非非不必辨,長長短短何須談。

千不怨來萬不怨,怨得無皇慈愛偏。天下英俊多多少,單單命俺覺一男。

其二,教主出身寒門與接續的道統。《書帖》云:

明咱替母把道辦,重整三教命脈傳。現今道統危如線,千真萬聖困塵凡。

吾等皆是蓬蓽士,無皇欽命玉帝宣。再三叮嚀再三勸,寒門草舍掌道權。

其三,教名與真空信仰。《書帖》云:

千真萬聖同追趕,大道三年滿世間。通天撤〔徹〕地名一貫,無極至理包人天。

斷港絕河歸道海,歧路傍溪見本原。一合理相方方現,不壞真空在在原。

其四,崇奉無生老母。《書帖》云:

繼往開來真面脈,無極開天咱收圓。盡孝盡與無生母,盡忠盡道彌羅天。

事若有成樂其事,事若未成志不凡。顏子夭年終是壽,仲尼死不害聖賢。

其五,闡述教義與宗旨。《書帖》云:

天趕地催人緣湊,你看收圓不收圓。定與無皇了心願,太極虛無洗塵冤。

定與三教整道統,定救九六還本原。不是男兒誇海口,愚公有志能移山。

其六,宣揚其天象觀。《書帖》云:

自從伯陽參同卷,囿氣執象埋理天。性本天理一作氣,龍虎嬰奼入象邊。

天命謂性原一事,鑿成陰陽為何緣。不信你上聖廟看,伯陽何曾受香菸。

其七,宣傳未來屬於末後一著教。《書帖》云:

末後一著儒家管,題目怎錯是違天。四億下凡各有願,稍書傳信度荒緣。

末後一著未來管,他晴現成古有言。今日領袖前輩祖,老年到莊變少年。

其八,宣傳其著述及理論。《書帖》云:

不信拆開新書看,三易一貫兩探原。句句道理真空面,言言透徹無極天。

融會三才歸一貫,理氣分明前後天。本然氣執兩顯見,人心道心不混攙。

其九,暗示他將帶領眾人返回真空家鄉。《書帖》云:

慈船攬在菩提案,一止能躲五殿閻。聖域賢關踏實地,才算末後一枝蟬。

三華五華諸前輩,慢慢想想那陰緣。若非無皇真天命,一手焉能遮青天。

其十,預示最後時機,即改天換地時刻的到來。《書帖》云:

丁丑歲月戊寅日,己卯大道遍二南。庚辰冬間天機現,前輩猶在夢中眠。

牢守死見不迴轉,老母把錨要開船。單等金雞三唱曉,四十八龍入中原。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書帖》的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說,《書帖》實際上是王覺一親自編撰的末後一著教的寶卷,包含教主王覺一的出世、出身、道統、教名、教義、宗旨、信仰等多方面的內容。

《庚辰年書帖》撰於何時?按通常理解,顧名思義,即寫於庚辰年(光緒六年)的書帖。但我認為,王覺一著成《庚辰年書帖》應早於庚辰年。我們再看左宗棠奏摺中有關《庚辰年書帖》的記載:「從乩壇上鈔有《庚辰年書帖》一紙。」

1

扶乩是末後一著教的一項重要儀式,通過所謂的請神降乩,而顯現壇諭文字。實際上是教派頭目利用這種形式,以吸引信徒,傳播教義。王覺一手下地位較高的頭目,事先早已對《書帖》內容熟記在心,而借扶乩時將《書帖》內容默寫壇上,以此迷惑信徒。左宗棠奏摺所記的壇上《書貼》之事,正是王覺一的重要弟子張道符導演的。王覺一的另一位徒弟張懷松被俘後曾默寫過《書帖》。據《張懷松即張華松供》云:「那《書貼》上有『單等金雞三報曉,四十八龍入中原』等語,我前已默寫在卷。」

2

而且張懷松還說,早在光緒六年以前王覺一就已送給他《書帖》。這也說明,《書帖》在庚辰年推出是王覺一有預謀的。

第三,《點玄歌》與《進道文》等問題

末後一著教派中不僅有經卷、書帖,而且還流傳著不少祝文、經咒與歌詞。它們不同於書面文字形式的經卷,大多是一種口頭傳授帶有格言警句性質的經文。這種祝文、經咒和歌詞以其言簡意賅、易於念誦的特點,對傳播教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末後一著教中流傳最廣的當數《點玄歌》和《進道文》。這兩件東西的具體內容究竟是什麼?由於清宮檔案缺載,一直不為後人所知。然而,在新發現的檔案中這兩件重要的資料被找到,這對我們了解末後一著教的歷史會有所幫助。

其一,《點玄歌》:

父母未生前,與母共相連。十月胎在腹,能動不能言。晝夜母呼吸,往來投我元。無情生有情,虛靈徹動天。斬斷臍帶子,一點落根源。

3

其二,《進道文》:

性命歸淨土,此處迷真元。開荒闡大道,指關未指玄。末後這一著,出細來收圓。若遇明指示,衝破太極圈。點開玄中妙,透出天外天。幹頭進一步,真空廣無邊。中候無極理,即是天羅仙。老母來東震,萬法歸一闡。無在無不在,化億萬萬千。讀此二十句,端坐上青天。

4

關於《點玄歌》,張懷松的幾份供詞中都錄有原文。光緒七年十月間,河南汝寧府曾「訪獲教匪肖〔蕭〕鳳儀等九名,亦系王覺一教黨,且據供認謀逆重情,默寫王覺一所傳《點元歌》等件中有悖逆詞句。」

5

汝寧教徒默寫的《點玄歌》也被汝寧府刑房存檔。這使我們今天還能窺見其本來面目。《點玄歌》常被稱作《點元歌》,這是因避康熙(玄燁)諱,清朝官吏改「玄」為「元」之故。末後一著教規定,教徒入道要點玄關,即所謂的「點玄傳道」。點玄前,「先令念歌訣」,然後 「用硃筆在我眉心一點」。

6

《點玄歌》即點玄關時吟誦的歌謠。佛教稱入道之門為玄關。《嘉泰普燈錄》云:「僧問:人天交接如何開示?」法師曰:「凡聖擊透玄關時。」當 「玄關大啟,正眼流通」之後,人與天就可以融會貫通了。

1

因此,玄關又俗稱天眼。明清許多民間秘密宗教在教義中借用了佛教的玄關之說,如《佛說皇極金丹九蓮正信皈真寶卷》云:「皇極一粒通天竅,金丹二字透玄關。」

2

《科意正宗寶卷·天眼開通品》云:「天眼是天門開放,當人靈魂出竅,遊到九九八十一層天上,三萬五千由旬。」

3

末後一著教繼承了玄關之說,並發展成為一種入教的儀式。民國時期的一貫道仍採取點玄關的儀式,「由點傳師用手向受點者的兩眉當中地方一指,就叫點開玄關了,點開之後,將來死時靈魂即從此關直升理天,未受點者靈魂則由兩目中散出,或遊氣天,或下地獄。」

4

末後一著教徒只有經過點玄關後,才算真正入道。

《進道文》,又稱《進道表文》,是教徒要經常吟誦的闡釋教義的經文。從《進道文》的內容來看,它是高度濃縮的末後一著教的綱領。雖然字數並不多,但幾乎涵蓋了末後一著教全部的教義和宗旨:一是闡述開荒闡道(傳道)的目的是救渡迷失本原的老母兒女。二是推崇無生老母、真空家鄉信仰。三是宣揚開通玄關和劃分三極的理念。四是宣傳萬法歸一,統領一切教派的思想。五是預示最後一次收圓,完成回到彼岸世界的結局。六是指出其教主的來歷,等等,不一而足。據說,民國時期一貫道內部流行有《闡道文》,但究竟與晚清檔案中的《進道文》是否為同一個東西,還需要以後進一步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王覺一創立末後一著教(一貫道)之前來自何方?這一問題一直是研究者苦苦尋求解決的一個癥結。據民國時期一貫道內部道統傳說:「王覺一祖,道號北海老人,山東青州人氏,乃咱道十五代祖師也,前為東震堂之祖師,著有理數合解,子曰解,一貫探原,闡道文等書在世。論大道之傳,自古單傳口授,天運道光初年,普渡始開,初是西乾堂,北海老人西乾之弟子也,西乾堂祖師辭世時,焚香請示,瑤池金母乩諭,改名東震堂,命王祖執領。」

5

對於這樣的一種傳說,而且所出時代又較晚,連收集者李世瑜也認為矛盾很多。喻松青著《明清白蓮教研究》一書,並未採信此說,仍堅持認為:「王覺一為民間秘密宗教中重要人物,其譜系已難考定。」

6

但是,晚清時期的《進道文》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從《進道文》「老母來東震」這句話來看,王覺一確實是與東震堂有關。因此,民國時期一貫道內部的傳說也有其真實可信的部分,不能一概否定。總之,《點玄歌》與《進道文》是研究末後一著教歷史的重要資料。

第四,三極圖、一貫圖等圖像問題

末後一著教內部流傳著一些與教義有關的圖像類的東西。這類直觀性的圖像,對教徒的思想起到經卷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清朝檔案中屢屢提及的三極圖、一貫圖、無生老母圖等圖像,被教徒虔誠地頂禮膜拜。然而,以往對末後一著教的圖像研究不夠,出現不少誤解。如濮文起說;「為闡述末後一著教的教義思想,王覺一撰寫了《一貫探源》、《三易探源》、《圓明範格》等經卷,還繪有無極、太極、皇極三圖與一貫圖。」

7

周育民說:末後一著教刻印了「三極圖(即無極、太極、皇極三圖)、一貫圖等圖紙。」

8

濮氏、周氏的說法是有所根據的。如左宗棠奏摺云:「王覺一授(教徒晏儒棟)以《一貫探源》、《三易探源》、《圓明範

格》三書,並令其供奉無極、太極、皇極三圖。」

9

曾國荃的奏摺云:王覺一「並做《一貫探原》、《三易探原》等書,刊刻刷印,兼印無極、太極、皇極三圖,令人供奉。」

1

塗宗瀛奏摺云:末後一著教「教內規矩甚嚴,非派為大頭目,不能得一貫圖。」

2

卞寶第奏摺云:末後一著教教徒「拜一貫圖,並不供奉神道。」

3

從上述資料中,似乎可以得出「三極圖」就是無極、太極、皇極三幅圖。此外,還有一幅「一貫圖」。然而,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左宗棠和曾國荃等人關於三極圖的說法來源是王繼太的供詞。但是,《王繼太即王際太供》中,僅作「三極圖」,並未說「三圖」。可見,左、曾二氏理解有誤。據光緒十年正月十九日,河南巡撫鹿傳霖批覆按察司札云:「此札計發邪書三本,三極圖一張。」

4

又如,光緒十年十月,欽差大臣孫毓汶、烏拉布審理河南末後一著教案時,開封府呈送一批有關該案的檔案資料,其中有一份文件云:「開封府謹將汝寧府教匪蕭(氵鳳)儀等滋事案內銅印等物,開單呈送,鑑查。計開:銅印一顆,銅佛一尊,三極圖一張,紅樣布神幔一個,小刀一把(一個鞘),竹籤一根,弓一張,箭七根(內有一根半截)。以上各件均存府庫。」

5

再據《張懷松即張華松供》云:「王覺一託天津賣帶子人劉漢鼎帶給蕭(氵鳳)儀《三易探源》、《一貫探源》各一本,刻的三極圖一張,並《書帖》一紙」。

6

孫毓汶、烏拉布在末後一著教終審後的奏摺云:「蘇天爵家起獲銅印等件,蕭(氵鳳)儀家起獲三極圖一紙。」

7

根據以上資料記載,三極圖是一張圖,而並非三張圖。這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圖像呢?其實,在光緒十年九月二十二日河南巡撫鹿傳霖的奏摺中已經說得明明白白。鹿氏說:「蕭

(氵鳳)儀家起獲三極圖一軸,上書無極、太極、皇極,中書河圖洛書,下畫六十四卦,並無違悖字句。」

8

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不過了。一幅三極圖是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上部畫的是無極、太極、皇極,中部畫的是河圖、洛書,下部畫的是六十四卦。該圖三部分自上而下組成一幅完整的圖像。這一圖像代表的含義是什麼?這還需要做點闡釋。

王覺一是深通《易》學的,曾著《三易探源》。三極圖實際上以圖的形式解釋《易》學,並以此來闡釋其一貫道理念。以圖解《易》,古已有之。尤其宋以後,圖解《易》成為熱門之學。所謂的「河圖、洛書」,實際上也是宋人附會並發揮前人注《易》之圖而來。據說,宋以來,學者編制《易》圖多達數千種。現仍留存於世的《易》圖,如宋人劉牧曾作易數鉤隱圖,其中包括太極圖、太極生兩儀圖、兩儀生四象圖、河圖之數圖等五十一幅圖。宋人無名氏作周易圖,其中由太極圖、八卦本象之圖、八卦生六十四卦圖、皇極經世全圖等上百幅圖組成。宋人的《易》圖所表達的理念雖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基本相同的觀點是世間萬物都是由太極演化來的。「太極未有象數,惟一氣耳。一氣既分,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是生兩儀也。兩儀既分,則金、木、水、火四方之位列,是生四象也。水數六,居兌而生乾;金數九,居坎而生坤;火數七,居離而生巽;木數八,居震而生艮,是四象八卦也。」

9

八卦再生六十四卦,以此推演,生生不息,包羅萬象。

王覺一繪製《易》圖,不僅吸收了前人觀點,而且藉此以兜售其宗教觀念。他所謂的無極、太極、皇極還分別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生老母指派燃燈佛掌無極,釋迦佛掌太極,彌勒佛掌皇極。王覺一自稱古佛(彌勒佛)降生,其繪製的三極圖,顯然也具有上面的含義。「河圖、洛書」,是採自儒家的「河出圖,洛出書」的傳說。「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繹而來,當與崇尚陰陽五行的道教有關。三極圖的上、中、下三部分,又分別代表了佛、儒、道三教。王覺一創建的末後一著教(一貫道),主張佛、儒、道三教歸一。正如《書帖》云:「重整三教命脈傳」,「定與三教整道統」,以及《進道文》雲「萬法歸一闡」等等。這正是三極圖所描繪的核心教義。同時,亦是一貫道闡述的宗旨。由此不難看出,「三極圖」與「一貫圖」,應當是一回事。編制一貫圖表明,王覺一要做統領天下所有教派的總教主。

關於三極圖與一貫圖的問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現象。檢索清代有關圖像的資料,凡講到三極圖或一貫圖時,沒有一則史料將二者同時並稱。在新發現的檔案中有一件湖廣總督塗宗瀛與湖北巡撫彭祖賢聯名寫給河南布政使覺羅成的諮文,其中云:「王覺一到處傳教,凡授散頭目者,各給印刷一貫圖一紙為憑。」

1

此件亦僅提到一貫圖。這也從側面說明,末後一著教中僅供奉一圖,即「一貫圖」,別稱「三極圖」。

末後一著教徒中,還崇祀無生老母像。《殷五供》云:「吳天明叫小的同他作伴,一同到詹沅懙家內,見他家供有無生老母圖像。」

2

《謝尚奇即謝學天供》云:「見詹沅懙家有無生老母神像。」

3

《張懷松供》云:「王國敬教小的買一無生老母的軸子供奉,就是門口賣的觀音像。」

4

《蕭鳳儀供》云:「去年小的到過吳何氏佛堂,見她敬的是菩薩合三極圖,並銅佛。」

5

說明,末後一著教徒中供奉的無生老母像,是借用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像。卞寶第所謂末後一著教徒僅「拜一貫圖,並不供奉神道」的說法,顯然有誤。

1

參見李世瑜《現代華北秘密宗教》,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林萬傳《先天道研究》,臺南(青氣) 巨書局1985年版;喻松青《明清白蓮教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周育民《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的關係》,《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邵雍《中國會道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濮文起:《秘密教門——中國民間秘密宗教溯源》,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秦寶琦《清末民初秘密社會的蛻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

《末後收場寶卷》,一函兩卷抄本,卷一末署抄於「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卷二末署「丁巳年正月初八日,抄卷人周正純敬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王育成先生收藏。

2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王繼太即王際太供》(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藏,孫毓汶檔案,甲267—5。以下不注藏所、「孫毓汶檔案」,只注檔案號。

3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河南巡撫部院兼提督鹿傳霖札》(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甲267—5。

4

光緒《益都縣圖志》卷3《道裡表》,《中國地方志集成》第33冊,鳳凰出版社2004年版。

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緒朝硃批奏摺》第118輯(光緒九年),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232頁。

1

《準兩湖諮有教匪王覺一等滋事札飭各州縣一體緝拿卷·為懸賞緝拿事》(光緒九年六月初一日),甲267—4。

2

《汝寧府刑房卷一宗·周冠謹將逆詞抄開具請折恭呈憲鑑》(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甲267—5。

3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王繼太即王際太供》(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甲267—5。

1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山東諮會奏拿獲教匪家屬審明按例定擬一折》(光緒十年七月十二日),甲267—5。

2

孟軻:《公孫丑上》,《四書集注·孟子》卷2,上海沈鶴記書局1934年版,第6頁。

3

菩提達磨:《達磨大師悟性論》,河北禪學研究所編:《禪宗寶典》,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3年版,第17頁。

5

《準兩湖諮有教匪王覺一等滋事札飭各州縣一體緝拿卷·職員熊定國供》(光緒九年五月十五日),甲267—4。

6

《皇極金丹九蓮經寶卷》卷上,《彌陀領法臨凡品第三》,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4冊,臺北, 新豐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927頁。

7

周育民:《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的關係》,《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第76頁。

8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第1150、1156頁。

9

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版,第311頁。

10

秦寶琦:《清末民初秘密社會的蛻變》,第175頁。

1

曾國荃:《續獲匪犯正法疏》(光緒十年五月初二日),《曾忠襄公奏議》卷22,光緒二十九年刊本,第27頁。

2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王繼太即王際太供》(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甲267—5。

3

參見喻松青:《明清白蓮教研究》,第100—108頁。鄭志明:《無生老母信仰溯源》,臺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4

《龍華寶經》卷1《 混沌初分品第一》,《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5冊, 第649頁。

5

《皇極金丹九蓮還鄉寶卷·玄真證道品第八》,《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4冊,第887頁。

7

《佛說都鬥立天后會收圓寶卷·末後一著品第十八》,.黎青主編:《清代秘密結社檔案輯印》第1冊,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頁。

1

《張懷松即張華松供》(光緒十年十一月十三日),17—1。此件末尾有張懷松的畫押和寫有「右手二指」文字及墨色手印。

2

《汝陽縣稟訪獲奸匪張懷松等習教滋事一案卷·張懷松供》(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九日),甲267—5。

4

《蘇天爵供》(光緒十年十一月十三日),17—1。此件末尾有蘇天爵籤名和「

十」

字畫押,上有「右手二指」文字及墨跡手印。

5

《準兩湖諮有教匪王覺一等滋事札飭各州縣一體緝拿卷·職員熊定國供》(光緒九年五月十五日),甲267—4。

1

《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六月十九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19。

2 左宗棠云:「近時有總教首王覺一……倡立邪教,名為末後一著,刊布妖書,邀人入教。」見《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六月十九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14。

3

《轉引自李世瑜《現代華北秘密宗教》,第36頁。

4

秦寶琦:《清末民初秘密社會的蛻變》,第176頁。

6

《汝寧府刑房卷一宗·周冠謹將逆詞抄開具請折恭呈憲鑑》(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甲267—5。

7

《塗宗瀛奏摺》(光緒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30。

9

參見濮文起主編《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第311頁。

1

黃育楩:《破邪詳辯》,《清史資料》第3輯,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25頁。

2

(清)祝慶祺等編:《邪教從犯核其情節擬以遣軍》,《刑案匯攬三編》(1),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頁。

3

《巡撫刑房卷一宗·王繼太即王際太供》(光緒十年四月初一日),甲267—5。

4

《準兩湖諮有教匪王覺一等滋事札飭各州縣一體緝拿卷·職員熊定國供》》(光緒九年五月十五日),甲267—4。

5

《田映堂供》(光緒十年十一月初十日),17—2。

6

《按察司吏房河北鎮獲解教匪卷·高勤即高配天供》(光緒十年正月二十二日),甲267—4。

7

《按察司吏房河北鎮獲解教匪卷·殷五供》(光緒十年正月二十二日),甲267—4。

8

《蘇天爵供》(光緒十年十月二十六日),17—1。

9

《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20。

10

《按察司吏房河北鎮獲解教匪卷·河北總鎮崔諮》(光緒十年七月十九日),甲267—4。

11

《巡撫部院刑房卷一宗·山東諮會奏拿教匪家屬審明按例定擬一折》(光緒十年七月十二日),甲267—5。

1

《九蓮寶贊》(清抄本),不分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王育成先生收藏。

2

《汝寧府刑房卷一宗·周冠謹將逆詞抄開具請折恭呈憲鑑》(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甲267—5。

3

以下引文均見《按察司吏房河北鎮獲解教匪卷·河北總鎮崔諮》(光緒十年七月十九日),甲267—4。

1

參見〔美〕歐大年著,劉心勇等譯:《中國民間宗教研究》云:「一貫道教義極為複雜,並受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頁。

2

轉引自黃育楩:《破邪詳辯》,《清史資料》第3輯,第34頁。

3

《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20。

4

《孫毓汶、烏拉布奏摺》(光緒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7—2。此件外有帶雲紋黃色信封,封口處有「謹封」二字;信封正面上書「奏」,下書「臣孫毓汶、臣烏拉布跪封;背面書「內一件片一件」。

1

周育民:《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的關係》,《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第77—78頁。

2

馬西沙、韓秉芳:《中國民間宗教史》,第1157—1159頁。

3

《汝寧府刑房卷一宗·周冠謹將逆詞抄開具請折恭呈憲鑑》(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甲267—5。

1

《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20。

2

《張懷松即張華松供》(光緒十年十一月十三日),17—1。

3

《張懷松供》(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7—1。

4

《汝寧府刑房卷一宗為稟獲事·進道文》(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甲267—5。

5

《開封府刑房一件緝究事·護理撫院覺羅成札》(光緒九年六月十二日),甲267—4。

6

《張懷松供》(光緒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7—1。

1

(宋)雷庵正受編:《南嶽第十五世開福道寧禪法師嗣》,《嘉泰普燈錄》卷18,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6冊,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版,第540、524頁。

2

《佛說皇極金丹九蓮正信皈真寶卷·謁聖母品第六》,《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5冊,第291頁。

3

轉引自黃育楩《破邪詳辯》,《清史資料》第3輯,第28頁。

7

濮文起:《秘密教門——中國民間秘密宗教溯源》,第351、352頁。

8

周育民:《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的關係》,《近代史研究》1991年3期,第77頁。

9

《左宗棠奏摺》(光緒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20。

1

曾國荃:《續獲匪犯正法疏》(光緒十年五月初二日),《曾忠襄公奏議》卷22,第27、28頁。

2

《塗宗瀛奏摺》(光緒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30。

3

《卞寶第奏摺》(光緒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錄副奏摺·農民運動類·秘密結社項檔案,8888—33。

4

《按察司吏房河北鎮獲解教匪卷·河南巡撫鹿傳霖札》(光緒十年七月十九日),甲267—4。

6

《張懷松即張華松供》(光緒十年十一月十三日),17—1。

7

《孫毓汶、烏拉布奏摺》(光緒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7—2。

8

鹿傳霖:《奏為提審重案》(光緒九年二月二十二),17—2。

9

(宋)佚名輯:《周易圖·太極圖》, 施維主編:《周易八卦圖解》,巴蜀書社2003年版,第34頁。

1

《準兩湖諮有教匪王覺一等滋事札飭各州縣一體緝拿卷·湖廣總督塗湖北巡撫彭諮文》(光緒九年六月八日),甲267—4。

3

《謝尚奇即謝學天供》(光緒十年二月初一日),17—2。

4

《張懷松供》(光緒七年九月十一日),17—1。

5

《汝寧府刑房一宗為稟獲事·蕭鳳儀供》(光緒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甲267—5。

上一篇:晚清政府對民間秘密宗教的治理下一篇:王覺一與末後一著教新探(二)

相關焦點

  • 劉巍:中國學術之近代命運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說的傳延:章氏的影響與新時代意識建構之間的互動 三、「六經皆史」說的折變與經典權威地位之失落 第二章 「今古文辨義」:康有為、章太炎的經學爭議與現代人文學術 第一節 《教學通義》與康有為的早期經學路向及其轉向——兼及康有為與廖平的學術糾葛 一、周公·劉歆·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概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國家級專業中國近代歷史研究機構,主要研究1840—
  • 《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此說的建立,緣於從「哲學方法的性質」角度探討「中國之所以缺乏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藉助了以康有為為中心的晚清經今文家說,運用了杜威式的實用主義以及其他西學新知。胡適取「九流出於王官」之舊說而代之的,是一種根於「進化論」觀念、以「歷史的眼光」得來的全新的歷史解釋模式以及一種「疑古」的取向,意義重大。
  • 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今年1月掛牌成立,其院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了一篇題為《在對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周群,系「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
  • 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議程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Alexey Rodionov)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副教授 對話人: 亞歷山大·羅曼諾夫(Alexander Lomanov)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塗可國(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中的儒家群體責任觀 ‍4.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招聘公告(2)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招聘公告(2)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簡介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業露華教授,1952年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上海社科院宗研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佛教史。1981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宗教研究,特別是佛教、當代宗教的研究。歷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上海宗教學會副會長。主要學術成果有:《中國佛教倫理思想》、《中國佛教史》、《中國佛教歷史百問》、《佛教和佛學》、《論北魏佛教的特點》、《從〈洛陽伽藍記〉看北魏佛教》、《百丈禪師和百丈清規》、《佛教倫理與中國社會》、《略論中國佛教的道德理想》等。
  • 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招聘公告
    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招聘公告已公布,報名方式:郵件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20年度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   一、單位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專門機構。
  • 民國初年廣東的民間武器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但當時的軍隊的裝備率不能達到一兵一槍,如在粵湘軍,1923年底來到廣 東時有3萬餘人,槍才1.5萬支;東江戰事後,人槍都有損失,剩下2萬餘人,1.2萬餘條 槍。(註:丁文江:《廣東軍事紀》,《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3期,第68、59頁。邱捷 在1950—1960年代常聽長輩講民國時期的廣東掌故,老人們談及1920年代一些小軍閥被 戲稱為「三多司令」:官多過兵,兵多過槍,槍多過子彈。)
  • 南哲新聞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20年12月4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所長、《哲學動態》主編單繼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副院長馬寅卯,《哲學研究》編輯部主任周丹一行到我系調研與交流。
  • 《近代史資料》1-124號總目暨解題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局圖題詞《時局圖》和《時局圖題詞》,原件未註明年月,據文字判斷,疑是1900年後、1904年前的作品。說明英、法、美、日、德、俄等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形勢,清政府的昏聵,和當時中國人民的革命要求。 一九○五年反美運動各地開會日表    蘇昭柄本文是上海總商會會長曾鑄託蘇紹柄所編《山鍾集》中的一節。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擬聘用...
    公示時間:2020年12月18日-2020年12月28日受理電話:010-85195489來信地址及郵編: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855室,100732點擊下載>>>2020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擬聘用人員名單
  • 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第一批招聘專業研究人員5人公告
    安徽事業單位招聘網同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招考公告: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第一批招聘專業研究人員5人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2021年度第一批招聘專業研究人員公告  一、單位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身為西歐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5月,是從事歐洲及區內國別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
  • 抗日戰爭時期的文學藝術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如果說,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統區的文藝主要是呼籲民主的話,那麼反映敵後生活的作品則表現了人民大眾實踐民主的過程。在敵後民主根據地,隨著農民經濟生活大大改善,他們必然要向殘存的封建舊意識進行挑戰。新秧歌劇《買賣婚姻》、《小姑賢》、《算卦》、《神蟲》、《回娘家》等,揭露了封建宗法社會中的舊風俗舊習慣對民眾的毒害。
  •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第一批招聘專業研究人員5人公告
    一、單位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身為西歐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5月,是從事歐洲及區內國別研究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歐洲研究所還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本科生及歐洲研究系碩士、博士研究生教學與指導工作,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並接收國內外訪問學者。歐洲所出版的《歐洲研究》雜誌、《歐洲發展報告》藍皮書在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 第一屆中國近代史全國青年高峰論壇召開
    會議由中國史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全國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百名青年學者與會,二十餘位學界前輩蒞臨指導,參會論文達八十八篇。 大會由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研究員、南京大學校長助理範從來教授、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朱慶葆教授、參會青年學者代表瞿駿教授分别致辭。王建朗研究員在開幕致辭中介紹了本次會議的舉辦背景和會議論文的遴選過程。
  • 白崇禧與二二八事件善後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在直選縣市長、發展經濟等一系列問題上,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與臺籍精英衝突迭起。各種社會矛盾未能調解,反而擴大,臺灣社會危機四伏,一觸即發,加上軍警力量薄弱,通貨膨脹,人民燥動不安。[15]返回臺北,20日下午3時,白崇禧對臺北市各機關人員訓話,指出「『二二八』事件,系受共黨及少數本省暴徒乘國軍他調煽動暴發,幸經陳長官敏捷及鎮靜處理,社會秩序即告恢復。關於此次事件主動之共黨及暴徒決從嚴懲辦。」強調「臺灣為我國國防重鎮,中國不能分離臺灣,臺灣更不能離開中國。」[16]21日,白崇禧一行30餘人乘國防部專機飛屏東。
  • 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公告(2)
    應聘人員原則上獲得實際到會專家人數2/3以上贊成票方可進入下一階段程序,其中得票數量最多的為第一候選人,得票數量排名第二、第三位者依次作為備選人選。   3、實習:安排第一候選人進行一定時間的實習,確認應聘人員是否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如第一候選人放棄或實習表現不符合崗位要求,按照業務考察得票數量依次安排1人實習。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黃速建教授應邀作學術報告
    2020年12月21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教授以「國有企業改革的範式與邏輯——『 十四五』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與對策」為主題,在經管院106報告廳進行了學術報告。企業管理系系主任謝義忠主持了本次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