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脫貧路上「好幫手」

2020-12-15 國際在線

新華社天津12月2日電(記者 周潤健)趙飛和李江闊雖然單位不同,專業不同,但他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天津市科技局和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的「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科技局與甘肅省科技廳聯合認定了首批「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共145名,為甘肅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這145名『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來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圍繞甘肅特色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開展服務。」天津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處處長劉建軍說。

青稞是甘肅省甘南州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由於種植技術落後,產量常年徘徊不前,影響當地藏族同胞的收入。

原有技術落後,就推廣先進技術。天津農學院種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趙飛帶領技術幫扶團隊在不同類型青稞種植區集中連片地帶,累計建成青稞增產技術集成示範基地1500畝,以生物技術為輔助,提供優良青稞品種。

今年9月,專家組對示範基地進行了驗收,經現場測產,示範田畝產224公斤,較當地平均基礎畝產150公斤增加74公斤。

畝產提高了,藏族同胞的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甘南州卓尼縣申藏鄉冷口村村民委員會專門給天津農學院寫了一封感謝信。

「有了『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這個身份,受援地區的百姓就把你當成了自家人,尤其是幫扶見效果後,他們就更加信任你。」趙飛說。

高原夏菜是蘭州農業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及知名農業品牌之一。如何「精耕細作」這個特色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是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江闊的主攻方向。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蘭州高原夏菜產業存在採前缺乏標準化栽培管理、病害嚴重、大量使用農藥,採後保鮮冷鏈物流水平低、損耗大、鮮切初加工與精深加工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等問題。」李江闊說。

「把脈確診」後,李江闊和他的技術幫扶團隊開出了「藥方」。除了提供當地急需的技術支持外,還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浙江大學、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等國內領域領軍團隊共同攻關,為全面解決蘭州高原夏菜從標準化種植、採收、預冷、包裝、貯藏、鮮切、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所面臨的技術難題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我們打出的『技術組合拳』,蘭州高原夏菜貯運保鮮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與傳統保鮮技術相比,保鮮期延長了30%以上。」李江闊自豪地說。

扶貧,重在「扶智」,這是趙飛和李江闊在扶貧中的共同感受。「科技特派員最大的財富就是手裡的科研技術和科技成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受援地區百姓掌握了先進技術,才能從根本上脫貧致富。」李江闊說。

「天津目前有農業科技特派員1000餘名活躍在基層一線。今後,這支隊伍中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津甘雙地科技特派員』,成為脫貧路上的『好幫手』。」劉建軍說。

相關焦點

  • 那林鎮雙六村:「珍珠番石榴」脫貧好幫手
    ▌那林鎮雙六村:「珍珠番石榴」 脫貧好幫手近年來,那林鎮雙六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珍珠番石榴種植,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100多名村民種植番石榴和就業,為脫貧攻堅注入新的強大產業動力。
  • 近二十九萬科技特派員奔赴脫貧攻堅一線 把產業和技術留在農村...
    科技扶貧是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2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有關專家介紹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關情況。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科技部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積極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助力脫貧攻堅。「點」上全力推進定點扶貧。
  • 湘陰縣副縣長左嘉調研科技特派員工作
    11月25日,湘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專家服務團團長左嘉同志帶領湘陰縣科技局一班人來到鐵香茶葉公司、新泉鎮金義湖村、楊林寨鄉宗師譚村、樟樹鎮文誼村調研專家服務團和科技特派員工作。左嘉副縣長深入田間山頭、廠房車間了解情況,和各位科技特派員交心談心,詳細聽取了各位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情況匯報,了解特派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於各位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攻堅克難精神提出表揚,為他們在為貧困戶的脫貧,為企業、農戶提供的技術和信息服務表示感謝,勉勵他們繼續努力,為湘陰的農業技術發展、脫貧攻堅做出新的貢獻。
  • 那個農牧民最喜愛的人又來了——新疆伊犁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
    果園主人張永剛看到來人後,連跑帶跳地來到他身邊,熱情地拉著他的手不放。  來人名叫黎振國,用張永剛的話說:「這可是我的恩人,要不是他,我去年13畝地哪能掙43萬!」  黎振國是科技特派員,在他的指導下,張永剛13畝地裡種植的林果新品種香妃海棠去年喜獲豐收,正不知怎麼辦時,採購商主動找上門來,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整園收購,讓張永剛一次就拿到43萬元。
  • 馬鞍山28名科技特派員為貧困村「科學造血」
    科技特派員駐村扶貧,是馬鞍山市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扶貧攻堅的一項新舉措。李後鳳便是該市28名科技特派員中的一員。如今,這支隊伍已成為活躍在農村,提升貧困村「科學造血」能力、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 五指山上來科技特派員,綠了山頭富了鄉鄰
    近年來,五指山市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首創「生態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入一批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和技術特長的科技人才,助推當地發展小而精的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
  • 讓科技碩果結在農戶家!菏澤省市縣三級聯動科技特派員賦能鄉村振
    菏澤市瞄準產業技術需求,精準選派技術人員,發揮農業科技平臺優勢,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科技動力,為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12月13日,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巨野縣麒麟鎮魏馬樓村的一處扶貧大棚內,一畦畦綠油油的奶油白菜長勢喜人。「俺這白菜已經成熟,為了能賣個好價錢,準備等到春節前再出棚。」多年養成的精打細算的習慣,讓大棚承包戶魏昌見在大棚蔬菜種植上算起了「細帳」。
  • 菏澤:省市縣三級聯動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賦能鄉村振興
    由於市場行情好、價格高、銷售渠道廣,山藥成了終興鎮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金條」,該鎮也成為四省八縣山藥購銷、批發的集散地。●「十三五」時期,菏澤市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累計減貧96.18萬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核心是產業,關鍵靠科技。
  • 山東科技特派員助農直播季正式啟動
    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提升對科技特派員制度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總結運用好我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紮實做好新時代全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要堅持人才下沉,有效緩解農村人才短缺;堅持科技下鄉,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堅持服務「三農」,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要組織好、服務好、激勵好、保障好科技特派員工作,營造有利於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的良好環境。
  • 【她與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勇擔當 甘做路上一粒沙
    【她與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勇擔當 甘做路上一粒沙 2020-11-24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智力扶貧 深圳大學農村科技特派員走進田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29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王若男)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科技廳發起的2020年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倡議,今年暑期深圳大學派出9個由科學技術部主任文振焜、副主任錢恭斌等專家組成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共奔赴18個省定貧困農村開展技術、智力幫扶工作。
  • 科技特派員:挑起科技增效大梁_ 工作動態_ 永安市人民政府
    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溫壽星總是熱心地為農民答疑解惑,到農村為農民提供科技指導,已成為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一項重要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今年是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永安市科技局以此為契機,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對科技特派員工作進行再推進、再提升。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成為永安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科技特派員直播推銷茶葉
    科技特派員直播推銷茶葉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3日訊( 通訊員 孫開國 廖化 丁芙蓉)3月22日,湖南省科技特派員、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教授、湖南(石門)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成員朱海燕率一行,赴石門縣雁池鄉西山埡茶葉基地指導春茶採摘、加工,並利用網絡平臺現場直播該基地生產的茶品及加工流程
  • 插上科技翅膀讓大地也有騰飛希望 442名科技特派員覆蓋全部省定...
    資料照片文/圖 記者 孫銀峰 通訊員 陳茜茜 王剛 石曉靜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每一次農業革命背後,都蘊藏著生產工具改進和種子改良的力量,引領著中國從吃飽到吃好轉變。無論是生產工具還是良種的變化,其背後有著一種共同的力量,那就是科技。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太行山來了阿里特派員
    但這一兩年辣椒的行情又好了起來,兩畝地收入一萬多塊錢。他不太懂「市場經濟」,將原因歸結為「國家政策好,對我們幫助相當高,上級巴不得我們掙錢」。阿里特派員、平順縣掛職縣長助理聶星華(右)和範天順(左)在辣椒地裡直接解決範天順問題的人是魏學嶺,平順當地農產品加工領域的領軍人物。
  • 科技特派員為農民致富注入科技的力量
    他們建基地,抓培訓,將現代科技導入我縣的農業生產,手把手地教授科技種植,心貼心地幫農民利用科技致富,推動了我縣傳統農業的提升,加快了我縣科技興農的步伐。他們,就是科技特派員。  2003年,省委、省政府為加快欠發達鄉鎮奔小康步伐,向我縣派駐了9名科技特派員。
  • 玉泉區科技特派員志願服務烏蘭巴圖和西地草莓科技示範基地建設
    2019年9月5日,玉泉區全體科技特派員來到烏蘭巴圖和西地草莓科技示範基地進行志願服務勞動,目的是及早建成烏蘭巴圖和西地草莓科技示範基地,實現設施草莓工廠化種苗繁育生產提質增效,並進行大面積示範推廣。本次志願服務勞動,24名科技特派員分成兩組,分別在烏蘭巴圖和西地科技示範基地進行草莓植株定植。據了解,特派員前期已經完成了準備工作,包括對大棚周邊雜草的清理、草莓定植埂起埂等工作。現已經完成3個大棚的草莓定植埂起埂工作,大棚預留出的水培和無土栽培區域已經整理好地面和安裝好水管等水培噴灌設施。
  • 冊亨縣科技特派員「兩節」長假服務忙
    2020年國慶、中秋「兩節」長假期間,為了秋收、秋種和日常生產管理,為了鞏固冊亨縣脫貧攻堅成果,針對近期陰雨天氣過多,水稻、旱稻、油茶、核桃等採收、晾曬困難和香蕉、蔬菜病蟲害發生情況,冊亨縣科技特派員王順勇、陳琪、羅維、黃保芝、韋登芳、姚江傳、梁剛等不辭辛勞,連續作戰,穿梭於巖架鎮
  • 廣西西林:科技進山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
    日前,記者從廣西西林縣了解到,當地以「授之以漁」為出發點,以科技扶貧為載體,開展科技進山活動,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告別落後的生產方式,擁抱科技進山帶來的新產業,走上山地特色農業脫貧新路。
  • 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助力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 ​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張亞雄)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科技系統累計在貧困地區建成1290個創新創業平臺,建立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實施3.76萬項各級各類科技項目,推廣應用5萬餘項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為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