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醫生服務已覆蓋5億人 上門服務不是必須的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不只是給患者看一次病,還要關注他們一生的健康

  家庭醫生管全家(聚焦·走近家庭醫生(上))

  圖為北京市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姚彌(右)在為一位居民診治。記者 李紅梅 攝

  醫患之間就像朋友

  熟人模式讓家庭醫生更擅長治療固定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提供有溫度的醫療,醫生和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關係

  4月的北京,春暖花開。一大早,姚彌坐在診室裡,忙著接待他的「回頭客」,沒時間看一眼窗外美景。

  75歲的馮阿姨推門進來,這是姚彌上午看的第二十位患者。

  「阿姨,最近感覺怎樣?」姚彌和馮阿姨就像隔壁鄰居見面一樣親切。馮阿姨滿臉笑容地回答了問題,姚彌又問了一些關於腦血病的情況,如「藥按時吃了嗎」「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等。接著,又問起了馮阿姨的丈夫和女兒的情況。馮阿姨的丈夫前段時間腿傷了,康復之後天天騎車鍛鍊身體。在國外的女兒患有甲亢,但又想要孩子。馮阿姨的家人都找姚彌看過病,姚彌針對馮阿姨全家的情況再次給出建議。

  姚彌是一名全科醫生,也是我國第一屆「5+3」規範化培訓出來的北醫全科醫學碩士研究生。2015年,作為當年的優秀畢業生,姚彌自願到北京市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他知道目前基層條件差一些,卻是全科醫生最能發揮才幹的地方。

  在社區,姚彌感受到與大醫院科室輪轉培訓時的不同之處。他看的不是患者的某一種疾病,而是患者的所有疾病,還要照顧患者心理感受,考慮其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成員支持情況等。他看的不是患者一個人,而是全家人。他不僅幫患者看病,在對方病好之後的康復期、穩定期,都會給出建議。姚彌發現,2016—2017年接診的8000多人次中,6000多人次都是看過兩次以上的「回頭客」。這些「回頭客」有兒童、有老人,看的疾病種類達到300多種。固定的就診人群,連續性的診療服務,讓姚彌和大部分患者成了熟人或相互信任的朋友。

  「我的大部分病人即使去了大醫院專科看病,回來還會問我藥能不能吃,請我結合他們的身體情況作出綜合判斷。」姚彌說,經他診療的除了腫瘤、外傷等患者,很少需要轉到大醫院,一年不超過80位。也就是說,90%的患者基本都在社區解決了問題。這對於一個周邊5公裡內有5家全國著名三甲醫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說,非常不容易。

  「固定人群、連續性服務是家庭醫生服務的特點和優勢,熟人模式讓家庭醫生更擅長治療固定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提供有溫度的醫療,醫生和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關係。」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說,在長期的醫療照護中,有的家庭醫生摸索出不少獨具特色的慢病管理方法。

  家庭醫生並不低一級

  全科和專科平等協作,全科醫生負責首診、基本醫療,專科醫生負責疑難重症處理

  很多人覺得,家庭醫生就是以往的赤腳醫生、社區醫生,什麼病都看但都看不好,主要是開藥沒有多大作用。

  姚彌一年診療了300多種病,這些病他都能看嗎?

  北大醫學部全科醫學系主任遲春花說,全科醫生在培訓中,有27個月在各大醫院專科輪轉,先必須通過各專科嚴格的考試,然後通過北京市全科醫師執業資格考試才能上崗。「全面並不意味著只是蜻蜓點水,而是對各科知識都要深刻掌握。全國考試通過率僅30%,北醫考試更難,通過率更低。」

  按照國家對全科醫生培訓的要求,高水平的全科醫生必須經過「5+3」規範化培養。全科醫生是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的成員和牽頭人。全科醫學也被稱為家庭醫學,跟其他專科一樣,也是一門臨床醫學專科。遲春花介紹,全科醫學很「全面」,不僅需要有解決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注重預防和康復,對固定人群實施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等。

  「全面並不意味著不精不專,也不比專科醫生低一級。比如,呼吸科醫生看不了內分泌、兒科,可是家庭醫生都能看。」遲春花說。

  吳浩曾在英國、澳大利亞專門學習醫學課程。「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全科醫生佔醫生總數的一半,他們發揮首診服務、基本醫療保健、健康管理的作用。居民有什麼問題先找家庭醫生,需要轉到專科也是家庭醫生幫忙預約轉診,否則保險不予報銷。直接看專科的診療費高昂,性價比不高。」

  吳浩提出,家庭醫生不只是看小病,而是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基本醫療在我國以及一些國際組織被翻譯為「初級衛生保健」,很多人對此理解為水平較低、技術較差的衛生服務。而長期以來開展基本醫療保健的基層醫療機構水平不高,也加深了人們對家庭醫生的認識誤區。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經過簡單專業訓練的赤腳醫生,有效地提高了中國的健康水平。然而,今天的家庭醫生,是按照國家標準經過規範化訓練的高素質專業醫學人才,不再是昔日的赤腳醫生。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已轉變為生活方式,只有關注生理、心理和社會的現代醫學模式,才能應對健康挑戰。全科醫學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被許多國家青睞,全科醫學體系逐步成為各國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石。

  「西方沒有基層之說,全科和專科平等協作,全科醫生負責首診、基本醫療,專科醫生負責疑難重症處理,不能簡單說『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吳浩說。

  上門服務不是「必須的」

  要不要挨家挨戶提供上門服務需進行評估。居民對家庭醫生進家服務期望值高,與我國醫療體系缺少康養護理環節有關

  姚彌和他的團隊管著2000多名居民。

  「1/3是健康人,1/3是有健康高危因素的居民,剩下1/3是有慢病的患者。針對一些行動不便、高齡的居民,比如一些需要創面換藥的患者、臨終病人、高齡老人,家庭醫生團隊才提供上門服務,但一年上門次數不超過50次。」姚彌說,要不要提供上門服務需要評估,畢竟上門服務一次要佔用1個小時,而且是團隊6個人一起去上門,可以帶到居民家中的醫療設備、藥品非常少,並不利於診療的開展。

  在公眾爭論家庭醫生該不該上門服務時,姚彌的同學楊明正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習。他發現患者習慣找自己的籤約家庭醫生看病,平時有問題也是通過社區的家庭醫生服務APP、微信與家庭醫生溝通,家庭醫生有專用座機用來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只有對少部分沒法到門診、需要護理的患者,才會提供上門服務。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年有42萬診療人次,上門服務僅為1000多人次。吳浩說,居民對家庭醫生進家服務期望值高,與我國醫療體系缺少康養護理環節有關。「患者從醫院治療回來,需要大量康復護理,應該有專門機構提供服務,然後再讓病人回到社區,現在是直接回到家裡,缺少應有的康養服務。」據估算,上門一次的服務成本約為每人286元,隨著人力成本上升,上門服務將越來越貴,許多居民收入水平難以負擔。

  「國外的全科醫學也叫家庭醫學,絕大部分全科醫生都將成為家庭醫生。『家庭』的含義與全科醫學定義、醫學模式有關,也與衛生體制有關。如美國以家庭為保險對象,與家庭醫生籤訂協議;也有全家人信任全科醫生,聘請其成為家庭首診負責人。」吳浩說,家庭醫生並不是一定要上門提供服務。

  在我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由全科醫生牽頭,還包括鄉鎮衛生院醫生、村醫、護士等。這種團隊服務模式最初於1967年由美國提出,經過試點論證,發現其可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改善醫患關係,很多發達國家紛紛效仿。

  吳浩說,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守門人,是醫療資源配置者。由於分級診療機制尚未建立,全科醫生手裡的資源較少,造成老百姓「有病亂投醫」。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讓公眾多了解全科醫生配置醫療資源的特殊地位,以及對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重要作用。(記者 李紅梅)

相關焦點

  • 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推進家庭醫生籤約制讓醫療服務覆蓋最遠一戶
    今年以來,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健全以全科醫師團隊為基礎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切實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讓醫療服務覆蓋最遠一戶,打通健康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世界家庭醫生日」:民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服務在路上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李芬 肖婧菁 2018年5月19日是第8個「世界家庭醫生日」。當天,鄭州市鄭東新區民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我與家庭醫生有個約定」家庭醫生服務系列宣傳活動。中心走進進阿卡迪亞、綠城百合、建業如意家園等社區,進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宣傳及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民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攜帶著健康檢查一體機,為居民免費測血糖、測血壓、測心電圖,設立健康諮詢臺,發放宣傳資料、健康活動用品,並以智能籤約家庭醫生、智能健康管理諮詢等多種形式開展了現場諮詢、診療。
  • ...專屬家醫」、上門看診、私人訂製 重慶市籤約家庭醫生服務亮點多
    據悉,截止2019年初,該中心常住人口籤約數為15741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常住人口籤約數為4940人,高血壓患者籤約數為3823人,糖尿病患者籤約數為1700人。在採訪中,記者得知了3個溫情故事。1+3+X家庭醫生團隊 服務2500多個居民「家庭醫生主要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關注的是居民與家庭的基本健康服務需求。」
  • 上門服務、24小時電話待機 家庭醫生工作室重慶渝中區今年達24個
    「以前條件限制,家庭醫生服務單一,上門服務很難,現在我們家庭醫生工作室除了醫生,還有護士,營養師以及醫務社工等六七個人,形成一個團隊。」劉露霞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他們團隊7個人,為華福巷社區2600籤約居民服務。「除了坐診,每天都要抽時間到轄區老年人、殘疾人、低保家庭等重點人群家裡去隨訪。」
  • 58到家上門服務接入京東便利店 已覆蓋34城
    【億邦動力訊】 7 月 19 日消息,今日京東新通路與 58 到家正式開啟上門服務業務的戰略合作。今後,消費者除了可以在京東便利店內購買實物商品外,還能獲得 58 到家提供的包括月嫂育兒嫂、搬家、上門安裝、家電維修、開換鎖等品類在內的二十多項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等全國 34 個城市的京東便利店已接入 58 到家的服務系統。
  • 家門口享港式家庭醫生服務
    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效果圖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秦松 通訊員劉珉旻)日前,天河區衛生健康局正式啟動天河區金牌家庭醫生培訓項目。據悉,天河區已遴選首批全科醫生加入金牌家庭醫生培訓項目,接受為期一年的金牌核心課程學習。
  • 全球體量三千多億,中國市場尚在沉睡,護士上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產業?
    現在美國已經把家庭醫護費用納入了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可覆蓋的費用項目包括熟練護士短期照護、物理治療、語言治療等;而24小時家庭照護、購物、清潔、以及護工提供的洗澡更衣等服務產生的費用不納入保險之內。日本的上門醫護同樣也是醫保結合。其中,醫生訪視和部分護理訪視由醫療保險給付,其他的服務則由長期照護保險負擔。
  • 社區為老人購買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後……
    去年初,機投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轄區內70歲以上老年人、低保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大病致貧家庭和計生失獨家庭五類特殊人群,通過街道辦事處購買醫療服務的方式,將家庭醫生有償籤約服務送到居民身邊。從那時起,陳宏醫生和鄧國蓮護士便成了李遠貴老人的家庭醫生。  作為家庭醫生,陳宏首先和老人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並安排了一次較為全面的體檢。
  • 成都發布家庭醫生服務包「標準菜單」:含九類免費服務包
    在成都市衛計委發布「標準版」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包後,日前,胥大姐成為了武侯區望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一位籤約B類個人固定付費服務包的居民,不但自己的高血壓、老伴的糖尿病問題隨時都能找到家庭醫生諮詢,還能享受健康管理、華西醫院轉診綠色通道、上門巡診等特色服務。「平時兒女不在身邊,籤約B包讓全家人都放心,真的特別超值!」 胥大姐樂得逢人就向鄰居推薦。
  • 青島李滄家庭醫生提供溫情、個性化服務!
    家庭醫生「管健康」「阿姨,您最近感覺怎麼樣?」5月21日一大早,李滄區永清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籤約團隊來到了居民譚女士家中,為老人採血化驗,做了心電圖和腹部彩超等檢查。「沒想到在家裡也能有主任醫師來看病、做檢查。
  • 廣東:家庭醫生服務全面鋪開 私人診所也可開展籤約
    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全科)診所,支持具有分級診療體系的醫療集團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逐漸充實家庭醫生隊伍力量。首批服務包主要覆蓋8類重點人群廣州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廣東首批試點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之一。三年來,該中心已為轄區內6000多居民籤約,籤約率約10%。
  • 「全屋WiFi」開啟暖心服務 中國電信打造智慧家庭網絡服務新風範
    據記者了解,家住上海市松江區的張先生一直深受WiFi信號差的困擾,當他獲悉中國電信推出「全屋WiFi」後,立刻預約了中國電信智慧家庭工程師上門服務。中國電信智慧家庭工程師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與張先生電話溝通需求,了解到張先生家136平的房間,家中信息箱位於玄關入口處,只在大門邊的次臥安裝過一個無線設備,距離較遠造成了無線信號衰減,信號無法覆蓋全屋。
  • 推進民生實事 提升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覆蓋率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作為惠民重點工作,一直受到朝陽區的高度重視。2020年,區政府將「提升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覆蓋率」納入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作為牽頭部門,區衛健委不斷加強「籤做評」服務體系建設,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從「一般籤約」服務逐步向「特色籤約」服務轉變,重點人群籤約服務覆蓋率超過90%。 這裡是將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王先生的家庭醫生事先通過電話問診,已經為王先生開具了「虛擬處方」,藥房人員根據「虛擬處方」調劑藥品,並放入了「自助取藥櫃」。
  • 縣鄉村醫生,組團服務惠老鄉
    萬榮縣推出由「1名村醫+1名鄉醫+縣級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整合三級醫療資源,組團式服務,讓病人足不出鄉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水平。賈風淑成為這一服務模式的受益者之一。這一多層級組團服務模式也是萬榮縣推進縣鄉村一體、三級聯動醫療改革的一個縮影。
  • 新羅南城街道開展計生特殊家庭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東南網龍巖12月11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導 為進一步提高計生特殊家庭人員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連日來,龍巖市新羅區南城街道辦事處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為計生特殊家庭關懷對象進行免費健康體檢,詳細了解計生特殊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生活作息及家庭情況等,並對相關情況進行詳細的登記,提出了專業的意見和建議,
  • 廣西防城港鄉村醫生:一年抄寫三遍《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
    「除了封面上姓名、住址、聯繫電話和籤約日期之外,裡面還需要村醫填寫家庭醫生團隊簡介表格,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協議書,還有村裡接受籤約服務的家庭成員個人信息等,但這些表格裡面的基本信息不是年年都變的,確實不太理解為什麼又有新版的手冊出來了。」
  • 鹽城大豐開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已完成17萬次上門服務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大豐區智慧養老智慧調度中心僅用一個月便完成了裝修調試工作,75天實現了服務全覆蓋,展現了疫情之下的大豐為民辦實事的決心和速度。大豐區民政局副局長吳淳介紹,大豐區智慧養老指揮調度中心會根據老人的情況,安排專業的助老員定期到老人家中幫忙理髮、修理指甲、打掃、做飯等,截止到目前已累計完成了17萬次的上門服務。所有的助老員都需經過專業的護理、急救、禮儀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方可入職,並配備專業多功能的工具包,上門服務時必須統一穿安全工作服。同時,所有服務人員都保了百萬元的人身意外險。
  • 無錫家庭醫生不畏天熱路遠 走街串巷送服務
    原標題:不畏天熱路遠,「家庭醫生」走街串巷送服務 沈峰是與他籤約的「家庭醫生」團隊負責人,平時會在下班後,定時到他家詢問身體情況。這幾天的下午5時多,仍是熱浪滾滾,團隊負責人沈峰正趕往堰橋街道幸福路那片老房子,擦著頭上的汗珠,他說,老人身體狀況還好,就是有點心臟早搏,要定時檢查。
  • 重慶璧山:21.5萬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近日,重慶市璧山區璧城街道三角村5組,正在家中擇菜的楊永惠循聲望去,原來是璧城街道衛生院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成員梅紅、官興梅,前來開展隨訪。 「血壓和血糖都正常,但仍然要注意合理飲食、適度運動,保持心情愉悅。」像往常一樣,梅紅為楊永惠一家量血壓、測血糖,結合其身體狀況,給予可行的健康指導意見和建議。
  • 龍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創新「積分制」
    龍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創新「積分制」 2020/12/20 20:4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