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些天天吃的家常菜,卻有你不知道的歷史典故。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一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灶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制而成。她烹製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為麻婆豆腐。從此名揚全國。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鬱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早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是湖南名菜,湖南氣候潮溼,易患風溼症,因此湖南人有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
外婆菜
外婆菜是湖南最常見的家常菜,原料選自湘西地區的多種野菜。外婆菜源自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湘西每戶人家的女兒出嫁之時,家裡的長輩都會為自己的女兒做上一份離家的菜。因為出嫁後的女兒,一般都很難再回娘家省親,於是在這份離家的菜餚中,包含了鹹、酸、辣、脆、甜各種滋味盡在其中。菜中的滋味融入女兒口中,從此也就開始體會她們自己的酸甜辣味人生,做母親的也就放心了。這道菜也正是因為母親的一片愛女之心,於是代代相傳下來,廣為流傳。
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是四川名菜,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生意人家,他們家裡的人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所以他們在燒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泡菜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天晚上,女主人在炒另一道菜的時候,為不浪費配料,就把上次燒魚時的剩料放在這款菜中炒和。當時她還以為這款菜可能不好吃,不好向男人交待。她正在發呆之際,她的丈夫做生意回家了。不知是肚飢之故,還是感覺這款菜的特別,男人還沒等開飯就用手抓起往嘴中咽,還迫不及待地問妻子此菜是用何做的。當她吞吞吐吐時,意外發現丈夫連連稱讚其菜之味。她丈夫見她沒回答,又問了一句「這麼好吃是用什麼做的」,此時妻子才一五一十地給他講了一遍。
宮保雞丁
清代鹹豐進士丁寶楨,任山東巡撫期間,奉恭親王密令將受慈禧寵幸的太監安德海誅殺。此舉大快人心,一時名噪朝野,加之治理黃河水患、籌備渤海海防、創辦山東機器局等政績卓著,因而聲譽頗佳。調任四川總督後,又建四川機器局、修都江堰、整治吏治。1885年英國佔領緬甸、侵犯西藏時,他又主管籌劃西南防務。以此受到當時及後人推重和尊敬。「宮保雞丁」以其榮譽封銜「宮保」而名播天下。由於此菜色澤鮮明、油而不膩、辣而不猛、肉質細嫩、軟滑酥脆,老少皆宜,一時享有「國菜」美名。